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
icon
Search documents
康方生物(09926):依沃西多项适应症全面推进,I/O+ADC布局差异化显著,上调目标价
BOCOM International· 2025-07-11 04:01
交银国际研究 公司更新 | 医药 | 收盘价 | | 目标价 | | 潜在涨幅 | 2025 年 7 月 11 日 | | --- | --- | --- | --- | --- | --- | --- | | 港元 | | 108.30 | 港元 | 140.00↑ | +29.3% | | | 康方生物 (9926 HK) | | | | | | | 依沃西多项适应症全面推进,I/O + ADC 布局差异化显著;上调目标价 个股评级 买入 1 年股价表现 资料来源 : FactSet 7/24 11/24 3/25 7/25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9926 HK 恒生指数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 (港元) | 116.10 | | --- | --- | | 52周低位 (港元) | 38.30 | | 市值 (百万港元) | 97,082.29 | | 日均成交量 (百万) | 6.63 | | 年初至今变化 (%) | 78.42 | | 200天平均价 (港元) | 76.80 | | 资料来源 : FactSet | | 丁政宁 Ethan.Ding@b ...
2024年我国累计在研创新药约占全球30%,科创医药ETF嘉实(588700)冲击3连涨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11 03:47
Core Viewpoint -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ard Biopharmaceutical Index has shown strong performance,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constituent stocks, indicating a positive trend in the biopharmaceutical sector [1][3]. Market Performance - As of July 11, 2025,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ex rose by 1.23%, with notable gains from stocks such as Yifang Biotech (+10.31%), Shouyao Holdings (+8.34%), and Te Bao Biotech (+7.18%) [1]. - The Jiash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ine ETF (588700) also increased by 1.14%, marking its third consecutive rise [1]. Liquidity and Trading Volume - The Jiash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ine ETF recorded a turnover rate of 9.54% and a trading volume of 21.11 million yuan [3]. - Over the past month, the ETF has maintained an average daily trading volume of 33.32 million yuan, ranking first among comparable funds [3]. Fund Growth and Performance - In the last two weeks, the Jiash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ine ETF's scale increased by 17.56 million yuan, leading among comparable funds [3]. - The ETF's net value has risen by 37.70% over the past year, with a maximum single-month return of 23.29% since its inception [3]. Top Holdings - As of June 30, 2025, the top ten weighted stocks in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ex accounted for 50.3% of the index, including companies like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BeiGene, and Huatai Medical [3][5]. Policy Support and Market Outlook - Recent policy documents have been released to suppor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drugs, highlighting government backing for the sector [6]. - The number of innovative drugs in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reached over 4,000, representing approximately 30% of the global total [5][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新Cell论文,登上Nature头条,首次实现小鼠全身神经系统微米级高清成像
生物世界· 2025-07-11 03:41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神经系统由 中枢神经系统 (CNS) 和 外周神经系统 (PNS) 组成,是一个遍布全身的复杂神经 元相互连接的网络,协调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这一复杂系统的解剖结构进行可视化和绘图对于了解其功能及相关疾病的机制至关重要。 在过去十年里,由于 3D 光学显微镜技术的进步,中枢神经系统 (CNS) 全脑亚细胞分辨率的中尺度连接组学图谱绘制取得了重大进展。 然而,对于周围神经系统 (PNS) 进行类似的分析仍然颇具挑战性。 与相对紧凑且同质化的大脑不同,哺乳动物的身体则要大得多,而且高度异质化,包含不规则的结构和多种组织类型。因此,即便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成像 技术,要在全身范围内清晰分辨周围神经系统 (PNS) 那些漫长、复杂且常常相互交织的神经路径,仍然极其困难。因此,目前对周围神经系统 (PNS) 的架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基于粗略的解剖学观察,这些观察仅提供了其路径、分支和连接模式的总体但不精确的概览。 2025 年 7 月 10 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毕国强 教授、 徐程 特任副研究员、 刘北明 教授 和 祝清源 高级工程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 在国际顶尖学术 期 ...
董事会被血洗前,“疫苗之王”抛出75亿美元“清仓式”分红计划
以下文章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经记者 每日经济新闻 . 中国主流财经全媒体。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7 。 作 者 | 陈星 来源 | 每日经济新闻 导 语:此举被视为争夺股东支持的策略,也可能意在掏空现金以削弱对手未来控制权。 北京时间7月9日上午8时,科兴生物特别股东大会召开。股东投票通过了赛富基金(SAIF)提出的 两项提案:罢免现任董事会成员,并选举SAIF提名的十位资深董事候选人进入董事会,尹卫东阵营 占据绝大多数席位。 这场持续近十年的内斗,因创始人尹卫东与潘爱华的资本博弈而屡次升级,从私有化僵局、抢公 章、断电事件,到"毒丸计划"稀释股权,最终导致公司自2019年起被纳斯达克以"治理失效"强制停 牌。 此次董事会洗牌前,科兴生物抛出总额最高75亿美元的"清仓式"分红方案,被市场视为争夺股东支 持的策略,也可能意在掏空现金以削弱对手未来控制权。新董事会承诺推动复牌并落实分红,但维 梧资本等股东仍以诉讼质疑其合法性,科兴生物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科兴生物董事会洗牌 这意味着,尹卫东阵营占据了科兴生物董事会的绝大多数席位。 据界面新闻报道,新董事会具体成员包括西蒙·安德 ...
疫苗ETF(159643)涨超1.3%,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加码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11 03:28
疫苗ETF跟踪的是疫苗生科指数,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疫苗研发、 生产、销售及生物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覆盖疫苗产业链各环节。该指数旨在反映中 国疫苗及生物科技行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具有突出的专业性和成长性特征。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消息面上,7月8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 施》),提出16条全链条支持政策,同步推进商保目录制定以完善多元支付体系。 上海证券指出,高层高度重视医药创新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支持创新药发展。《措施》明确医保数据可用于创新药研发,探索为研发提供医保数据服务,推动真创 新和差异化创新。医保准入综合考虑基金承受能力、临床需求等因素,形成符合药品临床价值的支付标 准。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错位发展,探索同步结算。创新药进医保时间显著缩短,从获批到纳入医 保已降至1年左右,约80%的创新药可在上市2年内纳入医保。2024年简易续约药品平均降幅仅为1.2%, 近80%以原价续约。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达9773亿元,同比 ...
“甜蜜”不再是负担
Jin Rong Shi Bao· 2025-07-11 03:20
"今天,微元合成阿洛酮糖(无花果糖)正式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食品原料公告行政许可,成为 全国首家获得批准上市的阿洛酮糖生产企业,也是唯一一家通过生物发酵工艺获批的企业。此次批准的 AS10菌株直接发酵法生产阿洛酮糖技术,是国内首个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获批的案 例。"7月2日上午,在微元合成创始人、CEO刘波的微信朋友圈,记者看到这条令人振奋的消息。此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使用的生产工艺绑定了申报企业的专利技术,这意味着,未获得国家行政许可 的企业将无法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其阿洛酮糖产品也无法在国内合法上市销售。 6月19日,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时,微元合成阿洛酮糖 还在审批中。 据介绍,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生物制造产能,约3000万吨产能中有近一半产能是淀粉糖产业。然 而,其中约有500万吨是果葡糖浆,如此大量的果葡糖浆消费补充了部分国内食糖需求缺口,但同时 也"催肥"了国民的身体。此外,由于生产过程消耗了大量的玉米、电和蒸汽,企业之间的竞争聚焦到了 原料和能源等生产要素,因此果葡糖浆产业常年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造成大量产能闲置,2024年中国 ...
国内首个 常州瑞培生科“自体细胞采集器”获批上市
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并推动临床应用,目前瑞培生科正与国内头部医疗机构开展紧密合作,整合各 方资源,加速再生医学成果转化,为患者提供更先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次由瑞培生科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PrimCell自体细胞采集器,是一款用于皮肤损伤修复管理的创新性 人工皮肤治疗系统,可用于烧伤创面、白癜风、浅表性疤痕、慢性创面等创面修复。通过专有技术两步 法,从健康皮肤组织中快速分离获取皮肤细胞,获得的自体皮肤细胞无需培养,随即应用于创面,将患 者的自体创面作为孵育器,完成皮肤缺损的再生修复。该产品填补了国内创面修复领域即时皮肤细胞分 离并完成修复的技术空白。 此外,瑞培生科还开发了实时细胞检测分析系统,是配合PrimCell的一款全自动高通量计数一体机,可 以在手术台边实时对获取表皮细胞的浓度、活率、直径及聚团率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为治疗方案的 实施提供了依据。同时能稳定获取活力为90%以上的足量皮肤细胞,保证了PrimCell创新技术的治疗效 果。 近日,位于常州的江苏瑞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培生科")研发生产的PrimCell自体细胞采集器正 式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批件,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自体皮肤细 ...
2025 年全球财经格局:波动中的新机遇与挑战
Sou Hu Cai Jing· 2025-07-11 03:12
资本市场方面,A 股市场呈现出结构性行情特征。科创板年内涨幅达 12.6%,显著跑赢大盘,半导体、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表现亮眼。与此同时,监管层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全面实行股票发 行注册制后的首批企业已平稳上市,市场定价效率和资源配置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外资对中国市场的 信心不断增强,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额已超过 2000 亿元。 投资策略:在波动中寻找确定性机会 2025 年,全球经济正经历着后疫情时代的深度调整,叠加地缘政治冲突、能源结构转型等多重因素, 金融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从美股的震荡下行到新兴市场的异军突起,从数字货币的监管收紧 到绿色金融的加速扩张,每一个细微变化都牵动着全球投资者的神经。在这样的背景下,读懂财经趋 势、把握投资逻辑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始终是影响全球市场的核心变量。为应对持续高企的通胀压力,美联 储在 2024 年连续三次加息后,于 2025 年一季度宣布暂停紧缩周期,这一决策引发了全球资本流动的剧 烈重构。数据显示,仅今年前四个月,新兴市场就吸引了超过 800 亿美元的外资流入,较去年同期增长 65%,其中东南亚股市和拉美债市成 ...
单根神经纤维清晰可见!我国科学家实现小鼠全身“高清全景成像”
Yang Shi Xin Wen· 2025-07-11 03:08
"我们不再依赖间接证据,而是真正直接'看见'了全身神经网络如何精密连接,信号传导的'生命物联网'如何布局。"毕国强教授 表示。这项突破性技术有望解答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解剖学及生物医学等领域众多悬而未决的根本问题,并应用于生物 医学研究及疾病机制解析,为未来精准神经调控疗法的开发奠定坚实的结构基础。例如,通过全面且精准定位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结构变异来明确疾病的致病机理;以可视化方式评估药物(包括基因编辑疗法)对全身组织和器官 的靶向效果,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据介绍,该团队将持续公开研究成果图像数据集,实现资源全球共享,以推动生物医药交叉合作。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刘北明教授联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深圳 先进技术研究院团队,突破性研发出全球最快的小动物全身亚细胞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首次实现小鼠全身神经网络精细三维 图谱高清绘制。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7月10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为解析周围神经调控网络及疾病机理研究 提供了全新工具。 在生物体内,一张由亿万周围神经纤维编织成的精密"生命物联网"无处不在,承载着大脑与全身 ...
生物基产业迎接“春天”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7-11 02:40
6月25日,在辽宁盘锦举行的第十三届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生物基分论坛上,记者了解到,近年 来,生物基产业在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快速发展,将向原料非粮化、产业规模化、应用场景多元化 的全产业链协同方向升级。未来,生物制造可从六大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 持续替代化石原料 生物基产品具有原料可再生、生产碳排少、能源节约等优势,有望持续替代化石原料。许多跨国化企布 局了生物基材料领域。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邹源指出,巴斯夫将生物基材料视为碳管理战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其可持续发展销售额占比达41%,目标是到2030年提升至50%以上。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基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2024年12 月,工信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的《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将 生物基新材料列为"关键战略材料"。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庞广廉表示:"从 政策层面看,生物基、生物制造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前,我国生物基材料生产工艺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业化关键技术取得创新突破,在 塑料制品、纺织纤维、涂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