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期主义
icon
Search documents
符绩勋x杨晓磊:我们经历过泡沫,我们不畏惧泡沫
投中网· 2025-04-18 04:44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我看到了中国强的一面。" 整理丨 蒲凡 来源丨 投中网 作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史上最富标志性的名字,符绩勋近几年的动作,似乎很好地投射了当下中国创投行业的整体状态,关键词是"思考"、"重 构"和"再出发": 2023 年, GGV 宣布将两地业务进行拆分,并不再使用已沿用 18 年的" GGV "这一英文品牌——在近期的《超级投资家》上,符绩勋说这个决定 是"艰难"、"心酸"、但也很必要的事—— 2024 年,纪源资本主动放慢投资节奏,开始重构能力模型,比如对团队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再比如开 始拓展债权能力。 4 月 16 日,在 " 第 19 届中国投资年会 · 年度峰会 " 上,投中信息 CEO 杨晓磊与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进行了一次现场版《超级拾日谈》。 会上,符绩勋谈到了他对当下的市场分化、科技泡沫、企业出海、投资策略的观察与思考。 以下为现场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我看到了中国强的一面 杨晓磊: 容我先介绍一下符绩勋先生。符绩勋先生是行业 " 老炮 " ,同时是新加坡人,不远万里在中国做 VC 做了 30 年。我今天特别想聊几个问 题,第一,这背 ...
广汽本田亮出底牌P7 用8个“不”回应市场
"P7的八大价值是不同、不晕、不累、不悬、不糙、不卡、不慌、不怕。"4月15日,在广汽本田P7上市发布会上,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小华用 了8个"不"来诠释这款产品的价值。 在经历了4年的研发周期,耗费整车和白车身402台,实地测试总里程逾150万公里后,这款SUV终于问世。当市场在质疑合资能否做好新能源时,广汽本田 用了"长期主义"几个字来回应。 面对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崛起,广汽本田方面多次强调,希望烨P7的上市成为机会,未来在电动车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为了响应市场,广汽本田投资了35亿元在广州建设新能源工厂,用于广汽本田P7的生产。全新广汽本田P7驶下新能源工厂生产线,也标志着这家合资企业 主动拥抱变化,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方向上虽迟却不晚。 对于市场所关注的定价,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新车一口价19.99万元—24.99万元。"P7定价的过程非常非常非常痛苦,因为它要打破传统定价模型。"在公布价 格时,袁小华用了三个"非常"。 袁小华表示,针对用户存在的"怕晕车、怕不安全、怕坐起来累、怕华而不实、怕里程焦虑、怕做工粗糙、怕车机卡顿"等纯电用车痛点,为用户提供"不 晕、不累、不慌、不悬、不卡、不怕、 ...
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DAY1:金句爆棚!明日大咖来袭
投中网· 2025-04-16 13:34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FRE 文学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原副理事长 66 99 正在经历深度的重构,主要的驱 动力将是竞争、积极变化的市场 和正面稳定的政策。 99 論壇 中美关系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 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面对"关税战",我们要想办法 把坏事变好事,用美国的压力推 动国内的统一大市场建设,真正 实现双循环、内循环。 新质生产力时代,创投基金将居 于金融服务体系的核心的地位, 但核心地位并非一定要单打独 斗、孤军深入。有健全的服务体 系才能实现真正的科技产业与金 融的良性循环。 前海女敏 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总裁 面对市场主体的分化,只有技术 创新卓越、商业模式清晰、市场 壁垒深厚、团队复合能力强的企 业,才能获得持续的进步。 99 66 8 66 '奇' 词词 纪源资本 管理合伙人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 什么是长期主义?长期就是守住 核心能力,掌握科技趋势,坚持 相信企业的发展。但过去企业的 发展都是想做大做强、现在这个 环境很难允许你那么做。所以长 期的方式要有变化。 66 99 张 维 基石资本 ...
野人日记邢正轩:轻卡主食赛道的价值重构与长期主义实践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4-13 13:10
Core Insights - The company, 野人日记, is leveraging a dual strategy of "delicious + low-calorie" to carve out a new niche in the pre-packaged food market amidst trends of consumption upgrading and health consciousness [1] Group 1: Strategic Shift and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 The CEO, 邢正轩, identified the trend towards health-focused pre-packaged foods as an opportunity due to the market being less saturated and the demand for low-calorie options [2] - The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followed a "fill the gaps" principle, focusing on enhancing supply chain and brand building capabilities by recruiting new talent and upskilling existing employees [2] Group 2: Team Dynamics and Adaptability - The team consists of over 90% members from the post-90s and post-00s generations,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company's ability to adapt quickly during transitions and expansions [3] - The team has a history of evolving alongside the company, allowing for seamless transitions between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and product lines [3] Group 3: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 The company conducts extensive market research, reviewing around 30,000 products monthly to identify potential innovations, balancing taste and health in product development [4] - The CE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xploring new models and guiding the team in product selection, fostering a culture of experimentation and iterative improvement [4] Group 4: Long-term Value vs. Short-term Profit - The company emphasizes long-term value creation over short-term profits, believing that product pricing is ultimately determined by the value delivered to consumers [5] - By focusing on high-quality ingredients and health attributes, the company aims to build a sustainable brand that prioritizes consumer well-being [5] Group 5: Future Goals and Consumer Engagement - In 2025, the company plans to increase R&D investments to enhance product offerings, aiming to meet evolving consumer demands for healthier options [6] - The company is collaborating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innovate in product formulation, striving to create low-calorie, high-protein foods that are both healthy and enjoyable [6] Group 6: Vision for the Next Decade - The CEO envisions the company as a valuable platform tha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employees and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society through healthier food options [7] - The company aims to elevate industry standards by using better raw materials and enhanc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food products available to consumers [7]
谁在理解「云鲸」?
雷峰网· 2025-04-01 09:36
"某种角度,云鲸大概就是《从优秀到卓越》中那只专心做一件事的刺猬。" 作者 | 余快 编辑 | 王亚峰 "我的投资逻辑究竟哪里错了?"腾讯投资人许明疑惑又不甘。 "我那几年每年都见俞浩,到底哪里出问题了?"红杉投资人也百思不得其解,"云鲸接下来该怎么做?" 云鲸当年凭借创新突围,市占率一度超越石头,最风光时,红杉中国合伙人特地飞到东莞和张峻彬见面, 就为了能在新一轮融资中有一个席位。 后来红杉在云鲸估值最高的时候重金入局,紧接着腾讯在C+轮投资中踏足云鲸。 3年研发,一朝高光,随后又陷入3年原地踏步的困境,2021年云鲸估值300亿元,2024年12月投后估值 120亿元,雷峰网获悉,现在降至不足100亿元。 云鲸这些年来一直被诟病"太慢",但当以短期主义的逻辑、以外界的世界观去审视云鲸,它可能有诸多失 误,太多错过。 对于一个初创公司,要在成立伊始便实现自研自产自销闭环,非常难,但云鲸依然选择这么做。 产品、品牌、供应链、渠道,云鲸是少有的有想法、有追求、有坚持的企业,但在走过诸多弯路后,云鲸 也逐渐建立起环环相扣的闭环和壁垒。 长期主义,让张峻彬时刻选择「掌握主动权」,也让张峻彬一直在以基业长青的方式,构 ...
TCL中环:“硬通货”210背后的蓝海战略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01 03:07
导语 :210技术始终是TCL中环的蓝海战略,当行业聚焦尺寸标准化时,中环已通过技术、制造、生态三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起 新时代的棋局。 在此背景下,210产品的技术代差优势大放异彩,由于其恰好契合当前光伏电站投资方对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成为了市场上的硬通货、客 户订单的首选。TCL中环作为210的创始者和推动者,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笔者认为,与其说是210接住了需求上涨的"泼天富贵",不如说是市场再一次验证了210的技术经济性,验证了这一场由中环始于5年前的技 术路线转移,将战略驶向大尺寸的"价值蓝海"。 2019年,TCL中环全球首发210大尺寸硅片,光伏从此进入大尺寸化时代。大尺寸硅片技术,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尺寸加大,而是兼顾了性 能、制造复杂度与成本结构的行业降本增效最佳解决方案。 降本增效的硬通货 3月31日,硅片龙头TCL中环(002129.SZ)官方宣布,210硅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200GW,预计外销市占率达60%,保持技术与销量双领 先。 由于"430"与"531"两大政策节点倒逼,光伏行业掀起抢装潮。N型TOPCon电池片、210系列硅片等高效产品供需失衡,价格快速上涨。根据 硅业分会公 ...
华为2024年业绩来了!孟晚舟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3-31 12:05
科技巨头华为2024年业绩来了。 3月31日,华为在官网发布2024年报,华为去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净利润626亿元。 与此同时,华为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179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 用超过12490亿元。 据悉,2024年,华为联接产业克服行业投资周期低谷,经营结果保持稳健;计算产业得益于提前十年的布局,抓住AI机 会取得较大增长;终端重回增长快车道,鸿蒙生态正在取得历史性突破;华为云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数字能源坚持质量 优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首次实现当年盈利。 在年报发布之际,作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在2024年报中发表了最新致辞,对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等发表了观点,她认 为要坚持长期主义,与潮流同向发展。同时,以质取胜,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让客户满意。 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 胡飞军/摄 去年营收8621亿元 华为的营业收入重回8000亿大关。 3月31日,华为发布2024年报,报告显示,华为经营结果符合预期,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同比增长22.4%,净 利润62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8%。 华为继续保持大手笔研发投入,202 ...
蔚来李斌首度回应“好人论”:过去十年,我让二十多个VP走人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5 09:37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见Auto ,作者郑植文 一见Auto . 汽车竞争中的野心、方法论与新秩序。21世纪经济报道旗下汽车报道品牌。 作 者丨郑植文 编 辑丨吴晓宇 图 源丨蔚来汽车官方 直到今天,仍有人在教蔚来创始人李斌做CEO。在有关蔚来的帖子下,总能看到质疑李斌管 理 仁 慈 的 留 言 , 甚 至 有 人 扒 出 蔚 来 内 部 架 构 中 2 0 多 位 高 管 的 信 息 , 并 建 议 李 斌 开 掉 一 些 高 管。 有人说,李斌是个"好人",而企业管理需要有人"做坏人"。 李 斌 在 3 月 2 3 日 向 《 2 1 汽 车 》 等 媒 体 回 应 道 : " 蔚 来 1 0 年 的 历 史 , 让 主 动 走 人 的 VP ( 副 总 裁),比任何一个公司都多,有二十多个。" 据他介绍,去年,蔚来合规部门发起1 0 0多起调 查,其中诉诸刑法的十几起,最长的人判了1 3年。 李斌表示:"我们公司的合规标准非常高,任何一起案件,我们一定会调查到底。我只是不想 往外说,如果只是能力和战略的调整,要给别人留一些出路。" 然而,被外界鲜少提起的是, 在蔚小理三家中,李斌才是最先开始组织调整的那一个 ...
8个月内3个IPO,背后是8年暗夜长跑
投中网· 2025-03-21 03:55
尤其难得的是, 这三个IPO企业个个是硬科技赛道稀缺的行业灯塔。 英诺赛科 成为全球首家实现量产8 英寸硅基氮化镓IDM的领军企业,上市后市值 超过500亿港币; 珂玛科技 是中国先进陶瓷材料的龙头,目前市值达260亿元; 汉朔科技 则卡位物联网,以数字化门店解决方案第一股登陆创业板,上 市首日市值冲300亿元。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长达8年的暗夜长跑,恰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生动注脚。 作者丨簪竹 来源丨投中网 8个月内3家被投企业IPO,总市值过1000亿,2024年新增募资额20亿,新一期基金完成首关,来自深圳的华业天成,在这个"资本寒冬",交出了一份令 人羡慕的成绩单。 如果考虑华业天成的出手阶段之早、投入筹码之重,这三个IPO的含金量还会上升。三家企业之中,珂玛科技上市前仅开放过一轮融资,华业天成是其 中除CVC外主要的财务投资人之一;汉朔科技则在2017年就已入场,此后又追投两轮;英诺赛科是在2019年市场未形成共识的高风险阶段就投入,后两 轮加码。它们成功上市后,回报倍数都非常可观。 华业天成也因此成为"现象级"焦点,背后不仅是数字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时间的隐喻。 这三个上 ...
穿越周期的“长青”范式,平安如何定义长期主义?
格隆汇APP· 2025-03-20 10:44
作者 | 港美A经济舱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 据(www.gogudata.com) 当资本市场如潮汐般起伏涨落,总有些企业如同深海巨轮,在浪涌颠簸中始终校准航向,以战略定力穿透周期迷 雾。 随着财报季的到来,又到了检验上市公司经营成色的窗口期。 在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等引发不确定性升温的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不禁要 问,究竟什么样的企业能够穿越市场周期?它们又如何坚守长期主义,实现可持续发展? 视线转向四年前的中国平安,彼时市场用脚投票的寒意犹在眼前:保险行业面临深度转型,科技与医疗健康生态 的投入吞噬短期利润,股价在悲观预期中持续承压。 但若将时间轴拉长便会发现,那些曾被贴上"转型阵痛"标签的战略布局,恰似竹节生长的隐秘力量——在几经蛰 伏后,科技赋能带来的综合金融协同效应已然显现,医疗养老生态圈渐成气候,最新的财报数据与近期资本市场 的热烈回应,正印证着这家公司在坚守长期主义下不断演绎的复利奇迹。 01 利润高增背后:主业的"稳"与"进" 平安交出的这份2024年财报,可谓亮点频出,先来看几个核心数据: 过去一年,平安实现营收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归母净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