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Oreal(LRLCY)
icon
Search documents
欧莱雅们的“免税之困”
新浪财经· 2025-04-18 08:57
文|化妆品财经在线CBO 据接近欧莱雅中国的业内人士透露,集团中国旅游零售部门正推进大规模组织调整,裁员比例或接近 50%,主因是国内旅游零售渠道业绩持续承压。 对此,欧莱雅中国回应CBO称:"受影响员工比例不实"。并进一步表示,欧莱雅旅游零售业务正积极推 进转型,旨在加速业务增长,进一步巩固集团市场领导地位。 这一回应侧面印证了美妆巨头在旅游零售渠道的集体焦虑。无独有偶,海南免税销售暴跌直接拖累中国 区业绩,资生堂启动了中国与旅游零售业务重组;雅诗兰黛、高丝等企业财报亦显示,亚洲旅游零售所 面临的难题。旅游零售的深层困境正倒逼国际美妆集团重构旅游零售战略逻辑。 01 旅游零售渠道业绩持续承压 近几年,旅游零售渠道因疫情因素遭受不小的挑战。从旅游零售商巨头及各大国际美妆巨头的财报来 看,虽然疫后线下经济逐步恢复,但国际大牌们在华旅游零售渠道却仍表现不佳。 《穆迪达维特杂志》公布的2024年全球旅游零售商排名显示,Avolta(原Dufry)目前居于第一,曾连 续三年登顶的中国中免集团位居第二,反映国内免税渠道增长乏力。中国中免的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显 示,2024年其营收为564.74亿元,同比下降16.38% ...
欧莱雅美国存托凭证股价上涨5.3%,第一季度销售业绩超预期。
快讯· 2025-04-17 16:04
欧莱雅美国存托凭证股价上涨5.3%,第一季度销售业绩超预期。 ...
部门裁员50%?欧莱雅回应
36氪· 2025-04-17 02:41
近日,有媒体报道,欧莱雅中国旅游零售部门计划裁员,裁员比例或高达50%,主要原因系近两年中国 旅游零售渠道业绩不振。 针对上述消息,青眼号外第一时间向欧莱雅中国求证,对方表示:"报道中提及的受影响员工的比例有 误。我们始终致力于支持员工,并积极为受影响的员工寻求内部机遇。" 被传裁员50%?欧莱雅回应:不实 据公开报道,两位接近欧莱雅中国旅游零售部门人士透露,该部门计划裁员,裁员比例或高达50%,主 要原因系近两年国内旅游零售渠道业绩不佳。 亚洲旅游零售下滑10%,海南市场系主因 不过,报道显示,另有接近欧莱雅人士透露,目前裁员尚未开始,部分被裁员工将被给予n+5(工作年 限加五个月)的工资补偿。 对于此次裁员的传闻,青眼号外第一时间向欧莱雅中国进行求证。欧莱雅中国方面回应表示,"报道中 提及受影响员工的比例有误。我们始终致力于支持员工,并积极为受影响的员工寻求内部机遇。" "欧莱雅旅游零售业务正积极推进转型,旨在加速业务增长,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市场领导地位。目前旅 游零售美妆市场变化迅速,旅行者数量大幅增加,人们对于旅行和美妆的需求也持续高涨。我们基于该 市场态势进行此次转型,旨在提升我们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 ...
WPP赢得欧莱雅澳新地区红人营销业务
经济观察网· 2025-04-14 06:17
Agency News 4月14日,欧莱雅已任命 WPP 美妆科技实验室为其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的品牌宣传及网红营销代理机构,将旗下包括适乐肤(CeraVe)、理肤泉(La Roche-Posay)、巴黎欧莱雅(L'Oréal Paris)、科颜氏(Kiehl's)、圣罗兰(YSL)、兰蔻(Lancôme)、纽约色彩(NYX)、美宝莲(Maybelline)、瑞得 肯(Redken)在内的 32 个标志性品牌的相关业务整合至这一家代理机构之下。 WPP 美妆科技实验室的成立旨在整合欧莱雅的网红营销业务,并重新定义其品牌与网红及创作者的互动方式,以确保欧莱雅在不断变化的美妆市场中持续 取得成功。 欧莱雅集团的使命是创造能够打动世界的美,为每一位与之合作的人提供最优质的美妆产品,并满足所有消费者独特的美妆需求和期望。WPP 美妆科技实 验室充分利用 WPP 网络中最优秀的人才、技术和专业知识,汇聚了蔚迈(Wavemaker)、群邑(GroupM)和奥美公关(Ogilvy PR)的最强实力,以实现这 一承诺。 该团队负责提供全方位的网红管理服务,确保更高的一致性,加强管理和合规性,并使欧莱雅的各个品牌能够专注于战 ...
美妆巨头抢滩医美:欧莱雅科技转型背后的行业变局
36氪· 2025-04-13 05:05
自2024年以来,美妆公司布局医美生意的热情出乎寻常,这里面有国际巨头,也有本土创业公司,有高端品牌,也有以平价著称的大众品牌。 实际上,美妆、医美联合并非新话题。此前,有不少产品主打医美后受损肌肤的修复,医用敷料贴更是医美项目后必不可少的护理品,在这个领域也诞生 了巨子生物、敷尔佳等上市公司。 不过,时至今日,美妆、医美联合正呈现出更强势的发展态势。国际美妆巨头加码,让这一领域热度飙升,而欧莱雅正是其中布局最为深入的代表性公司 之一。 美妆与医美的联合,实现路径是怎样的,增量空间有多大,又面临哪些难题,都有待这些重量级玩家持续探索。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美妆与医美的长期 融合趋势,正从长远的角度改变美妆行业的竞争逻辑。 美妆巨头集体押注医美 美妆巨头们的步伐,这次出奇的一致。 2023年,欧莱雅集团将旗下活性健康化妆品部更名为皮肤科学美容部;2024年3月,皮肤科学美容部核心品牌修丽可铂研胶原针上市;2024年8月,高价收 购全球知名的注射美容公司高德美10%股份;2024年底,投资国内高端医疗美容连锁机构颜术医美。 2024年11月底,雅诗兰黛旗下倩碧推出"倩碧CX二类医疗器械"系列产品,包括重组胶原蛋白复 ...
特朗普关税缓解,法国奢侈品公司欧莱雅、爱马仕、路威酩轩(LVMH)和开云集团股价上涨4.5%至8.7%。
快讯· 2025-04-10 07:25
特朗普关税缓解,法国奢侈品公司欧莱雅、爱马仕、路威酩轩(LVMH)和开云集团股价上涨4.5%至 8.7%。 ...
十年来销售额首次下滑,欧莱雅中国的“挑战与三板斧”
经济观察网· 2025-04-04 05:14
在欧莱雅一年一度的战略沟通会现场,"挑战"一词被公司高层们提及了7次。 博万尚说,经过了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美妆市场如今增速确实正在放缓,欧莱雅也的确处在一个 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欧莱雅必须正视中国美妆市场的重大变化。 在华经营了28年的欧莱雅,正在中国市场经历十年来未曾有过的挑战:一方面是业绩增长命题。2024 年,欧莱雅的全球销售额增长了5.1%,但在北亚地区,尤其是在中国,欧莱雅的销售额遭遇了十年来 的首次下滑。另一方面是市场的收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1.1%,中国进口化妆品量同比下降9.4%,金额下降7.9%。 欧莱雅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中国所处的北亚地区成欧莱雅五大销售区域中唯一销售额下滑的市场。在 随后的财报电话会上,欧莱雅集团将中国称为"巨大的未知数"。 面对重大的变化和未知数,欧莱雅在中国也拿出了一系列的策略:除了将投资目光聚焦于美妆科技外, 重新理解消费人群、门店转型、渠道下沉等也被欧莱雅的管理层们多次提及。正如博万尚所说,欧莱雅 需要聚焦于应变和创新,全力以赴迎接新的考验。 投资 欧莱雅最新公布的两支基金,投资重点均面向美妆生态圈,涵盖上游 ...
“美妆之王”欧莱雅有了更大的野心
华尔街见闻· 2025-04-03 13:25
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依旧记得,怀揣着"让每一位中国女性都拥有一支口红"的梦想,欧莱雅在28年前进入中国市场。 如今,当初要做中国美妆市场第一的豪情已然实现。挤在小小的办公室里的十几个人,也扩张到1.5万人,欧莱雅在中国的品牌也从最早的3个,到如今的32 个。 这个背景下,国内外美妆企业的业绩呈现出差异化表现。高端国际品牌普遍失意,大众国货则继续攻城掠地,抢占消费者心智。 从财报看,欧莱雅集团全球销售额达434.8亿欧元,同比增长5.1%,创下历史新高。但北亚区(含中国)营收同比下滑3.2%,成为集团增长引擎中的"失速 点"。 这是欧莱雅在中国市场有记录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出现了"个位数的小幅下滑"。以至于欧莱雅集团CEO叶鸿慕也在财报会上,用"游戏更加艰难"形容中国市 场。当然,它依旧稳居中国第一大美妆集团的宝座。 3月31日的战略沟通会上,欧莱雅高管团队铺开了一张更大野心地图:到2030年,触及的中国消费者要达到1.5亿。目前这个数据是1亿。 五年时间里触达人群增长50%,是这家法国百年美妆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解构。 面对中国美妆市场从"高端化"转向"质价比" ...
新成立两大投资基金,欧莱雅继续投资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4-03 06:20
正如前任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所说的那样,"中国市场很讲究速度和规模,必须得抓得足够快,才能在未来实现规模化。" 欧莱雅正在逐步扩大对美妆生态圈的投资。 3月31日,在2024/2025年度发展战略沟通会上,欧莱雅中国宣布成立两大全新投资基金——与凯辉基金和上海静安区合作成立"凯辉创美未来基金"基金,将 重点投资处于成长阶段的美妆品牌和相关企业;"美丽领航基金"由天图投资管理,与欧莱雅集团战略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公司BOLD合作,旨在投资同领域的 早期公司。 "中国正引领全球美妆市场的未来,因此,'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成为我们的核心战略。"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表示,希望通过投资 的形式,支持中国美妆品牌及相关行业企业在中国市场扩张以及出海全球。 近年来,欧莱雅在中国市场进行了持续的投入。一方面,通过欧莱雅(中国)全权控股的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包括深圳杉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电吹风品牌"zuvi原里",高端香氛品牌"闻献DOCUMENTS"和"观夏"等中国本土企业;另一方面,还通过成为凯辉创新基金LP,与高榕资本携手成立投资企 业等形式,间接覆盖了从消费到科创领域等多个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