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与智能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跨国车企在华经营模式出现转变
Jing Ji Ri Bao· 2025-07-11 22:15
跨国车企曾是引领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全球汽车产业销量增长陷入停滞之际,大众、日 产、雷诺等跨国车企抓住中国对外开放的契机,与中国车企展开合资合作。凭借成熟的技术、先进的产 品、较强的品牌力以及国际化运营理念,跨国车企在实现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将全球汽车产销规模提 升到一个新高度,并巩固了自身在产业界的领先地位。 7月10日,法国雷诺集团旗下安培与中金私募、杭州资本、杭州高新金投在杭州签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基 金合伙协议。此次基金合作将在电池、智驾、智舱、软件、具身智能等多个前沿方向进行布局,挖掘新 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投资机会,构建"技术创新+产业资本赋能+国际验证"的良性循环。雷诺中国董事长 兼CEO苏伟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多方共赢的合作,突破传统的主机厂与供应商的业务模式,共育开 放式创新生态"。 此前,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达成协议,成立新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 民币,其中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出资60%,东风汽车集团出资40%,将专注于向全球市场出口整 车及零部件,特别是新能源车型。不少业内人士称,"日产的全球销售渠道和中国设计的领先产品,将 开创合资品牌出海新范式" ...
与“中国速度”竞赛
Jing Ji Ri Bao· 2025-06-30 22:15
工人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生产车间作业。 新华社记者 张进刚摄 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浪潮,不仅在加速汽车产品进化,也在深刻重构市场竞争格局。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 前5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已达68.8%,创历史新高;而合资品牌市占率跌至31.2%,创出新低。 凭借成熟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合资品牌曾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主导权。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 起,以及消费者对电动化和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攀升,合资品牌如何加快转型步伐,追赶"中国速度"成为当前 热议话题。 重构研发模式 "N7上市50天,大定突破20000台,已交付6000台。"6月16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 车公司副总经理周锋在公司"Family Day"活动上宣布这一数字。 作为"天演"架构下的首款车型,N7是东风日产全球本土化(GLOCAL)模式下,整合日产和中国本土化技术 资源优势,充分聆听中国用户声音,以中国标准设计和依托中国供应链打造的转型力作。周锋告诉记者,凭 借超舒适基因和超具竞争力的定价,自4月27日正式上市以来,N7已成为合资新能源赛道的现象级产品。 "未来两年,我们将在中国追加投资10 ...
汽车视点 | 销量五连涨!上汽改革初战告捷,激发向上新动能
Xin Hua Cai Jing· 2025-06-17 11:14
新华财经上海6月17日电(李一帆)2025年行至半程,中国汽车工业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经历着 前所未有的洗牌。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头羊,上汽集团开启的深度改革,如今已成效初显,预计下半 年将进入新的上升通道。 今年1至5月,上汽集团整车批售量突破168万辆,同比增长10.5%,终端交付达182.4万辆,同比增长 3.1%。尤值一提的是5月单月成绩,批售36.6万辆,实现同比"五连涨";终端交付实现同比、环比双超 10%的增速。 这份逆势上扬的答卷背后,是上汽内部持续推动的系统性变革,不仅为这家龙头车企注入了新动能,更 为行业提供了破局的关键样本。 自主突围:从资源整合到技术引领 过去几年间,行业格局的剧变让业内认识到,单靠合资板块的旧引擎已难以驱动未来。2025年初的战略 重组成为上汽转型关键转折点,其旗下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 业务被统一整合为"大乘用车板块",旨在打破资源壁垒,集中力量攻坚核心技术与市场拓展。 整合效果立竿见影。今年前5个月,上汽自主品牌销量达108.1万辆,同比增长21.9%,在集团总销量中 的占比攀升至64%,较去年同期提升6个百分点。新能源领域销 ...
访谈|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必须破釜沉舟推动行业共赢
"这次发布会上将要开源的两个专利群,是我早年担任技术负责人期间的核心研发成果。当时这些技术尚未进入量产阶段,却已奠定了深蓝这一代产品的核 心竞争力。"2025年5月22日,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这样具备"护城河"意义的专利开源,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 熟虑的战略选择。 邓承浩形象地比喻道:"我愿意将自己的'护城河'分享出来。多年来,我们的专利已实现商业变现,例如副驾娱乐屏技术已被领克09采用。但这些商业变现 对我个人意义有限,因为在AI时代,这仅仅是'护城河'的一部分。" 针对行业内的误区,邓承浩坦诚:"我曾反对过许多噱头式的电子安全方案。作为技术出身,我知道哪些方案行不通,但它们却被错误地视为'先进',最终 必然出问题。因此,我决定将自己参与研发的安全专利全部开源,其中很多专利都有我的名字。" 他进一步介绍道:"这两大专利群均是我担任技术负责人时的核心成果,虽当时尚未量产,但如今已成为深蓝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开源专利涵盖从云端大数 据算法、电池设计,到主动和被动安全预防的整套体系,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合作方包括宁德时代。'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专利群'则荣获中国 知识 ...
中国比亚迪 欧洲“闪光辉”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5-14 23:17
在汽车工业发源地德国,比亚迪4月1566辆的销量(同比激增120%)与特斯拉885辆(同比下滑45.9%)形成 鲜明反差。其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海豹车型,以Euro NCAP五星安全认证征服了严谨的德国 工程师群体,家庭用户订单占比超60%。有行业人士指出,比亚迪通过欧盟全体系认证、本地研发中心 建设等举措,正在重构"德国制造"的价值认知。 英国市场的戏剧性反转更具象征意义,4月比亚迪2511辆的月销量较去年同期暴涨654%,而特斯拉同期 暴跌62%。这背后是比亚迪与英国最大汽车经销商集团Pendragon建立的战略合作,通过整合本地销售 网络、定制右舵车型、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等组合拳,构建起深度本地化生态。 叩开欧洲豪华车市场 4月18日米兰设计周期间,比亚迪高端品牌腾势的欧洲首秀引发行业关注。腾势旗舰车型Z9GT搭载 的"易三方"智能控制平台,在蒙扎赛道演示中完成180公里/小时爆胎稳定控制、蟹行模式窄位泊车等极 限操作,引发欧洲媒体与消费者的高度关注。该车型预售首日即获超2000张订单,其中70%来自BBA原 有客群,标志着中国品牌首次在豪华车领域建立技术话语权。 征服德国工程师群体 刚刚过 ...
中国比亚迪 欧洲“闪光辉” 4月新能源车销量在欧洲14国领跑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5-14 17:07
在法国,比亚迪连续两年包揽"AUTO BEST"年度电动车大奖及"最佳新兴品牌"称号,其设计中心与巴 黎时尚学院的深度合作,让海豹车型的法式美学设计斩获红点至尊奖。品牌认知度的质变直接反映在市 场表现:法国4月2064辆的销量中,行政级用户占比达35%,彻底打破中国车"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 改写全球电动车格局 比亚迪在欧洲市场取得的突破,不仅是单一品牌的胜利,这一系列信号预示着,中国车企具备在全球最 严苛市场与国际巨头正面竞争的能力,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正从单一产品贸易,升级为"技术+本地 化+品牌高端化"的立体输出。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重革命中,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与持续技术创新的中国车企,正在改写全球电动汽 车产业的市场。 刚刚过去的4月,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以月销11123辆的绝 对优势,将特斯拉(6253辆)甩在身后,历史性实现欧洲14国全维度领跑。这场跨越阿尔卑斯山的产业 革命,不仅颠覆了欧洲市场长期由本土品牌主导的旧秩序,更以"技术突围+本土深耕"双引擎战略,为 中国汽车出海树立了全球化运营新标杆。 征服德国工程师群体 在汽车工业发源地德国,比亚迪4月1566 ...
拆解全球车企财报:高负债背后的真相与启示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陆续公布财报。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负债率这一凸显财务健康度的关键指 标,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汽车作为全球制造业的标杆产业,具备重资产、长周期的典型特征,前期投入大、收获回报慢导致了汽车行业的高负 债特征。在高昂的负债数字背后,车企的真实负债压力到底如何?谁拥有穿越周期的财务实力? 一、负债率涨跌起伏背后 从最新财报来看,负债率高是国内外主流车企的普遍现象。从通用汽车、大众、奔驰、丰田等全球巨头,到比亚迪、 吉利、上汽、长安等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大多在60%-80%区间。 | 企业名称 | 2023年 | 2024年 | 同比增减 | | --- | --- | --- | --- | | 福特 | 84.34% | 84.27% | -0.07% | | 通用汽车 | 74.98% | 76.55% | +1.57% | | 大众 | 68.37% | 68.92% | +0.55% | | 奔驰 | 64.71% | 64.67% | -0.04% | | 现代汽车 | 63.96% | 64.60% | +0.64% | | ਵਜੋ | 62.96% | 64.52% ...
ID. EVO领航,金标大众开启新能源赛道“进化攻势”
Di Yi Cai Jing· 2025-04-30 07:05
"金标大众在2024刚刚度过'新生之年',2025年是金标大众的'起势之年',从品类、产品、技术等方面全面进化。"大众汽车(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有限公 司CEO汤廷万在上海车展表示,未来还会有多款车型快速落地,相信很快就能达成阶段性目标。 作为大众汽车在华第三家合资企业,大众安徽是大众汽车电动车转型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金标大众向市场推出了首款量产车,并在渠 道和品牌建设方面稳步推进。按照既定的规划,金标大众将在未来两年逐步完善产品线。其中,在上海车展上亮相的概念车ID. EVO代表了金标大众未来产 品进化的方向。 金标大众的ID. EVO概念车以诸多独特优势,成为众多消费者翘首以盼的未来座驾。这款融合德系工艺与中国智能的"新物种",不仅以 L2++高阶智驾和沉浸 式智能座舱补齐了合资品牌的智能化短板,更标志着大众安徽吹响智能化反攻号角,而凭借"德系品质+本土智能化"的组合拳,ID. EVO概念车有望在豪华 智能SUV细分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当前,汽车市场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厮杀",同质化已成为悬在车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尤其是在价格战下,消费者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愈发挑 剔,在这 ...
车展观察 | 奥迪高德诺:奥迪的转身像豹子,而非大象
Guan Cha Zhe Wang· 2025-04-28 06:45
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高德诺 奥迪 安全至上、需求导向 对于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大象转身"的评价,高德诺更倾向于以"豹子"比喻奥迪的转型速度。为 此,奥迪打造了高效能的团队,并聚焦两大关键领域:软件定义汽车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4月23日,上海国际车展奥迪联合展台上,奥迪携双品牌以及与两大 本土合作伙伴中国一汽和上汽集团联合呈现19款车型阵容,包括5款全新量产车型奥迪A5L、奥迪A5L Sportback、奥迪Q5L、奥迪A6L e-tron及奥迪E5 Sportback。 以上车型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PPC豪华燃油车平台及ADP智能数字平台打造,专为中国市场研 发,搭载高级组合驾驶辅助技术,所有首发车型将于未来数月内登陆中国市场。 车展上,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高德诺(Gernot Döllner)携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Johannes Roscheck)及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宋斐明(Fermin Soneira),向外界首次系统阐释了奥迪在华双品 牌战略的深层逻辑,并分享了奥迪面对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的转型路径。 2025上海车展奥迪5款首发车型 奥 ...
多利科技:一体化压铸及热成型业务放量在即 美国加征关税对业务影响较小
Core Viewpoint - The automotive parts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focus on electrification and intelligence in 2025, with integrated die-casting products expected to expand and become more prevalent, reshaping the body structure parts market [1] Company Performance - In 2024, the company reported revenue of 3.592 billion yuan, a year-on-year decrease of 8.19%, and a net profit of 425 million yuan, down 14.43% year-on-year due to factors such as fluctuations in downstream product sales and increased asset depreciation [1] - The company is actively extending its industrial chain by advancing integrated die-casting, hot forming, electrophoretic painting,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businesses, optimizing its product structure [1] Capacity Layout - The company has established production facilities in multiple locations, achieving an 80% utilization rate in its stamping and welding business [2] - Four integrated die-casting production lines have been set up in Jiangsu Yancheng and Anhui Liu'an, with an additional line under construction in Jiangsu Changzhou [2] - A new project in Jinhua City with a total investment of 1 billion yuan aims to produce 200,000 sets of integrated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 parts annually [2] Future Business Outlook - The integrated die-casting and hot forming businesses have secured multiple customer orders, with large-scale production expected to begin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25,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apacity utilization by 2026 [2] Market Position - Major clients include Tesla, Li Auto, NIO, Leap Motor, BYD, SAIC Group, and others, with ongoing efforts to enhance the customer structure [3] - The impact of the U.S. "reciprocal tariff" policy on the company's business is minimal, with only 4.01% of total revenue coming from export business, and approximately 3.6% from exports to the U.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