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武器
icon
Search documents
7月8日晚间新闻精选
news flash· 2025-07-08 14:33
3、乘联分会数据显示,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11万辆,同比增长18.6%;6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 销量达111万辆,同比增长29.7%。 4、针对市场有关硅料收储将于近日落地的消息,通威股份回应:没有更确切消息,在反'内卷'的背景 下,整个光伏板块都在积极响应,硅料端报价上涨明显。 5、2连板四方新材:7月7日和7月8日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谢涛、江洪波合计减持8万股。4连板森 林包装:截至目前公司消费类包装业务占比较小。8天4板新亚电子:"藕芯结构"技术解决方案应用在高 速铜缆外部线上目前尚未量产。3天2板东材科技:高级管理人员李文权、陈杰在本次股票异常波动期间 存在减持股票的情形。6天4板宏和科技:公司主要产品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是PCB的基础材料之一 主营 业务不存在重大变化。6天5板华银电力:近6个交易日股票累计换手率为80.95% 显著高于同行业上市公 司平均水平。 1、七部门发文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力度,优先实现托育综合 服务中心地市级全覆盖。 2、据报道,一些国家与中国商谈包括歼-10战斗机在内的武器采购计划。国防部回应:在军品出口方面 一贯坚持慎重、负责的态 ...
金砖迎来重大喜讯,印度终于幡然醒悟,特朗普严重低估莫迪的决心
Sou Hu Cai Jing· 2025-07-08 13:24
面对美国的种种要求,印度难以全盘接受。印度以"食品安全和保护农业"为由,拒绝美国转基因农产品的大规模进入。 在印度,农业是至关重要的产业,涉及庞大的农村人口生计。印度大多数农民从事小规模自给农业,若大量美国补贴农 产品涌入,将严重冲击印度农业,使众多农民面临困境。据相关数据,印度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农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 重要地位,农产品关税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 。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决定反击。印度以美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为由,向世贸组织提交通报,计划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征 收等值的关税",以回应美国对印度汽车及零部件加征的关税。美国对印度征收的关税总额达7.25亿美元,印度此番报复 意在对等回击 。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6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美国政府将于当地时间7日中午12时起公布与贸易伙伴 的关税信函或关税协议。而就在此前,特朗普还表示,任何支持金砖国家"反美政策"的国家都将被额外加征10%的关税 。这一系列举动,将美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关系推向了更为紧张的境地,也让印度在其中的抉择备受关注。 美国所谓"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原定于7月9日结束,在此之前,美国加紧与多国进行贸易谈判,印度便是其中之一 ...
印度或被严重低估了!印度通报世贸组织,将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
Sou Hu Cai Jing· 2025-07-07 03:51
需要认识到,"中国行,他国也行"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舆论的误导,使得包括印度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轻易地相信自己也能够复制中国的发展模 式,企图成为新的世界强国。然而,事与愿违,由于自身实力相对较弱,在与美国的激烈对抗中,这些国家往往难以获得真正的胜利。 在2023年7月4日,印度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决定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理由是美国对印度多种商品增加了25%的关税,严重影响了印度的出口。然 而,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并未详细说明关税政策的具体内容,似乎是想为未来与美国的谈判铺路。不过,这种期望不过是莫迪政府的单方面愿景而已。 首先,印美之间的实力对比悬殊。美国拥有阻断印度对其出口的能力,而印度却无法对美国构成同样的威胁。数据显示,2024年美印双边贸易的总额大约为 1290亿美元,其中印度对美国的出口为874亿美元,而自美国进口418亿美元,印度在对美贸易中维持着约400亿美元的顺差。 美国已经将俄罗斯推向了中国的怀抱,而如今印度似乎也在向周边国家靠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唯有中国能够帮助印度、越南、俄罗斯等国摆脱 困境,使它们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中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这一趋势 ...
综述丨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Xin Hua She· 2025-07-05 07:56
美欧贸易谈判之所以僵持不下,在于双方核心诉求存在较大分歧。欧盟有意在购买美国大豆等农产品、 武器和液化天然气方面作出让步,推动双方对工业产品互免关税;而美国不顾与欧盟的服务贸易顺差, 始终抱着解决货物贸易逆差的"执念",敦促欧盟在所谓"非关税壁垒"方面让步,包括调整增值税和数字 服务税等所谓"歧视性税收安排"、削弱数字监管、降低食品安全标准等。这其中涉及欧盟监管和税收事 务自主权的要求,对欧盟而言几乎没有谈判余地。 一名熟悉谈判情况的行业人士说,特朗普政府希望和欧方快速达成全面协议、收获成果,但美国政府的 要求远远超出欧盟可接受或可协商的范围。 在欧盟内部,不同成员国对谈判所持立场也并不统一。一些成员国希望尽快与美国达成协议,另一些则 希望欧盟推进反制措施以展现强硬姿态。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综述|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记者闫洁 康逸 美欧贸易谈判4日仍未取得突破,谈判预计将持续至本周末。了解情况的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希望在7 月9日前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达成一项原则性协议;若原则性协议无法在限期内达成,欧盟倾向于寻求美 方延长暂缓加征关税的期限,以进一步谈判。 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 ...
防线“迅速崩溃”?美国断供弹药 乌军先进武器恐成废铁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4 11:28
外媒称,由于无人机的威胁大增,俄军放弃了传统的步坦协同战术,而将部队化整为零,组成一支支十 几人的小分队,在己方无人机掩护下,徒步或骑摩托车对乌军阵地实施穿插攻击。 据英国广播公司7月3日报道,美国暂停向乌克兰运送部分武器,白宫称这样做"符合美国自身利益"。俄 方对此表示欢迎,称有助于更快地结束冲突,乌方则认为该决定"令人痛苦"。 外媒称,特朗普政府以"美军武器库存或降至危险水平"为由,下令将原定交付乌方的数百枚PAC-3防空 拦截弹、"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麻雀"空对空导弹、"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精确制导火箭弹和数千发 155毫米炮弹全部扣押。 有分析指出,随着上述弹药停供,从"爱国者"防空系统到F-16战斗机,从"海马斯"火箭炮到155毫米榴 弹炮,乌军装备的大量美制武器可能会变成一堆废铁。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说到底,俄乌较量拼的是后勤保障,尤其看谁的武器装备能及时、足量供应前 线。 外媒称,2021年以来,俄国防工业产能增长10倍,可在一定时间内支撑50万大军的战场消耗。 而同时期,据美国"战区"网站报道,美方一边为乌克兰、以色列提供军援,一边出兵打击胡塞武装、空 袭伊朗核设施,还抽调军力"重返亚 ...
俄国防部称对乌实施大规模打击
news flash· 2025-07-04 09:58
俄罗斯国防部4日通报称,当日凌晨,为回应基辅政权的"恐怖主义行径",俄军使用远程高精度陆基武 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及远程攻击无人机,对乌实施大规模打击。通报称,打击目标包括基辅市 境内从事无人机、FPV无人机及其他军用自动化机动系统研发生产的军工企业,军用航空装备制造设 施,军用机场基础设施及炼油厂。打击任务已达成。(央视新闻) ...
乌外长紧急召见美国大使求恢复武器供应,俄罗斯则“大赞”美国
Jin Shi Shu Ju· 2025-07-03 02:50
在美国白宫突然停止向乌克兰运送数种高价值武器后,乌克兰于周三召见了美国大使馆的一名高级外交 官,此举引发了人们对基辅防御态势的担忧,尤其是近期莫斯科的攻势取得进展。 据《金融时报》分享的一份声明,乌克兰外交部长瑟比加(Andriy Sybiha)召见了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 的副馆长约翰·金克尔(John Ginkel)到基辅的外交部,讨论军事援助和防务合作问题。 声明称:"任何在支持乌克兰防御能力上的延迟或犹豫,都只会鼓励侵略者的恐怖行径,而不是寻求和 平。"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肖恩·帕内尔(Sean Parnell)表示,该机构正在"严格审查和调整"其向乌克兰提供军 事援助的方式,"同时也要维护美国的军事准备状态和国防优先事项,以支持总统的'美国优先'议程"。 他说,在对"美国军事援助是否符合我们的国防优先事项的能力评估"后,决定暂停对乌的武器交付。 帕内尔周三告诉记者,"我们认为这是朝着建立一个评估何种弹药被送往何处的框架迈出的一个具有常 识性且务实的一步。" 诸如AT4榴弹发射器等反坦克系统也受到了影响,同时,用于在远距离精确打击地面目标的250枚制导 多管火箭系统(GMLRS)的部分弹药也被搁置。 白宫拒 ...
英媒:英国高等法院裁定,英国向以色列出售F-35战斗机部件合法
Huan Qiu Wang· 2025-06-30 14:07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梓瑜】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高等法院6月30日裁定,尽管承认相关武器可能被用于在加沙地带实施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但英 国向以色列出口F-35战斗机部件是合法的。 多家外媒注意到,拉米特别提到,英方参与制造的F-35战斗机部件只要不直接运往以色列,就不受暂停许可影响。多家组织就此抨击英国政府做得不够,因 为F-35战斗机也在加沙地带广泛使用。英国民间组织"反对军火贸易运动"研究协调员萨姆·珀洛-弗里曼说,欢迎英国政府当天"姗姗来迟"的举措,"终于就以 色列在加沙地带犯下战争罪的压倒性证据有所作为,但豁免以色列F-35战斗机部件完全不可容忍、不合理"。 当地时间6月24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称,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导致56077人死亡、131848人受 伤。自2025年3月18日以来的死亡人数已达5759人,受伤人数为19807人。 对于上述裁决,报道称,"人权观察"组织英国负责人亚斯明·艾哈迈德表示,"我们对这一决定感到非常失望","即使面对种族灭绝行为和其他暴行,英国法 院还是为政府继续向以军供应其在加沙地带使用的致命F-35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