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战略

Search documents
畅通产学研 壮大高技术制造业
Jing Ji Ri Bao· 2025-06-26 22:06
一方面,增强创新意识,完善创新发展的环境。深刻认识高技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 济、人形机器人等新一轮科技革命热点之间的紧密关联、相互支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 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组建企业牵头任务型创 新联合体,从研发源头提高成果适配性。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增加对研发人员激励力度。 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建立"灯塔工厂",鼓励企业加快数字 化、智能化转型,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提升产学研融合效率。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前提,是完善教育培训到科技应用的一体化 机制,形成"科研—教育—应用"的三位一体。要以教育推广科研成果,以应用实践科研成果,进而打通 科研到高技术制造业的核心通路,让科技与产业发展融为一体。要保障科研成果成为推动高技术制造业 发展的持续动力,系统调研并致力消除各种机制性障碍,打通科研成果向制造业转化的链条,实现智力 成果"落地成金"。在科研考核方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在成果评定与职称晋升中的权重,提高科研人员 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一 ...
国家级科研引擎有新进展!深圳一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全面封顶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6 10:59
南都讯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深圳积 极践行科技强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 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全面封顶。该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大学城,总建筑 面积约18.09万平方米,由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院士领衔的重点实验室组成。 项目落地后,将形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的国家级实验室集群,为深圳科技产业提供科研支撑,加速成 果转化,巩固其科技高地地位,加快深圳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项目建设初期,项目紧邻深圳地铁7号线及在建的27号线,地质结构复杂,基坑边线紧贴用地红线,机 械难以回转,场地内可利用的空间有限,如何在如此局促的空间内建造8个顶尖实验室,考验的是建设 者"绣花穿针"之功。项目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组织建设、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 项目技术部成立4支攻坚小队,以精细化部署破解难题,打破传统支护结构施工,创新采用双排桩+施 工栈桥板的组合方案,推动工序穿插"零空闲","挤"出3000平方米的作业面。6台塔吊高效作业,实现 每日3000吨物料调度。 要 ...
太重集团以匠心绘就质量新篇章
Zhong Guo Zhi Liang Xin Wen Wang· 2025-06-25 09:17
2017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对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 轨道")寄予厚望,希望该公司用好我国交通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技术创新和 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8年来,在全面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太重轨道上级公司,太原 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集团")始终牢记嘱托,将质量强企战略深度融入企业改革发展 全局。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品牌赋能"三位一体质量提升工程,这家拥有70余年历史的老牌 装备制造企业正以"智造"新姿,在全球高端装备市场树起中国质量的标杆旗帜。 太重集团瞄准高水平质量体系建设,依托"一重点、一中心、多基地"的全球创新研发体系,深化市场设 计研发一体化运行,以创新为平台,融入质量管理全过程。太重集团搭建创新人才团队,为产品质量提 升提供不竭动力。柔性引进院士等171名高端人才,研发人员规模达到1300人,累计开发543款新产品, 荣获38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85项国家授权专利。为充分发挥高质量产品的引领作用,太重集团攻克 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1300吨桥式起重机入选"重型机械世界之 ...
优化引才服务实现“人尽其才”
Jing Ji Ri Bao· 2025-06-20 21:59
海外人才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海外引进人才 支持保障机制,优化外籍人才服务"。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人才强国战略,政策激励与服务保障协同 发力,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为吸引、集聚和留住海外优秀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为海外人才引进提供了重要保障。2024年,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台便利外籍人员来 华5项措施,进一步优化签证与停居留程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动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 障卡融合集成,进一步提升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度;中央组织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 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从引进渠道到发展环境全链条优化海外人才服务体系。一系 列政策环环相扣,确保海外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然而,在支持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不足、人才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用人单位主体 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针对此,应从多方面发力,让海外人才各显其能。 完善引才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海外人才数据库,打通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壁垒。通过人才数据库 建设,建立完善的海外人才资源库与需求库,确保人才引进更精准 ...
强化“五个导向” 推动“十五五”规划高质量编制
Ren Min Wang· 2025-06-15 00:50
在"十五五"规划编制中,要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落实到为民造福的 具体行动上,既擘画好发展"大棋局",又找准民生"小切口",加快把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 景。 "十五五"时期是实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第一步战略的承上启下关键节 点,是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机遇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 高质量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 义。 实施强国战略特别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的,他指出:"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因应情势 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加强对中远期的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在"十五五"规划编 制中,要强化战略导向,坚决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 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强化质量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 ...
青海省海西州市场监管局开展质量赋能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Zhong Guo Zhi Liang Xin Wen Wang· 2025-06-13 06:32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服务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一州一特色一品 牌",海西州市场监管局围绕质量提升、标准引领、计量服务、认证认可、品牌培育和优化营商环境六 大工程,部署开展质量赋能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高水平推进认证认可工程。加强自愿性认证监管,推行绿色、有机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年度认证数量 增长5%。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州盐化工质检中心完成CNAS和国家检测资质扩项,新增工业重质氧 化镁等3-5种产品检测资质。 高质效开展品牌培育工程。设立4家商标品牌指导站和2个知识产权维权站,组织企业参加"青洽会""钾 盐钾肥大会"等品牌推介活动。培育"盐桥牌"氯化钾等自主品牌,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力争盐湖领域高 价值专利达60件以上。实施钾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形成产业创新路径图谱。 高时效推动优化服务工程。开通盐化工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压减企业开办 时间。实施信用修复行动,同步告知信用修复程序,建立信用修复快速通道,助力企业重塑信用,降低 制度性成本。 下一步,海西州市场监管局将围绕"两个标杆""两个重点",通过六大工程协同推进,构建起覆盖盐湖资 源开发全链条 ...
向海图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6-12 11:02
在海洋强国战略指引下,海南正以"向海洋要生产力"的魄力,开辟"以场带产深海智造"新赛道。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海南瞄 准深海油气矿产、深海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16%,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4.1%;2025年第一季 度,海洋经济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1.7%。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通过打造"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再造一个"海上海 南",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海南方案。 自然资源禀赋 "以场带产深海智造"发展海洋产业 浩瀚而神秘的深远海是有待于人类深度开发的领域,然而,要发展深远海产业却并非易事:深海装备制造技术门槛高、产业链长,需以重大科技基础设 施为依托。当前,我国深海资源开发、海洋安全等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问题。海南作为南海资源开发前沿,肩负着服务国家深海工程的重任。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具有可为海洋仪器装备提供定点、长期、连续海上试验测试的独特优势,是促进海洋技术原始创新和应用(如海洋仪器设 备和装备研发)、完善海洋观测监测网技术标准体系,促进海洋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基于海洋生态观测监测体系的海洋综 ...
学有所悟 | 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6-12 00:50
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长效。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事关人才培养质量。要巩固深化党纪 学习教育成果,结合不同人群特点,紧盯入党、入职等重要节点,加强有针对性的纪律教育;抓好新提 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对象的纪律培训和警示教育,将纪律教育贯穿成长全周期、融 入管理全过程。科学把握高校"双肩挑"干部多、高层次人才多等特点,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多渠道了 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把从严管理监督和 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推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对师德违规问题坚持零容忍。同时,推动学校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治个别干部打官腔、耍官 威,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问题,解决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等问题,营造良好教书育人环境。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 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 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归根结底靠人 才、靠教育。高校作为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琼启动运行
Hai Nan Ri Bao· 2025-06-09 00:45
服务国家深海科技与产业发展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琼启动运行 海南日报海口6月8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洪旭)6月8日,"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海 南)"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运行启动仪式在海口举行,标志着我国在海洋预警与深海科研领域 实现重大突破。 据介绍,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是当前正在构建的"北东南,浅海+深远海"国家海洋综合试验 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系内其他场区功能互补。该试验场主要建设海上试验平台、海上试验保障 设施、场区环境背景场监测系统、岸基配套设施等,服务于国家深海科技与产业发展,满足深远海观 测、调查等仪器设备试验与测试需求;支撑我国深海科学基础研究和深海技术原始创新;支撑国家海洋观 监测业务体系建设的测试评估。 这两个项目启动运行,为海洋安全与科技创新注入新的动力,为建设海洋强国增添了新的科技支 撑。 此外,运行启动仪式现场还举行了第15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启动仪式。该竞赛以"保护海洋生态系 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进一步普及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 提升全民海洋意识,让海洋保护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为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国 ...
让“蓝色引擎”动能更澎湃
Guang Zhou Ri Bao· 2025-06-06 19:18
2024年,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首次在广州城市性质中赋予"彰 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定位,表明广州全面竞探海洋、踏浪追光的使命。 会上,广州率先研发的全国首个海洋"政产学研金"交流平台——"广海汇"正式发布。该平台系统整合企 业、政策、土地、投融资和产学研用五大资源库,推动海洋经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 链融合",嵌入"海精灵"AI"科技红娘",精准撮合技术、资金、科研、人才和需求,实现产学研信息一 键触达。 "今天我们学校带来了一项海洋微生物矿化防腐技术,是由学校引进的一位教授牵头研发。该项技术可 以为深海、海上风电及海洋牧场等的钢结构件表面提供有效防护,目前处于市场化应用测试阶段",广 州航海学院科研处处长路金林表示,"广州推出的这个海洋产业交流平台非常及时,我们希望通过本次 大会、通过交流平台,找到更多的合作者,共同为打造海上新广东以及广州市发展海洋经济贡献力 量。" "广州向海·智汇深蓝"!6月6日上午,首届广州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大会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展厅内,"港、船、能、药、游"五大海洋经济赛道的前沿成果熠熠生辉;会议厅中,约300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