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价值
icon
Search documents
“拉中关系拥有光明前景”
Ren Min Ri Bao· 2025-07-04 21:56
"哥中将在多个领域开拓新的合作空间,两国农业科技合作尤其值得期待。"贝尔特兰表示,哥伦比亚丰 富的物产与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相结合,可以推动咖啡豆、可可豆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取得突破。双方 在技术转让、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也将为哥伦比亚带来实质性收益,助力哥伦比亚提升在全球价值链 中的地位。 今年是中国和哥伦比亚建交45周年。5月,哥伦比亚正式加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站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两国关系将迎来新的发展。"哥伦比亚埃斯特尔纳多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莉娜·贝尔特兰在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哥伦比亚制定 更具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谈及哥伦比亚与中国的关系,贝尔特兰表示,近年来两国合作不断拓展。数据显示,2024年哥中双边贸 易额超过193亿美元,与两国建交初期相比增长超过1900倍。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哥伦比亚的第二大贸 易伙伴,也是主要投资来源国之一。"哥方高度重视对华经贸关系,期待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对华出口, 在农业技术、生态保护、减贫等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希望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赴哥投资。"贝尔特兰 说。 贝尔特兰认为,作为拉美 ...
特朗普和马斯克的最大失败: 高估了技术,低估了人性
Hu Xiu· 2025-07-03 13:39
19世纪中叶,赛勒斯·麦考密克(Cyrus McCormick)发明的机械收割机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带来 了美国农业生产变革。机械收割机的发明,不仅解决了美国人口扩张带来的粮食紧缺,而且加速了北方 美利坚合众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赛勒斯·麦考密克去世后,小赛勒斯·麦考密克继承了机械收割机制造 厂。之后,原本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的收割机制造,变成了压榨工人血汗的流水线。 小赛勒斯·麦考密克先是在工厂大幅盈利的1883年大幅降低工人薪酬,随后为了应对罢工带来的生产停 滞,购置了气动成型机来替代手工制造收割机零件的技术工人。尽管气动成型机无法和技术工人一样, 高质量地生产零配件,但是工厂可以雇用没有制造技术的一般性劳工来协助气动成型机运转。小赛勒斯 ·麦考密克还积极参与政治运动,支持削弱劳工权益保护。 20世纪初期,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提出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决定着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 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技术决定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技术具有自主性;因此,只有最大程度 地弱化政府对技术的干预,给予技术自由的空间,才能获得技术进步。围绕技术决定论这一观点的争论 持续至今。 在1886年5月的秣市惨案 ...
越南全面开放市场,换取美国20%关税,美越关税协定暗藏杀机
Sou Hu Cai Jing· 2025-07-03 10:09
白宫7月3日的一纸声明,彻底改写了美越贸易关系的游戏规则。卡罗琳在简报中宣称的"令人惊叹的结 果",在专业经济学家眼中却是一份典型的"不平等条约"。越南以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为代价,换取美国 对其出口商品20%的基础关税,这种看似平衡的交易实则暗藏结构性陷阱。当美国汽车、农产品和能源 产品以零关税长驱直入时,越南本土产业将面临灭顶之灾,这种单方面的市场准入让步无异于经济自 杀。 值得玩味的是白宫刻意强调的"90天暂缓期"警告,这实际上暴露了协议的政治胁迫本质。美国显然将越 南视为对华贸易战的延伸战场,通过关税杠杆强行重塑亚太产业格局。越南谈判代表可能误判了自身的 地缘政治价值,未能像印度那样坚守"战略自主"底线。当协议规定美国有权单方面启动"反规避调 查"时,越南企业实际上被置于随时可能遭遇40%关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这种不确定性将彻底扼杀 外资长期投资的信心。 历史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签订不对等贸易协定时,总会付出惨痛代价。1994年墨西哥签署 北美自贸协定后,本土玉米产业被美国转基因作物摧毁;2001年中国入世时至少争取到15年产业保护 期,而越南此刻的全面投降显得尤为草率。协议中关于知识产权强保 ...
关税谈判倒计时博弈沪金破782新高
Jin Tou Wang· 2025-07-03 07:10
伦敦方面虽在飞机发动机零部件关税上取得5%降幅,但美钢铝关税战火重燃,唐宁街正面临25%基础 税率翻倍至50%的终极威胁。英国商会警告,汽车制造业成本线可能因此上移18个百分点。 渥太华突然撤回针对GAFA企业的数字服务税议案,换取半导体产业关税评估延期。加拿大创新部长证 实,美方要求将数字税争议与软木木材贸易捆绑解决,暗示未来可能重启跨境数据流动谈判。 东京经济产业省连续七轮磋商未破汽车关税僵局,特朗普政府抛出"35%红线论"震动名古屋车展。首尔 谈判代表则转向萨德系统维护费用分担议题,试图以国防开支换关税缓冲期。 今日周四(7月3日)欧盘早盘时段,黄金期货目前交投于782.24元附近,截至发稿,黄金期货暂报781.50 元/克,上涨0.28%,最高触及782.24元/克,最低下探776.22元/克。目前来看,黄金期货短线偏向看涨走 势。 打开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 【要闻速递】 距离7月9日美国关税谈判最终期限不足七日,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华盛顿的多边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美 方通过"切香肠"式谈判策略对各国实施差异化施压,引发国际市场剧烈震荡。 布鲁塞尔一面同意10%基准关税框架,一面加速推进医药专利保 ...
长三角外贸累计破百万亿元!前5月浙江出口增长贡献率最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燕 上海报道 据上海海关统计,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截至今年5月,长三角地区外贸规 模累计已突破100万亿元,达101.2万亿元。 今年1-5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6.73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7.5%。其中,出 口4.29万亿元,增长10.3%;进口2.44万亿元,下降2.7%。 浙江出口增长贡献率居全国首位 前5个月,三省一市出口总值均大幅增长:浙江出口1.69万亿元,增长9.6%;江苏出口1.55万亿元,增 长9.6%;上海出口7873.8亿元,同比增长11.5%;安徽出口2530.6亿元,增长15.8%。 单看5月,上海市进出口额3771.5亿元,同比增长4.5%,月度进出口连续4个月正增长;安徽省进出口总 额822.1亿元,同比增长20.5%、比4月份加快3.8个百分点。 机电进出口"双高" 前5个月,长三角地区出口机电产品2.56万亿元,增长9.9%,占同期长三角地区出口总值的59.6%。 江苏机电出口量最大。前5个月,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1.07万亿元,增长10.5%,占江苏省出口的比重提 升至68.8%;浙江机电产品出口8 ...
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专题深思)
Ren Min Ri Bao· 2025-06-18 21:53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推动制造业发展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近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 重。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这一重要论述是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制造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大国产业竞争主动 权的牢牢掌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视野中分析 制造业比重演变的机理和规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充分运用我国优势条件,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 制造强国,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提供坚实支撑。 回顾近代以来的工业化历程可以发现,科技始终是决定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比的一个关键因素。18世纪中 后期,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技术革命,使棉纺织业、制铁业等传统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显著变 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并孕育出铁路设备制造业、机床制造业、制碱业等新产业,推动制造业在经济 中的占比持续提高。19世纪后期,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技术革命,使汽车、电气设备、重型机械、化 工、钢铁制品等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张,促使制造业在经济中的主 ...
会员金选丨教授公开课:中美关税松绑背后的深层博弈,寻找企业的破局之道
第一财经· 2025-06-16 03:35
在百年变局的关键转折点,中美关税博弈已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的决定性力量。2025 日内瓦 协议签署背后,是大国对产业链主导权、技术标准话语权与发展模式的终极争夺 —— 美国以特 朗普新政下的动态关税体系切割高端制造链,中国用稀土等战略资源反制技术封锁,直接牵动全 球 42% 中间品供应链走向,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胡捷教授将穿透关税数字表象,系统解构核心命题,这场解析不 仅是政策解码,更是在大国博弈困局中,为企业寻找重塑全球价值链的确定性破局之道 —— 中 国企业正通过出海战略实现供应链重构与本地化运营,在动态关税与技术封锁中开辟新路径。 时间:6月21日(周六)下午 13: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环球金融中心WFC西塔五层 预 约 席 位 ↓↓↓ 活动议程 13:00-13:30 签到与交流 13:30-15:00 公开课:中美关税松绑背后的深层博弈 15:00-16:00 互动问答与交流 胡捷教授的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金融市场与机构、美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金融科技(含金融科技 原理、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与金融创新、元宇宙、AI与金融)、科创金融、中企国际化等。其主持若 干 ...
研讨会︱重建全球:观念的全球流动
Sou Hu Cai Jing· 2025-06-10 10:15
呼应着国际学术界的新进展,以及面对"全球大变局",如何理解"全球",如何重建全球秩序,思想观念在全球的流动中又如何被吸收采纳,进而 形塑了全球空间的特性,成为重建全球秩序的动力与思想基础。诸多问题,都需要从思想观念的历史进程中找寻启迪。为此,复旦大学历史系暨 全球史研究院以全球思想史为主题举办了召开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5月24日上午,复旦大学历史系暨全球史研究院举办的"重建全球:观念的全球流动"研讨会如期举行。开幕仪式上,卢丽安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合 作与交流处)发表了简短的开幕致辞,并向参会的各位来宾致以热烈的欢迎。 在上午的会议中,第一小组(Panel A)、第二小组(Panel B)的五位发言人各自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理论视域中进行了深入阐述。概括而言, 第一小组着重阐述思想的全球流动中的三个具体研究,在扎实的案例中关照全球思想史的理论探索;第二小组则偏重探索、反思全球思想史的方 法论问题,以融贯的视角分析现存研究的不足,并力图为全球思想史研究指明未来的方向。在小组讨论中,对何谓"民族"(nation)、如何实现跨 国视角等问题的讨论则将会议统合到一个共通的问题意识中:两组学者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阐发民族 ...
欧洲央行执委施纳贝尔:全球价值链放大了冲击对价格的影响。
news flash· 2025-06-07 10:18
欧洲央行执委施纳贝尔:全球价值链放大了冲击对价格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