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型开放

Search documents
2025服贸会|北京昌平“两区”建设五年成绩单:外资年均增速超28% 落地项目1900余个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9-10 14:54
五年来,北京市昌平区紧抓"两区"建设机遇,累计落地项目1900余个,新设外资企业329家,年均增速 高达28.2%,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16.8亿美元。在9月10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昌平专 场新闻发布会上,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表示,一系列"全国首个"改革创新成果在此诞生,跨境贸 易便利度与资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全国首创成果落地生根 五年来,昌平区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先后出台自贸昌平组团实施方案、重点园区三年行动计划等20余 项专项政策,累计落地210项高含金量举措,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俊杰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全球竞争态势的不断加剧,昌平区深 入研判辖区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化发展痛点,构建了'精准问需、集成服务、全链保护'三位一体的知识产 权国际化服务体系。" 创新生态与全球布局 "我们紧抓'两区'建设战略机遇,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柳 强在发布会上介绍说。 在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下,昌平区催生出多个"全国首个":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开门接诊,为临床 研究转化提供"昌平样本";全 ...
北京朝阳“两区”建设五年推150项改革,新设外资企业占全市28.4%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9-10 14:40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张梅表示,"两区"建设以来,朝阳区推动150余项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政策 实施,落地109个在全国、全市具有首创性突破性的项目和试点,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15项原创性改革举 措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数量居全市首位,9项改革举措向全市复制推广。 以"两区"建设为契机,朝阳区积极拓展金融领域开放深度,落地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渣打证券, 宝马(中国)保险经纪、安顾方胜保险经纪成为资管新规以来首批获批的中外合资保险经纪机构。率先落地增值电 信业务开放试点,获批业务种类和数量全国领先。推动文化领域扩大开放,率先支持英皇电影成为全国首家CEPA 电影制作开放政策受益企业。 为保障要素流动顺畅,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国际收支便利化全环节改革试点工作,先后设立"北京CBD跨国企业 数据流通服务中心"和"北京朝阳国际数据跨境服务枢纽",初步形成数据跨境流动一南一北的双平台服务体系。 此外,朝阳区还落地自贸区内企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制度,并率先为外籍人员提供"两证联办"一窗受理服务。 9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两区"建设五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北京"两区"建设 ...
2025服贸会|北京朝阳“两区”建设五年推150项改革,新设外资企业占全市28.4%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9-10 14:37
此外,朝阳区还落地自贸区内企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制度,并率先为外籍人员提供"两证联办"一窗受理服务。 上半年全区金融业同比增长14.1% 随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朝阳区产业发展呈多元业态融合、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五年来,朝阳区聚焦产 业迭代升级,基本形成了以国际化为特征,以金融、商务服务、高新技术、文化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9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两区"建设五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北京"两区"建设主承载 区,五年来,朝阳区聚焦国际金融、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推动150余项改革政策落地,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 15项举措全国推广、数量全市第一。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398家,占全市28.4%;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73家,占全 市七成。今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13亿美元,占全市43.7%,进出口总额7239亿元,占全市39.8%,多项指标居 全市首位。 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 制度创新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作为首都国际交往重要窗口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五年来,朝阳区 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打造高水平开放新引擎。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 ...
2025服贸会|北京朝阳“两区”建设五年推150项改革 新设外资企业占全市28.4%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9-10 14:36
9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两区"建设五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北京"两区"建 设主承载区,五年来,朝阳区聚焦国际金融、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推动150余项改革政策落地,形成 87项制度创新成果,15项举措全国推广、数量全市第一。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398家,占全市28.4%;跨 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73家,占全市七成。今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13亿美元,占全市43.7%,进出口 总额7239亿元,占全市39.8%,多项指标居全市首位。 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 制度创新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作为首都国际交往重要窗口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五年 来,朝阳区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打造高水平开放新引擎。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张梅表示,"两区"建设以来,朝阳区推动150余项先行先试改 革试点政策实施,落地109个在全国、全市具有首创性突破性的项目和试点,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 果,15项原创性改革举措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数量居全市首位,9项改革举措向全市复制推广。 以"两区"建设为契机,朝阳区积极拓展金融领域开放深度,落地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渣 打证券,宝马(中国)保 ...
擎开放之旗 领服贸之先——从服贸会之变看中国服务业开放新标杆
Xin Hua Wang· 2025-09-10 14:22
Core Insights - The 2025 China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Fair (CIFTIS) emphasizes China's commitment to high-level opening-up and integ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s, aiming to enhance service trade quality and expand market access [1][2][6] - The fair has evolved from a service outsourcing focus to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embracing digitalization, green initiatives,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showcasing over 190 new products and innovations [2][4][5] Industry Development - China's service trade has seen significant growth, with total trade volume increasing from $482.9 billion in 2012 to over $1 trillion by 2024, and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now accounting for 41.4% of the total [2][3] - The fair has expanded its exhibition space from 50,000 square meters to 3 square kilometers, reflecting the growing scale and importance of the event [3] Policy and Innovation - Beijing ha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innovative policies to enhance service industry openness, including tax incentives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treamlined processes for foreign investment [6][7][8]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eijing Free Trade Zone and the National Service Industry Expansion Demonstration Zone has attracted significant foreign investment, with actual foreign capital reaching $66.18 billion over five years [7][8] Global Collaboration - The fair serves as a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ith participation from over 80 countries and organizations, facilitating discussions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gital services,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4][10] - Beijing aims to position itself as a leader in service trade by 2030, targeting a top-three national ranking in service trade scale and a 70% share of digital service exports [9][10] Future Outlook - The fair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driv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focusing on digitalization, green development, and intelligent services to enhanc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11]
啥?这里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
Jin Rong Shi Bao· 2025-09-10 13:41
日均成交量超10万亿元,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这样一组数字,正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直观 体现。 据董忆伟介绍,在成立初期,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比较小,产品和服务也比较单一,服务对象仅限 于国内银行。经过30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如今的中国银行间市场在全球排名靠前,并朝着"全球人民币 及相关资产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目标不断奋进。 "目前,我们的服务对象包括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机构,业务范围覆盖银行间货币市场、 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各种金融产品现货及衍生产品的发行、交易、交易后处理以及信息披露等各个方 面,同时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市场利率、汇率等基准指标的发布平台,还承担着支持和传导货币政策等 方面的重要职责。"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外汇交易中心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推出了多项银行间市场的开放措施,并 且通过持续优化市场微观机制,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投资渠道,用 金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目前,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法人 机构超过1100家,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2024年现券交易量19.1万亿元。 董忆伟进 ...
北京昌平“两区”建设五年成绩单:外资年均增速超28%,落地项目1900余个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9-10 12:48
五年来,北京市昌平区紧抓"两区"建设机遇,累计落地项目1900余个,新设外资企业329家,年均增速 高达28.2%,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16.8亿美元。在9月10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昌平专 场新闻发布会上,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表示,一系列"全国首个"改革创新成果在此诞生,跨境贸 易便利度与资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全国首创成果落地生根 五年来,昌平区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先后出台自贸昌平组团实施方案、重点园区三年行动计划等20余 项专项政策,累计落地210项高含金量举措,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我们紧抓'两区'建设战略机遇,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柳 强在发布会上介绍说。 在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下,昌平区催生出多个"全国首个":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开门接诊,为临床 研究转化提供"昌平样本";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落地运行;全国首家"一站式"特殊 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投用;全市首个"人遗专员"试点;创新药"随批随进"机制等标志性 成果,持续彰显昌平制度型开放的"先行优势"。 外资外贸双增长 ...
2025服贸会|北京昌平“两区”建设五年成绩单:外资年均增速超28%,落地项目1900余个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9-10 12:44
五年来,北京市昌平区紧抓"两区"建设机遇,累计落地项目1900余个,新设外资企业329家,年均增速高达28.2%,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16.8亿美元。在9月 10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昌平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表示,一系列"全国首个"改革创新成果在此诞生,跨境贸易 便利度与资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俊杰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全球竞争态势的不断加剧,昌平区深入研判辖区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化发展痛点,构建了'精 准问需、集成服务、全链保护'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国际化服务体系。" 创新生态与全球布局 在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下,昌平区催生出多个"全国首个":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开门接诊,为临床研究转化提供"昌平样本";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 验(DCT)试点落地运行;全国首家"一站式"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投用;全市首个"人遗专员"试点;创新药"随批随进"机制等标志性成 果,持续彰显昌平制度型开放的"先行优势"。 外资外贸双增长 昌平区在外资规模与结构上实现"双优"发展。自"两区"建设启动以来,昌平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1 ...
经营主体破2000万户之后:广东再造营商环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09:06
9月9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六场专题会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专场)在广州举行。 会议召开前一天,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截至9月3日,广东省登记在册 经营主体达到2000.19万户,较2024年末净增95.31万户,增长5%,占全国十分之一,经营主 体总量持续稳居全国第一。 这是企业家们笃定投票的结果。截至8月末,广东全省登记在册私营企业达到834.53万户,同 比增长10.6%,全省登记在册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3万户,较2024年增长6.97%。其中,粤港澳 大湾区内地九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5万户,占全省新设外资企业总量的97.73%。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超2000万户经营主体扎根南粤。下一个问题是:广东如何通过优化营商 环境,持续保持经济发展韧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巩固提升产业竞争力?专题会现场,大家 讨论焦点瞄准了两大关键主体: 民企和外商。 但现阶段民营企业发展也存在待解的难题。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 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就坦言,当前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要素支持和服务保障 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与障碍。 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 ...
塑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Jing Ji Ri Bao· 2025-09-07 22:12
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我国扩大高水平对 外开放方向明确、举措务实,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落地,我国将不断拓展开放空间、释放发展潜 能,塑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外资实现稳中向好。 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 "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的这句表述,在外媒报道中被高 频引用。今年12月,海南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这是一场制度型开放的新尝试,也标志着我国在更 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开放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上半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我国坚定不移推动制度型开放,大力提 升开放平台功能,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截至今年7月初,国家层面已累计复制推广379项自贸试验区的 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推动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 近年来,我国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提高国际话语权与规则塑造力。一系列努 力成果,为经济全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前环境下,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 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刘斌认为,要积极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