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整合

Search documents
赴港上市遭六成中小股东反对!安井食品:符合公司长远发展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17 13:25
"速冻食品第一股"安井食品(603345.SH)赴港IPO,并于6月11日通过港交所聆讯。不过,自去年12月 发布赴港上市的公告后,企业便被质疑赴港上市是为了"圈钱",而六成中小股东对企业赴港上市持反对 意见。 该负责人称,去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中明确表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 企业赴香港上市。企业看到在当前宏观背景和政策支持下,中国优质企业国际化布局加速,港股成为其 构建全球募资和发展平台的关键枢纽,"走出去"亦成为中国企业提高对外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2024年12月20日,安井食品发布的公告显示,在港股上市议案表决中,安井食 品获70.63%股东支持,议案顺利获得通过,不过,仍有28.77%的股东投了反对票,其中,持股5%以下 的中小股东60.51%投了反对票。 | 股东 | 同意 | | 反对 | | 弁权 | | | --- | --- | --- | --- | --- | --- | --- | | 类型 | 票数 | 比例(%) | 票数 | 比例(%) | 票数 | 比例(%) | | A 股 | 119, 974, 403 | 70. 629 ...
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许小林:并购整合将成创新药产业主流趋势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6-11 18:40
近年来,一系列政策为创新药企打开了并购整合的新空间。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许小林在接受 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行业规模化和集中化的过程中,大量药企会被头部企业整合,未来并购 整合会成为创新药行业的主流趋势。 从分散到集中 "未来,中国药企数量或将从近五千家整合至三五百家。"许小林直言。 这一判断基于行业的痛点——过去10年,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的过程中,大量企业依赖单品种或缺乏持 续研发能力,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随着政策鼓励创新、二级市场估值逻辑转向管线质量,行业进 入"大浪淘沙"阶段。 许小林认为,在规模化和集中化的过程中,大量药企会被其他头部企业整合。并购整合会成为未来的主 流趋势,这个主流趋势背后最核心的逻辑是,整合以后能形成更强的产品管线、更有国际竞争力的公 司。 "并购六条"鼓励上市公司收购非盈利资产、进行跨行业收购。这为创新药企提供了新的退出路径。 "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核心退出逻辑正在转向并购。"许小林说。 在他看来,创新是医药行业绝对主线。在这个主线下,投资的风向标也转向创新型企业。原来靠单一产 品或者没有持续创新研发能力的企业,将来生存会面临较大压力。小而不强的零散药企数量会越来越 ...
派林生物三年两易主:国药系或坐拥154个浆站,重构血制品格局丨并购一线
Tai Mei Ti A P P· 2025-06-11 08:43
血液制品领域整合再下一城,行业老大吞并三号位。 6月9日,派林生物(000403.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共青城胜帮英豪投资合伙企业(简称"胜帮 英豪")与中国生物签署《收购框架协议》,胜帮英豪拟将所持的公司21.03%股份转让给中国生物。如 果本次交易能顺利实施,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国生物,派林生物实际控制人将由陕西省国资委变更 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 血制品标的本身极具稀缺性,此前已有多起业内并购整合,即便是收购标的为亏损经营,均存在大额溢 价。本次股权交易,因为中国生物尚未完成对派林生物的全面尽调、交易方案及交易条款尚未达成,交 易最终成交金额及付款安排尚未明确,但派林生物公告披露了转让价格计算标准。 根据公告,2023年3月20日,胜帮英豪收购派林生物控制权的交易本金为38.44亿元,标的股份的转让价 格还将加上该等本金于利息期间按照年化单利9%计算的利息,以此粗略计算,本次交易价格或为46.12 亿元,也就是说对应的每股转让价格约为29.99元,相较于派林生物停牌前(6月5日)收盘价16.96元, 溢价约为76.83%。 随着这笔交易的官宣,中国血制品领域的竞争格局 ...
从收购到整合:国联民生证券高管团队扩容,原民生系高管占5席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7 05:09
每经记者|王海慜 每经编辑|叶峰 6月6日晚间,国联民生证券发布公告称,一次性任命了5名高管,而这5名高管大多来自民生证券。在此次任命后,国联民生现有13位高管,其中来 自原民生证券的高管有5位。 自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之间的兼并重组于今年初完成后,双方业务层面的融合也在稳步推进。在一些券商的非银团队看来,两家券商合并的协同效 应已逐步显现。 国联民生新任高管多来自民生证券 6月6日晚间,国联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审议通过《关于聘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事项的议案》,同意聘任汪锦岭担任公司执行副总 裁,聘任王卫、任凯锋、杨海担任公司副总裁,聘任吴哲锐担任公司首席信息官。 截图自国联民生公告 有分析认为,此次高管人员调整有助于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双方业务的稳步整合。从这5名高管的简历来看,王卫、任凯锋、吴哲锐此前都曾在民生 证券担任高管,属于民生证券的"老人"。 汪锦岭、杨海此次担任国联民生高管在一年之前就有铺垫,两人均在2024年5月国联证券对民生证券展开收购之后加盟民生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早年都有在中信证券任职的经历。汪锦岭曾任中信证券部门执行总经理;杨海曾任中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执行总经理,中信证 券 ...
瀚蓝环境完成私有化粤丰环保 垃圾焚烧产业百亿整合尘埃落定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6-06 09:51
瀚蓝环境私有化粤丰环保的交易于2025年6月2日正式完成交割,粤丰环保从港交所退市,标志着这场历 时近一年、交易额达119.5亿港元的环保行业最大并购案圆满落幕。 瀚蓝的"并购基因"与行业预判 瀚蓝环境的成长史堪称一部"并购史":从2006年并购南海环保电厂切入垃圾焚烧领域,2014年"蛇吞 象"收购创冠中国实现规模跃升,到此次私有化粤丰环保,均以并购驱动规模与技术升级。此次交易 后,瀚蓝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从4.51万吨跃升至9.76万吨,跻身行业前三、A股第一,固废主业优 势进一步夯实。 此次并购被明确写入瀚蓝"十四五"战略,是其对环保行业进入存量整合时代的精准预判——增量市场见 顶后,头部企业通过并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成为必然选择。 - 利润增厚:粤丰环保2023年净利润9.07亿元,并购后预计为瀚蓝2025—2026年分别贡献利润2亿元、 4.12亿元; - 现金流优化:粤丰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19.35亿港元,瀚蓝可依托其融资优势优化债务结构,年节省利 息或达2.21亿港元; - 分红承诺强化:瀚蓝承诺2024—2026年每股现金分红年增不低于10%,并购后自由现金流提升支撑回 报能力。 ...
宏信证券更名天府证券,中小券商区域整合提速
Di Yi Cai Jing· 2025-06-02 09:22
宏信证券再次更名,实控人将变为国资背景 因实控人将发生变化,时隔13年,宏信证券再次更名。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显示,宏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宏信证券")已于近日完成更名, 新名字为"天府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府证券")。 从和兴证券到宏信证券,再到天府证券,成立20多年来,这家券商已历经两次更名,且均与其大股东四 川信托的重整息息相关。 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显示宏信证券已于近日更名后,截至6月2日,宏信证券分公司及营业 部名称暂未变更。 财报信息显示,宏信证券的前身和兴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和兴证券")成立于2001年8月,最 早由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建设信托投资公司等六家公司所属的22家 证券营业部合并组建而成。 此后在四川信托整合过程中,由刘沧龙实控的宏达集团及宏达股份于2010年拿下四川信托控股权,并间 接持有和兴证券约60%的股份。实控人发生变化后,和兴证券于2012年更名为宏信证券。 直至2020年四川信托爆雷,随后便开启了持续多年的风险处置流程。今年3月,四川信托发布公告称, 该公司重整程序终结。重整后,四川省国资委实控的蜀道集团成 ...
国产EDA崛起,华大九天、概伦电子股价大涨,什么领域还需突破?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29 13:40
每经记者|朱成祥 每经编辑|张海妮 5月29日,A股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公司的股价出现全面上涨。截至收盘,概伦电子(688206.SH)、广立微(301095.SZ)涨停,华大九天 (301269.SZ)上涨超14%。 就行业情况,集微咨询资深分析师王凌锋当日通过微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认为EDA厂商不会出现所谓的断供。通过许可证形式,美国商务部 还是想要增强控制能力,核心目的仍然是希望严格管控AI(人工智能)相关的芯片开发设计,以及进一步收紧对(所谓的)实体清单企业的管控。" 国产EDA崛起 据华大九天2024年年报,EDA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全球EDA行业主要由楷登电子、新思科技和西门子EDA垄断。上述三家公司属于具有显著领先优势的 第一梯队。华大九天与其他几家企业凭借部分领域的全流程工具或在局部领域的领先优势,位列全球EDA行业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企业主要聚焦于某 些特定领域或用途的点工具,其整体规模和产品完整度与前两个梯队的企业存在明显差距。 头豹研究院认为,中国在晶圆制造和封测领域都取得突破,但在芯片设计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主要是因为EDA软件受制于人。因此,EDA工具的国产化 势在 ...
海光信息换股并购中科曙光,A股龙头合并潮拉开序幕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26 05:53
自从政府去年出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支持并购的政策以后,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整合 潮在今年拉开了序幕。 5月25日,沪市科创板上市企业海光信息(688041.SH)、主板上市企业中科曙光(603019.SH)双双发 布公告,宣布进行战略重组。海光信息将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 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两家公司自5月26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海光信息是国内重要的CPU处理器芯片设计龙头企业,公司注册成立于2014年。2016年,海光信息通过 与美国芯片大厂AMD在中国成都成立合资公司,获得了AMD高端CPU处理器的相关技术和x86指令集 永久授权。2022年8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上市,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兼容x86指令集的通 用处理器(CPU)和基于GPGPU架构的协处理器(DCU),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数据中心基 础设施设备。 中科曙光则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旗下的上市企业,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 所主板正式上市。公司主营品包括数据中心机架式服务器、一体机及其他数据中心(IDC)集成业务相 ...
十年,临芯投资的“超级进化之路”
Sou Hu Cai Jing· 2025-05-26 05:46
十年时间,临芯已累计管理了近100亿资金,投出了130多个半导体及硬科技领域项目,其中18个项目实现IPO项目,累计退出金额达170多亿元 人民币。 2025年,一场由技术聚变催生的生产力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重构中国经济版图。AI填补了数据与实体的边界,量子计算探索物理规则的边缘,绿色科 技重塑增长的伦理、低空经济、机器人、大模型打开科技跃迁的大门——2025年的中国,新质生产力已非单纯的技术迭代,而是智能文明与产业基因的共振 裂变。 奇点之下,是中国的创投机构以及投资人十年磨一剑,以智慧为坐标,穿透技术、组织与商业模式的"三重结界",在数字与实体的纠缠中锻造新物种。 而这一切,离不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跃进。从一穷二白到云蒸霞蔚。 更离不开投资机构对芯片产业的推动,从萌动新芽到开枝散叶。 临芯投资,恰好深度参与并见证了这一时代。 如果细数李亚军的芯片生涯,还要回到2008年,在通讯行业浸润20余年的他,加入了大唐电信集团旗下的联芯科技并担任CFO一职,由此拉开了他在芯片产 业深耕十余年的时代序幕。 与此同时,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风起云涌,大鱼大水的时代来临。 在行业数十年时间的沉淀,李亚军书写的临芯故事,其中隐 ...
Why Xerox Plunged on Friday
The Motley Fool· 2025-05-23 17:56
Core Viewpoint - Xerox's shares dropped 13.7% following the announcement of a second dividend cut in six months, indicating a lack of confidence but also a strategic move to manage acquisition debt amid global economic uncertainty [1][5]. Group 1: Dividend Cuts - The first dividend cut occurred in December 2024, reducing the annual dividend from $1 per share to $0.50 due to the $1.5 billion acquisition of Lexmark International and an increase in debt load [2]. - The second cut announced recently further reduced the dividend to $0.10 annually, an 80% decrease, attributed to the accelerated closing of the Lexmark acquisition and global uncertainties from tariff policies [3]. Group 2: Financial Outlook - Xerox's market capitalization has fallen to $555 million, reflecting a low valuation multiple of 6 to 7 times projected operating income based on guidance for low-single-digit revenue growth and a 5% adjusted operating margin [6][7]. - The company anticipates generating approximately $315 million in operating income, leading to around $90 million in pre-tax income, assuming consistent interest expenses of $225 million [6]. Group 3: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 The dividend cuts, while negative, are seen as a prudent measure to enhance financial flexibility and focus on debt reduction post-acquisition [5]. -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Lexmark could provide significant upside potential for Xerox, despite current low growth prospects and high debt levels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