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太效应
icon
Search documents
果子熟了、三得利相继官宣代言人,无糖茶提前打响夏季营销战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5-11 13:19
近日,新锐无糖茶品牌果子熟了官宣国民演员杨紫升任"全球品牌代言人"。老牌无糖茶品牌三得利紧随其后,官宣知名演员成毅担任乌龙茶品牌代言人。一 老一新,两大无糖茶品牌相继官宣代言人,除了看中明星背后的粉丝经济外,销量焦虑也不言而喻。随着夏日来临,无糖茶品牌竞争加剧,不过光靠形象代 言人能否保证销量,还需打个问号。 明星加码 增速放缓 自2023年爆火以来,无糖茶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市场趋于理性,品牌竞争常态化。而从今年以来,无糖茶的增速明显放缓。马上赢发布的数据显示, 整个即饮茶赛道在今年2月和3月连续两个月销售额同比增速为负。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农夫山泉和三得利占据着85%的市场份额,给其余品牌所留空间不多,以康师傅、统一、娃哈哈、东鹏饮料(605499)、元气 森林为代表的"实力派",以及以果子熟了、茶小开、让茶为代表的"新锐派"在剩余市场份额中厮杀,市场被进一步分化;另一方面,养生水等新品类异军突 起,分食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指出,2024年至2028年的五年内,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约为88.9%,预计到2028年其市场规模 会达到108亿元。 在市场细分情况下,品牌增长 ...
34家保险资管公司净赚184亿元:3家净利润均超20亿元,1家亏损 业内:头部保险资管机构竞争优势明显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09 11:41
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张益铭 随着5月的到来,保险资管公司2024年的业绩逐步浮出水面。 目前,除华夏久盈资产暂缓披露外,其余34家保险资管机构(含1家养老险公司)均已披露2024年年报。2024年,这34家保险资管机构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6 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18.08%。 具体到机构方面,各家保险资管机构的业绩分化明显,就净利润来看,有的机构净利润同比上涨近九成,而有的机构净利润则同比下滑超八成。为何保险资 管机构的业绩分化会如此明显?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保险资管机构跟公募基金一样,盈利主要靠管理费,这与其服务能 力和核心投资能力息息相关。 34家保险资管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84亿元 2024年,34家保险资管机构合计实现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18.08%。具体来看,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产净利润水平位居市场前三,均超20亿 元。其中,国寿资产实现净利润38.57亿元,同比增长34.1%;泰康资产实现净利润28.43亿元,同比增长36.68%;平安资产实现净利润24.51亿元,同比下滑 9.36%。 紧随其后的是国寿投资、太平 ...
美的、海尔、海信筑起千亿护城河 惠而浦断臂 澳柯玛流血 二三线品牌如何破局?
Xi Niu Cai Jing· 2025-05-09 07:08
作者:Colin 翻看2024年白色家电上市公司的财报就会发现,行业正迎来深刻的"折叠时代",以美的集团(000333.SZ)、海尔智家(600690.SH)、海信家电 (000921.SZ)为首的千亿级巨头,凭借全球化布局与高端化战略,鲸吞95%行业利润,而中小品牌在成本挤压与技术代差中艰难求生,二线阵营的惠而浦 (600983.SH)断臂求生砍营销换利润,澳柯玛(600336.SH)深陷滞销与现金流危机,长虹、美菱等企业增收不增利,沦为产业链配角…… 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看似带来机遇,但智能化、场景化生态的竞争门槛,让缺乏技术纵深的中小玩家被迫直面"生死抉择",这场"智造"与"制造"的维度之 战,终将把幸存者名单浓缩至"马太效应"的终极赢家。 千亿俱乐部筑起"护城河" 美的、海尔、海信的"降维绞杀" 当行业还在为均价下滑焦虑时,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海信家电组成的"白电三巨头"正上演着"逆周期狂飙"。 | | 2024 年 | 2023 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2 年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千元) | 407.149.600 | 372,0 ...
酒业“前三甲之争”尘埃落定?
Sou Hu Cai Jing· 2025-05-09 03:21
行业承压背景下,酒企调整频繁、白酒新格局的形成亦按下了"加速键"。 近日,随着山西汾酒财报的发布,白酒行业多年的"高热话题"——"白酒前三甲之争"结果似乎变得明朗。此前"茅五洋"、"茅五泸"的争论似乎有 了不一样的答案。 以2024年财报数据为依据,国内白酒企业呈现出酱、浓、清三大香型代表企业贵州茅台(1708.99亿元)、五粮液(891.75亿元)、山西汾酒 (360.11亿元)盘踞酒业"前三甲"的酒业格局。此外,泸州老窖营收311.96亿元,洋河股份营收为288.7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营收上位列"探花"的山西汾酒,其在2024年的净利(122.42亿元)逊于泸州老窖(134.72亿元),不过其净利增速实现双位数 增长,表现优于泸州老窖。 目前来看,由于不同酒企间营收数据有着较大差距、以及行业进入调整期业绩数据增速放缓等原因,酒业在经历"三甲之争"多年后,头部酒企格 局或在当下已被重塑。不过,"茅五汾"新格局稳定性如何呢? 01 2025Q1: 不过,洋河股份业绩依然备受考验。其在2025年Q1营收为110.66亿元,同比下滑31.92%;净利为36.37亿元,同比下滑39.93%。 整个行业来看,2 ...
85家财险公司一季度“成绩单”揭晓:70家盈利15家亏损 合计实现净利超256亿元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07 15:56
本报记者 冷翠华 见习记者 杨笑寒 随着险企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财险公司的经营情况也随之揭晓。记者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5 月7日记者发稿时,已公布今年一季度经营情况的85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约5161.45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约 256.04亿元。 受访专家表示,财险行业今年以来表现较好,主要受行业车险业务优化、去年投资收益逐渐释放等因素影响。 4家财险公司净利均超10亿元 具体来看,上述85家财险公司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以1816.75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 居首,也是一季度唯一一家保险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财险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中 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产险")紧随其后,分别以852.83亿元、633.16亿元保险业务收入暂列第二、 第三位。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财险行业的马太效应仍然较为显著。从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来看,一季度净利润排名前五的财险公 司合计盈利208.80亿元,占所有财险公司净利润的82%。此外,在85家盈利的财险公司中,有53家的净利润在1亿元以 ...
65家公募去年盈利超340亿,费率改革下“贫富分化”
Di Yi Cai Jing Zi Xun· 2025-05-06 11:47
随着公募费率改革范围的持续扩大,其对行业的影响正逐步深入,这在基金管理人经营数据上已逐渐显 现。 据第一财经初步统计,已有数据的65家基金公司2024年合计净利润超过340亿元,超过八成公司保持盈 利态势,且近六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盈利分化明显。部分头部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品牌影响力和多元化业务布局,在一 定程度上缓解了费率改革的冲击,甚至获得净利润的大幅增长。而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在费率改革与市场 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经营举步维艰。 以景顺长城基金为例,其非货币基金规模去年虽增加836亿元至4226.45亿元,但管理费收入却减少5.16 亿元,缩水超14%。而交银施罗德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减少近450亿元,管理费同比下滑19.73%,规模 与费率的双重不利影响使得其业绩承压。数据显示,二者的净利润分别降至9.51亿元、8.79亿元,同比 减少19.09%、26.81%。 业绩分化背后百态 从多份相关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可以看到,公募基金公司净利润出现变化是多方面因素所致。除了费率 改革外,产品管理规模的变化扮演着关键角色。 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头部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在70亿元以上 ...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年报季顺利收官,五一白酒需求符合预期-20250506
Huaxin Securities· 2025-05-06 03:34
2025 年 05 月 06 日 年报季顺利收官,五一白酒需求符合预期 推荐(维持) 投资要点 分析师:孙山山 S1050521110005 sunss@cfsc.com.cn 联系人:肖燕南 S1050123060024 xiaoyn@cfsc.com.cn 联系人:张倩 S1050124070037 zhangqian@cfsc.com.cn 行业相对表现 | 表现 | 1M | 3M | 12M | | --- | --- | --- | --- | | 食品饮料(申万) | -1.5 | 8.1 | -9.2 | | 沪深 300 | -2.4 | -0.6 | 4.6 | 市场表现 资料来源:Wind,华鑫证券研究 -40 -30 -20 -10 0 10 20 (%) 食品饮料 沪深300 相关研究 1、《食品饮料行业周报:业绩密集 披露期,整体反馈符合预期》2025- 04-28 2、《食品饮料行业周报:社零数据 超预期暨一季度业绩前瞻》2025- 04-21 3、《食品饮料行业点评报告:内需 持续释放,3 月社零数据超预期》 2025-04-18 ▌ 一周新闻速递 行业新闻:1)河南盛林年销售 ...
74家公募年度合赚377.74亿元!27家营收净利双增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5-05 14:42
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结束,公募年度财务数据同步浮出水面。整体来看,2024年近五成基金公司营 业收入同比增长,若从净利润表现看,数据可统计的74家基金公司合计赚377.74亿元。中海基金、红塔 红土基金业绩"翻身",同比扭亏为盈。不过,同期也有7家机构录得亏损。其中,南华基金净利润由盈 转亏。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多轮降费潮影响下,基金公司业绩呈现一定分化,部分基金公司可能得益于 自身规模优势、创新能力、研发能力或服务能力,在降费影响下,提升了自身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了 市场份额及业绩表现。 营业收入最高增超2000% 公募最新经营业绩揭晓。显示,2024年数据可统计的64家基金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41.48亿元。其 中,易方达基金营业收入121.09亿元,成为唯一一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基金公司,但相关数据同比小 幅下滑,降幅为3.13%。 除易方达基金,2024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还有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天弘基 金和招商基金6家,排在第二名至第七名,数据依次为80.31亿元、75.23亿元、72.6亿元、64.05亿元、 53.94亿元、53.08亿元。 此外,还有汇添富基金、 ...
Goheal:行业风云变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如何改变行业格局?
Sou Hu Cai Jing· 2025-04-30 08:55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at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are reshaping industry landscapes rapidly, driven by policy support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1][3][4] - The new "National Nine Articles" policy encourages listed companies to enhance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through M&A, particularly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like semiconductor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M&A transaction amounts in these sectors increasing by over 50% compared to historical averages [4][5] - State-owned capital is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is M&A wave,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industry concentration, with the CR5 (market share of the top five companies) in sectors like military and energy rising from 50% to over 70% within a year [4][5] Group 2 - Technolog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ongo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with 85% of M&A cases in the AI sector focusing on enhancing foundational modules such as algorithms and computing power [5][6]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a trend wher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are diversifying into high-value sectors like semiconductors and renewable energy, accounting for nearly 27% of transactions in 2024 [5][6] - The "Matthew Effect" is becoming more pronounced, where top companies are increasingly dominating the market, as evidenced by the top 10 companies in the computer industry acquiring 82% of new patents in 2024 [6][7] Group 3 - Cross-border M&A is gaining momentum, with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ncreasing overseas acquisition amounts by 68% year-on-year, particularly in high-tech sectors [7][8] - However, cross-border M&A carries high risks due to geopolitical uncertainties, necessitating robust compliance systems and strategic endurance [7][8] -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M&A is not merely about scale but involves a comprehensive reconfiguration of resource flow, competition, and growth logic, with potential downsides such as reduced innovation and the risk of oligopoly [8][10]
新茶饮市场 进入“精细化管理”下半场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4-29 20:59
古茗、蜜雪集团、霸王茶姬、沪上阿姨集体冲击IPO的热闹景象背后,是新茶饮行业在全球经济下行期 的艰难抉择。此外,行业还面临市场准入门槛不高、产品迭代迅速、品牌层出不穷等问题。 至于拓展海外市场,虽然已有蜜雪集团、霸王茶姬充当"吃螃蟹的人",但这一选项仍然充满了冒险和未 知。一是茶饮文化在全球多数文化中仍属小众,市场前景不明朗;二是茶饮产品种类繁多,原料供应成 为难题。因此,即便是到了市场竞争更加残酷的2025年,新茶饮赛道的主流打法仍是争取加盟商、提高 品牌势能、抢跑上市的"老三样"。 上市为何成为众多新茶饮公司共同选择?万联证券分析师叶柏良认为,新茶饮企业集体冲击上市,既有 短期资金的需求,也有品牌宣传的需要。 然而,有人走阳关道,就有人走独木桥。2月10日,喜茶发布了一封主题为《不参与数字游戏与规模内 卷,回归用户与品牌》的全员内部邮件,并提出三点战略选择:2025年喜茶会继续坚持"不做低价内 卷",不玩"数字游戏";拒绝门店规模内卷,暂时停止接受事业合伙申请,携手并支持现有事业合伙人 更好地服务用户;强化品牌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回归用户与品牌。 新茶饮市场的竞争,已经由"跑马圈地"的上半场,进入"精细化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