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

Search documents
美联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通胀预期上升,评估关税影响为时尚早
Di Yi Cai Jing· 2025-06-20 23:17
宏观经济和市场状况 在去年稳步增长之后,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季度略有下降。美联储认为,经济放缓主要是由于进口的历 史性激增。与此同时,消费者支出适度增长,资本支出稳健扩张。新房建设略有疲软,现房销售持续低迷,抵押贷 款利率仍然居高不下。 美联储在报告中指出,今年迄今为止就业增长速度适中。"劳动力供应增速不如往年强劲,自去年年中以来移民数 量明显放缓,劳动力参与率略有下降。随着劳动力需求在过去几年逐渐减弱,多项指标显示劳动力市场已趋于平 衡,目前的紧俏程度低于疫情前。" 当地时间周五,美联储在官网发布最新货币政策报告。报告称,货币政策"定位良好",通货膨胀预期有所上升,经 济增长前景不稳定。报告每半年向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以及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提交一次。按照 日程安排,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下周将亮相国会参众两院,就报告接受国会议员提问。 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有所改善,但仍对贸易政策头条高度敏感。 毕马威经济学家斯旺克(Diane Swonk)表示:"最大的库存增加发生在3月份,就在对等关税发布之前。特朗普当 选后,由于担心即将征收关税,公司开始囤积库存。" 这种库存缓冲帮助美国企业减少了消费者的 ...
6月21日电,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他认为今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将达到7%。
news flash· 2025-06-20 16:47
智通财经6月21日电,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他认为今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将达到7%。 ...
AP优卡专家分析:美联储为何连续四次利率不变?逻辑推演
Sou Hu Cai Jing· 2025-06-20 12:55
美联储的利率决定,始终以美国经济的实际表现为依据。2024年以来,美国经济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但也面临复杂挑战。经济增长方面,2024年的实际国 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约为2.8%,尽管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但仍显示出稳定的扩张态势。就业市场同样表现稳健,2024年12月的失业率维持在4.2%, 接近历史低点,新增就业岗位虽有所放缓,但每月仍保持在15万至20万之间。这种"稳中求进"的经济表现,为美联储提供了维持利率不变的底气。 美联储为何连续第四次按兵不动?解析利率不变背后的经济逻辑 2025年6月,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 AP优卡 4.25%至4.5%的区间不变,这是自2024年底以来的第四次利率"按兵不动"。这一决定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对美国经济的走向和货币政策 的未来产生了诸多猜测。为什么美联储选择在此时继续保持利率稳定?这一决定又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和普通人的生活?本文将从美国经济现状、货币政 策目标、外部不确定性以及未来展望等角度,深入探讨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的深层原因,力求以通俗的语言为读者揭开这一经济决策的面纱。 美国经济的"稳中求进" 然而,市场对未来利率路径的预期并非一成不变 ...
每日机构分析:6月20日
Xin Hua Cai Jing· 2025-06-20 11:47
凯投宏观:英国年初强劲经济势头恐难延续,第二季度GDP表现疲软 巴克莱:马来西亚5月出口意外下滑,增加7月降息预期 摩根大通:日本米价飙升刷新纪录,显著影响核心通胀 ING:英国央行或坚持渐进式降息策略,8月降息预期增强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策略师指出,大米价格对日本核心通胀有显著影响,政府已采取措施平抑米价;日本 5月份米价同比上涨了101.7%,刷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纪录,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大幅上涨。 【机构分析】 Neuberger Berman的投资组合经理认为,虽然日本5月通胀数据并不意外,但预计未来几个月食品价格 压力会有所缓解。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对能源价格产生影响。随着通胀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之间 的矛盾日益明显,如何平衡这两者成为了日本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ING分析师表示,英国央行可能会继续坚持渐进式的降息策略,这意味着央行将会谨慎地、逐步地下调 利率,而不是一次性大幅降息。英国央行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以6-3的投票结果决定维持当前利率不 变,其中有三名成员倾向于降息25个基点。此次投票结果被解读为"略微偏向鸽派",因为它增强了市场 对于8月可能降息的预期。 巴克莱经济学家指出,马来西亚 ...
人民币是在监狱印的?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隐藏在背后的超级国企
Sou Hu Cai Jing· 2025-06-19 16:50
一、一张纸,如何收拢一个分崩离析的国家? 1948年,新中国尚未建立,经济版图已是一片混乱,市面上各种票据混杂,国家经济几乎停滞。在这样的背景下, 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下达:必须统一货币。 这个重任,落到了当时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肩上,而这个任务的幕后执行者,就是你每天都离不开、却知之甚少 的存在。 1948年,新中国尚未破晓,经济版图却已是一片狼藉。 那是个怎样的乱世?解放区有自己的边区票,国统区流行着金圆券,民间还混杂着大洋、法币,甚至日伪时期的废 纸,在更偏远的地方,人们早已退回到了原始的以物易物。 这简直是一座经济上的"巴别塔",每个人都在说自己的"货币方言",国家的经济血脉根本无从谈起。 必须统一!命令下达到了刚刚在石家庄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制任务,就像一块滚烫的山芋,落 在了发行处的肩上。 信息来源:《中新经纬》 这套人民币,寄托着一个朴素的梦想: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所以你看,票面上的图案不是火车、工厂,就是田野 里劳作的工农。它在描绘一个国家未来的样子。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吓人。 一边是解放战争前线急需物资,军费开支逼着印钞机日夜轰鸣,另一边是建国后要供养国民党留下的近 ...
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全球股市遭遇‘致命一击’,背后真相揭露
Sou Hu Cai Jing· 2025-06-19 14:51
编辑 "这个加息幅度,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某全球知名投资公司首席分析师表示,紧缩货币政策的决策让资本市场瞬间进入恐慌模式。他进一步指 出,美联储此举实际上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问题,然而,这种"刀刃上的舞蹈"最终可能会让美国经济付出更多的代价。 48小时内,全球经济风云突变!美联储突然宣布重大决策,引发市场震荡 6月18日,美联储突然宣布将利率上调50个基点,市场瞬间陷入恐慌。这个"出其不意"的举动不仅打破了市场预期,也让全球经济的脉搏停顿了一瞬。仅 仅24小时后,全球股市暴跌,尤其是科技股遭遇重创。许多分析师纷纷表示,这一决定将引发经济衰退的连锁反应。 编辑 编辑 而在此之后,6月19日,美联储再次宣布了一项新的政策调整,决定将货币紧缩步伐加速。这一举动让不少经济学家担心,美联储的决策是否会让美国经 济陷入"衰退深渊"。某国际银行分析师指出,"这意味着美国可能会进入一个长期的经济低迷期,而全球经济的脆弱性也将更加暴露。" 全球股市在短短48小时内发生剧变,尤其是美股和欧洲股市。投资者的恐慌情绪直接推动了股指的暴跌,尤其是高风险领域的科技股,损失严重。某著名 经济学家分析认为,科技股的暴跌只是一 ...
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英债收益率多数上行
Xin Hua Cai Jing· 2025-06-19 13:44
新华财经北京6月19日电英国央行在周四(19日)的会议上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不变,经济学家预计央行要等 到8月份才会再次降息。消息公布后,投资者一度抛售中长期英债,2年期英债收益率小幅上扬0.5BP至3.898%,10 年期英债收益率涨3.1BPs至4.527%,30年期英债收益率涨3.8BPs至5.267%。 英国央行前副行长约翰·吉夫周三表示:"上个月,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成员在略微降息的决定上出 现了5对4的分歧,大多数人都认为经济正在放缓,如果关税和其他美国政策渗透到经济中,经济可能会更快放 缓,所以这是令人担忧的。" "问题是,我们是现在就降息,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就是他们(当时)看待此事的方式,"他补充道。 | 期限品种 | 收益率% | 波动 | | --- | --- | --- | | UK 3-MO | 4.219 | -0.053 ▼ | | UK 6-MO | 4.164 | -0.03 V | | UK 1-YR | 3.759 | -0.006 V | | UK 2-YR | 3.895 | +0.002 A | | UK 3-YR | 3.888 | +0. ...
两大央行,同日降息!
证券时报· 2025-06-19 11:02
两家央行同日降息 降息! 继昨日瑞典央行宣布降息后,瑞士央行和挪威央行也在19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分析认为,随着经济复苏力度减弱,以及物价持续回落,欧洲国家不 得不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的发展。 根据公告,挪威央行将其主要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25%,出乎调查的所有经济学家预料,没有一位经济学家预期会出现调整。随后,瑞士央行也宣布将利率 进一步下调25个基点至0%,为2024年3月以来的第6次降息,这增加了人们对负利率可能回归的担忧。 这是继18日瑞典央行降息后,再有两家欧洲央行宣布降息。 记者查询挪威央行和瑞士央行的公告发布,物价的持续回落,以及对经济复苏的担忧是两国央行降息的主要原因。 挪威央行官员表示,如果经济总体发展符合目前预测,政策利率将在2025年进一步下调。"自3月份货币政策会议以来,通胀已经下降,未来一年的通胀前景表明会 低于此前预期。"挪威央行行长Ida Wolden Bache说道,"谨慎地将政策利率正常化,将为通胀回归目标水平奠定基础,同时又不会对经济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挪威央行意外宣布下调基准利率,是自新冠疫情后的首次降息,并表示今年还将进一步调降。 瑞士央行则在声明 ...
美联储的“拖延战术”能扛多久?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19 10:52
Group 1 - The Federal Reserve maintained the federal funds rate target range at 4.25% to 4.50%, marking the fourth consecutive meeting without a rate change [1] - The financial market showed minimal reaction to the Fed's decision, with the S&P 500 index down 0.03% and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down 0.10% [1] - The ten-year Treasury yield rose slightly to 4.394%, and the dollar index increased by 0.06% to 98.46 points [1] Group 2 - The Fed's economic outlook reflects a collective understanding among its economists, with predictions for GDP growth in 2025 revised down to 1.4% from a previous estimate of 1.7% [2][3] - The unemployment rate is expected to rise to 4.5%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indicating a potential slowdown in the job market [3] - Inflation, measured by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PCE) index, is anticipated to increase, with core PCE projected at 3.1% for 2025 [3] Group 3 - The complexity of inflation is heightened by domestic economic policies and international geopolitical conflicts, with tariffs expected to raise consumer prices [4] - The ongoing geopolitical tensions, such as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and Middle Eastern tension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act global inflation [4] - The Fed is cautious about interest rate cuts, with 10 out of 19 officials suggesting the possibility of two rate cuts this year, while others remain skeptical [4][5] Group 4 - High interest rates are suppressing economic activity, with mortgage rates at 6.89% and credit card rates exceeding 20% [5] - The potential for stagflation is a concern, as low retail growth could lead to a chain reaction affecting the job market [5] - The Fed is willing to sacrifice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to maintain a low inflation environment [5] Group 5 - The upcoming earnings reports in July will be crucial for assess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 amid uncertainty,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tariff policies [6] - The U.S. Treasury issuance market is under scrutiny, reflecting foreign investors'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U.S. bonds [6] - The credibility of the U.S. dollar is questioned in the context of a move away from dollar dominanc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