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

Search documents
苏州银行乌海银行等公告新增服务收费项目 净息差收窄压力尚存
Xin Jing Bao· 2025-06-18 08:32
进入6月以来,多家中小银行相继宣布新增服务收费项目,新增收费项目涵盖了账户管理费、转账手续 费、信用卡年费等。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银行业净息差处于低位,需要扩大非利息收入,来覆盖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 量。" 今年以来,银行净息差仍普遍承压。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整体净息 差为1.43%,较上年四季度收窄9个BP。 多家银行宣布新增或上调服务收费项目 6月9日,苏州银行公告显示,根据相关规定,同时结合该行业务开展需要,将新增一项服务收费项目, 新增项目为"尊行卡年费",其中金卡免年费,白金卡588元/年,自2025年9月10日起执行。 苏州银行新增1项收费价目。官网截图 同月,乌海银行公告称,于2025年6月13日起对资信业务、银团贷款业务进行收费,其中为个人客户开 立个人存款证明服务收费标准为20元/份;为存款人出具资信证明收费标准为200元/份。 多家农商行也于近日宣布上调服务收费项目。庐江农商银行、庆阳农商银行相继发布相关公告,庐江农 商银行公告称,自9月1日起将把借记卡ATM跨行取现(异地、同城)手续费从"免收"调整为"借记卡取 现手续费3.3元/笔;社保卡每月前2笔 ...
行业研究:2025年贷款利率下行幅度有望显著放缓
Tianfeng Securities· 2025-06-18 08:15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银行 证券研究报告 2025 年贷款利率下行幅度有望显著放缓 1. 我国商业性贷款利率定价已基本市场化,近年来贷款利率持续下行 目前贷款定价主要有三类模型:①LPR 定价法实现了政策引导和市场自主定 价之间的平衡,但近年来在定价基准、点差表现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聚焦银行内部定价管理,LPR 改革后商业银行 已构建起"LPR→贷款 FTP→贷款利率"的定价机制。③成本加成法是传统 的贷款外部定价模型,认为银行贷款利率应是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 本、资本成本、税收成本等各项贷款成本和银行目标收益之和。 LPR 改革后,除 2021 年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期间,其他大部分时候贷款利 率都在大幅快速下行。期间三个阶段的贷款利率走势值得关注:LPR 改革深 化和宽松货币政策加码后的快速下行阶段(2020 年)、信贷供需失衡主导的 大幅下行阶段(2022 年)、贷款利率和 LPR 点差压降放缓的阶段(2024 年)。 2. 央行视角看当前贷款定价约束 从央行意图和监管成效看,预计 2025 年贷款利率降幅有限。其一,货币政 策延续宽松,但更重视呵护银行息差 ...
中长期大额存单加速“退场” 传统稳健理财路径面临重塑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11 17:11
本报记者 彭妍 对于银行陆续"下架"中长期大额存单的原因,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表示,银行此举主要是出于规避高成本 存款、压降存款付息成本的考量。在当前的货币政策取向下,这类行为代表了一种趋势。 近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大中型银行及多地城商行,纷纷撤下了五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同 时三年期大额存单也逐渐消失,目前在售的大额存单最长期限普遍为两年。利率方面,大额存单的利率普遍跌至"1字头",显 示出市场深度调整的迹象。 中长期大额存单难求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多家银行App发现,五年期大额存单已被全面"下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 均不再提供此类产品。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不仅五年期产品不见踪迹,就连三年期 大额存单也陆续从市场上消失。也有个别银行目前仅剩一年期大额存单,但设有限制条件,仅允许新资金存入以及特定客户购 买。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当下多数银行主要在售的大额存单最长期限为两年。尽管部分银行仍保留有三年期大额存单,但额度 极为紧张。兴业银行某支行理财经理向记者透露:"目前,三年期大额存单的额度已经用完,若要申请额度,只能 ...
25年存款增长有何新特征?如何展望存款脱媒及大行负债稳定性?
Orient Securities· 2025-06-11 15:42
银行行业 行业研究 | 深度报告 国家/地区 中国 行业 银行行业 报告发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1 日 看好(维持) | 屈俊 | qujun@orientsec.com.cn | | --- | --- | | |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3060001 | | 于博文 | yubowen1@orientsec.com.cn | | |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4020002 | 25 年存款增长有何新特征?如何展望存款 脱媒及大行负债稳定性? 核心观点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 | | | 存款利率下调呵护银行息差,存款脱媒或 | 2025-05-21 | | --- | --- | | 较为温和 | | | 政府债拉动社融增速提升,低基数下M2增 | 2025-05-14 | | 速明显向上:——4 月金融数据点评 | | | 宽货币落地+公募改革+保险预定利率或进 | 2025-05-12 | | 一步下调,银行有望跑出超额收益:—— | | | 资金维度看银行股投资 | |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 ...
多家银行下架3年期大额存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03:43
以下文章来源于21世纪资管研究院 ,作者21金融圈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 21世纪资管研究院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致力于资管领域政策和业务研究的独立智库,研究院宗 旨:探索全球资管发展新趋势,求解国内资管发展新问题,搭建资管人才成长大平台,促进资管行业健 康长远发展。 作 者丨李览青 编 辑丨包芳鸣 江佩佩 降利率、缩期限,曾经"一单难求"的高收益大额存单产品越来越少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登录六大行以及多家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APP发现, 不仅五年期 大额存单"失踪",除了国有银行外,多家股份行、城商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都已下架,仅提 供最高期限为两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 | 大额存单 我的大额存单 | | | | | --- | --- | --- | --- | | 2025年第四期1个月个人大额存单(2025100401) - ... | | | | | 产品利率(%) 0.90 | 起存金额(元) 200,000.00 | 交易城差 0.01 (1) | 存入 | | 2025年第三期1个月个人大额存单(2025100301) - ... | | | | | 产品制空(%) 0.90 | 超存 ...
长期限大额存单“失踪”,存款“特种兵”蹲守转让专区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10 12:5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降利率、缩期限,曾经"一单难求"的高收益大额存单产品越来越 少了。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登录六大行以及多家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App发现,不仅五年期大额 存单"失踪",除了国有银行外,多家股份行、城商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都已下架,仅提供最高期限为两 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 在收益方面,除民营银行之外,大多数银行的大额存单最高年化利率均已进入1%时代。与此同时,多 家银行一年期与两年期大额存单的年化利率保持一致,并没有因为存款期限拉长而增加收益。 为找到更高、更稳定收益的大额存单产品,记者在社交平台发现,存款"特种兵"们已盯上了在"2%时 代"发行的大额存单转让专区,有银行客户经理也加大了相关产品的推广。 在净息差收窄的当下,负债成本管控与客户结构优化成为银行的息差管理的关键词,零售业务层面的有 限资源向高净值客户转移。 长期限大额存单"失踪" 当前,部分大额存单收益率已低于货币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载并梳理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泰隆银行、微众银行、 ...
五年期大额存单难觅 投资者该怎么选?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6-10 07:37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张漫游 上海 北京报道 五年期大额存单正悄然退出银行货架。《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多家银行网点内大额存单期限普 遍"缩水",最长仅剩两年期产品,且额度持续紧俏。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告诉记者,随着LPR下调,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持续下降,为了 缓解息差压力,停止发行五年期大额存单是银行管理负债端成本的措施之一,以保持合理的息差水平。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亦赞同上述说法,他指出,如今银行净息差已逼近警戒线。2025年一季度 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43%的历史低位,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通过压降高成本长期负 债缓解压力成为必然选择。 整体来看,银行正主动打响负债结构优化战——全面下架高成本长期存款、引导储户转向灵活产品,同 时借力理财与结构性存款开拓新战场。当保本理财选项日益稀缺,投资者亟须重构资产配置逻辑,一场 关乎收益与风险的再平衡已然开始。 净息差收窄至历史低位倒逼银行"断臂求生" 记者查阅招商银行App发现,该行大额存单的最长期限为两年。此外,记者实地走访上海多家银行网点 发现,目前大额存单普遍存在额度紧张、期限较短的情况。某农商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目前 ...
存款利率七连降,寿险保费逆势高增行业加速转型
Huan Qiu Wang· 2025-06-10 06:41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自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以来,存款挂牌利率历 经七次下调。2024年5月20日第七次下调后,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中小银行也纷纷跟进。 储蓄型寿险产品吸引力提升是寿险保费增长主因。银行存款"保值增值"属性弱化,而保险产品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成为 居民储蓄"避风港"。多数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仍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对资本市场投资能力较低的消费者而言是较好选择。 不过,定期寿险、年金保险和两全保险的费率会因预定利率下调有所提升。 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却逆势增长。2022年以来,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与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 收入逐年递增且增速加快,2024年寿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5%,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在此形势下,保险公司产品策略改变,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供给。今年一季度,人寿保险中分红型、万能型产品占比近四 成,年金保险中此类产品占比超三成且较去年上升10个百分点。多家上市险企高管也表示将加大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 供给。 业内人士认为,长远来看,保险公司需从"储蓄替代"向"风险保障 + 长 ...
银行揽储史:从米面粮油到LABUBU盲盒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08 14:19
从20世纪90年代靠利率与网点"跑马圈地",到2010年后用米面粮油掀起"礼品大战",再到2025年以泡泡玛特LABUBU盲盒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中国银行业 的揽储史随着储户的喜好不断"进化"。当LABUBU盲盒在二手市场被炒至数千元、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时,平安银行部分分行推出"平安好邻居"新开户 回馈活动,即存入资金有机会获得LABUBU引发关注。狂热之下,有储户为盲盒开户;更有其他机构客户经理为挽留500万元存款急寻LABUBU购买渠道。 在利率市场化、资管产品分流压力下,银行对揽储与长效获客的渴望凸显。如何跳出"礼品竞赛"逻辑,用真正的服务创新转化为客户价值,才是银行获客博 弈中最需要破解的密码。 ● a Wierz POP MART 当银行遇上了潮玩,获客又有了新思路。2025年,泡泡玛特的LABUBU系列盲盒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潮玩单品。5月起,这个有着独特精灵气质的IP在全球范 围内掀起抢购热潮,线上商城更是一开售就被秒空,长期处于"一盒难求"的状态。二手交易平台上,LABUBU盲盒的价格更是被炒至高位,原价99元的普通 款,市场价普遍在200—600元之间浮动,而隐藏款更是被炒到数千元以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