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

Search documents
海外宏观周报:等待更多通胀证据-20250722
China Post Securities· 2025-07-22 09:28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报告 发布时间:2025-07-22 研究所 分析师:李起 SAC 登记编号:S1340524110001 Email:liqi2@cnpsec.com 研究助理:高晓洁 SAC 登记编号:S1340124020001 Email:gaoxiaojie@cnpsec.com 近期研究报告 《7 月经济价升量落,低位平衡点逐步 形成》 - 2025.07.21 宏观观点 海外宏观周报:等待更多通胀证据 ⚫ 核心观点: 6 月美国通胀低于预期,通胀报告显示了"核心商品通胀温和+ 核心服务同步降温"的特征。我们的观点是关税对通胀的持久拉升不 及预期,叠加就业市场走弱会使得美联储在 9 月就开始降息。尽管这 份通胀报告大体上佐证了我们的判断,但这一逻辑仍不牢固。首先是 CPI 分项中服饰等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分项显示明显抬升,其次机动车 价格与批发价格指数走势背离。这两项后续有可能继续反弹,进一步 地,关税税率也存在缓慢提高的隐患。以上几项因素都使后续 7 月、 8 月的通胀数据更加关键。总体来说,我们依然坚持前述观点,即便 是核心通胀反弹,相较于顽固的服务通胀,其对美联储决策的影响更 小,再加上供需双 ...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等官员将于十分钟后就英国央行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发表讲话。
news flash· 2025-07-22 09:11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等官员将于十分钟后就英国央行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发表讲话。 ...
央行:房地产贷款增速回升
财联社· 2025-07-22 08:20
2025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5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 长7.1%,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 一、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较为平稳 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82.47万亿元,同比增长8.6%,上半年增加 11.5万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62.04万亿元,同比增长9.4%,上半年增加4.25万亿 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16.79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上半年增加7.08万亿元。 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76.82万亿元,同比增长7.8%,上半年增加4.33万亿元。经营 性贷款余额75.12万亿元,同比增长8%,上半年增加5.84万亿元。 二、工业和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6.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各项 贷款高3.9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74万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2.35万亿元, 同比增长10.2%;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 ...
政策与大类资产配置周观察:静待7月政治局会议
Tianfeng Securities· 2025-07-22 08:14
策略报告 | 投资策略 静待 7 月政治局会议 证券研究报告 政策与大类资产配置周观察 海内外政策要闻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做强国内大循环重点政策举措落实工作。国务院总理李强7 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做强国内大循环重点政策举措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会议强调,有关部 门要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积极帮助地方和企业解决 困难、促进发展,齐心协力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全国政协召开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政协主席王沪宁表示,今 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美国国会通过"稳定币"法案。当地时间7月1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08票赞 成、12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 Act),旨在对加密货币监管进行重大立法改革。随后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 在白宫正式签署,标志着 ...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 哔哩哔哩(09626)首次登上榜单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08:05
在盈利能力方面,最赚钱的十家上榜公司中,除五家商业银行和中石油外,今年进入利润榜前十位的有 四家民营企业:台积公司、腾讯、阿里巴巴集团、中国平安。其中台积公司以360.87亿美元的净利润排 在利润榜第4位;腾讯2024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65%,以超过269亿美元的净利润排在利润榜第6 位;阿里巴巴集团和中国平安分别位列利润榜第9位和第10位。这十家公司在去年的总利润约为3,115亿 美元,约占上榜公司利润总和的41%。 因为多元化业务的加持,饮料行业中排位最高的是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排在第146位,较 去年上升5位。而净利润率最高的前十家公司中,有三家来自饮料行业中的酒企,分别是贵州茅台、泸 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其中贵州茅台以超过49%的利润率在利润率榜中居首。 排在利润率榜第三位的是台积公司,利润率超过40%。在免签政策红利和旅游业热潮对业绩增长的推动 下,携程成为净利润率最高的十家公司中唯一的互联网公司,利润率超过32%,该公司也是上榜互联网 企业中利润率最高的公司。 而在净资产收益率(ROE)榜上,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超过64%的ROE位居榜首,赛力 斯位列第二,海底捞位列第三 ...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揭晓,这些公司最赚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07:45
北京时间7月22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 榜单显示,今年500家上榜的中国公司在 2024年的总营业收入达到14.2万亿美元,和上年上榜 公司相比,下降约2.7%;净利润达到7,56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约7% 。 今年上榜公司的年营收门槛约为36.2亿美元,较去年的门槛下降约3%。按美元计算,2024年 中国的GDP总量达到18.75万亿美元,今年榜单中500家公司的收入总和约为中国当年GDP的四 分之三。 净利润方面 ,最赚钱的十家上榜公司中,除五家商业银行和中石油外,今年进入利润榜前十 位的有四家民营企业,分别为台积公司、腾讯、阿里巴巴集团、中国平安。其中台积公司以 360.87亿美元的净利润排在利润榜第4位;腾讯2024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65%,以超过269 亿美元的净利润排在利润榜第6位;阿里巴巴集团和中国平安分别位列利润榜第9位和第10位。 这十家公司在去年的总利润约为3,115亿美元,约占上榜公司利润总和的41%。 营收方面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5,484亿美元的营收位居榜首,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列榜单 第二位和第三位,位列第四位的是中国建筑集团,中国工商银行 ...
下周继续“按兵不动”?日本央行发声:选举对利率立场影响不大
Hua Er Jie Jian Wen· 2025-07-22 07:44
据媒体22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领导的政策委员会可能会在下周的会议上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不变。官员们认 为,首相石破茂近期的选举失利,对央行逐步加息的政策立场影响甚微。 日本央行倾向于在下周四(31日)的政策会议上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尽管其渐进加息的总体立场未变,但官员们希望在采取下一步行动前,观察 美日贸易谈判以及国内政局变化可能带来的财政政策影响。 静待贸易谈判与财政政策明朗化 日本央行官员认为,在经济前景符合预期的情况下,继续提高基准利率是合适的,但当前需要更多时间来评估外部和内部的不确定性。 据央视新闻,特朗普日前致信日本领导人,称将从8月1日起对从日本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知情人士称,美日贸易谈判仍在进行之际,日本 央行需要分析最终协议对经济的潜在冲击。不过,央行官员认为这不会显著改变其经济展望,因为他们在5月份的最新展望报告中已预见到经济将 出现暂时停滞。 尽管石破茂领导的执政联盟在上议院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但这并未立即改变日本央行的政策轨迹。然而,选举结果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尤其 是政府财政政策的走向,正成为央行关注的焦点。 知情人士称,日本央行决定暂缓加息的主要考 ...
央行: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23万亿元
news flash· 2025-07-22 07:32
央行: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23万亿元 智通财经7月22日电,央行发布2025年6月份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简报,截至2025年6月末,境 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23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5%。从券种看,境外机构持 有国债2.10万亿元、占比49.6%,同业存单1.15万亿元、占比27.2%,政策性金融债0.81万亿元、占比 19.1%。6月份,新增1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6月末,共有1170家境外机构主体入 市,其中607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834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271家同时通过两个渠道入市。6 月份,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1.32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661亿元 ...
2025年,房贷利率一旦破3%大关,全国45%的家庭或面临3大问题
Sou Hu Cai Jing· 2025-07-22 07:09
Group 1: Core Insights - The decline of mortgage rates below 3% in China signals a significant shift in market dynamics, leading to a threefold crisis of asset depreciation, debt imbalance, and potential financial turmoil [1][4][5] - Over 45% of households with mortgages are experiencing financial strain, with many facing a situation where their mortgage payments exceed their income [4][6] - The current financial landscape mirrors pre-2008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conditions, with rising non-performing loan rates and a concerning number of borrowers exceeding recommended debt-to-income ratios [3][4] Group 2: Asset Depreciation - The drop in mortgage rates has resulted in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unsold housing inventory, with 760 million square meters of new homes available, a nearly 10% increase from the previous year [6] - Major cities like Shenzhen and Guangzhou have seen property values decline by 20% from peak levels, creating a vicious cycle of falling prices and further rate cuts [6][7] - Many homeowners are now facing significant losses, with some properties losing up to 40% of their value, leading to a rise in foreclosures, particularly in third and fourth-tier cities [6][7] Group 3: Debt Imbalance - The household leverage ratio has climbed to 72% in 2025, with 37% of families in major cities spending over 60% of their income on mortgage payments [4][5] -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reports that the debt-to-income ratio for Chinese households has reached 140%, significantly exceeding the 90% international warning threshold [4][5] - The financial burden of seemingly lower monthly payments may ultimately lead to unsustainable debt levels for many families [4][5] Group 4: Financial Turmoil - The banking sector is showing signs of strain, with non-performing loan rates for mortgages below 3% being double the market average [3][4] -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borrowers are at risk of default, with some banks reporting that 23% of borrowers have monthly payments exceeding 55% of their income, far above the risk control threshold [3][4] - The potential for a large-scale default could trigger a downward spiral in asset prices, reminiscent of past financial crises [3][4] Group 5: Strategies for Households - Households are advised to diversify their asset allocation to mitigate risks associated with over-reliance on real estate [7][8] - It is recommended that families maintain a debt-to-income ratio where monthly payments do not exceed 40% of their income to avoid excessive leverage [8] - Establishing an emergency fund covering 6-12 months of expenses is crucial for managing unexpected financial disruptions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