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

Search documents
国有企业: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Sou Hu Cai Jing· 2025-07-10 22:54
Group 1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n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China and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2][3] -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 unified and ambitious government in achieving industrialization, contrasting China's efforts with earlier attempts during the Self-Strengthening Movement [3] - The strategic choice to prioritize heavy industry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new China is discussed, showcasing the influence of Soviet models and the resulting structure of SOEs [3][4] Group 2 -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advantages of China's socialist system in mobilizing resources for large-scale projects, citing examples like the "Two Bombs, One Satellite" and major infrastructure achievements [4] - It discusses the role of party leadership in building a dedicated workforce, exemplified by the spirit of workers and scientists who contributed to the industrial system's resilience and growth [5] - The narrative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is presented, illustrating how China capitalized o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 market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system [5][6] Group 3 - The article addresses the current challenges posed by Western pressures on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emphasizing the critical role of SOEs as the backbone of the socialist economy [6] - It advocates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SOEs,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innov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o enhance productivity [6][7] - The importance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s discussed, with examples of SOEs diversifying into renewable energy, biotechnology, and new materials [7] Group 4 - The article stresses the pivotal role of SOEs in the new type of national system, which combines market mechanisms with government initiatives to foster innovation [7][8] - I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talent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professionals to support the long-term goals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8] -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National Industrial Code" is positioned as a guide for fu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iming to inspire collaboration among stakeholder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8]
中国科协主席:人工智能迎来关键窗口期给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很多机会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9 07: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平行论坛之一,中国科协主席与青年 科技人才见面会近日在北京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谈及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时表 示,人工智能正在迎来关键窗口期,它会给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很多机会。 中国科协主席与青年科技人才见面会会场。中国科协 供图 中国科协7月9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见面会上,万钢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 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的 200多名青年科技人才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 谈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时,万钢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一种具 体实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快速发展趋势,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防止了大气污染,为汽车产业 稳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他认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确定战略目标,其次确定研究发现的 产业化发展路径,加强产学研结合和国际开放合作。 针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万钢认为,人工智能正在迎来关键窗口期,给理、工、农、医等各个领 域都带来新变化,正在重新塑造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 ...
航空报国 代代传承(记者手记)
Ren Min Ri Bao· 2025-06-24 22:01
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门口,一面300多米长的文化墙,吸引不少人驻足:从河里捞木头建厂房、穿着 破背心造飞机、试飞员与研制人员相拥而泣……一张张老照片,讲述着航空工业的历史,更将航空报国 精神定格为永恒。 传承发扬好航空报国精神,我们的战机必将飞得更高、决胜苍穹。 打造一代名机,离不开一代代接力。研制飞机动辄以十年为计,这场"马拉松"背后是几代成飞人的毕生 奉献和接续奋斗。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航空强国的路程漫长而孤独,正是因为有一大批人甘坐冷板 凳、十年磨一剑,我们才一步步缩小差距、跻身一流。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25日 07 版) 打造一代名机,离不开一次次突围。战机是大量尖端科技的集成,从研制歼—5甲到歼—20,其间有外 国专家撤离,有设备脱钩断链,也少不了技术封锁打压,每一型战机都遭遇过重重难关,但回过头看, 我们都跨越过来了。从中,能看到飞机研制队伍的矢志攻坚,更能看到我国科技实力和产业能力的整体 突围。当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形成共识,中国创新必能不畏霸凌、破壁前行。 (责编:赵欣悦、袁勃) 打造一代名机,离不开一场场协作。采访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型号任务是最大的政治""国家利益高于 一 ...
「经济发展」胡鞍钢等:新型举国体制与世界数字经济强国的构建
Sou Hu Cai Jing· 2025-06-24 14:31
数字经济已是大势所趋,成为影响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若要决胜未来的全球竞争,必须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首先 是做强。做强是做优做大的根本前提和坚强基石,是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第一要务。唯有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尽快实现数字技术的 高水平自立自强,做强我国数字经济,才能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最终不断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既然如此,那么我国应当如何做 强数字经济,加快建成世界数字经济强国?其中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打赢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坚战,提高关键核心数字技术 的自主创新能力。鉴于此,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为什么仍然需要举国体制,如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做强我国数字经济等问题,本文尝试进行探讨。 二、举国体制及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必要性 ★★★★★ 一、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第一要务是做强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为了抢占数字经济的 发展先机,美国、欧盟、日本、英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分别出台了《美国数字经济议程》《欧盟人工智能战略》《创建最尖端IT国 ...
抓住关键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Jing Ji Ri Bao· 2025-06-19 23:00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文章对科技创新作出深刻论述。《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 题的认识》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 现代化作支撑》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二〇三五年建成科技 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我 国科技事业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科学指引。 纵观世界主要大国兴衰史,科技是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推动力和变量之一。筑牢国家科学技术基础和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大国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和维护国 家战略利益的迫切要求,更是进一步抢抓战略机遇期下好先手棋和赢得新优势的战略选择。要抓住关键 环节,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凝聚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 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关键要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充分 发挥出来。应该看到,我国在形成符合国情、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自 ...
中国2030年登月计划再获重大突破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6-17 14:3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过30余年的接续奋斗,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这一历程中,中国航天不仅 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还突破并掌握了太空行走、空间站建造等关键技术,最终建成自主可控的 空间站。这些里程碑式成就,不仅创造了航天奇迹,更使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展现了科技自立 自强的硬核实力。 李英良认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在于坚持举国体制优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有效方法。这种模式既强调"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又注重建立竞争与激 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共谋发展、共保成功的强大合力。 6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总体技术局局长、研究员李英良在会上表示:"我和我们的团队以运行好、应用好、发展好我国空间站 及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他向现场记者宣布了一项最新进展:"就在发布会前,我们收到前线好消息——新一代'梦舟'载人飞船 逃逸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又一重大突破。" 航天人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打磨各项 ...
高微重力、高精度时频、超冷原子,从零开始到国际首创……航天人讲述把核心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生动实践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17 14:07
6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来自载人航天工程建设一线的5位代表,围绕"自立自强发展载人航天"与中外记 者见面交流。 为了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几代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30年。探索永无止境,如今,中华民族的千年登月梦想正在从蓝图走向现实,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 月。 在飞天梦圆的背后,是举国同心的团结奋斗,是无数奋斗者的齐心托举。载人航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由14个大系统、上百个分系统组成,参与单位多达上 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人员,是彰显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典范,凝结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 在记者见面会上,5位代表结合自己的工作,围绕载人航天的主题与记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谈到航天人的奋斗精神,刚才几位老师都提到,当年先辈们在戈壁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干成了'两弹一星'。现在我们年轻一代建成了空间 站,正在实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我认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正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传承的精神密码。"张璐表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局长、研究员李英良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方面是我国坚持举国体制优 势,丰富和完善 ...
深圳新一轮综改“置顶”,不止于吸引顶尖科学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5:00
作 者丨陈思琦 编 辑丨孙超逸 图 源丨IC p h o t o "她同意全职来SMART那一刻,我对SMART的未来充满信心。"颜宁的期待,折射出深圳对全 球顶尖人才的独特磁吸力。 事实上,近年来顶尖学者加盟深圳的消息并不少见。去年,920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 科学家榜单,深圳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46.1万人年、居全国城市之首。 6月首周,国际神经生物学专家陆伟、丹扬相继宣布全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SMART)。 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深圳新一轮综改试点明确四方面改革任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被置于首位,堪 称"置顶"。 这一改革远非简单的区域试点试验,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 到来,其深层价值在于回答时代命题:科研自由与举国体制如何兼容,市场效率 与基础研究如何平衡。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的科技创新不再简单遵循从科学 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0-1-10-∞"线性传导,而是演化为一个复杂多维的动态网络,高校、 科研机构、企业等各个节点的创新主体 ...
南财观察|深圳新一轮综改“置顶”,不止于吸引顶尖科学家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12 13:45
事实上,近年来顶尖学者加盟深圳的消息并不少见。去年,920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 单,深圳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46.1万人年、居全国城市之首。 南方财经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6月首周,国际神经生物学专家陆伟、丹扬相继宣布全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SMART)。 "她同意全职来SMART那一刻,我对SMART的未来充满信心。"颜宁的期待,折射出深圳对全球顶尖人 才的独特磁吸力。 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 称《意见》)。 深圳新一轮综改试点明确四方面改革任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被置于首位,堪称"置 顶"。 这一改革远非简单的区域试点试验,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其深层价值在于 回答时代命题:科研自由与举国体制如何兼容,市场效率与基础研究如何平衡。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的科技创新不再简单遵循从科学到技术、 从技术到产业的"0-1-10-∞"线性传导,而是演化为一个复杂多维的动态网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 各个节点的创新主体相互交叉、影响,许多重大创新成果都是 ...
专访郭万达:新一轮深圳综改,为何“置顶”这一方向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12 03:43
南方财经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南方财经:《意见》明确了新一轮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如何评价过去五年的综改试点成效?开展 新一轮综改试点是基于什么考虑? 郭万达:第一轮综改试点提出的举措已经全面落地。比如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二三产混合用地改革就 是深圳最早开始推行的,深圳数据交易所也是国内较早成立的数据交易机构之一;营商环境优化方面, 深圳在新兴领域加强立法探索,相继推出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专项立法。 通过这几年的综改试点,深圳的发展动能明显提升。即使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深圳的创新能级、对外开 放水平仍持续提高,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构建。许多创新经验不仅在深圳落地,也获国家发展改革委 等部门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过往成效的基础上,本次《意见》赋予深圳新的使命,即更好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引 擎作用和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这一方面要求深圳在全国继续起到制度创新的先行示范作 用,另一方面要求深圳面向全球化竞争,朝着"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 标迈进。 南方财经:《意见》为何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置于四项改革任务之首?有何创新举措值 得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