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Search documents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州举办 上海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运营
Ren Min Ri Bao· 2025-06-25 22:13
本报上海6月25日电(记者田泓)25日,"全国低碳日"上海主场活动上,上海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运 营。平台上线地面公交、轨道交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纯电动乘用车4种减排场景,用户授权这些场 景后,就能在使用绿色出行方式的过程中被平台自动记录并累积碳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碳积分后, 公众可以在平台内的碳积分商城兑换数字人民币、商品兑换券、商品满减券等商品或服务。 上海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前已经过近8个月的试运行,累计吸引10余万上海市民参与体验,近300家企业 开通机构碳账户,上线2个碳普惠交易品种,累计交易4万余吨减排量。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6月25日是第十三个"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在浙江杭州举办2025年"全国低碳 日"主场活动。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当天发布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指出, 2024年,我国持续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并继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取得实效。 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区域格局和保障机 制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并取得实效。 活动还发布了 ...
报告预警:今年气候年景偏差,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多发强发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5 14:57
哈特表示,2024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的92.5%,中国作为最大市场与制造基地,其清洁能源产业 占GDP比重超10%,贡献了四分之一经济增长,成为气候行动带来经济红利的明证。 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联合国呼吁三大关键领域突破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气候行动和公正转型特别顾问赛尔温·哈特在会上谈到,《巴黎协定》十年间已 激发全球清洁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下降,装机创历史新高,太阳能与风能已成最经济、最迅速的新增 电力选项。 报告也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预计2025年中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适应气候变化形势更为严峻。报告强 调,将进一步提升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提升全球适应气候变 化能力贡献中国方案。 在当天会议上,活动主办方也发出倡议,各方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来,从日常生产生活做起,节约资 源、减少能源消耗,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未来。 哈特同时也提醒,能源转型速度仍滞后于气候危机恶化步伐。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 ...
碳足迹“施工图”来了!生态环境部发布百项碳“标尺”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25 14:09
相关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产品碳足迹 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和《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发布,为产品碳足迹标准 体系建设提供指引和方向,截至2024年底,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发布细 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100余项。 为了破解实践中的关键难题,《报告》还发布了反映国内实际的电力碳足迹因子,为各行业产品碳足迹 核算解决了"燃眉之急"。在重点产业方面,《报告》提出,持续开展煤炭、油气等基础能源和交通运输 等领域通用碳足迹因子研究,鼓励各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组织开展产品碳足迹因子测算工作,推动构 建上游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图谱,加快建设国家层面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设锂电池、光伏、电子电气 等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及核算平台,其中电子电气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已纳入6000余条碳足迹背景数 据。引导成立汽车绿色低碳标准化研究工作组,指导研究汽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积极探 索开展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工作。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在全球变暖和 ...
亚投行十年关键词:“朋友圈”翻倍,多边合作共赢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24 14:07
商务出行时,中亚某国新落成的高铁呼啸而过,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也让跨国商务洽谈变得更加高效便捷;拿起手机,短视频里非洲小镇的孩子们正对着 中国援建的基站兴奋欢呼。或许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些生活中不经意的瞬间,都与一个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即"亚投行")紧密相 连。 十年前,它从北京"出发",帮助亚洲国家打破基础设施瓶颈,在全球多边开发银行体系中崭露头角,助力诸多项目落地,从交通到能源,从通信到水利,改 善了无数人的生活;下一个十年,在气候变化与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助力"互联互通"的故事将继续书写。6月24日—26日,亚投行第十届理事 会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余名嘉宾将齐聚一堂,在这里,有过去十年亚投行历程的回首,亦有未来发展蓝图的展望。 从57到110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2013年秋天。 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彼时已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高铁、桥梁、港口等项目遍布国内,并逐渐走出国门。而周边国家囿于基础 设施不足制约经济发展,怀揣"独行快,众行远"的信念,一个构想迎来孕育萌芽——成立一个新的金融机构,专门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 2 ...
普华永道:AI与气候变化双重挑战下,中国企业迎来独特机遇
Sou Hu Cai Jing· 2025-06-24 08:10
| | 全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7 | | | | | | | | 2025年因商业模式重塑而创造的价值 | | | | | | | 北美 | 拉美 | 非洲 | 亚太 | 中东欧 | 中东 | 酸 | | 1.55 | 0.4 200000 | 0.15 | 2.98 AMAG | 0.46 | 0.3 12 | 1.23 |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印度 | 日本 | 巴西 | 中国 | | 1.21 | 0.19 | 0.24 | 0.33 | 0.12 | 0.13 | 1.66 | 近期,普华永道发布《循变演进,价值新生》报告,报告指出,在全球宏观格局加速演变之际,中国企 业正通过创新和优化运营模式在人工智能与气候变化双重挑战中开辟独特发展路径。不同于单纯的技术 应用和调整,中国企业的转型聚焦于运营体系重构和优化,将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入价值链核 心环节。 普华永道报告中提及,中国制造业中超3.1万家智能工厂应用AI,其中230余家工厂将产品研发周期平均 缩短28.4%,碳排放 ...
钱军:复旦国金“破浪”八年,在不确定性中锚定未来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23 15:18
6月23日,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迎来了它的八周岁生日。八年,对于一所志在打造世界一流金融学院的机构而言,既是初露锋芒的里程碑,也是 面向未来的新起点。 在这个节点上,我们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进行了一场对话。对话地点是学院刚刚启用的新教学楼内,现代化的设计语言似乎也 呼应着学院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钱军如何看待学院过去八年的"高光时刻"与"关键突破"?在国内外金融教育竞争激烈的今天,复旦国金的核心 竞争力何在?面对全球政经格局的剧变与科技浪潮的席卷,这所年轻的学院又将如何"破浪前行"?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受访者供图 国际化不是口号,而是实践 "我们的定位非常清晰:聚焦金融的、国际化的商学院。"钱军开宗明义。这份"国际化"并非一句口号,而是贯穿学院建设始终的DNA。回望过去 八年,关键的突破之一,便是打造了一支近60人的国际化、专业化师资团队。其中包括25位全职教授,他们大多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招聘而 来,拥有全球顶尖院校的经济或金融博士学位,更有不少资深教授是在国外一流商学院获得终身教职后毅然归国。"我们很多教授研究的重点是中 国的经济和金融问题,但我们是在国际一流学术平台上讲好中国 ...
《中国-新西兰领导人会晤联合成果声明》发布
news flash· 2025-06-20 11:49
《中国-新西兰领导人会晤联合成果声明》发布 智通财经6月20日电,《中国-新西兰领导人会晤联合成果声明》发布。其中提到,双方欢迎在食品安 全、海关、农业、林业、气候变化、贸易和经济便利化、改善营商环境以及绿色经济正在开展的合作。 双方欢迎首轮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取得的进展。双方重申旅游、文化、地方政府、 体育、科学创新等各领域人文交流对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对近期举行的中新市长论坛和即将举行的中新 二轨对话表示欢迎。 ...
英国气象局:英国可能面临4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
news flash· 2025-06-20 05:34
近日,英国气象局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当前气候条件下,英国再次出现40摄氏度高温的概率已达到 50%,达到45摄氏度甚至更高温度也完全可能,且这一趋势仍在上升。受气候变化影响,英国面临持续 一个月的热浪或将成为"新常态"。(央视新闻) ...
清华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19 23:52
Core Viewpoint - Climate change is likely to exacerbate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supply-demand imbalances in high penetration wind and solar power systems in the future [2][4]. Group 1 - The research team utilized a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model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hourly cost increas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under fixed and high penetration rates of wind and solar energy [4]. - During extreme periods, which are defined as the top decile of hourly costs, the study predicts that costs may rise significantly in most countries, primarily due to increased investment needs for flexible energy capacity [4]. - In the SSP126 scenario, it is anticipated that 47 countries will see an average hourly cost increase of over 5% during extreme periods, collectively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43.5% of future global electricity supply, with the highest increase reaching 23.7% [4]. Group 2 - The research findings provide critical insights for constructing future electricity systems that are both climate-resilient and cost-effective [5].
打破 “各自为政”!大咖热议货币政策协同
Jin Rong Shi Bao· 2025-06-19 13:25
但是,随着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情况又在发生变化。例如,随着全球化推进,各国经济周期与宏观状 况的关联性增强,大国货币政策及宏观经济波动的"溢出效应"愈发显著。这种影响不仅通过储备货币传 导,更可能借助金融危机等极端事件扩散。例如,亚洲金融风暴与2008年 全球金融危机 中,危机通过 国际金融市场快速传导,并且可能会互相影响。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 行 长梁新松也持相似观点。他 谈到 ,近年来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溢出效应正显著影 响全球经济格局,其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引发中小国家资本市场波动,而央行间的协作(如汇率干预、政 策沟通)能有效缓解汇率剧烈震荡。 梁新松还提到,在实践中全球货币政策协调面临多重现实阻碍。各国经济目标、政治逻辑及货币周期的 差异化难以调和,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更激化了这一矛盾。 在全球发展新动能不足、高通胀与高债务并存的背景下,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贸易 成本上升,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增长动能。面对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带来的复杂挑战,各国在制定和实现本 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同时,如何兼顾全球金融体系稳定,共同为全球经济增长营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如何借助现有国际协调机制,增强国际组织在全球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