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Search documents
辽宁创投焕新篇 资本北上“闯关东”——专访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战巍
证券时报· 2025-07-10 00:00
渤海潮涌,资本向北。当2025创投辽宁发展大会上,有超预期一倍的省外创投机构参会,一场厚积薄发的创投生态变革正在黑土地上跑出"加速 度"。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战巍。战巍表示,社会资本"北上辽宁"的热潮正在加速形成。以科创焕新篇、以政策换空间、以空间换生 态,正成为解开辽宁创投腾飞逻辑的密码。 以科创焕新篇: 硬科技筑造资本"价值洼地" 在战巍眼中,创业投资作为驱动科技创新、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力量,既是引导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 关键支撑。 水往低处流,要引导"创投活水"在辽宁汇聚,辽宁首先要有足够的科创实力,形成投资的"价值洼地"。战巍表示,辽宁企业含"科"量占比非常高,全省上市后备库 企业470家,其中专精特新、瞪羚、高新技术等科技型企业接近350家。 创投资本与辽宁丰厚科技资源和科创力量的融合,已经在资本市场催化出了累累硕果。战巍表示:"2019年至今,辽宁省在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跑出了芯源微、神工 股份、拓荆科技、富创精密、连城数控5家以半导体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半导体设备产业集群规模初现。随着硬科技企业陆续上市,创投机构在辽宁 ...
北交所“双指数”时代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吸引更多资金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06 16:15
■孟珂 6月30日,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正式发布,北交所开启"双指数"时代。"双指数"为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 大的中小企业带来更多资金活水,也为北交所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市场表现来看,北交所股票今年以来成绩斐然。截至7月6日,年内北证50指数涨幅达38.96%。以 2024年6月28日为基日,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基点为1000点,中证指数公司网站显示,截至7月6日,北证 专精特新指数年内上涨43.79%。 在北交所268家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81%,创新属性凸显。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 2024年平均研发强度达5.04%。这些企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认知度 不足等问题,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的发布与北证50指数形成互补,为投资 者提供了更精准的业绩比较基准和投资标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掘金"小巨人"企业的便利化工 具,为指数基金、北证50ETF等产品开发奠定基础,进一步扩大北交所产品矩阵。 北交所"双指数"时代下,笔者认为,要让资金持续、稳定地流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还需要多方面的努 力。 其一,高质量扩容是北交所各项改革的基础。提升市场推广精准度,坚 ...
★股债联动 引金融"活水"滋润科技创新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03 01:55
"活水"加速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在政策支持加力与市场热度上涨的双重驱动下,债券市场正不断提升对科技创新支持的适配性。自5月7 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来,科技创新债券 发行工作快速推进。 证券时报记者程丹 科技创新需要金融"活水"的支持。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要进一步强化股债联动服 务科技创新的优势。大力发展科创债,优化发行、交易制度安排,支持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开发更 多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针对科创债的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大,增信机制降低了中小科技企业 发债门槛,以长期限债券匹配研发周期,流动性支持措施增强了二级市场吸引力,政策精准破解科创企 业融资痛点,科创债也有望成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核心枢纽。 Wind数据显示,5月7日至6月20日期间,已有223家发行主体发行了300只科创债,总规模达5021亿元。 总体来看,科创债发行呈现出规模大、认购热情高、利率低、主体多元等特点。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 和股权投资机构参与积极,银行发行的科创债是主力,25家银行合计发行 ...
遵循创新规律培育耐心资本
Jing Ji Ri Bao· 2025-06-28 21:56
2025陆家嘴论坛近日召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服务""资金支持"等被反复提及,成为论坛高频 词。 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日益成为各国角力的焦点。从全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从国内看,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从点状突破向系统集成推进,多领域涌现振奋人心 的"DeepSeek时刻",大步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之路,道阻且长,有其自身规律。一项"从0到1"的颠覆性突破往往需要经年累月的研发,一个创意 设想常常需历经成千上万次失败方能成功,创新的长期性、风险性、阶段性与生俱来。在这个过程中, 资金支持犹如源头活水,为创新种子的萌芽、突破与转化注入不可或缺的能量。 反过来看,资金供给若不能灵活适配创新内在规律,创新就如无源之水。当前,我国已初步建成包括银 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尤其是今年以来,推出债券市场"科 技板"、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一系列组合拳集中发力,就是要加快完善适应创新规律的资金形 成机制,充分发挥好资金"创新陪跑人""风险分担者" ...
科技金融生态圈崛起 长三角孕育创新共同体
He Xun Wang· 2025-06-27 12:23
Group 1: Core Insights - Shanghai is tasked with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ocusing on five key areas: economy, finance, trade, shipping,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1] - In 2024, Shanghai's GDP is projected to grow by 5%, with the city's economic scale exceeding 5 trillion yuan, marking a new phase in global city rankings [2] - The total financial market transaction volume in Shanghai reached 36.5 trillion yuan, maintaining a leading position among global cities [2] Group 2: Financial Support for Innovation - Postal Savings Bank approved a 400 million yuan fixed asset loan for the Zhangjiang AI industry innovation platform project, with a 15-year term,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R&D buildings [2] - The bank emphasizes a diversified approach to financial services, integrating equity, debt, and loans to meet the need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terprises [3] - The bank collaborates with various institutions to build a technology finance ecosystem, focusing o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3] Group 3: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 Shanghai's technology contract transaction volume reached 520.07 billion yuan, growing by 7.2%, reflecting breakthroughs in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4] - The number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Shanghai has reached 25,000, indicating a robust growth in the technology sector [4] Group 4: Financial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 Postal Savings Bank has provided nearly 400 million yuan in loans to Shanghai Lingang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Center, facilitating the rapi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gang Sci-Tech 2.0 Project" [5] - The bank has also issued a total credit of 1.45 billion yuan to Shanghai Waigaoqiao Senju Real Estate Co., with nearly 600 million yuan disbursed,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Pudong New Area [8] - The bank's efforts hav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and improved urban quality in the region [8] Group 5: Future Directions -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presented by Postal Savings Bank, are committed to supporting the dual empowerment of financi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ing a virtuous cycle of "technology-industry-finance" [9] - Shanghai aims to leverage its open and inclusive environment to lead in the new round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particularl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9]
释放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全方位赋能“双新”融合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6-19 20:34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超九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全年A 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88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一半以上……目前,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 公司数量占比过半,上市公司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A股的'科技'属性愈发浓厚。"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说,在改革牵引下,我国资本 市场正发生深刻结构性变化,服务创新的力度和质效不断提升。 《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 《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支持 创新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在刚刚召开的202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 的"1+6"政策措施,同时,将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在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正以更大力度赋能"双新"融合发展。以科创板为 例,其允许未盈利的科技创新企业按第五套标准上市融资,自开板以来,已有20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 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实现上市融资 ...
李云泽,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04:45
【导读】李云泽: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前景广阔 中国基金报记者 晨曦 6月18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出席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并以"坚定不 移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谱写互利共赢新篇章"为主题进行演讲。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基金君总结主要看点如下: • 目前,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八 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外资保险公司保费 占国内市场份额比例已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外资银行衍生品业务国内市场占比 近五分之一。中资机构也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展业,有力促进了贸易和投资发展。 • 近年来,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已达到全球第二,其中,汽 车、手机、家电等实物消费量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正在加速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不少 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普惠金融领域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专长,深耕中国市场必将大有作为。 • 金融监管总局正在大力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相关试点,不 ...
单个项目最高允许全亏!武汉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放大招
Sou Hu Cai Jing· 2025-06-15 12:46
近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武汉市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行动 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建立覆 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 《方案》从五大方面提出行动计划,按照"股权投资做引导、债权融资做增信、多层次资本市场公开募 资做培育"的工作思路,紧扣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运 用"股贷债保担"等一揽子金融工具,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到2027年,设立科技 分支行、科技保险分支公司、科技金融事业部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50家以上,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突破 30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500家以上。 《方案》指出,要强化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政府投资基金参与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创业投资基金 的出资比例提高至50%以上,参与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最长可达15年。政府投资基金投资设立种 子基金、天使基金或者直接投资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总额,应不低于当年新增投资额的20%。允许政府 投资基金差异化设置种子期、天使期 ...
注入金融“活水”能源行业保险专家为湾区腾飞蓄势发力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6-12 08:34
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 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新试验、深化一批开放举 措,更好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和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对这些"超级充电宝",保险如何保障其稳定运营?鼎和保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锚定能源行业保险 专家定位,鼎和保险率先破题、走在前沿,构建了多元化的储能保险产品矩阵。自2022年推出保险行业 首款电化学储能专属保险产品以来,鼎和保险已形成了集电化学储能产品质量责任保险、电化学储能建 筑安装工程保险、电化学储能财产一切险、电化学储能机器损坏险、电化学储能第三者责任保险、电化 学储能峰谷电价价差收入损失保险等6款覆盖储能全生命周期的"储能保"专属产品体系。 创新的背后,是科研实力在支撑。鼎和保险深入探索保险与储能的深度融合和发展路径,打造能源 保险领域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研究平台。2024年7月,鼎和保险联合清华大学发布《新型电力系统保 险创新和顶层规划设计报告》。作为国内首个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保险的系统性创新规划成果,该报告为 能源领域风险管理提供了全局性的战 ...
银行科创债发行突破2000亿元 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 助力“科技板”建设
Jin Rong Shi Bao· 2025-06-11 01:47
6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实施"满月"。多项数据显示,市场反响热烈,机制创新成效初显。值得 关注的是,银行体系在科创债发行中展现出明显的主力军地位,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凭借雄厚的资本实 力成为发行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首月银行发行的科创债规模逾2000亿元,占比超50%,银行系统的 快速响应成为科创债扩容的核心驱动力。 各类型银行机构齐发力 "科创债新增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资格,形成'产业+金融'双轮驱动模式,扩容了主体,激活和扩展 了市场。"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是落 实"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抓手,有助于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募集资金为科创企业提供 融资支持,从而丰富科创企业融资来源。 部分经营实力较强的区域性城商行发行热情也较高。截至目前,已有北京银行、上海银行(601229)、 杭州银行(600926)、重庆银行(601963)、徽商银行5家城商行发行了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为260亿 元。 如果说银行是科创债的"发动机",那么保险机构则是"压舱石"。专家认为,银行机构发行科创债,有利 于进一步引导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进入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