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循环战略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欧思创会聚焦“全球经贸变局下的中国增长与湾区机遇”
Xin Hua Cai Jing· 2025-06-13 13:42
"中国与欧洲可以携手努力,为改善世界局势发挥积极作用——而香港在其中大有可为。"香港特区政府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前局长刘怡翔指出,香港正在全方位推进一系列发展举措,以紧跟全球金融和科技的 最新趋势,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增强香港的金融稳定性与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三大国 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 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智库执行总裁高尔基表示,本次活动充分展现了香港作为学术、政府与商业交汇 点的独特地位。香港的真正优势不仅体现在其标志性的城市天际线,更体现在其卓越的连接能力,即能 够将资本与思想相融合,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联通。 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首席企业发展官朱美恩指出,香港在新时代背景下正积极发挥"超级联络 人"和"超级增值人"的独特角色,数字化转型是提升韧性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国家级的科技企业 孵化器,数码港已累计支持超过2200家初创企业与科技公司。她强调,将来的香港,不仅是国际金融中 心,更是引领全球数字未来的重要催化剂。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社财经香港6月13日电(记者林迎楠)以"全球经贸变局下的中国增长与湾区机遇"为主题的2025第 十届中欧思创会12日在香港举行。论坛由中欧国 ...
“全球经贸变局下的中国增长与湾区机遇”2025第十届中欧思创会·香港站成功举办
当前,全球经济秩序正经历重塑。在中美贸易博弈与技术创新浪潮之下,各国面临重大挑战。面对国际政经格局的加速演变,中国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和 联通中外的超级枢纽,其始终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部分,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技术突破、产业升级、逆周期战略转型等,是塑造中国经济新格局的核 心动能,也影响着未来香港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站在时代交汇点,香港在当前全球格局下的定位是什么?如何发挥其独特优势确保长期增长与韧性发展? 深化大湾区科创协同及产业升级能否为香港培育新增长极?如何激发中国经济的增长新动能? 6月12日,2025第十届中欧思创会香港站成功举办。论坛以"全球经贸变局下的中国增长与湾区机遇"为主题,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香港数码港、香港 中国企业协会、亚洲协会香港中心、财新智库联合主办,并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圳校区、中欧校友会香港分会、香港英商会、澳洲会计师公会等机构的 大力支持。本次论坛汇聚近300位全球政商学界领袖,通过前沿洞察与战略对话,深度解析香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独特定位,共同勾勒这座国际都市在不 确定时代的进阶蓝图。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治理与领导力教授、米其林治理与领导力教席教授濮方 ...
香港证券市场展现强劲韧性,“香港玩完”谬论不攻自破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12 14:56
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表现活跃。据港交所近期披露的数据,2025年1月至5月的日均成交额达2420亿港 元,同比增长1.2倍;新上市公司29家,比去年增长38%;集资额约为777亿港元,同比增长约7倍。而 恒生指数较今年年初上涨19%。截至5月底,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达40.9万亿港元,同比增长24%。 香港中环交易广场。 香港新股市场旺势将延续,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 6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香港出席一个投资论坛时表示,香港的新股市场势头强 劲。一方面,很多科技企业考虑到境外上市时,发现去美国上市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中国香港自然而然 成为理想的"出海"目的地;另一方面,"中概股"也在从美国的资本市场回流到中国香港。陈茂波已提醒 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要为这波上市热潮做好准备。 陈茂波分析认为,内地不少大型企业被鼓励来香港上市,并通过这一途径走向全球。他指出,内地经济 正在稳健、可持续地增长,同时也正在通过多项举措拉动内需,从而发挥市场规模大的优势。内地企业 通过香港"走出去",有利于将其产业链延展到海外,例如拓展到全球南方国家、东南亚等地区。陈茂波 认为,这对于区域发展来说是一项利好。 除了香港特 ...
建霖家居拟投3.19亿扩大海外产能 全球化拓展境外市场贡献77%营收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6-10 23:30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阳 专注于厨卫家居产品的建霖家居(603408.SH)积极推进海外产能布局。 6月9日晚,建霖家居公告,公司计划对建霖工业(泰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国建霖")进行增资扩 产,建设第三期厂房,以扩大海外产能,项目投资总额为3.19亿元。 近年来,建霖家居深入实施海外基地建设、技术与产品创新、渠道优化拓展等战略举措,不断巩固和拓 展全球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建霖家居境外地区营业收入为38.5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 77%。 拟建设第三期厂房 6月9日晚,建霖家居公告,鉴于当前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需要,为了应对外部环境挑 战,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公司计划对泰国建霖进行增资扩产,建设第三期厂房,以扩大海外产能, 项目投资总额为3.19亿元。 2024年,建霖家居全年研发投入2.6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26%。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和 技术人员共99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4.6%。 在从事核心技术研究的同时,建霖家居持续加大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专利保护,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累计拥有2043件有效授权专利及70件软件著作权, ...
中部大通道释放新活力
Jing Ji Ri Bao· 2025-06-06 21:43
共建中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关键是要形成合力。一方面,中部六省需加强协同合作机制建设, 建立高效的省际协调机制和城市间合作平台,加强在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打破行 政壁垒,实现政策协同、规划对接、项目同步,形成强大的协同合力。另一方面,武汉和郑州应对标各 自功能定位,共建贯通中国南北的物流走廊,在江海联运、提升高铁中转效率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枢纽地 位。合肥、太原、长沙、南昌等地可基于各自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打造特色通道,形成 差异化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 近日,湖北武汉、河南郑州、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湖南长沙、山西太原联合发起《中部六省省会城市 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合作倡议》,提出共同构建中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 局。 交通的本质是勾连与开放,良好的交通环境和高效的路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强劲引擎。从国 家战略和发展布局上看,中部地区位于我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位置,建设便利的交通网络, 可有效发挥推进"双循环"战略链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交通枢纽作用,助力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 应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促进国内外资源高效配置。 从区域协同看,共 ...
【新闻评论】货币长河中凸显的东方智慧
Sou Hu Cai Jing· 2025-06-04 23:33
◆《日本华侨报》评论员 程千凡 在东京银座的摩天大楼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精英们或许未曾料到,他们精心编织的日元国际化 网络,最终会成为困住自己的金丝笼。当政府通过开发援助(ODA)将日元推向世界时,企业却在贸 易结算中固执地攥紧美元,就像握着通往西方的船票。这种"政府热,企业冷"的悖论,恰似在丝绸之路 上同时铺就铁轨与骆驼商道,看似双轨并行,实则力量分散。广场协议的寒风吹落樱花时,人们才惊 觉: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货币国际化,不过是沙上筑塔。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回望,货币史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文明博弈的生动注脚。当CIPS系 统的蓝色光点在欧亚大陆连成星河,当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从深圳扩展到自贸区,人们看到的不仅是 金融技术的进步,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货币领域的文化自觉。这种自觉,既包含着对"义利之辨"的深刻 理解,也蕴含着"达则兼济天下"的东方担当。在货币长河奔涌向前的涛声中,东方智慧正以润物无声的 方式,重塑着国际金融体系的生态格局。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对CIPS系统的精心培育。这个诞生于2015年的支付网 络,如今已将1667家银行纳入麾下,其扩张轨迹恰似《千里江山图》 ...
变革、出海与政策红利叠加港股IPO好戏连台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04 17:40
港股IPO市场迎来爆发。5月20日,宁德时代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H股股价开盘后迅速攀升并罕见地超 越A股股价。此次IPO募资规模达410亿港元,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规模IPO。随后,恒瑞医药、吉宏股 份等龙头企业相继登陆港股,推动市场持续升温。 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港股IPO募资总额已突破77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激增逾7倍,接近2024年全年 募资总额的90%,远超2023年水平。市场分析指出,本轮IPO热潮的驱动因素包括:政策红利持续释 放、中资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以及港交所持续深化市场改革。 目前,港股市场的"硬科技"已初具规模。2024年下半年以来,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机器人、佑驾创新、 国富氢能、赛目科技、宁德时代等科技企业上市;而在后备的上市力量中,泽景电子、诺比侃科技、中 鼎集成、英矽智能、赛力斯、纳芯微、天域半导体等众多知名科技企业蓄势待发。这些公司所在领域极 为广泛,涵盖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众多热门赛道。 港股成内地企业 全球化跳板 近年来,内地企业全球化布局正加速推进。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 中明确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 ...
时报论坛丨做强国内大循环是当前发展的战略立足点
Sou Hu Cai Jing· 2025-05-20 02:53
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中国经济正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韧性与智慧——以做强国内大循环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大循环的不确定性。 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独特优势。我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经济体量、市场容量都很大,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供给和需求都能够 支撑国内大循环。 在全球贸易格局剧烈动荡的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仍在汹涌,关税冲击频繁搅动着国际市场的平静。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局势中,中国经济的"双循 环"战略愈发凸显其前瞻性和必要性。 ■中国经济时报评论员 近期,全球经济形势愈发复杂,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仍未散去,关税冲击等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双循环"战略愈发显得重要, 做强国内大循环已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国务院近日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 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从2020年提出"双循 环",到如今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 ...
专家共话国际货币体系 多元化将成未来改革方向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及快速迭代的技术革新,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 融体系,已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关键路径。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日至18日在深圳举办。国内外金融界学者、行业精英等汇聚论 坛,畅谈国际货币体系、贸易投资等议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表示,世界本是多元 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应该是多元化,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更安全、更稳定、更抗干扰。 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多元化 在美国债务持续攀升、财政赤字压力不断积聚的背景下,美元的信用正面临系统性削弱。人民币、欧元 等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正在不断推进,多元化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马克·马洛赫-布朗看来,全球正面临着一场真正的危机,国际秩序受到美国贸易政 策等方面的挑战。他认为,世界需要全球多边主义,危机或许也是重塑全球体系的机会,可以以此建立 更好的秩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马歇尔·米尔斯表示,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会延缓经济活动, 供应链的调整、变化使得企业面临挑战,导致各行业无法有效分享市场资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各 国应该尽快消除贸易壁垒,化解 ...
跑好内外贸一体化接力赛
Jing Ji Ri Bao· 2025-05-16 21:53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贸易全球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金融危机、大宗商品波动加剧等风 险挑战,很多企业开始尝试通过内外贸"两条腿"走路,实现内外两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并非外贸企业"孤军奋战",而是一场从国家到地方合力托举的"接力赛"。短暂 的90天"暂停期"后,相关外贸企业仍需提前做好预案,抓住"窗口期",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中谋划新商 机。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很多人的"购物车"里多了不少外贸优品——无论是京东、天猫等线上电商平 台,还是世纪华联、大悦城等线下百货商超,几乎同步设立了出口商品内销专区专柜,越来越多优质外 贸产品正走入国内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有舆论认为,出口商品转内销是当前严峻国际经贸形势下的无奈之举。确实,因为高企的关税、层层加 码的贸易壁垒,很多出口产品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但拉长时间轴线看,拓展内销市场,推动内外贸一 体化,始终贯穿我国外贸发展的各个阶段。 梳理我国外贸历程,不同时期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有着不同的要求与内涵——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基于改革开放初期内外贸经营体制分割的现实,首次提出内外贸一体化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