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疗器械

Search documents
医疗ETF(159828)涨超2.2%,政策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11 05:39
消息面上,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批准创新医疗器械45个,同比增长87%,反映出政 策红利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光大证券指出,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 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是塑造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有望在政策扶持下更快实现商业化落地,通过快速程序推动高端医疗器械急需标准立项,从设计开发到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上市后监管等全方位标准体系将逐步健全。 此外,文件支持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出海"发展,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研发实力强劲、产 品规模化领先、出海战略领先的龙头企业有望获益。政策落地有望推动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脑 机接口、AI+医疗等领域快速发展,研发储备强、品牌认知度高的细分领域龙头将受益。从支付视角 看,看好院内政策支持的创新药械、设备更新方向。 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指数/基金短期涨跌幅及历史表现仅供分析参考,不预示 未来表现。市场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文中提及指数仅供参考,不 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
政策、市场、资本、人才四轮驱动 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动力足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08 15:43
7月7日,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批准创新药43个、创新医 疗(002173)器械45个,同比分别增长59%和87%,改革政策红利正在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我国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近年来,我国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呈现 逐年增长的趋势。2019年至2024年,获批的创新医疗器械数量分别为19个、26个、35个、55个、61个、 65个。 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弗利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至2024年,中 国医疗器械总体市场规模从7298亿元增至9417亿元,预计2035年将达到18134亿元。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 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快速,主要得益于政策、市场、资本、人才四轮驱动。政策层面,国家药监局通 过特别审查程序、优先审批通道等机制,大幅缩短创新产品上市周期。市场层面,老龄化背景下带来医 疗需求增加,叠加医保对国产器械的报销倾斜,直接拉动基层市场扩容。资本层面,专业医疗投资基金 崛起,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度提升,愿意为长期 ...
全链条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
Ke Ji Ri Bao· 2025-07-08 00:54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宋玉琴分析,深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创新 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效率,缩短药物研发上市周期,激发国内制药企业研发动力。 如何将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记者了解到,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建立临床试验 审评审批和项目启动前置机制,将原本串行的审批与准备工作改为并行推进,缩短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 批时限,实现获批后快速启动。 在提升审评审批效能方面,《若干措施2025》还提出,深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试点,将审评时 限由200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争取将试点范围扩大至仿制药申请。 原标题:全链条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 近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药品监督 管理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以下简称《若干措 施2025》),推出32条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对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优化要素资源 配置,培育优质创新生态,推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 2024年,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曾联合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 年)》。" ...
长护险有望催生万亿级护理需求,重视创新器械
Huafu Securities· 2025-06-22 08:23
长护险有望催生万亿级护理需求,重视创新器械 医药生物 2025 年 06 月 22 日 投资要点: 行 业 定 期 报 告 行情回顾:本周(2025 年 6 月 16 日- 2025 年 6 月 20 日)中信医药指 数下跌 4.2%,跑输沪深 300 指数 3.8pct,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 30 位;2025 年初至今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 5.4%,跑赢沪深 300 指数 7.6pct,在中信行业分类中排名第 7 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昂利康 (+21.2%)、悦康药业(+19.3%)、创新医疗(+19.0%)、济民医疗(+12.4%)、 爱朋医疗(+11.4%)。 周专题:长护险有望催生万亿级护理需求。1)预计 2050 年国内失能 人群数量将达 6200 万人,相关护理需求约 1.7 万亿元,长护险(长期护理 险)作为核心支付方,亟待完善出台全国性制度。2)从 2021 年起,每一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到了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且表述逐步升级(从 稳步推进到加快建立),且从 2024 年以来,细则出台的速度显著加快,这 些迹象均表明全国性制度出台已进入加速阶段。3)2023 年国内长护险 ...
三大项目集中签约 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再添强劲引擎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20 11:35
Core Viewpoint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 major biopharmaceutical projects in Chengdu High-tech Zone signifies a strategic move to enhance the local biopharmaceutical ecosystem, focusing on high-tech and critical areas such as biobreeding, high-end medical devices, and cell therapy [1][2]. Group 1: Project Details - The three signed projects include a comprehensive medical device service platform and CDMO project by Beijing Shuimu Medical, a biobreeding and intelligent equipment pilot platform by Hancheng Guangyi, and a high-end cell therapy culture medium production headquarters and R&D base by Shengji Saier [1][2]. - Shuimu Medical aims to create a one-stop service system covering engineering design, testing, clinical trials, registration, and 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CDMO) [1]. Group 2: Competitive Advantages - Chengdu possesse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for developing the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including 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strong research capabilities, abundant medical resources, and a mature IT industry foundation [2]. - The local detection support is crucial for medical device R&D, and the new projects are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local 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shorten the R&D and market launch cycles for innovative medical devices [2]. Group 3: Financial Initiatives - Chengdu has launched a "Chain Master Fund Action Plan," aiming to establish 12 chain master funds by the end of 2030, with a total scale exceeding 60 billion yuan, to drive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improve resource allocation [2]. -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hain master fund is anticipated to attract more leading enterprises to Chengdu, further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hain [2]. Group 4: Industry Ecosystem - Chengdu High-tech Zon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leading biopharmaceutical hub, ranking just behind Zhongguancun an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 terms of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3]. - The "Wutong Plan" launched by Chengdu High-tech Zone aims to provide a full lifecycle service list for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vering 47 service directions and 99 detailed services [3]. Group 5: Future Development - Chengdu High-tech Zone plans to continue fostering an open and innovative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global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s development [4]. - The focus will be on breaking through key technologies and cultivating world-class industrial clusters to establish a globally influential bio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source and industrial hub [4].
北京“两区”建设五年来,共推动17款创新药获批上市
Xin Jing Bao· 2025-06-19 14:13
加速推动罕见病用药等临床急需药械产品可及。2024年,市药监局会同卫健、海关等部门共同建立具有 北京特色的临床急需药械进口审批绿色通道,并以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方式,在缩短时间、数量保 障、全程追溯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罕见病等临床急需药械保障机制,推动"人等药"向"药等人"的转变。 一年来,北京市累计获批临床急需药品进口23个品规(含20款罕见病药品),惠及患者2000余名。 国家试点政策提速审评审批。两项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试点措施落地见效。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 通过前置沟通、并联审查,将审批时限从60日压缩至30日,临床试验启动时间缩至12周内,11个项目纳 入试点,最快18个工作日获批、3周启动试验;药品补充申请审评试点通过前置服务,使重大变更补充 申请审评时限从200日压缩到60日,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迭代升级,保障临床用药。目前,共接受企业 申请26件,3个品种获批,最快用时19个工作日。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6月19日,在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科技创新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市药监局副局 长、新闻发言人屈浩鹏介绍,五年来,北京共推动了包括全国首个干细胞治疗药物在内的17款创新药、 54款国家三类创新医疗( ...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17款创新药、54款三类器械获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19 11:49
6月19日,在北京市"两区"建设五周年科技创新专场发布会上,市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屈浩鹏介 绍,按照市"两区"办的统筹部署,2021—2022年,市药监局会同18个市级部门、8个区政府组成生物医 药专班,编制实施《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从市场准入等5个方面提出17项共50条 具体发展措施。目前,各项任务均已取得显著成效,不仅首创设立了省级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还 出台了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对创新药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制 剂调剂使用,为创新成果转化与产品上市按下"加速键"。 创新药械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市药监局联合多部门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械重点品种清单,涵 盖了从研发到应用各个阶段品种240余项,实施"提前介入、一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定制化项 目制管理,合力加快重点创新品种上市应用。五年来,共推动了包括全国首个干细胞治疗药物在内的17 款创新药、54款国家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在提升临床急需药械产品可及性方面,2024年市药监局会同卫健、海关等部门共同建立了具有北京特色 的临床急需药械进口审批绿色通道,并以罕见病药品 ...
拟压缩至30个工作日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再提速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16 16:34
在北京、上海等地试点约一年后,国家药监局再度发文,拟明确"纳入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30日通 道"的药物范畴。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征求意见稿》提到,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纳入30日通道的申报资料要求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 品审评中心制定发布。纳入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30日通道的申请由于需召开专家会等技术原因,无 法在30日内完成审评审批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及时告知申请人,后续时限按照60日默 示许可执行。 药物临床试验是创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开展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是提升临床试验 质量、效率和促进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近一年以来,"药品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日压缩 至30日"已在全国部分地区试点推开,并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支持。 "国家药监局2024年7月31日发布《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北京市药监局第一时 间提出试点申请;2024年8月2日,北京市获批成为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区域。"北京市药 监局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在若干措施2025版中,我局提出深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将审批 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创新药试点品种持续扩大 ...
融通基金万民远: 坚持逆向投资 医药行业有望筑底回升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5-18 20:33
自2019年至2020年走出一轮强势行情以来,医药板块回调已有将近五年时间。今年以来,在创新药概念 的带动下,医药板块投资逐渐回暖。近日,融通健康产业基金经理万民远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 表示,无论是从政策端、需求端还是企业创新端来看,医药行业最困难的时刻或许已经过去,该行业的 投资筹码出清已经较为彻底,当下其对医药行情的预期相对乐观。 作为有着医学专业背景的基金经理,万民远最早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遗传学博士毕业,曾在券商研究 所、公私募基金工作,金融从业时间超14年。目前,逆向投资已成为他坚定的选择,"在买入后下跌空 间很小,在估值泡沫时逐步卖出"是他投资决策的核心目标。他坦言,这种方式确实有些逆人性,但起 码可以让投资处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比起追求上涨空间,他更注重投资的安全性。 买在无人问津处 "我个人的风险偏好比较低。"万民远直言,他在选股时会更偏好左侧投资,耐心等待拐点的到来。虽然 大家都想等到反转出现时再买入,但当基本面真正明显起来的时候,可能股价已经涨得差不多了。因 此,投资需要一些前瞻性,否则很容易错过。而当市场过热,估值出现泡沫时,他就会选择卖出。在他 看来,或许当所有人蜂拥而入时,股价 ...
“创新+AI”重塑医药产业价值图谱——专访平安医药精选股票基金经理周思聪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09 22:14
在政策强力支持和医药创新的双重催化下,医药行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平安医药精选股票型证券 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平安医药精选股票")的基金经理周思聪于近期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深度 解码了医药行业的投资新图景,以及绩优产品的投资逻辑。在她看来,医药行业已进入"政策支持+需 求扩容+创新驱动"的三重共振周期,而能够把握住创新药、创新医疗(002173)器械和设备、AI医疗 等核心赛道的投资者,将有望分享这一轮产业升级的红利。 2025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提升创新药械审评审批效率, 并计划推出"丙类医保目录"以覆盖高价创新药械。周思聪认为,国内政策持续支持医药创新,这为医药 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刚需属性日益增强。据周思聪介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 过14%,慢性病治疗、康复护理等需求持续增长,为医药行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对于AI医疗、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结构性行情能否持续,周思聪持乐观态度。"在政策支持、技术突 破和需求增长的三重驱动下,这两个细分领域的中长期逻辑非常清晰。" 她特别提到,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仍在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