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认知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一个人提升认知最快的方式:拼命赚钱
洞见· 2025-06-08 10:38
一切智慧,皆在尘中悟。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云湾 朗读音频 01 大学时,我跟朋友搞了一个团队,有时会在寒暑假进行微创业。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ciyu 但在十年前,在四五线城市,扯起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的大旗,谁不敢高看一眼。 何况,他们刚高考完,脑袋里的理论与经验都还没丢掉。 虽然只是办了一两期,但我们的培训班一炮打红。 之后的寒暑假,还是有家长经常打电话过来问我们的培训机构还要不要开。 我一个发小听说这件事后,特地来找我取经。 我记得有一次项目,是在寒假做补习机构。 那时,各种课外辅导班如火如荼。 我们特地通过高中母校联系上当届考进清华、人大、复旦的学生,请他们来当老师。 在宣传册上提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在教方法论。 在大城市,补习班打着名牌大学的噱头,可能不好用。 我跟他侃侃而谈。 比如为什么要选择培训班? 是轻资产运营模式,同时父母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一掷千金,培训班成本低利润大。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培训班杀出重围 ...
你情绪不好,是因为认知不够
洞见· 2025-06-07 11:55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 延伸阅读。 作者:yebo 来源:每晚一卷书 (ID: JYXZ89896)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亚楠朗 读音频 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总因为一点小事就有"小情绪": 被领导批评一两句,一整天心情不好; 上班遇到堵车,就变得特别急躁; 和朋友聊天不小心说错一句话,就忍不住破防....... 那些小小的摩擦、误会,如同黑暗中嗡嗡作响的蚊子,让我们无法摆脱,陷入内耗,甚至自我怀疑:自己怎么"一点就着"? 《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一书中提到:你不是情绪不好,而是早就受伤了! 作者哈尼希说, 没有无缘无故地生气,也没有人从来不生气。 当你情绪崩溃的时候,是因为你只看到了蚊子般的小事,而忽略了背后的那头"大象"。 只有认识到情绪后面的"大象",你才能真正驾驭情绪,治愈自己。 ......... 01 失控的情绪,其实是被忽略的需求。 书的开篇,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安娜和彼得结婚三年,却总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吵。 ...
刷新自己(深度好文)
洞见· 2025-06-07 11:55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 延伸阅读。 作者:怡可兰心 来源:读者 (ID: duzheweixin) 闲人堆中论是非,学习群里谈知识。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一凡朗 读音频 有人说:"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的那条路。" 好的人生,其实也是不停地打怪升级的过程。 在这事事更迭,处处创新的时代,死守陈规,常会死机。 所以刷新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面对一切变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方式。 01 刷新心态:锻炼自己的精神肌肉。 医学上把人体的横膈膜称作"精神的肌肉"。 横膈膜是肌肉和筋膜之间的一道墙,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 它就像一个圆形的屋顶,向上支撑保护着心脏和肺,吸气时收缩向上,呼气时平移向下。 一呼一吸间,横膈膜辅助我们扩大胸腔体积,吸入更多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 人生路上,负面心态如同二氧化碳,健康心态如同氧气。 懂得调整负面心态,保持健康心态的人,精神肌肉就会越练越强。 当精神肌肉越发强大后,就有可能战胜人生中的任何风雨。 "海豹肢症"患 ...
小镇做题家事业焦虑怎么破
集思录· 2025-06-06 14:10
把房子卖了得现金1000万,申请廉住房住,1千万用于投资。 笔者属于小镇做题家出身,985大学计算机类专业硕士毕业,在一线城市工作近20年,在大 厂和外企工作过,目前在国企从事研发当大头兵多年,总体上不忙且稳定,但看不到任何上 升空间,看着同学、师兄弟在大厂风生水起、平步青云,感觉自己在事业上简直是一事无 成!家庭情况是房产目前市值1000w还有少量房贷,有100多个w用于投资理财,小孩三个, 老婆工资较低且不稳定。个人近些年心思多放在了各种投资理财上,经历了股灾、P2P暴雷, 去年才回本略有盈余,感觉像是浪费生命空玩了一场。 西什库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 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把鹤骑。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按楼主的描述,他已经处于第五句了 zyc田忌赛马 楼主正陷入"社会比较陷阱",尤其是上行比较时特别焦虑,即与比自己成功的师兄弟比较时 很焦虑,容易自我否定,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种心理状态的本质——自我定 ...
“AI教父”辛顿最新专访:没有什么人类的能力是AI不能复制的
腾讯研究院· 2025-06-06 09:08
AI推理能力激增,错误率大幅下降,正逐步超越人类。 AI掌握的信息量远超任何个体,已在多个领域比人更聪明。 医疗、教育等行业即将被AI重塑,革命性变革已在发生。 人类能力没有"不可复制"的部分,AI终将全面胜任创意、判断与情感表达。 AI也能类比、学习、调整,甚至展现"情感"和"意识"式行为。 风险并非AI无法控制,而在于"谁拥有控制权"和"谁受益"。 未来不止是失业威胁,更是人类被少数掌控AI者"系统性剥夺"的风险。 被誉为"AI教父"的杰弗里·辛顿于近日接受了调查记者盖昂·埃斯皮纳的远程专访。 他称,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化: 变得更聪明、更少犯错,甚至具备了情感和意识。他警告,AI 不仅可能具备喜怒哀乐等情绪,还已经学会了欺骗。辛顿大胆预测,AI完全失控的概率在10%到20%之 间,人类未来可能被AI所掌控。 辛顿因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于2024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在谷歌担任AI研 究负责人长达十年,并于2023年选择离开。这样,他可以更坦率地表达对AI潜在风险的深切担忧。 过去那些只存在于反乌托邦科幻小说中的问题——"AI会取代人类吗?"、"它会觉醒吗?"、"会反抗人 类吗 ...
PE必死,并购难存,产业整合基金才是王道!
Sou Hu Cai Jing· 2025-06-06 08:22
一、传统PE投资基金的消亡 1、PE基金的投资逻辑 传统的PRE-IPO投资逻辑很简单,选择合适的行业,合适的企业,以合理的价格进入后,等待企业的成 长,上市,然后退出,获取收益。 传统PE投资的核心收益来源于两个,一是成长性,二是上市套利差。简单说,就是每股收益的成长, 以及PE倍数的增长。每股收益的成长主要源于行业的成长,以及项目自身的成长。PE倍数的成长主要 源于二级市场的高估值。二级市场的高估值一部分源于企业自身的成长,另一部分源于中国资本市场上 市公司的稀缺性。 过去传统PE比较火热,原因一是确实有少数基金利用这个逻辑赚到了钱,比如押对了某个行业,某个 企业,同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判断准确。在这个过程中,部分PE基金具有一定的综合判断能 力,这个判断能力主要是对能否上市的判断。 如果一个基金能够相对在一个成长的行业中,投资一些龙头企业,并且对上市要求理解深刻的话,就会 获得一定的成功概率,因此他们会有部分项目有较高的收益。过去某些券商系基金因为对上市理解深 刻,取得了一部分成绩和成功案例。 2、投资并不赚钱,但能够融到资 即便在PE最黄金的一段时间,他们的整体收益依旧是个谜,也即是说,很少看到P ...
别让AI替你做判断
虎嗅APP· 2025-06-05 23:46
以下文章来源于王智远 ,作者王智远 王智远 . 商业记录者,主持人、《复利思维》《自醒》图书作者;专注于市场营销、消费心理、AI新科技、精 神生活与商业探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王智远 (ID:Z201440) ,作者:王智远,原文标题:《别让AI替你说出那 句"我觉得"》,题图来自:AI生成 好像我们越来越倾向于, 先看AI输出的内容,再进行二次加工和优化。 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我经常使用Notion AI,在没有AI之前和有了AI之后,我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 以前对很多信息的筛选、整理,都是我亲自搞定,现在不需要了。不用自己动手之后,我发现,自己 的注意力开始变得散漫,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强烈的思考的动力。 我现在会习惯性地先把内容丢给AI粗略过一遍,觉得有点价值,就直接导入文档。等要进一步处理 时,再继续向AI提问。 昨天凌晨,ChatGPT推出新功能,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过去的决策流程是:人先看内容,再做判 断,最后执行;现在则是先提出问题,AI给出建议,再确认方向,接着一步步推进下去。 AI正在重构我们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它在帮我们决定:哪些信息应该优先被看到,哪些内容更有价 值,哪些观点更值 ...
美联储哈克:担心人们认为美联储能做到的超出了其实际能力范围。
news flash· 2025-06-05 18:16
美联储哈克:担心人们认为美联储能做到的超出了其实际能力范围。 ...
从OpenAI到DeepSeek:你必须知道认知型创新对企业家多重要
混沌学园· 2025-06-05 09:28
2017年6月,谷歌大脑团队发表论文 《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提出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 Transformer模型,为后续语言模型发展奠定了基 础。 这是 AI大爆发的"涌现"起点。 在未来的时代里,能够不死的人,能够不被 AI 打死的人,能够不被 AI 取代的组织就是有涌现能力。 如果说 2023 年 ChatGPT 的爆火拉开了 AI 商业化序幕,那么 2025 年 DeepSeek 的惊艳亮相则彻底颠覆了行业认知:当 OpenAI 用 1750 亿参数砸 出 "大力出奇迹" 的神话时,一家中国公司竟用十分之一的成本实现了技术平权。 在混沌君看来:这不是简单的技术竞赛,而是一场关于 "认知型创新" 的底层逻辑革命。 5 月 25 日(本周六),混沌学园创始人李善友教授将带来全新课程《认知型创新:从 OpenAI 到 DeepSeek》,首次系统拆解 AI 时代的创新方法论, 揭示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的认知跃迁路径。 扫描下图二维码购买月卡 观看本课程和 600+ 主题课 为什么这堂课必须听? 三大核心价值提前揭秘 ❶ 穿透现象:看懂 AI 革命背后的认知建模逻辑 当所有 ...
别让AI替你说出那句“我觉得”
Hu Xiu· 2025-06-05 06:41
Group 1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hift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due to AI, where individuals now often rely on AI-generated suggestions before making judgments [2][3][4] - AI is reshaping how information is processed, prioritizing certain data and guiding users on what to explore further [3][4][11] -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about "cognitive outsourcing," where reliance on AI reduc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dependent analysis [4][5][11] Group 2 -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increased trust in AI tools leads to a decline in deep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which can diminish confidence in independent analysis [11][12]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a personal observation of decreased cognitive engagement and a tendency to wait for AI-generated answers [9][13] - Companies are systematically integrating AI into workflows, which may enhance efficiency but also weake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14][15] Group 3 - The article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boundaries of cognitive outsourcing and the potential long-term effects on human judgment and creativity [20][30] -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 balance between using AI tools and preserving t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creatively [46][56] - The discussion includes the notion that while AI can assist in various tasks, certain experiences and intuitive judgments cannot be replaced by AI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