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通缩
icon
Search documents
7月起,中国将迎来5大趋势性转折,谁先转变,谁先站稳!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16:22
2025年的上半年已经过去了,虽然GDP数据还没有公布,但国际投行高盛预测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为5.2%,高远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与 此同时,6月份CPI同比上涨0.1%,较5月份-0.1%,回升了0.2个百分点。唯有美中有不足的是,消费需求依旧低迷,结婚和出生人口数量仍在下滑,房地产 市场仍旧低迷。 而面对当前国内的社会和经济形势,有业内人士表示:从7月起,中国将迎来5大趋势转折,谁先转变,谁先站稳。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趋势一,各地房价将进一步分化 从2022年开始,国内房价进入到长期下跌的趋势之中,先是像郑州、石家庄、天津等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而后来就是上海、深圳的房价也进入到下跌的队 伍中来。刚开始时,像二三线城市房价跌幅较猛。特别是环京楼市的平均房价跌幅超过50%,而一线城市房价相对比较抗跌。 从7月份起,之前房价跌幅较大的二三线城市会逐步放缓,而一线城市的房价将开始补跌,未来房价跌幅将会进一步扩大。所以,如果在一线城市有多套"老 破小"、"老旧高层住宅"、"郊区房子"的业主要当心了,还是趁早把手里的房子抛售变现,落袋为安。 趋势二,居民存款将"大搬家" 由于银行存款的利率越来越 ...
7月起,4大“降价潮”袭来!不是福利,而是提醒,你准备好了吗?
Sou Hu Cai Jing· 2025-07-07 07:16
一、资产缩水:工资和存款的"隐形降价" 2025年下半年,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度调整,一场席卷衣食住行的降价潮正无声地重塑着我们的经济版图。楼下乘凉时,一张印着"清仓大甩卖,所 有家电家具5折"传单映入眼帘,全国知名家电连锁店也参与其中。这并非个例,房市、车市、超市货架上的牛肉,乃至工资和存款,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 价格下跌。 但这看似利好的"降价"背后,实则暗藏危机,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四、家电市场:价格"松动"背后的经济隐忧 家电市场也迎来了价格"松动",空气炸锅、洗衣机、吸尘器等常见家电价格普遍下跌10?5%。一些新兴小家电,如空气炸锅和电动拖把,新品上市价仅为几 年前旗舰机的一半。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例如北京市商务局将智能马桶、扫地机器人等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消费者可享受最终售价15%的补贴。 2025年,工作任务繁重,收入却不见增长,这并非个体现象,而是系统性风险的体现。房地产、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全面收缩,裁员降薪已成为企业"常规 操作"。应届生就业市场竞争白热化,"内卷"现象愈演愈烈,工资如同"温水煮青蛙"般悄然下滑,构成了第一波隐性降价潮。与此同时,银行存款利率持续 走低,三年期定存利率 ...
7月起,四大“降价潮”来了:有人偷着乐,有人更焦虑!
Sou Hu Cai Jing· 2025-07-04 23:41
从2025年开始,我国经济步入通缩周期。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对此,持有大量现金的人偷着乐,因为他 们手里的资金购买力在上升,钱越来越值钱了。而生意人、求职者却更加焦虑了。因为,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大量商品卖不出去,企业只能裁员降薪。同 时,招聘市场需求下降,求职者找工作越来越困难了。 而面对当前通缩的经济形势,有业内人士表示:从7月起,四大"降价潮"要来了。为此,有人会偷着乐,也有人更焦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降价一:房子的价格还要继续下跌 从2022年开始,国内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到调整的周期之中。先是像郑州、天津、武汉等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开始下跌。在进到了2023年之后,像上 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也开始步入下跌的队伍中来。以上海为例 ,2021年中心区域房价最高时9.6万多/平米,而到了2025年上半年房价已经跌到了6.5 万多/平米,房价跌幅超过了30%。未来各地房价仍会继续下跌。 导致汽车大降价的原因:①中产收入下降,购车需求出现萎缩;②大量新能源车入市,与燃油车展开竞争,导致市场严重"供大于求";③各路资本都想进入 汽车市场,分得一块蛋糕 ...
存款大逃亡!5个月2.4万亿居民存款“搬家”,钱都去了这5个地方
Sou Hu Cai Jing· 2025-06-25 22:58
近日,央行公布了一组数据:前5个月,老百姓的银行存款竟然少了2.46万亿元!而去年同期的数据则是银行存款多了9873亿元。更让人揪心的是,5月单月 居民存款直接"蒸发"1.17万亿,连续四个月净流出。这就让不少业内人士惊呼:当前银行存款流失越来越严重,吸引力也已经大不如前,特别是中小银行揽 存的压力非常大。 而导致存款大搬家的原因是,银行存款利率在近两年内连续下调,各档存款利率已经降至"1时代",创下历史新低。而储户存款收入实在低得可怜,不少人 就只能把钱投向了其他5个地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银行理财产品成为"香饽饽" 面对银行存款利率越来越低,很多储户把钱投向银行理财产品。资料显示,4月份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猛增2.1万亿,总规模达到31.3万亿,创下历史新高。现 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是2.4%-2.8%,要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于是,很多储户就直接把存款变成了银行理财产品。不过,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存在一 定风险的,主要体现在货币市场利率越来越低,而债券市场的风险在上升。 第二,大量存款流向A股市场 第四,把存款取出来提前还贷 由于存款利率越来越低,很多之前买房的人都把存款拿出来提前还房贷。这里面 ...
盘点可用于防御的五类资产
天天基金网· 2025-06-12 11:43
纵观投资历史,每一轮牛熊交替都是一次财富的重新洗牌。唯有深谙攻守之道的投资者,才能在 惊涛骇浪中稳住航向,做到少亏多赚,让财富在岁月的沉淀中稳步增长。股神巴菲特就是最好的 例证,他在美股多轮牛熊轮回中进行了成功的攻守切换,实现财富的跨越式增长,比如2007年伯 克希尔.哈撒韦账上积累了400多亿美元的现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股票跌成了白菜 价,巴菲特果断出手扫货,危机过后赚的盆满钵满。 以下文章来源于二鸟说 ,作者二鸟说 二鸟说 . 专注于基金投资,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原则,合理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科学的择基, 适当择时,实现资产长期稳健增值。 攻守平衡,让防守型资产成为组合的"定海神针" 在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中,进攻与防守如同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当"黑天鹅"在天空盘旋,"灰 犀牛"在暗处蛰伏,地缘冲突中硝烟弥漫,那些看似"保守"的避险资产,实则是投资者手中的"诺 亚方舟"。避险资产凭借与风险资产的低相关性以及穿越周期的稳定性,如同坚固的盾牌,为投资 组合筑起防护墙,守护着投资者的资产安全。 因此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征途上,学会攻守平衡,让防守型资产成为投资组合中的"定海神 针", ...
现在手握大量现金的人,要偷笑了,原因有这4点
Sou Hu Cai Jing· 2025-05-01 11:55
现在,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现在手握大量现金的人将遭遇贬值之苦。主要理由是,央行货币超发严重,截止今年一季度M2余额为326.06万亿元,同比增 长7%。显然,在M2规模是GDP2倍的情况之下,通货膨胀迟早会到来。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4%。物价总体呈 现"稳中有降"的格局。 原因之一,手里的钱越来越值钱了 在通缩的大环境之下,手里有大量现金的人会发现,货币的购买力越来越强,钱越来越值钱了。过去菜场里猪肉的价格是26-28元/斤,现在跌到了18-20元/ 斤。过去中产家庭买辆中档轿车要25万,现在16-18万就可以轻松拿下。显然,在经济通缩的环境之下 ,物价会越来越便宜,手握大量现金的人当然要偷笑 了。 原因二,规避了金融市场的风险 此外,从2025年开始,由于债券市场波动,以及货币市场收益率下降等因素,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了亏损的情况。显然,手里有大量现金(或存款), 可以规避当前金融市场的波动,而毫发无损。 原因三,手里有钱关键时候能救急 实际上,导致国内经济呈现通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虽然国内货币超发严重,但大量的资金并没有流入商品市场,反而是在金融体系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