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

Search documents
“中国太酷了”!硬核实力圈粉世界
Yang Shi Xin Wen· 2025-07-11 09:05
"十四五"以来,我国每年制造业增加值均超30万亿元,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 少、能造的越来越好。"中国实体经济根基越筑越牢,"硬核产品"层出不穷,一批大国重器陆续解锁新成就。 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到,随着大量海外博主分享来华见闻,"中国变酷了"的印象被越来越多全球网友所认同。对此,国家发展改 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这背后反映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中国变酷了! 酷在哪里? 这些场景让"酷中国"具象化了 ↓↓↓ 酷在 "不能造的越来越少 能造的越来越好" 我国建成全球数量最多的5G基站 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39.5万个,建成了全球数量最多的5G基站。 中国北斗走向海外 服务全球 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北斗系统全面进入民航、 海事、移动通信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相关服务及产品目前已出口到140余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最快!高铁跑出全新"中国速度" 2025年7月8日,中国研制的CR450动车组模型亮相第十二届世界 ...
时报访谈丨张立群: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Sou Hu Cai Jing· 2025-07-11 00:43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降幅收窄,同比结束连续4个月下降的趋势,转 为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承压,改善程度有限。但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加力实施,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有所改善,价格呈企稳回升 态势。 "价格水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当前价格持续低位波动,反映出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而且还在发展,必须高度警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 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提醒,需密切关注供需变化趋势,并适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密切关注供需关系变化,促进需求平稳释放 中国经济时报:6月CPI同比上涨0.1%,PPI同比下降3.6%。您怎么看二者呈现出的"涨跌互现"? 张立群: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温度计"。上半年,CPI出现连续负增长、PPI降幅扩大。当前CPI结束连续4个月下降后转为上涨,核心CPI涨幅也有所扩 大,出现了边际改善迹象。不过,CPI虽有小幅回升但总体仍在低位徘徊,PPI延续下行态势。价格持续下行会对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 ...
“十四五”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7-10 03:31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介绍,从内需整体看,过去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 86.4%。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消费领 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市场消费的扩大,通过产品生产、配套建设等渠道带动投资,比 如,5G、智能手机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带动近4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1.9%、通信设 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1.2%。 他表示,"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我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 椅",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 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 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 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的总和。 昨天,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 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 ...
距离“十四五”规划收官还有不到180天 多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这些成就的取得 都与你我有关(权威发布)
Ren Min Ri Bao· 2025-07-09 22:06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就? "'十四五'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 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在7 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 4组关键词聚焦"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成就。成就源自共同奋斗,成果终由你我共享。 强 实力更强 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过去5年,我们的实力更强了吗,强在哪? "十四五"时期,我们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 增速得以保持,前4年经济平均增速为5.5%;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我们国家这么大的体量,在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下, 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郑栅洁说。 规模持续扩大,"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 约为140万亿元,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实力增强,强在经济根基越筑越牢。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连 ...
“十四五”冲刺!国家发改委在首场发布会为何提到荔枝和早茶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09 14:09
还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7月9日,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 举行,国家发改委领导以"一正两副"高规格阵容出席,这场比往常延长近30分钟的发布会,用90分钟浓 缩拆解了发改委如何冲刺"十四五"年度任务。现场官员们抛出硬核数据、讲述鲜活案例,还用接地气的 比喻铺开一张5年"中国超预期成长图"。 在发布会现场,媒体围绕中国GDP五年演变、中国制造、外商投资、民生需求等11个焦点问题接连发 问。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用"困难比预计多,成果比预期好,可谓风雨兼程见彩虹",概括了这5年历 程。5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实现"四连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谈GDP增长演变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八成,系经济发展主动力 "没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就没有稳定向好的中国经济。"谈到如何看待中国GDP潜在增长率和增长拉动力 的演变?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袁达答记者问称,中国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国内市场,内需始终 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再次充分证明这一点。从内需整体 看,过去4年中国经历了国际环境剧烈变化等多重困难挑战冲击, ...
全球第1大钢铁制造商诞生!堪比29个安钢,年收入超11600亿元
Sou Hu Cai Jing· 2025-07-05 23:0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年收入就创下11600亿元,相当于河南安钢的29倍,中国这家钢厂更是在全球钢铁业的王位上一坐就是4年,2024的年产量 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3077亿吨。 这家钢厂更是全球第二名安塞乐米塔尔的两倍之多,还拥有全球首发技术、11项"卡脖子"材料突破、三代汽车板超高强钢 全球独家量产的能力,那么这家企业究竟是谁? 事情就要从2016年的宝钢和武钢两家国企巨头的合并开始说起,在当时直接就将产能冲到了全球第二,而且仅仅只是一个 开始。 在2016到2020这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宝武就完成了对江西新余钢铁、山东钢铁的合并,更是进一步扩大了自己规模和影响 力。 那时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建房子可是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更是给钢铁企业一个崛起的机会,全国各地的钢铁行业 更是加足马力,产品在一经上市就被一抢而空。 2020年,全球钢铁产业实际上就达到了新高,尽管全球经济受到疫情的冲击,但是钢铁行业的前景依旧良好,中国在这一 年就生 ...
从“三航”产业利润增加看高端制造业升级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02 16:20
Core Insights - The central theme emphasiz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conomy and the significant growth of the "three navigation" industries (aerospace, aviation, and maritime) supported by government policies [1] Group 1: Industry Growth and Performance - From January to May this year, the profits of the aerospace, aviation, and maritime industries increased by 56.0% year-on-year, driven by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se sectors [1] - Profits in aircraft manufacturing and spacecraft/rocket manufacturing grew by 120.7% and 28.6%, respectively, contributing to a 68.1% increase in related aerospac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profits [1] - The maritime sector saw an 85.0% profit increase, with metal ship manufacturing profits rising by 111.8%, and profits from ship auxiliary equipment and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creasing by 63.2% and 15.4%, respectively [1] Group 2: Factors Driving Growth - The synergy between R&D efforts and market demand has created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space for the "three navigation" industries, with substantial investments in R&D leading to breakthroughs and meeting urgent market needs [2] - The domestic market's vast potential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profit growth in the "three navigation" sectors, facilitating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2] - The C919 domestic large aircraft exemplifies this growth, showcasing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the ability for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supported by strong domestic demand in the civil aviation market [2] Group 3: Industry Cluster Effects - The "three navigation" industries have amplified growth momentum through cluster effects, with numerous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linked to the C919 supply chain [3] -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industries has fostered collaborative growth in high-end manufacturing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the beneficiary group expected to expand further [3] - Regional clusters, particularl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have established integrated networks of R&D, manufacturing, and application, reducing collaboration costs and enhancing innovation [3] Group 4: Structural Upgrades in Industry - The profit growth in aerospace, aviation, and maritime manufacturing signifies a shift in China's industrial focus from scale expansion to structural upgrades [3] - The industrial profit sources are transitioning from relying on demographic dividends to leveraging technological dividends, with a shift in R&D focus from single-point breakthroughs to system integration [3] - The "three navigation" industries are becoming crucial for ensuring energy, trade, and technological security, supporting national goals of becoming a maritime and aerospace power [3][4]
南航C919首飞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献礼建党104周年
Zhong Guo Min Hang Wang· 2025-07-02 01:12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报道: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 日子里,南方航空C919国产大飞机首飞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党的生日献上别具一格的贺礼。 此次首飞不仅标志着南航C919的航线网络得到进一步拓展,也让西安的旅客有了更多机会亲身体验国 产大飞机的卓越飞行品质。南航西安分公司秉持"国之大者"的理念,提前研究部署,细致梳理保障流 程,统筹保障资源,为国产民机的发展助力,推动其再创新的征程。 在建党104周年之际,南航C919首飞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象征着南航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不断迈向 新的高度。未来,南航将逐步增加C919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航班频次,持续拓展更多国内国际航 线,让更多旅客能够有机会乘坐国产大飞机出行。(编辑:张薇,校对:李季威,审核:韩磊) (南航西安分公司供图) 南航西安分公司运行指挥部提前进行谋划部署,专门成立了运行保障专项工作组。该工作组对各业务运 营单位的人员资质、资源配置情况以及需要协调解决的事宜进行了全面排查统计,同时积极与机场、空 管等单位对接,合理分配保障资源,确保相关人员的资质完全满足运行要求。首飞当天,运行指挥部的 值班干部深入 ...
没有巨头的江南“小城”,靠什么人均GDP四超上海?
3 6 Ke· 2025-07-01 04:33
低调但关键的城市定位 无锡的特殊在于 : 其4627平方公里的面积在长三角核心城市中最小,比苏州小近一倍。其"壮士断腕"最为猛烈(关停数千家污染企业)、其产业传承和承接上海相关技术溢 出颇为巧妙,最终"用六十分的牌打出九十分"—— ●无锡人均GDP连续第四年超越上海。 ●在土地面积远小于苏州、杭州等城市的情况下,工业用地的产出效率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是领先水平。同时精准嵌入国家战略齿轮——成为集成电路 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核心布局节点。 江南"小"城,不追逐灼目的聚光灯,却在长三角的创新拼图中,以不可或缺的姿态托举起整片星群的光辉。 作为先行者,无锡的"小城大业"对其他城市也颇有借鉴意义—— 找准自身特色与国家战略的结合点。 北京,清华大学的实验室。屏幕上是复杂的气动模型,工程师调整参数,敲下回车键。数据流开始奔涌。在经历了无数次计算模拟后,国产大飞机与天宫 一号终于正式踏上征服苍穹之路。 承载这些数据洪流的核心算力——在千里之外一座江南小城,一个不起眼的灰色建筑中。 source:unsplash无锡 长三角的夜空群星璀璨。 以龙头上海为原点向外延伸,依次是苏州的外资制造集群、杭州的数字经济生态、南京的产学研转 ...
暑运开启 供需改善或致机票平均价格上升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30 16:30
本报记者 李乔宇 李雯珊 据官方数据,2025年暑运将从7月1日持续至8月31日,共计62天。为了迎接暑运,多家航司已进行积极部署,部分航司加 大运力投放,将多架C919国产大飞机投入暑运市场,并根据需求增开"避暑航线"。 "根据去年暑运出行放量时段(7月20日至7月26日)在售航班数据,2025年暑运在售航班同比增长约7.3%。但考虑到天气 和收益导致航班取消等情况,预计2025年暑运客运航班同比增长约2.3%,达195.97万架次。"飞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数据分析 机构CADAS分析师李卓峻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暑运期间,国内航司实际可用运力增长有限,叠加国际 航线恢复导致的航程变长,实际运力增速略低于需求增速,供需关系同比改善,预计2025年暑运国内航线平均票价同比上升。 多架C919投入暑运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航空")的数据显示,今年暑运期间,南方航空计划在970余条国内航线、260 余条国际及地区航线上共执飞航班32万班次。高峰期间,南方航空日均执飞航班量将超过3000班次。 为拓展国产飞机定期运行航点,南方航空已经接收的5架C919国产大飞机将全部投入暑运,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