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市场
icon
Search documents
2025年迄今香港新股集资突破600亿港元 全年“A+H”股家数占比有望达50%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07:52
由此可见,下半年仍可期待有大型IPO或大型"A+H"应市,但背后仍需散户热情支持,例如宁德时代吸 引31万名散户认购,恒瑞医药亦有逾20万人参与。钟绛虹表示,由于抽新股人数规模上升,即使规模较 小的IPO也录得数万人认购,可以确定今年香港IPO复苏,且趋势持续。她预计,正在招股,集资最多 95.56亿港元的海天味业若认购人数达20至30万,可进一步确认市场热度。 根据德勤数据,截至2025年5月底,今年香港IPO市场共有27只新股上市,集资总额达777亿港元,同比 分别增长29%和超过8倍。截至5月底,共有5只"A+H"新股上市,集资560亿元,占同期总集资额约 72%。"A+H"股当中,单计宁德时代行使超额配售权后已涉410亿港元。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 振兴预计,2025年全年约有80只新股上市,其中"A+H"股约25只,占比约三成。 钟绛虹称,由于监管机构近年推出多项措施,包括百亿市值A股企业特快通道,鼓励更多A股公司赴港 上市,同时配合A股IPO阶段性收紧审批,故内地企业成为香港IPO市场核心推动力。数据显示,截至5 月底,"A+H"股申请占整体申请数字约16%,达26宗,较去年同期4宗增长逾5倍 ...
高盛点睛:国际“长钱”重返港股,消费、科技企业和行业龙头受青睐
Huan Qiu Wang· 2025-06-12 02:44
谈及港股IPO市场复苏的原因,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主管王亚军将其归结为三方面:一是中国经济政策与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宏观利好,让 国际投资者重新关注中国资产;二是监管效率提升,特别是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提速,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三是企业质量整体提升,增强了香港IPO市场的 投资吸引力。"A+H"公司上市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反映了中国企业出海需求增加和监管审批效率提升的双重驱动。 在投资偏好上,国际长线资金正经历转变。"经历了前几年的市场调整后,他们更加关注企业基本面,"王亚军表示,"现在更青睐两类企业:一是盈利模式 清晰的消费类企业、科技企业;二是行业龙头企业。"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主管王亚军也关注到A股与H股的估值价差现象,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供需关系差异。对于港股再融资市场的活跃,他 认为主要由国际资本推动,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持续增强。他提醒,中国企业赴港上市需结合自身国际化需求和市值规模审慎决策。(文 馨)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6月11日,在2025年高盛中国股票资本市场最新动态媒体交流圆桌会上,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主管王亚军向外界传 递了一个积极信号: ...
高盛:三大因素推动港股IPO市场融资额持续强势反弹
news flash· 2025-06-11 12:09
高盛:三大因素推动港股IPO市场融资额持续强势反弹 金十数据6月11日讯,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主管王亚军6月11日在2025年高盛中国股票资 本市场最新动态媒体交流圆桌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融资额持续强势反弹。参与中国项目 的长线资金正在回归。国际"长钱"更为关注企业基本面情况,更加青睐盈利模式清晰的消费类企业、行 业龙头企业等。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融资额持续强势反弹由多方面关键因素共同推动,包括政策制度 激励、科技股引领中国资产重估、标的质量提升等。 (中证金牛座) ...
国泰海通 · 晨报0610|新股、交运、机械
每周一景: 云南玉龙雪山 点击右上角菜单,收听朗读版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海通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 : 推动中长资金入市,IPO市场添助力 , 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 请详 见完 整版 报告。 【交运】关税政策影响持续,布局大宗增产周期 集运:关税政策影响持续,关注联盟重组分化 【新股】推动中长资金入市,IPO市场添助力 多措并举推动IPO高质量发展,监管多次表态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 2025年至今,《证券发行承销 管理办法》等4项规则修订落地,新增理财机构作为网下投资者,并和保险资管产品共同纳入A类配售范 围,未盈利企业约定限售方式落地。《网下投资者"白名单"管理指引》、《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 的实施方案》等也相继发布,多维度持续深化IPO发行制度改革。自2024Q4起监管多次表态加快健全专 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环境。 2025年至今新股首日涨幅仍处高位,新股申购参与账户数量快速回升。 受季节性因素和A股市场波动影 响,2025年至今新股发行速度较2024年前三季度有所回升当仍处于相对较缓节奏,截至5月11日,主 板、科创板、创业板、北证分别发行新股13家 ...
“投资家网·2024-2025年度基金合伙人榜单”盛大开启
Sou Hu Cai Jing· 2025-06-09 13:01
第三,退出端。IPO边际改善,并购与S基金崛起。2024年,IPO市场中境外IPO逐渐回回暖,境外IPO数量同比增长12%,实际 退出达22.14亿元。国内,港股、科创板成科技公司主通道。进入2025年,IPO市场更加活跃,港股跃升全球IPO募资王座,受 DeepSeek引爆中国资产提振,港股成为VC/PE的重要退出通道。除了IPO,并购重组与S交易同样激增,其中,并购案例环比增 长136%,S基金交易折扣率超40%,二级转让退出比例显著上升。 此外,政策与监管也在积极引导股权投资行业。2025年《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政府引导 基金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册制全面落地推动IPO再次提速。港交所为加速科技公司IPO过审率,推出"科企专线",完善 上市制度优化。 2025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迎来新起点。 回顾过去一年,股权投资行业在募投退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首先,募资端。国资进一步主导深化,市场化资本呈现收缩态势。2024年,募资端的深刻变化是,人民币基金募资占比达 98.5%,国资背景LP(含政府引导基金、国有控股机构)贡献了超93%的募资总额,市场化LP持续退出,外币资金 ...
IPO市场回暖 券商投行业绩获益
news flash· 2025-06-08 23:04
今年A股IPO市场有所回暖,发行数量和募资规模均较去年同期增长。同时,港股IPO表现亮眼,前5个 月募资规模同比增长超700%,为券商投行业务带来增量。中资券商在港股IPO市场的承销家数显著领先 于外资大行。(证券时报) ...
纳斯达克CEO:(当谈及IPO市场)受到关税影响的公司正采取观望态度,等待时机进行上市。过去几年一直存在大量积压的需求和供应。
news flash· 2025-06-05 18:37
纳斯达克CEO:(当谈及IPO市场)受到关税影响的公司正采取观望态度,等待时机进行上市。过去几 年一直存在大量积压的需求和供应。 ...
国泰海通|“潮起东方,新质领航”2025中期策略会观点集锦(上)——总量、周期
国内宏观:求诸于内,自胜者强。 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具有较大潜力,不过,短期经济的需求仍然需要提振。 2025 年要完成 5% 左右的增长目标,仍 需积极政策继续发力。 我们认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继续边际加码,尤其是 7 月以后。财政政策有希望继续边际加码。同时下半年或进一步全面降息。 风险提示: 国际方面,特朗普贸易政策反复变化、美联储降息幅度低于预期、市场对美国财政不可持续的担忧再次发酵;国内方面,地产尾部风险上升、居 民资产负债表修复进度不及预期。 总量 【 宏观】全球变局:锚定"确定性" 全球进入货币体系重构时代: 全球经济体系重构的根源在于信任基础的变化,基于国际关系变化的信任下降,会导致整个全球货币体系继续分化,重塑资产 价格。"去美元化"确实在缓慢进行,主要是非经济因素主导,尤其是国际关系变化、各国信任度的下降。在这个背景下,黄金的长期牛市需要站在更长历史 维度看待。 各国之间信任度变化的趋势很难改变,这也决定了本轮黄金的牛市是长期的、历史性的变化。 长期来看,只有美国经济纠偏能力还在,美元也不会崩溃。 但 中短期,需要关注美元信用可能进一步下降。 美债利率实际利率、通胀预期、名义利率存在 上行风险 ...
2025年A股IPO市场5月报:询价募资率抬升,华电新能源注册生效-20250603
证券研究报告 询价募资率抬升,华电新能源注册生效 ——2025年A股IPO市场5月报 证券分析师:彭文玉 A0230517080001 朱敏 A0230524050004 任奕璇 A0230525050002 联系人: 任奕璇 A0230525050002 2025.06.03 1. 发行融资:首发募资近百亿,询价募资率平均118% 2. 询价定价:首发估值回升,入围率降幅显著 3. 涨幅收益:首日涨幅进一步压缩,2亿优配区间收益率1.08% 4. 新股概览:威高血净等AHP得分排名靠前 5. 审核注册:华电新能源注册生效,沪深101个IPO项目排队 6. 风险提示 1.1 5月8只新股发行,首发募资近百亿 摘要 www.swsresearch.com 2 ◼ 首发募资近百亿,询价募资率平均118%。25年5月,A股发行新股8只(环比+1只),合计募资98亿元 (环比+51.3%)。沪深市场7只新股询价发行,3只超募,平均募资率118%(环比+32pct);其中,科 创板新股影石创新首发超募196%,创今年以来新高。 ◼ 首发估值回升,入围率降幅显著。5月,新股首发PE平均19倍(环比+26%),首发PE相对 ...
打新"暴利"致投资者人数激增,港股散户中签率锐减
Di Yi Cai Jing· 2025-06-03 09:39
"叮!"——一声信息提示声音后,95后程序员大力(化名)看了看手机收到的通知,知道这次港股打新又没中签。 这种个体体验正折射出市场整体变化。 "今年打了5次新股,就中过1签,中签率简直像在抢演唱会门票。"大力告诉第一财经,自己从去年入场,偶尔"吃口 肉",现在连"汤"都难喝到。 这种情况折射的正式港股打新市场的变化。近一年来,港股超六成新股首日上涨,老铺黄金等个股上市后收益率甚至 突破2000%,赚钱效应持续引爆市场热情。然而,随着打新人数激增,散户中签率明显下滑,热门新股中签率普遍低 于10%,部分甚至不足5%。 除了打新人数增加,港股正在进行的逐步向机构投资者倾斜、降低散户配售比例,以稳定股价波动的改革,也是影响 打新中签率的一大因素。 港股打新赚钱效应十足 近一年,港股市场打新的"赚钱效应"持续显著。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近一年,港股共有77只新股上市,46只 首日上涨,占比达到6成。 这些新股中,涨势最猛的是映恩生物-B,首日收盘涨幅高达116.7%,宜搜科技首日涨幅也达到91.72%。毛戈平、老铺 黄金则紧随其后,上市首日分别收涨76.51%、72.84%。 近一个月来,港股打新更是"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