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D V12

Search documents
特斯拉Robotaxi:一场万亿级的产业重塑,你看懂了多少?
3 6 Ke· 2025-06-27 11:50
Core Insights - The excitement surrounding Tesla's Robotaxi has evolved into a more complex understanding of its real-world im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as the initial hype has cooled down [3][5]. Group 1: Disruptive Potential of Robotaxi - The concept of 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 suggests that the value of cars will shift from horsepower and range to the service value they can generate daily, potentially transforming millions of Tesla owners' vehicles into a decentraliz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5]. - Tesla's "pure vision" approach, relying solely on cameras and neural networks, contrasts with competitors like Waymo that use expensive lidar and high-definition maps, offering the potential for low marginal costs and rapid global scalability if successful [5]. - The average usage of a private car is less than 1.5 hours per day, while Robotaxi could increase this to 16 hours, redefining cars from consumer goods to production assets and altering valuation logic across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urban environments [5]. Group 2: Key Challenges for Decision Makers -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technological route of FSD V12's "end-to-end AI" remain, particularly its performance in extreme weather and ambiguous traffic scenarios, as current tests still require safety drivers and remote control [6][8]. - The business model poses challenges in balancing a self-operated fleet with private car participation, including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maintenance complexities, especially in competition with established players like Waymo [8]. - The large-scale deployment of Robotaxi will challenge urban charging networks and data centers, necessitating a redesign of insurance pricing and claims processes for autonomous driving, while also impacting suppliers of chips and sensors [8]. Group 3: Internal Insights and Industry Perspective - The compan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firsthand experience from industry insiders to navigate the uncertainties and opportunities presented by Robotaxi, advocating for direct engagement with experts in the field [9]. - By connecting with top professionals from leading companies, stakeholders can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hallenges and breakthroughs encountered in real-world testing and commercialization [9]. - The company has access to over 30,000 industry experts, providing a robust network for informed decision-making and strategic planning in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autonomous vehicles [9]. Conclusion - The introduction of Tesla's Robotaxi is expected to create significant long-term industry ripples, urging stakeholders to actively engage and leverage insights from top experts to seize emerging opportunities [29].
本周精华总结:10年磨一剑,特斯拉已经开始颠覆汽车乃至整个运输行业!!
老徐抓AI趋势· 2025-06-26 15:12
前言 6月22日,特斯拉的Robotaxi,也就是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德州奥斯丁正式开始试运营。这是个划时代 的里程碑。这意味着,特斯拉正式开始颠覆汽车乃至整个交通运输行业。 接下来,我在直播和短视频里都聊了这部分内容,咱们一起感受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偷偷放一张 Robotaxi美照 云体验Robotaxi 一边带大家云体验特斯拉Robotaxi,一边给大家做一些讲解。 这次狼真的来啦! 这回真的来了,这不是喊狼来了,是狼真的来了。特斯拉从2015年就开始搞这个自动驾驶,大家都知 道,马斯克以前好几次说快出来了,结果都跳票了。但这事你不能光看跳票,你得看它背后的技术路 径。新的技术路径啊,如果选对了,它就是一路往上,选错了,一开始进展很快,但后面就平了。马斯 克之前选错过几次,他们团队也不是傻子,对吧?不断试错、纠偏,最后终于在2024年初找到了正确路 线——就是这个端到端学习,以FSD V12为标志。 这次上线,时间点是6月22号。上线之后你看得出来,特斯拉团队是非常谨慎的。一共不到20辆车,还 采取了邀请制,不是谁都能打车,要有人邀请,还得再带一个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一起乘车。车上是有安 全员的,但不是坐 ...
探索未来:全面解析2025年十大颠覆性IT技术
Sou Hu Cai Jing· 2025-06-08 01:15
2. 量子计算实用化:NISQ时代的商业突破 IBM的1121-Qubit量子处理器在药物分子模拟中实现经典计算1000倍加速,谷歌则通过量子纠错码将错误率降至0.1%。金融领域率先应用,摩根大通用量子 算法优化投资组合风险评估,误差降低47%。但量子计算机仍需接近绝对零度运行,商业化落地仍面临工程挑战。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2025年,信息技术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革新,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从边缘智能到生物融合技术,每一项突破都在重塑行业格局。 以下十大IT技术不仅代表当前最前沿的研发方向,更预示着未来十年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 以GPT-5、Gemini Ultra为代表的生成式AI已突破单一文本生成,实现视频、3D模型甚至代码的跨模态创作。微软的AutoGen框架允许AI智能体自主拆解任 务,如"开发一款小游戏"可自动分配角色给设计、编程、测试模块。但伦理风险加剧,OpenAI已推出AI"行为准则"框架,试图规范AI的决策边界。 1. 生成式AI 2.0:从文本到多模态智能体 4. 边缘智能与5G-Advanced融合 5G-Advanced将时延压缩至1ms,结合边缘计算节点,使工业机器人协同响应速度达 ...
智驾市场格局
数说新能源· 2025-04-27 07:50
一、技术路径分化下的多维竞争力 理想汽车通过"端到端+VLM双系统架构"实现技术突破,其自研的MindVLA模型融合空间智能(3D高 斯建模)、语言逻辑与行为推理,支持无地图自主泊车与动态路线调整,高速NOA接管率低至0.5次/百 公里。小鹏汽车则以云端大模型+XNet+XPlanner+XBrain架构为核心,端到端模型覆盖50+城市复杂路 况,AI天玑系统通过720亿参数云端大模型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智驾,算力利用率高达98%,成本 较传统方案降低70%。特斯拉凭借纯视觉Occupancy Network与全球最大影子模式数据闭环(日均训练 里程4000万公里),FSD V12端到端模型在北美实现"类L4级"体验,模型泛化能力行业领先。 二、数据驱动与迭代效率的碾压优势 理想汽车依托29.3亿公里智驾总里程与8.1EFLOPS算力集群,以"每周双版本迭代"速度优化算法,2025 年目标实现L3级有监督自动驾驶。小鹏通过10EFLOPS算力集群与2亿clips训练数据,实现"每2天一迭 代",2024年城区智驾体验逼近人类司机水平。特斯拉则依靠全球超1亿公里真实数据与HW4.0芯片(双 芯算力720TO ...
对话|小鹏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我们不再是这条路上的孤勇者”
晚点LatePost· 2024-10-23 12:38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Auto ,作者晚点团队 晚点Auto . 从制造到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晚点LatePost》旗下汽车品牌。 用一套软件提供全系标配的高阶智驾,不收费、不订阅。 文丨赵宇 李力耘说,他和何小鹏的日常沟通形式之一,就是何小鹏在群里不断报新软件版本的 bug,或者报惊喜, 他来解决。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不需要讨论的,"以当前 L2 的 Bom 成本为所有用户提供类似 L3 的智 能辅助驾驶体验,做到不限城市、不限工况、不限路况。" 李力耘 2019 年加入小鹏汽车。此前,他曾在百度美研、京东美国硅谷团队研发无人车。2020 年,他把家 从美国搬回广州。 在小鹏前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去年 8 月离职后,李力耘接棒成为自动驾驶研发一号位。他在两个月内完 成 "疯狂 200 城" 计划,今年 1 月将小鹏无图城市 NGP 的覆盖范围扩展至全国 243 座城市。 但不久之后,李力耘就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方面,特斯拉在北美推出 FSD V12 版本,率先用 "端到端" 重塑量产智能驾驶的算法架构,智能驾驶行 业的技术风向再次发生转变,国内其他厂商意图借此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另一方面,小鹏内部的智驾 ...
对话理想智驾郎咸朋、贾鹏,一个后进生,怎么提前交卷了?
晚点LatePost· 2024-08-02 11:53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Auto ,作者晚点团队 晚点Auto . 从制造到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晚点LatePost》旗下汽车品牌。 智能驾驶,一场昂贵的竞赛开始。决定排位、决定未来。 文丨程曼祺 窦亚娟 编辑丨 宋玮 先后任职于特斯拉和小鹏的谷俊丽博士说,中国智能驾驶研发进度至少落后特斯拉 1.5 -2 年。理想智驾副总裁郎咸朋认为,差距没那么大,产品体验上理想最 多落后半年。 理想强调自己做智驾的优势是车多、数据多,小鹏创始人何小鹏则说:"如果有人说它有很多车、很多数据" 就能做好自动驾驶,"千万别信,绝对是胡扯"。 价格战还在燃烧,中国汽车新势力们又集体挤入了一个新战场——智能驾驶,充满分歧、争议、你追我赶。 不是所有车企都买得起这张入场券。智能驾驶 30 亿研发投入起步,逐年递增。理想说,现在一年租卡要 10 亿人民币,将来要 10 亿美元。 新势力如此疯狂、不甘落后,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特斯拉 FSD V12(特斯拉 2024 年 1 月开始大规模推送的完全自动驾驶新版本)的巨大进步,也看到了智驾能 力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去年 9 月,华为宣布年底推出全国都能开的无图方案,问界同期围绕智驾猛烈宣传。短短一个 ...
晚点独家|特斯拉裁员后续:多项制造创新暂停,4680 电池目标缩水
晚点LatePost· 2024-05-10 14:15
高管们承担上一次冒险的代价,马斯克开始新的冒险。 文丨李梓楠 编辑丨程曼祺 黄俊杰 两位知情人士称,特斯拉高层在今年初就已提出 4680 部门的目标是让自产的电池比供应商更便宜。 电池部门管理人员当时被告知,如果年底还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特斯拉可能会放弃 4680 项目。 过去一个月,每到周日,特斯拉员工都在等一封关于自己命运的邮件。收到了,他下周一就不用上 班;没收到,他继续工作,等下周日的邮件。4 月 15 日开启大裁员至今,已有超过 1.4 万人收到裁 员邮件,离开特斯拉。 不过本周日开始,特斯拉 4680 电池部门和电池材料部门的员工不用等邮件了。我们独家获悉, 特 斯拉为 4680 电池部门任命了新的负责人博纳·埃格尔斯顿(Bonne Eggleston),他随后召开部门全 员会,宣布暂停裁员,但必须在年底完成降本目标——特斯拉自产的 4680 电池要比向松下、LG 新 能源等供应商采购的同类电池便宜。 这与 2020 年 4680 电池发布时的目标已相距甚远。当时马斯克希望用新的结构和制造方式让电池成本 降低一半,以此让特斯拉的车建立价格优势。 4680 电池部门新负责人埃格尔斯顿此前担任 46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