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 Ji Ri Bao
Search documents
杏北油田的“智变密码”
Ke Ji Ri Bao· 2025-09-16 01:36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大庆油田采油四厂数字化研发创新基地,只见中控室电子屏上,数字孪生技术 勾勒的工艺管网清晰可见;实训区里,科研人员调试着通信模块……这里是杏北油田数智化转型的"核 心枢纽"。 更值得关注的是油田行业大模型"杏北小智"的落地。员工在即时通软件上提问,即可获得生产故障处理 等一站式解答。运行近一年,"杏北小智"已完成有效问答7.2万余次,成为员工随身携带的"AI专家"。 截至目前,基地孵化的30余项数字化解决方案,已有3项专利转化,创造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 培育数智人才 "以前对着操作手册犯怵,现在戴VR眼镜练几遍,复杂流程就刻在脑子里了!"刚完成虚拟应急演练的 第二作业区数字化运维人员郑楠说。作为油田数智化转型的"人才蓄水池",数字化研发创新基地通 过"AI+实训"模式,每年培养超2000人次,覆盖采油、集输、泵修等九大工种,为转型提供坚实人才支 撑。 在实训区,基地以六大生产工艺流程为蓝本,融合声、光、电、气等展示方式,模拟各类生产场景与故 障现象。学员通过高精度仿真,直观理解工艺原理,快速提升故障处置能力。 杏北油田由采油四厂管理,于1966年建成。在数智技术加持下,这座老油田焕发了 ...
预计三年内全国新增装机超1亿千瓦
Ke Ji Ri Bao· 2025-09-16 01:32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 简称《行动方案》)公布。《行动方案》旨在发挥新型储能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作 用,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扩大内需,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围绕促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拓展、推动新型储能利用水平提升、引领新型储能创新融合、 加强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完善等五方面,提出了21项具体举措。 在促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拓展方面,《行动方案》明确,推进电源侧储能应用,推动沙漠、戈壁、荒漠 等新能源基地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储能;拓展电网侧储能应用,推动在负荷密集接入、大规模新能源汇 集、大容量直流馈入等关键电网节点,开展独立储能电站建设。同时,创新多场景应用模式,培育试点 应用场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为引领新型储能创新融合,《行动方案》提出,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依托国家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国 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国家能源局研发创新平台、新型储能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等,支持开展新型储 能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示范 ...
脉冲电场消融:精准安全的“电手术刀”
Ke Ji Ri Bao· 2025-09-16 01:21
射频、冷冻、光动力等传统消融技术存在难以满足复杂解剖区域治疗需求的局限,而脉冲电场消融 技术的核心机制是利用高压电场对细胞膜造成不可逆电穿孔以诱导目标细胞死亡,具备细胞选择性、非 热损伤性、物理靶向性三大特点。 日前,以"脉冲电场消融:未来医学技术新赛道"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92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 香山饭店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脉冲电场消融技术这一新兴医学技术的前沿方向,破解其从基础研究到 技术创新再到临床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该技术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精准诱导目标细胞死亡 消融是一种局部治疗技术,通过施加物理或化学能量,使病变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或溶解,从而达 到治疗目的。在传统消融领域中,有以"火元素"为代表的射频消融技术、以"冰元素"为代表的冷冻消融 技术,以及以"光元素"为代表的光动力疗法。 "射频消融技术通过产生50摄氏度至80摄氏度的高温,使病变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冷冻消融技术 则利用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促使细胞内形成冰晶,进而引起细胞裂解;光动力疗法则依赖光敏剂、特定 波长激光与氧气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过氧化物,从而破坏病变细胞。"会议执行主席、西安交通大学教 授吕毅指出,尽管这些技术均具备 ...
无管微创技术让胸外科手术告别“插管依赖”
Ke Ji Ri Bao· 2025-09-16 01:21
通过技术革新,无管微创技术还加速了患者术后恢复进程。由于患者无需气管插管,避免了气道黏 膜损伤。因此,大部分使用该技术的患者术后1—2天即可出院,部分年轻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 使得床位周转率大幅提升,缓解了胸外科"一床难求"的困境。 同时,无管微创技术也减少了患者的医疗成本,一方面节省了气管插管等耗材费用,另一方面缩短 了住院时间,让整体医疗费用大幅降低。 无需气管插管维持呼吸、不用粗胸管引流、术后短时间内即可拔除辅助管路……这项以"无管化"为 核心特色的无管微创技术,正重新定义胸外科手术的操作范式。日前,记者跟随"无管中国行"宣传活 动,走进肺肿瘤早筛与无管微创技术联盟盟员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地探访这项技 术如何让胸外科手术告别"插管依赖"。 这项看似"简化"的技术,实则对医疗团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其落地依赖于麻醉技术和外科技 术的深度协同。 传统胸外科手术中,气管插管、28-36F的粗胸管是标配,这些有创操作具有一定术后负担。哈尔滨 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孟庆威介绍,传统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4天,且需面对 插管引发的咽喉不适、胸管导致的疼痛等问题。 "而无管 ...
放疗“导航”:鱼与熊掌兼得
Ke Ji Ri Bao· 2025-09-16 01:21
Core Viewpoint - The recent exploratory clinical study on high-grade glioma demonstrate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radiotherapy precision, aiming to improve tumor targeting while protecting healthy brain tissue, thus offering new hope for patients [1][2][3] Group 1: Study Overview - The study titled "Modified Target Area Delineation Combined with Moderate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for High-Grade Glioma"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Network Open [1] - The research team, consisting of experts from the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utilized advanced imaging techniques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radiotherapy [3] Group 2: Clinical Significance - High-grade gliomas are known for their high incidence of neurological damage, with over half of patients experiencing cognitive impairments such as memory loss and confusion [1] - The annual incidence of brain gliomas in China is reported to be between 5 to 8 per 100,000, with a five-year mortality rate second only to pancreatic and lung cancers [1] Group 3: Treatment Methodology -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s for high-grade gliomas involve maximum safe surgical resection followed by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but these have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atient outcomes [2] - The study introduces a more precise targeting method that aligns with the unique infiltration patterns of glioma cells, which tend to spread along established pathways rather than uniformly [2][3] Group 4: Research Findings - The p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154 patients, and the new method showed that patients receiving precise radiotherapy had longer survival rates without an increased risk of tumor recurrence [3] - International expert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ing treatment toxicity reduction with improved tumor control rates, emphasizing the innovative approach of this research [3]
“内生月震”导致月球上新增数十处滑坡
Ke Ji Ri Bao· 2025-09-16 01:21
科技日报广州9月15日电 (记者龙跃梅 通讯员李建平)记者15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大气科学学 院肖智勇团队联合遥感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吴明通过卫星图像分析发现,2009年以来月球上新增了数 十处滑坡,而这些滑坡的主要"推手",不是小行星撞击,而是月球内部产生的地震,也就是科学家所称 的"内生月震"。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那么,是什么触发了月球滑坡?研究团队分析了这些新滑坡的地质情况,发现大量新形成的撞击 坑,最大的直径超过70米。但是,不到30%的新滑坡可能是由撞击触发,且滑坡开始的位置普遍缺乏暴 露的岩石。因此,科学家推断,这些滑坡主要是由内生月震引发的震动导致的,证实月球内部仍有能量 活动。 此前,人类很难直接探测月球内部的地震带。这项研究表明,"月球滑坡的分布"可以像指南针一 样,帮助我们间接找到月球地下的活跃地震区。 研究团队挑选了月球正面和背面容易发生滑坡的74个观测区域,包括年轻撞击坑的陡峭坑壁、断层 活动形成的皱脊,以及可能存在近期火山活动的不规则月海斑块,通过精准对齐前序和后序图像数据, 再计算反照率变化,找到了滑坡发生的地点和形态。据介绍,对这些观测区域内新滑坡的研究,可反 ...
大模型发展“下一站”:全场景生态构建
Ke Ji Ri Bao· 2025-09-15 23:4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迭代,大模型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在单一模型技术不断突破、 参数纪录屡屡刷新的同时,各家大模型厂商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大模型服务链建设,着重构建全场景生 态。 国务院不久前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发展"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 务"等,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链。面对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需求,全链条覆盖的服务能力、优秀的全 场景生态构建能力,已成为大模型产业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 加强软硬件协同 对如今的大模型行业来说,"周周有发布,天天有更新"已成为常态。 9月9日,百度正式发布文心大模型X1.1。它采用迭代式混合强化学习训练框架,通过混合强化学习,协 同提升通用任务和智能体任务的效果;同时,通过自蒸馏数据的迭代式生产及训练,不断提升模型整体 效果。尤其在更复杂的长程任务场景中,模型表现突出。 同样在9月,阿里巴巴旗下通义千问也推出了其最新模型,在中英文理解、复杂指令遵循、工具调用等 维度实现性能增强,同时显著减少了知识幻觉。 在追求性能指标不断提升的同时,大模型产业也正走向以配套工具开发、应用场景适配、产业落地为核 心的全场景生态能力建设阶段。 大模型生态 ...
全球首个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大模型发布
Ke Ji Ri Bao· 2025-09-15 23:40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说,该大模型的上线,为全球可持续发展 治理提供了新型基础设施。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一场研究范式的革命,将全球可持续发展 的"数据洪流"淬炼成支撑科学决策的"智慧清泉",实现了从"数据"到"知识"再到"决策"的完美闭环。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日前正式发布"灵息·可持续发展目标大模型"。这是全球首个服务联合 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大模型,旨在利用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破解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数据整合、知识提 炼与决策支持难题,彻底革新研究人员和决策者的工作模式。 该大模型的核心功能包括智能数据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预测。它拥有文献综述、指标分析、报告 编写、三维交互及智能叙事五大智能体,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方面率先跨出引领性 一步。 比如,为完成一份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科研人员曾经需要花费数月时间在海量全球数据库与学 术论文中艰难"淘金"。而现在,研究人员只需通过自然语言对话阐明需求,文献综述智能体即可并行检 索全球海量多语种学术资源,通过智能重排、交叉验证与溯源,自动生成长达2万字、结构完整、引文 准确率超 ...
韩科技政策向AI领域大幅倾斜
Ke Ji Ri Bao· 2025-09-15 23:37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长官裴庆勋日前在就任50天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阐释了韩国未来五年科技发 展重点方向,包括到2030年跻身世界AI强国前三名,建立人人都能使用AI的社会等。 裴庆勋表示,韩国计划成立新的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长级理事会。他说,韩国2026年AI领域预算将 超过10万亿韩元,因此需要消除各部委之间的预算重叠提高效率。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长级理事会将 作为政府层面的机构,负责监督人工智能政策。已升任副总理的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部长将担任该理事 会主席,预计理事会将于10月在国会全体会议和内阁会议后正式成立。 裴庆勋透露,韩国还将发展物理AI。他说,凭借在制造业和软件开发方面的优势,韩国可在医疗保 健、造船、国防和内容领域实现AI转型,从而在物理AI领域获得全球竞争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韩国还将建设AI包容型社会。裴庆勋表示,尽管韩国目前在ChatGPT使用率方面位居世界第一,但必须 把最佳替代方案开发成韩国自己的AI基础模型,并将其开源,以便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包容型 AI"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使用和接触它,无论年龄、性别或经济状况如何。到2030年,韩国将确保20万台 用于AI学习和数 ...
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通过首飞前最大技术考验
Ke Ji Ri Bao· 2025-09-15 23:35
Core Viewpoint - Tianlong-3 large liquid launch vehicle developed by Tianbing Technology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 key engine test, marking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s its maiden flight scheduled for the end of 2025 [1][3]. Group 1: Technical Achievements - The engine test conducted on September 15 validated the correctness and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systems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rocket, setting a new domestic record for thrust in commercial space launch vehicles [1]. - The test simulated actual flight conditions, covering the entire process from propellant loading to engine ignition and shutdown, ensuring all systems operated normally and met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the maiden flight [1]. - This test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China's commercial space sector to be conducted at sea, addressing key technologies for complex marine environments, including wind, vib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 Group 2: Vehicle Specifications - Tianlong-3 is China's first commercial rocket with a near-Earth orbit capacity expected to exceed 20 ton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72 meters and a launch weight of approximately 600 tons [2]. - The rocket's first stage is equipped with nine "Tianhuo-12" engines, providing a payload capacity of 17 to 22 tons for near-Earth orbit and 10 to 17 tons for sun-synchronous orbit [2]. - The vehicle's high capacity, low cost, and reusability align with the urgent demand for frequent and large-scale launches for satellite internet constellation construction and support for large cargo transport to the space statio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