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电器
icon
Search documents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创新服务 服务科技创新
Si Chuan Ri Bao· 2025-07-08 06:37
创新的底气 ●绵阳现有国家级国防科研院所20家,国省级创新平台264个,两院院士29名,近3年引进高层次人 才8.6万名 ●2012年以来,在绵企事业单位已与12位两院院士、110余位高层次专家开展合作,累计建成8批共 41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这是目前全球最小的线性振动电机。"7月1日,在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研 发工程师王佛云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直径4毫米、高1.3毫米的线性振动电机。该公司在微型动力领域取得 重大突破,实现了全球最小智能穿戴专用线性振动电机规模化量产。 这只是绵阳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当前,绵阳正全力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 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绵阳如何加强院地协同,构建全市统一的科技创新大平台,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院地协同促进科技研发 游仙区创新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科研机制,组建22个由区级领导牵头的"一对 一"服务专班,量身定制需求、资源、任务"三张清单"。得益于此,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研发的 氮氧化锆传感器打破国外垄断,中广核技质子治疗设备制造基地实现首台设备下线。 数据显示,绵阳现有国家级国防科研院所20家,国省级创新平台26 ...
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为什么重要?
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亟须加快 统一规范、高水平的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事关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事关碳足迹数据国际对标和 话语权。笔者建议,面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和绿色贸易市场需求,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统一规 范的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产品碳足迹核算一般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受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可获得性、获取成本等制约,产 品碳足迹核算除了要采用计量、监测、检测、统计所获得实景数据之外,还往往会采用碳足迹背景数 据,特别是生产过程复杂且供应链较长的终端产品(比如汽车、电子电器),开展碳足迹核算需要大量 背景数据。因此,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或碳足迹因子库是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 基础和前提。 我国高度重视碳足迹数据库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提 出,建设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细分行业领域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印发 的《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建立国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研究细分领域产品 碳足迹因子数据。 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面临挑战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全球已形成多个由社会力量开发且独立完整的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或生 ...
【财经面对面】TCL李东生谈打造更有韧性的供应链:全球化即本土化或许是答案
李东生认为,全球经营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前我们是以中国为中心,辐射全球业务。过去 几年我们对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做了改变,除了中国之外,我们建立了5个全球经营中心,作为全球化经 营的战略单位,在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机会把握方面发挥主导的作用。"李东生说。 李东生介绍,TCL在北美、拉美、亚太、欧洲以及中东非共建立了5个全球经营中心,围绕区域业务发 展,在当地生产制造,形成当地的供应链,为当地客户提供服务,这种全球化新模式对企业经营有巨大 的推动作用。"过去5年,我们海外市场的营收增长平均每年超过17%,很重要的因素是我们改变了全球 化的模式。"李东生说。 气候变化是本次达沃斯论坛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李东生介绍,2021年TCL获得了国 内首张电器产品碳标签证书,TCL在天津还设立了北方总部,截至目前累计投资超200亿元,业务广泛 覆盖光伏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新华财经天津6月27日电(记者 李亭)6月24-26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2025夏季达 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本届达沃斯论坛联席主席、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时表示,跨国企业作为全球化的积极参与 ...
TCL李东生:企业全球化发展,一定要扎根当地
凤凰网财经· 2025-06-26 10:22
Core Viewpoint - The globaliz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s essential despite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de-globalization,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local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with local partners to dr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1][3][5]. Group 1: Globalization Strategy - Chinese enterprises must adapt to local markets by establishing production bases abroad, transitioning from "global sales" to "global operations" [1][6]. - TCL's approach includes building local supply chains and fostering local industrial capabilities, which is seen as a model for successful globalization [4][5][6]. Group 2: Local Integration - The establishment of factories in countries like Mexico, Poland, and Vietnam allows for deeper integration into local economies, creating jobs and tax revenue while developing local industrial capabilities [5][6]. - Local partnerships are crucial for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and creating value within the local context [6][9]. Group 3: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 The success of companies like Pop Mart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demonstrates the creative potential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fashion and innovation sectors [1][5]. - There is an expectation for more Chinese companies to emerge in the global market with innovative and fashionable products [1][5]. Group 4: Economic Balance - The need for a balanced approach to globalization is highlighted, wher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in resource allocation are considered [7][9]. -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its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acknowledged, with a call for more equitable development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8][9].
华为的IPD,为什么你学不会?
3 6 Ke· 2025-06-26 02:30
学"管理工具",还是学"系统治理"? 不少企业把IPD等同于项目管理、流程优化、岗位责任清单。他们以为,只要把立项、开发、评审、发布这些环节画成流程图、填上标准模板,让团 队"按流程走一遍",就算是学会了IPD。 近年来,"学华为,引入IPD"成了不少国内民企的"集体行动":考察团纷至沓来,聘请专家顾问,流程图铺天盖地,模板工具层层部署... 投入极高的热 情。然而,多数效仿企业经历了"三个月热情高涨",结局大多是"一年后无声无息"。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的思想,源于美国PRTM公司出版的《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 一书,最早被IBM成功实践。 华为在2000年前后将其引入,凭借"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变革策略,将IPD迭代成了驱动产品创新和逆势增长的战略引擎,被视为华为成功的"秘 密武器"。除华为外,包括长虹、美的、步步高、中粮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也都从IPD体系建设中受益。 IPD这套成就了华为的最佳实践,为何到了很多企业手里,就仿佛水土不服呢?是IPD本身的门槛高?还是学习 ...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积极搭建交流平台 连续开展7次产销对接活动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6-25 07:37
………… 6月12日举行电子电器生产线成套设备产销对接活动,33家企业共寻产销合作新机遇。 今年年初以来,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连续组织开展7次产销对接活动,涵盖电子电器、装备制造、劳保 用品等行业,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沟通,推动山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展。 1月22日举行汽车电子电器企业产销对接活动,20家电子电器企业齐聚一堂。 4月1日举行企业环保绩效提升对接活动,40余家企业代表共话发展。 持续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推动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没想到咱本地还有这样高端的企业。""产品 质量不错,怪不得能出口呢!"在6月12日的产销对接会上,不少企业代表边参观边惊叹。 "我们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多个国家,因为很少做宣传,本地有些企业不知道,这次对接会让更 多企业了解了公司产品,有助于我们拓展市场,与更多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 举办。"鹤壁市升飞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弓爱国表示。 "通过开展产销系列活动,拓宽了企业销售渠道,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下一步将根据企业需求,收集 意见和建议,持续推进产销对接活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山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50余家企业达合 ...
“中国(深圳)——越南贸易与投资对接大会”在深圳前海举办
Yang Shi Wang· 2025-06-21 00:31
原标题:"中国(深圳)——越南贸易与投资对接大会"在深圳前海举办 6月19日,"中国(深圳)—越南贸易与投资对接大会"在深圳前海合作区国际人才港成功举办。大会 由"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与亚洲国际企业联盟、前海出海e站通联合主办,吸引 了中越双方多位代表、行业专家及企业领袖齐聚一堂。 各方聚焦国内企业出海需求与越南蓬勃发展的经济市场多元合作需求,通过深度政策解读、精准项目路 演及高效分组洽谈,为两国企业搭建了多渠道、多种类、多元化的务实合作桥梁,现场达成多项重要合 作意向,成果卓著。 "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由生态环境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内首个服务绿 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级实体平台。 "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中越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产业链协同 度高,在RCEP框架深化实施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双边贸易与投资迎来广阔前 景。深圳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始终是深化中越互利合作的战略支点。 亚洲国际企业联盟主席汤丰表示,联盟是立足香港、服务亚洲的国际化非营利组织,由跨国企业与行业 领袖共同发起,以"打破出海壁垒, ...
市场监管总局今年将对164种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
news flash· 2025-06-21 00:09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在京举行的202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任务推进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将对164种 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市场监管总局采取双随机的方式,随机选取了拟抽查企业,匹配了抽样检验机 构,随后将在生产、流通、网络广泛抽取样品,共计1.6万余批次,涵盖电子电器、农业生产资料、建 筑装饰装修材料、电工及材料、机械及安防、日用及纺织品、轻工产品、食品相关产品等八大重点领 域,并对上次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实行全覆盖抽查。今年儿童学生用品仍然是重点;直播带货等网售产 品抽查力度将显著增大,抽查批次较2024年增加70%;充电宝、电动自行车等产品抽查批次数将大幅提 升。围绕保障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将电动汽车充电桩、动力电池、无人机、光伏组件等纳入抽查范围。 (央视新闻) ...
中国辽宁—日本经贸合作说明会在东京举行
Xin Hua Wang· 2025-06-19 11:38
新华网东京6月19日电(记者岳晨星)中国辽宁—日本经贸合作说明会1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旨在 进一步推动辽宁与日本在经贸、投资、科技、文旅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本次说明会由中国辽宁省人民政府、日中经济协会共同主办,辽宁省省长王新伟、中国驻日本大使 吴江浩、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佐佐木伸彦、日本经济产业省通商政策局大臣官房审议官小见山康二等出 席活动并致辞。 王新伟指出,日本是辽宁重要的贸易伙伴,辽宁高度重视同日本各地的交流合作。近年来,辽宁深 入贯彻落实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持续扩大双方的友好往来和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松下、三菱、佳能等一批世界知名日企在辽宁投资落户、深耕发展。真诚欢迎更多日本企业到辽宁参观 考察,共同把握大势、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合作对接,携手谱写互利共赢新篇章。 6月18日,中国辽宁—日本经贸合作说明会现场。记者岳晨星摄 吴江浩在致辞中表示,看好中国、投资中国、深耕中国,日益成为日本经济界的共识和行动。改革 开放以来,辽宁发挥地理距离近、开放政策好等优势,在对日经贸合作当中走在前列。希望双方以今天 的说明会为契机,增进了解,加强对接,实现更高水平的优势互补,助力中日经贸合作行稳致远 ...
广东以空前力度示好日企;高岛屋百货逆势加大在华投资
Sou Hu Cai Jing· 2025-06-15 12:05
这次活动举办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商贸服务等五大产业的专题对接会,并邀请日本企业家到广州、佛山、东莞等地考察交流。 有超过200家日资企业、200家中资企业代表参加,共达成了68个落地项目,其中27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1034.64亿元人民币。 2025年6月上半月,中文媒体涉及了广东省对日企示好的空前力度,以及松下、高岛屋、小松等日企。 广东是中日合作最密切、中日贸易规模最大、日企在中国投资最大的省份之一。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日本累计在广东设立企业3155家、实际投资170亿 美元,丰田、本田、日产、东丽等一大批日本企业在广东布局。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外商投资持续下滑,基于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中国加强与欧盟、日本的合作显得更加重要。长期以来,广东省与日资企业有 坚实合作的基础,今年1月至4月,广东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了8.9%,其中来自日本的外资增长了40%以上。所以,广东将日资招商作为化解危机的重要突 破方向,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对于一些日资企业来说,到广东进行产业布局也是理想的选择。广东拥有全产业链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日本企业融入这些产业集群,实现 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