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Search documents
【UNFX课堂】2025外汇市场新地图:美联储降息、中国制造与欧日 突围
Sou Hu Cai Jing· 2025-07-12 09:19
不同国家经济政策对外汇市场影响的系统性分析,综合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外部冲击等,并结合最 新市场动态(截至 2025 年 7 月): 一、货币政策对外汇的影响机制 1. 利率政策 1、原理:利率上升吸引外资流入,推升本币需求;反之则导致资本外流。 2、案例: 3、美联储 2022 年激进加息,美元指数一年内上涨 15%。 4、日本央行维持负利率,2023 年 USD/JPY 突破 150 关口。 2. 量化宽松(QE)与缩表 1. 扩张性政策(如购债、降准):增加货币供应,引发本币贬值压力。 2、美联储 2020 年 QE 期间,美元指数下跌 10%,新兴市场资本流入激增。 3、紧缩性政策:推高长期利率,吸引套利资金流入。 4、2025 年美国 "大而美" 法案计划增发 1 万亿美元国债,推升美债收益率,加剧新兴市场资本外流。 二、主要经济体政策的外汇影响对比 1. 美国:全球金融周期主导者 · 政策工具:联邦基金利率、QE / 缩表、前瞻指引。 · 影响路径: · 利率渠道:加息→美元升值(如 2022 年)。 · 风险偏好渠道:紧缩政策推升全球风险溢价,引发避险货币(日元、瑞郎)需求。 · 美元流动性: ...
宁银消金165万罚单敲响警钟:消费金融行业如何在扩张与合规间寻求平衡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7-12 08:45
7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浙江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宁银消金")因客户授信额度管控不到位、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合作业务管 理未尽职、数据质量存在缺陷、关联交易管理不审慎等五项违规行为,被处以165万元罚款。两名相关 责任人因对合作业务管理未尽职和数据质量缺陷问题负有责任,被给予警告处分。 此次处罚并非孤例。2025年以来,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因类似问题收到监管罚单。在行业强监管背景 下,消费金融公司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合规经营,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违规行为暴露风控与管理漏洞 根据处罚信息,宁银消金的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客户授信额度管控不到位、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发 放贷款、合作业务管理未尽职、数据质量存在缺陷、关联交易管理不审慎等方面。其中,"客户授信额 度管控不到位"和"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暴露了其风控体系的漏洞。这些行为可能导致资 产质量承压,增加不良贷款风险。 "合作业务管理未尽职"则反映出公司在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时可能存在管理不够审慎的问题。当前消费金 融行业普遍依赖助贷、联合贷款等合作模式,部分机构为追求规模增长,可能放松 ...
香港VS新加坡:港股上半年IPO全球第一,亚洲金融中心之争悬念再起
Hua Xia Shi Bao· 2025-07-12 07:3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25年上半年过去,资本市场谁是赢家已经呼之欲出——中国香港。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港股市场共迎来43只新股IPO,与2024年上半年的30家相比增幅达到43.3%,增 长接近半数。新股融资金额累计1067亿港元,不仅超过了港股2024年全年的融资金额,还超越纳斯达 克,跃居上半年全球交易所IPO融资规模的首位。 "香港正全力发挥'双重角色',既助力内地企业走向全球、推动产业链向东南亚多元化布局,又作为国 际资本进入内地市场的最佳据点,持续引进国际最佳实践标准。"6月底,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 波出席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时表示。 米尔肯研究院研究部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华跃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中国香港过去五年十分看重科 技创新及科技产业的发展,背靠中国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如果能担负起将科技产业化的金融服务角色, 将开启一个巨大的市场。此外,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虚拟货币领域,香港也大有可为。当然,相对于 新加坡来说,香港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比较多元化的新加坡在电子、高科技、能源等产业均有不俗的经 济增长和活力。"所以,新加坡和香港有竞争,但并不 ...
激活创新动能 龙城街道开展惠企政策宣讲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12 07:25
7月11日下午,在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的指导下,龙城街道联合龙岗区城投产业发展运营有限公司,成 功举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及"园区贷"产品解读宣讲会,吸引辖区近30家企业积 极参与。本次会议旨在通过政策、金融、法律等多维服务组合,精准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宣讲会聚焦企业核心需求,系统解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政策。指导老师深入剖 析了本年度的优惠扶持措施、申报流程、材料准备要点,并结合往年企业申报中的常见难点,提炼实用 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企业精准把握考核关键,有效提升申报质量,充分挖掘企业申报潜力。 在金融助力环节,依托区发改局搭建的平台,杭州银行与中信银行两家金融机构受邀到场。会议重点 对"园区贷"相关产品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通过现场银企互动,推动有融资意向的企业深入了解产品细 节。多家企业在交流中与银行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促进了融资需求从意向到落地的转化,清晰传递 了"政府搭台、金融助力"的积极信号,切实增强了企业对园区"金融赋能"服务的信任感和获得感。 针对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合规需求,会议特邀泰和泰(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就劳动用工管理与法律合 规进行了专业指导。内容覆盖从制定 ...
从601%偿付光环到90%利润暴跌 国民养老保险迎来转型突围战
Sou Hu Cai Jing· 2025-07-12 07:23
国民养老保险的业绩崩塌与其单一的销售渠道紧密相关。年报显示,其原保费收入前五的产品——包括国 民福寿双全B款两全保险、国民美好生活B01款养老年金保险等,全部依赖银保渠道销售。业内估算,银保 渠道贡献了其传统险保费收入的绝对大头,业务命脉高度系于股东银行的销售推力。 尽管公司宣称已拓展至21家合作银行,并在APP设立个人养老金专区,但多元渠道对保费的支撑尚未在财报 中显现。"被股东银行喂饭"的增长模式未变,线上化能力存疑。一旦银行渠道策略调整或市场竞争加剧, 这一根基或将动摇。 从"开业即盈利"的明星企业,到单季度净利润暴跌90%的困局,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民养 老保险")的业绩轨迹画出了一道陡峭的抛物线。 国民养老保险成立于2022年3月22日,当年即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92亿元,净利润0.44亿元,成为"开业即盈 利"的明星企业。2023年,又以保险业务收入11.19亿元284.54%的增速、净利润3.15亿元542.9%的增速惊艳 市场。 好花美丽不常开!进入2024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国民养老保险这颗明星陨落了!保险业务收入降至4.2亿 元,环比骤降70%;净利润仅剩0.1亿元,不足前三 ...
杨涛:做好科技金融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Xin Jing Bao· 2025-07-12 07:19
7月11日,2025贝壳财经年会"中国经济:开放与韧性共生"在北京召开。在"科创与金融共振,北交所助 力新'质'先锋"分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当前做好科技金融不 仅是简单增加科技金融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规模,而是同步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真正有所创新和突破。 金融支持科创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多个痛点有待解决 "从科技金融供给侧进一步推动改革和完善,其中需要一系列的体制创新。"杨涛指出,创投作为科技金 融的主力军,始终是我们讨论"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主战场。 杨涛指出,在发展当中,我国创投行业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当前也积累了丰富的探索实践与经验,但同 时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与支持科创高风险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规模质量功能等严重不足,所以要延伸 出各种各样需要探讨的体制机制创新。 从供给侧方面来看,银行业是重要的支持主体。杨涛指出,银行也需要探讨如何进一步更好地打造专营 机构。而专营机构一方面有利于探索适应科技金融需求的组织体系,与原有的组织体系有一定的差异;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集中力量做特定的事情,有助于推动科技金融,同时有助于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专业 能力。 尽管当前银行不断加强科 ...
金融监管总局“7号令”出台:金融产品严禁“操纵业绩”、“不当展示”
财联社· 2025-07-12 06:28
自2025年3月底征求意见稿发布,在经历了3个半月的征求意见之后,7号令正式出台。相比 征求意见稿, 7号令新增金融机构在推介、销售或者交易过程中的禁止"通过操纵业绩或者不 当展示等方式误导或者诱导客户购买有关产品"。 本次新规针对的金融产品主要是原银保监旗下监管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且可能导致本金损失的 投资型产品,总体可以划分为资管产品和其他金融产品。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联社FICC ,作者王蔚 财联社FICC . 财联社FICC团队倾力打造的固定收益投研平台,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债市电报、独家新闻、精选资讯、 重大事件点评、深度报道、研究报告等。 昨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出台《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令2025年第7号公布,以下简称"7号令")。 还有一些金融机构在产品推介过程中可能通过模糊产品性质、混淆产品类别、夸大产品优势、 选择性展示业绩数据等方式,诱导客户使其在不了解产品真实风险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 关于业绩展示规则,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 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具体明确了公募产品的过往业绩披露要求;还有此前中 银协 ...
姜壹盛被查!曾执掌工银澳门逾5年
券商中国· 2025-07-12 05:00
近期,还有多家国有大行地方分支机构原行长、管理层反腐消息陆续传出。7月9日消息,工商银行山东德州分 行原行长赵忠江被查;7月8日消息,农业银行漳州万达支行原行长何龙昌被查;7月2日消息,邮储银行湖北省 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张雪松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股份行方面,近日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袁东宁接受 调查。 姜壹盛曾执掌工银澳门5年 7月11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商银行纪检监察组、广东省纪委监委消息,工银澳门原董事长姜壹盛涉嫌 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驻工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广东省珠海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7月份以来金融反腐力度不减,又有一批国有大行干部被查! 7月11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中国工商银行(澳门)(下称"工银澳门")原董事长姜壹盛涉嫌严 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公开资料显示,姜壹盛于2023年6月卸任工银澳门董事长等职 务。 除了国有大行,股份行方面也有反腐消息传出。7月10日,贵州省纪委监委发布通报,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袁东宁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纪委纪律审查和六盘水 市监委监察调查。 公开信息显示,袁东宁曾在 ...
瞄准美金融市场,三菱日联,押注美国资产证券化
Sou Hu Cai Jing· 2025-07-12 03:54
文︱陆弃 2025年7月11日,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公开宣布,将大幅扩充其全球证券化业务,特别聚焦美 国市场,计划将该领域员工人数提升约25%。作为日本最大的银行集团,MUFG此举无疑在全球金融版 图上投下震撼弹,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三菱日联此番动作,既是对全球资本市场结构变革的响应,也 是其在激烈竞争中争夺利润增长点的战略抉择。然而,这条看似光鲜的扩张路背后,潜藏着多重风险与 挑战,值得深入剖析。 首先,三菱日联此轮重点增兵证券化业务,充分展现其战略重心向北美市场转移的态势。过去数年,美 国证券化市场一直是全球金融创新的高地,无论是信用卡应收账款还是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 (ABS),市场规模庞大且流动性极佳。然而,正如中滨文隆所言,这类产品的竞争异常激烈,利润空 间被大幅压缩,且市场波动对盈利能力构成持续考验。MUFG选择在此背景下大幅扩招,显然不满足于 现有市场份额,力图通过资源倾斜和技术投入抢占更多"蛋糕"。 深入看,这反映出日本银行业乃至整个日系金融集团面临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国内经济长期低迷、利 率环境极度宽松,传统银行业务难以实现高增长;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和金融监管环境日益复杂,多元 化布 ...
多项全国首个!2025具身智能生态大会发布最新科技成果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07-12 03:24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性前沿方向,"具身智能"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重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核 心力量。 在近日召开的2025具身智能生态大会上,数位顶级院士专家、10余家高校代表,超20家国内具身智 能"行业尖兵"齐聚山城重庆,通过政策解读、学术研讨、成果发布等模块设置,系统探讨了具身智能 (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等前沿AI形态)的生态构建及其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尤其是赋能养老金融服 务、共同构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圈的探索与实践,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促进中国式养老事业高 质量发展提供源头动力。现场还展示了轮式机器人、仿生人形机器人等生动的智能科技表演,为金融科 技注入"活灵活现"的智能元素。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人工智能要从 算法,资源算力与数据,法治与社会管理三方面解决安全可信问题;要构建主动免疫安全可信的金融体 系,开创可信计算3.0时代,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通过等保2.0新标准三级以上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安 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院长、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主任樊瑜波从健康定义及 康复辅助需求谈起,介绍了康复辅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