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金属锂电池

Search documents
我国科研团队破解全固态金属锂电池难题
Xin Hua She· 2025-10-11 01:1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 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 接触的难题,为其走向实用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已于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可持续发展》上。 经测试,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 平。据介绍,这种新设计不仅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未来有望为人形机器人、电 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带来更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固态电池专家王春生评价道:"该研究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 问题,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电极的界面接触 问题一直是制约其产业化的难题。传统做法依靠笨重的外部设备持续施压,但锂电极和电解质之间仍然 存在大量微小孔隙和裂缝——这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为破解这一困境,研究团队在电解质中引入了碘离子。在电池工作时,这些碘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移动 至电极界面 ...
我国团队突破锂电池领域关键技术瓶颈
Ke Ji Ri Bao· 2025-10-10 08:36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黄学杰研究员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张 恒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姚霞银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 能够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一层全新的界面,一举突破了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从此,界 面接触不再依赖外部加压。相关研究成果7日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以及《先进材料》杂志。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圣杯",备受瞩目。但它一直面临一个棘手难题:固态电解 质和金属锂电极之间必须保持紧密接触,传统做法要靠笨重的外部设备持续施压,导致电池又大又重, 难以投入实际应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锂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接触并不理想,存在大量 微小的孔隙和裂缝。这些问题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他们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了碘离子。在电池工作 时,这些碘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至电极界面,形成一层富碘界面。这层界面能够主动吸引锂离子, 像"自我修复"一样自动填充进所有的缝隙和孔洞,从而让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 更重要的是,基于该技术 ...
碳酸锂数据日报-20251010
Guo Mao Qi Huo· 2025-10-10 06:21
| | 锂云母 | 1110 | -15 | ■ 电硕-工恢价差 元/吨 | 一 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 - 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 | | --- | --- | --- | --- | --- | --- | | | (Li20:1.5%-2.0%) ( | | | | | | | 锂云母 (Li20:2.0%-2.5%) | 1835 | -20 | | 碳酸锂注册仓单(吨) | | | 磷锂铝石 (Li20:6%-7%) | 6080 | | | | | | 磷锂铝石 (Li20:7%-8%) | 7190 | | | | | | 正极材料 | 平均价 | | | | | | 磷酸铁锂(动力型) | 33640 | | | | | | 三元材料811(多晶/动力型) | 152350 | 2000 | | | | | 三元材料523(单晶/动力型) | 123850 | 1500 | | | | | 三元材料613(单晶/动力型) | 129850 | 2500 | | | | | 名称 | 现值 | 変化值 | | | | | 电碳-工碳 | 2250 | | | | | 价 差 | 电碳-主力合约产 ...
无需外部加压!我科学家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难题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10-10 03:25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他们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了碘离子。在电池工作 时,这些碘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至电极界面,形成一层富碘界面。这层界面能够主动吸引锂离子, 像"自我修复"一样自动填充进所有的缝隙和孔洞,从而让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更重要的 是,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性能依然稳定优异,远远 超过现有同类电池的水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锂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接触并不理想,存在大量 微小的孔隙和裂缝。这些问题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设计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不仅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据介 绍,采用这项技术未来可以做出能量密度超过500Wh/kg的电池,这样一来,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有望 提升至少两倍以上。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黄学杰研究员团 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张恒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姚霞银研究员团队,开发 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能够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一层全新的界面。这层界面可以吸 ...
全固态电池又有重大突破!研究团队回应
Zhong Guo Qi Che Bao Wang· 2025-10-10 01:40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 面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固态电池专家王春生教授评价道:"该研究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问题,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 定性一步。"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界面问题一直困扰着所有的研究人员,听闻这条重要消息,《中国汽车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黄学杰。 界面难题长期待解 据专家介绍,硫化物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在1 MPa压力下,初始阻抗可降低80%。在2MPa压力下,锂沉积的枝晶生长速率降低90%。立杆见影的效果 引来多个机构进行尝试。 丰田早期的全固态电池原型就采用外部加压方式,压力达5MPa。但这种方法会增加电池体积和重量,难以商业化。 人们憧憬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美好前景,但实现起来确实不容易。金属锂负极因其最低还原电位和超高比容量被视为锂电池中"理想负极",而全固态 电池被认为是发挥金属锂负极的最好电池体系。但自从1923年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Gilbert N. Lewis)计算出金属锂的标准电极电位,后续 ...
储能产业链迎固态电池新进展,储能电池ETF(159566)全天获6900万份净申购
Sou Hu Cai Jing· 2025-10-09 09:51
截至收盘,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上涨3.8%,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3.1%,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上涨2.8%,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上涨0.03%,储能电池ETF (159566)全天获6900万份净申购。Wind数据显示,该产品九月份持续受资金关注,合计"吸金"超14亿元。 消息面上,由中科院黄学杰团队牵头的研究团队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为其走向实用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 撑。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一技术突破或将推动储能产业进一步发展。 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由50只沪深北交易所新能源发电产业储能电池相关股票组成,储能相关含量达65%,覆盖电池制造、储能电池逆变器等领域,储能电池 ETF(159566)在跟踪该指数的所有ETF产品中规模位居第一。 | 令日 | 该指数 | 该指数自20 | | --- | --- | --- | | 该指数涨跌 | 市净率 | 发布以来估( | | 2.8% | 2.5倍 | 49.09 | 每日经济新闻 ...
重磅!固态电池两大关键突破,新华社连发报道
鑫椤锂电· 2025-10-09 08:09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本文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近日接连发布两则重磅报道,显示我国科研人员在 全固态锂电池关键界面技术 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这一被誉 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核心方向迈向实用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由该所研究员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 开发出一种阴 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为其走向实用化提供了关键技术 支撑。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电极的界面接触问题一直是制约 其产业化的难题。传统做法依靠笨重的外部设备持续施压,但锂电极和电解质之间仍然存在大量微小孔隙和裂缝——这 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为破解这一困境,研究团队在电解质中引入了碘离子。在电池工作时,这些碘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至电极界面,形 成一层富碘界面。这层界面能够主动吸引锂离子,自动填充所有的缝隙和孔洞,让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 ...
都市车界|固态电池迎来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充电之痛”终结有望
Qi Lu Wan Bao· 2025-10-09 06:4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雪 根据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数据,今年国庆节当天,高速公路充电量同比增长41.95%,创历史新高。多个高速服务区出现新能源车排长队等待充电的 景象,"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 成为不少电动车主的假期出行写照。 与此同时,近日,中国科学家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项技术有望彻底解决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和"充电难"问题,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 行业内外一片叫好之声。 充电难,到底有多难? 今年国庆假期,高速公路上的新能源车流激增。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预计,8天假期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超6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日均约1250万 辆,占日均总流量近20%。 然而,新能源车的普及却遭遇了基础设施的"瓶颈"。 在部分高速服务区,甚至出现了"排号充电"的现象。有车主表示,非高峰时段出行问题不大,但大家集中出行时,排队充电就成为常态。 "我早上6点就出发了,就是想避开充电高峰,没想到还是遇上了排队。"北京车主李女士这个假期带着孩子去北戴河,在滦州服务区等了近两小时才充上 电。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820万辆,而公共充电桩仅227.2万台,车桩比例不 ...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取得重要突破!电池龙头ETF(159767)交投活跃涨超2%,宁德时代涨超4%,锂电池板块景气度延续高增态势
Xin Lang Cai Jing· 2025-10-09 05:15
重磅利好,我国科研人员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难题! 据悉,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 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 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为其走向实用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已于10月7日发表在国际学 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近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持续加速。国信证券指出,清华大学团队开发出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所构 建的软包全电池能量密度达604Wh/kg;中科院金属所则提出全合一聚合物电极-电解质材料P(EO-S),在 柔性设备中经20000次弯曲循环后仍保持稳定性能。同时,当升科技已完成氧化物电解质百吨级中试线 建设及硫化物电解质小试线建设,技术进展显著。随着2025年下半年起中试线密集落地,固态电池正迈 向工程化与产业化关键窗口期。 截至2025年10月9日午间收盘,电池龙头ETF(159767)上涨2.20%,冲击3连涨,换手27.61%,成交 9610.77万元,市场交投活跃。跟踪指数成分股当升科技上涨10.39%,赣锋锂业上涨9.15%,格林美上涨 6.06 ...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重要突破!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0-09 02:12
文 | 新华社 预定展位详情咨询: 曹先生 13 5 5 2 7 1 2 1 8 9 王先生 13 5 8 1 8 8 5 5 2 0 李先生 13 5 8 1 7 4 1 6 8 0 相关阅读 10月10日 深圳 | CNESA储能生态对接会:储能+智能制造(珠三角专场)日程发布 10月16日 天津 | 第五届储能安全研讨会最新日程发布 投资988亿!配套储能5GWh!内蒙古沙戈荒风、光大基地全面开工 首个分布式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方案发布! 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重大能源目标: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将达36亿千瓦 联盟官微 关注政策、项目、企业、市场活动 联盟官方小秘书 入会、入群、产业交流、活动对接 为破解这一困境,研究团队在电解质中引入了碘离子。在电池工作时,这些碘离子会在电场作用 下移动至电极界面,形成一层富碘界面。这层界面能够主动吸引锂离子,自动填充所有的缝隙和 孔洞,让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 经测试,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远超现有同类 电池水平。 据介绍,这种新设计不仅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未来有望为 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