Workflow
资产配置多元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瑞银全球央行调查:滞涨压力不容忽视,对美联储独立性感到担忧
Di Yi Cai Jing· 2025-07-08 00:41
资产配置多元化升温。 瑞银资产管理近期公布的一项对全球40家央行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全球经济滞涨是最有可能 的情景,对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正在加剧。与此同时,资产配置多元化需求持续升温,美元地位遭 遇挑战,欧元、人民币等受到关注,黄金有望继续被增持。 美元地位遇挑战 80%的受访者预测美元仍将是世界储备货币,同时观察到更大的多元化趋势。欧元最常被引用为替代 品,对人民币的情绪也在改善。在过去一年里,美元是央行抛售最多的货币,而欧元则是增持最多的货 币。"现在人们开始质疑,是否有必要仅依赖美元作为避险资产,或者是否也应该依靠德国国债等其他 资产。这是一种新的变化。" 全球经济前景面临考验 瑞银发现,各国央行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明显增加。去年分之二的受访者预测世界经济将软着 陆,但今年同样数量的人预计滞胀是最有可能的结果。 尽管地缘政治仍然是央行关注的焦点,但74%的受访者提到,特朗普政府对贸易和国际联盟政策的潜在 影响已经取代地缘政治,成为主要风险。 美国财政安全与美联储独立性 调查显示,高达三分之二的央行储备经理对美联储的独立性表示担忧。他们认为,政治干预可能削弱美 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从 ...
多只QDII基金恢复申购 助力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07 17:18
本报记者 方凌晨 对比5月份底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来看,各家公募机构最新获批额度不一。具体来看,易方达基金、华安基金、汇添 富基金等均获批5000万美元额度;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华宝基金、鹏华基金等均获批4000万美元额度;招商基金、海富通基 金等均获批3000万美元额度。其中,睿远基金和财通资管首次获批QDII投资额度,均为5000万美元。 配置需求持续提升 随着投资者资产配置多元化需求日益提升,QDII基金已逐渐成为投资者重要的资产配置标的,近年来数量和规模均得到较 大增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全市场QDII基金共有317只,规模达6542.78亿元。 相较于5年前(2020年5月末)的161只、规模1155.01亿元,QDII基金数量几乎实现了翻倍,规模增长约466%。 QDII基金恢复"开门迎客" 多家公募机构旗下QDII基金恢复正常申购或大额申购业务。举例来说,华安基金旗下华安法国CAC40ETF和华安日经 225ETF两只基金自7月3日起均恢复申购,这两只基金都是从今年3月6日起暂停申购;汇添富基金旗下汇添富纳斯达克100ETF 发起式联接(QDII)和 ...
市场回暖私募机构信心大增 上半年备案私募证券产品超5400只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认为,2025年上半年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备案数量位居各类策略之首,这主 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的综合推动:首先,在科技创新政策和产业升级预期的双重驱动下,A股市场 呈现稳步回暖态势,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核心赛道表现尤为活跃,有效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和投资者情 绪。其次,私募证券产品整体业绩表现亮眼,特别是量化策略产品凭借其突出的超额收益能力,获得了 资金的重点配置。此外,持续优化的监管环境也为投资者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的备案数量紧随其后,这反映出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资产配 置多元化的需求显著提升。这两类策略凭借其风险分散和收益稳定的特性,较好地满足了投资者优化投 资组合、平衡风险收益的需求。 具体来看,股票策略依然是上半年备案的主流策略,上半年备案股票策略产品高达3458只,占到备案产 品总量的63.32%。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成为股票策略后最受青睐的两大策略。上半年分别 备案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802只和633只,占比依次为14.69%和11.59%。 组合基金和债券策略,上半年分别备案组合基金和债券策略产品220只和212只, ...
贝莱德发现越来越多客户寻求削减美国资产敞口以加大配置多元化
news flash· 2025-07-02 11:42
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发现,其全球客户对将资产配置从美国转向其他市场的兴趣正在上升。 贝莱德亚太区投资与投资组合解决方案主管Elaine Wu周三在香港的一场媒体简报会上表示,该公司最 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20%的客户表示正在考虑削减对美国市场和美元的敞口。Wu表示:"有相当一 部分人正在关注亚洲股票配置。"不过她也补充说,其他客户仍对美国市场保持兴趣,而那些减持美国 资产配置的客户未来也可能回归。(彭博) ...
险资密集举牌港股:四大动因撬动投资新局
Huan Qiu Wang· 2025-07-01 02:08
再次是资产配置多元化与风险分散的战略选择。港股国际化程度高,资产价格波动与A股不同步,险资动态平衡两地持仓可降低投资组合波动, 提升风险收益率。同时,增配港股契合险企全球化布局需求,香港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成熟,是险资国际化配置关键枢纽。 最后是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适配性。不少头部险资机构已实施IFRS 9及IFRS 17,多数险企最迟2026年完成切换。新准则下,险资增配高股息港股 并计入FVOCI账户,可平滑业绩波动、获取稳定收益。 险资频频举牌港股上市公司,是资产配置调整,也是对中国资产的信任,既增强自身收益弹性,促进港股价值重估,更为"中国资产全球定价 权"夯实基础。(陈十一)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险资频频举牌港股公司成为市场焦点。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险资合计举牌17次,14次标的为 港股上市公司;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调研显示,63%的保险机构计划2025年加大港股投资规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近35万亿元, 其频繁举牌港股并计划加大投资,背后有四大动因。 首先是估值洼地中的价值再发现。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数涨幅远超沪深300指数,且市盈率低于后者,AH股溢价指数虽下跌但 ...
险资频频举牌港股公司有四大逻辑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30 16:14
值得思考的是,近年来AH溢价指数长期维持在120至160区间,为何险资今年扎堆加仓港股?关键在于 利率环境和投资市场变化促使险资机构重估港股价值。在当前低利率、优质固收资产稀缺的背景下,港 股的高股息优势成为价值投资者的"压舱石"。例如,近两年国有大行H股股息率普遍维持在5%左右,部 分能源股股息率甚至超8%,对长期资金吸引力很强。对具有负债匹配压力的险资而言,此类资产是穿 越周期的核心配置。 其二,港股市场有大批优质企业。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内地优质企业持续赴港上市,叠加港股中的科技股、消费股持续活跃,是险资 看好港股市场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腾讯、美团、小米等科技龙头深入产业互联网、AI大模型等战略 领域,构筑了港股科技集群,成为经济的创新引擎。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长周期中,港股消费板块亦 具独特价值。安踏、李宁等品牌通过全球化提升溢价;海底捞等成为餐饮文化"出海"标杆;新式茶饮、 潮流IP探索全球增长点。这类企业连通内地市场与国际运营,其模式创新与品牌价值造就了独特的投资 价值。 其三,资产配置多元化与风险分散的战略选择。 从保险资管实践来看,分散化理念仍是长期投资准则。由于港股国际化程度高,其资产价 ...
瑞银:黄金的盘整为进一步上涨奠定良好基础
瑞银· 2025-06-16 03:16
ab 11 June 2025 Global Research Global Precious Metals Comment Gold's pause bodes well for the next leg higher Bullish gold sentiment is unchanged The gold price has been consolidating since hitting an all-time high of $3,500 in late April. Market participants have been reacting to volatile developments on US tariffs, economic data pri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lications for Fed policy. As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ummer months set in, trading conditions are likely also more prone to whippy price moves. In ...
中金财富周建:资产配置多元化催生财富管理体系新迭代
news flash· 2025-06-12 09:36
中金财富周建:资产配置多元化催生财富管理体系新迭代 金十数据6月12日讯,"低利率时代已经来临。"在中金财富2025财富管理发展论坛上,中金财富产品与 解决方案财富规划部负责人周建阐述了低利率时代的资产配置新格局。他称,金融资产在居民资产配置 结构中的占比不断上升,而不动产的整体占比和配置则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下降。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催生 了财富管理服务体系升级。对此,周建认为,这亟待相关机构围绕财富管理全流程,打造专业财富管理 力量。以中金财富为例,公司率先发力财富管理转型,立足买方视角,根据客户需要制定合适的解决方 案。"目前,中金财富已建立国际化水准的多层次买方投顾服务体系。" (上证报) ...
见证历史!突破33万亿
天天基金网· 2025-06-09 05:20
上天天基金APP搜索【777】注册即可 领98元券包 , 优选基金10元起投!限量发放!先到先 得! 突破33万亿元 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为33.12万亿 元,首次突破33万亿元,2024年初以来第七次刷新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增长是政策红利、产品创新等多因素共振的结果,反映出 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长、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以及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取得成效。伴随居民 财富增长、养老金入市、产品创新及国际化进程加快等,公募基金市场未来增长潜力依然巨 大。 总规模突破33万亿元 近一年,公募基金规模多次取得突破。截至2024年4月末,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 元,达30.78万亿元;到5月末再上台阶,突破31万亿元大关;经过短暂回落,到9月末突破 32万亿元。 万家基金表示,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3万亿元,一方面说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增长,公募 基金凭借专业管理、透明运作等优势成为大众理财的重要选择;另一方面,体现了资本市场 改革深化与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成效显现,投资者信任度增强,投资者对权益等公募产品的 配置信心提升。 泓德基 ...
房价下跌为何反而抑制购房需求?一场理性与恐慌的博弈
Sou Hu Cai Jing· 2025-06-08 19:30
房价下跌时,表面上似乎降低了购房门槛,但现实中购房者往往更加谨慎甚至暂停入场。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是经济规律、心理预期、金融风险和政 策环境交织形成的复杂机制。本文从六个维度揭示"越跌越不敢买"的逻辑链。 1. 收入预期的根本改变 2. 房价下行周期往往伴随经济放缓,2023年中国青年失业率达21.3%,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速降至3.8%。当人们对未来收入信心不足时,大宗消费决 策必然趋于保守。 3. 替代选择的挤压效应 4. 房价下跌时,租房市场通常同步走弱。北京2023年租金回报率降至1.2%,低于理财产品的无风险收益。购房者发现"租不如买"的性价比优势消失,进 一步延迟购房计划。 5. 系统性风险的传染 6. 房地产关联60余个上下游产业,房价持续下跌会引发开发商爆雷(如恒大事件)、建材企业倒闭、农民工失业等连锁反应,形成经济下行压力,反过 来抑制购房能力。 1. 买涨不买跌的群体心理 2. 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揭示: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是收益的2.75倍。当房价进入下跌通道时,购房者会产生"现在买可能明天更便宜"的焦虑。 2023年深圳楼市数据显示,房价每下降1%,看房量反而减少3.2%,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