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

Search documents
老美5月CPI低于预期,降息风暴要来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6-13 14:09
家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新鲜出炉的热点——老美5月的CPI数据刚公布,结果低于预期! 这消息一出,市场就像炸了锅的蚂蚁窝,各种猜测满天飞。 但别急,咱们一起剥开迷雾,看看这背后藏着啥玄机。 文章最后还有关键数据彩蛋,保管让你眼前一亮,千万别半途溜号哦! 一、老美CPI数据爆冷,市场反应如何? 老美5月的CPI年率是2.4%,比预期的2.5%还低;季调后CPI月率0.1%,也低于预期的0.2%。再看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增长2.8%,预期是 2.9%;季调后核心CPI月率0.1%,远低于预期的0.3%。 这数据一公布,市场立马躁动起来,懂王更是坐不住了,在社交媒体上喊话,要求美联储降息100个基点——这老头对降息可执着得很,总觉得这招能让老 美经济飞上天。 与此同时,市场对9月降息的押注飙升,芝商所的工具显示概率接近70%,多数人预计今年会降息两次。 但别高兴太早,6月降息的概率只有可怜的2.4%,维持不变的高达97.6%。 二、降息预期升温,A股会迎来红包吗? 降息风声一响,全球金融市场都得抖三抖,A股自然不例外。一旦美联储真动手,市场上的资金会像脱缰野马,一部分很可能涌入A股找机会,给咱们的股 ...
谈判后遗症来袭,小散又要被动背锅?
Sou Hu Cai Jing· 2025-06-12 11:06
市场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暗流涌动。中美贸易谈判的官方声明描绘出一片祥和景象,但真相往往藏在细节中。昨晚老川的社交媒体发文,再次上演了熟悉的 戏码——他宣称自己"赢麻了",可当我们剥开华丽辞藻,看到的却是赤裸裸的数字游戏。GJD的护盘动作,绝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市场流动性的精准把 控。今天,我将从三方面层层解析这场谈判的真相,帮助你用金融学视角看清本质。 一、中美谈判的真相:数据还原老川的障眼法 市场反弹的喜悦背后,隐藏着老川的惯用伎俩。他宣称谈判"大获全胜",却刻意混淆了关税计算的时间线——将自己第一任期的旧账纳入,却忽略我们的历 史数据。这种手法,在金融学中称为"选择性披露",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假象。GJD的出手护盘,正是对这种风险的预判。从昨天警告到今日行动, 数据表明机构资金已提前布局,防止空头借机兴风作浪。为什么在"利好"消息下GJD还要干预?答案在流动性数据中:如果谈判真如表面那般顺利,市场不 会出现板块轮动的分化。这提醒我们,金融市场的真相从不靠主观臆断,而是靠数据还原。就像下图中展示的美国债务数据,它揭示了老川的真实动机—— 一切为了债务化解。散户常被情绪左右,一跌就慌、一涨就狂,但机构却 ...
美联储降息真要来了?A股影响几何?
Sou Hu Cai Jing· 2025-06-12 02:32
市场表面风平浪静,中美双方都宣称谈判进展顺利。但在这片祥和的表象之下,暗流涌动的资本博弈从未停歇。当普通投资者还在为每日涨跌患得患失时, 真正的市场主宰者早已用数据勾勒出未来的轮廓。 一、政治博弈下的资本暗战 虽然我们说川普的社交媒体表演已成固定戏码。最新推文中"赢麻了"的表述,不过是把第一任期关税与最新关税混为一谈的数字游戏。这种春秋笔法在政客 手中屡见不鲜,但资本市场的老猎手们早已看透本质。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本轮谈判主题是落实,而非深化,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判消息公布前夜,某特殊资金已经提前进场护盘。这绝非偶然巧合——当重要资 本意识到市场可能对消息产生误读时,往往会提前布局以稳定预期。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看,这种"预期管理"正是成熟市场的标志性特征。 当然大家也不用特别悲观,稀土这张王牌的打法尤其值得玩味。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关键原材料的战略价值远超短期经济利益。有数据显示,某些 海外制造商库存仅够维持2-3周生产,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反制远比直接对抗更为致命。而更重要的是,老美降息或许越来越快。 二、美联储棋局中的意外转折 最新数据显示,交易员对9月前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已升至70%,较此前提 ...
科技冰点反转?准备抄底!
Sou Hu Cai Jing· 2025-06-10 05:07
6月份了,市场里到处是科技回暖的呼声,但真相藏在哪儿呢?别急,我来帮你拨开迷雾。文章最后还有关键彩蛋,保准让你眼前一亮! 一、科技回暖的迷雾:是希望还是泡沫? 大家最近都在琢磨科技板块能不能回暖,从市场表现看,科技板块前阵子确实有点蔫儿,成交量都跌到冰点了。 卖方机构们可没闲着,他们使劲儿吆喝:科技要翻身啦!逻辑是啥?就是这成交量冰点,意味着市场情绪触底,反弹在即。 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让股民们心痒痒的话题——科技板块的春天啥时候来? A股现在有点拧巴,好多人都等着出个王炸级应用再跟风买科技股。 但美股早就用数据说话了——微软3月Token量直接飙到前两个月总和,谷歌4月Token量同比猛涨,就靠这俩数据,微软股价直接刷了新高。 咱国内也没闲着,阿里云日Token量最近也狂涨,说白了,不管中美,应用端都在闷头搞测试、冲用量,这明摆着是科技行业要热闹起来的信号啊! 但普通股民往往后知后觉——等行情出来再追,黄花菜都凉了,大家一窝蜂跟风,结果总慢半拍。散户在信息链末端,容易错失先机。 二、机构资金的隐形游戏:温水煮青蛙 话说回来,光听机构喊口号可不行。股市里,真正有戏的个股,早被机构盯上了。 他们像老练的猎手 ...
PE必死,并购难存,产业整合基金才是王道!
Sou Hu Cai Jing· 2025-06-06 08:22
一、传统PE投资基金的消亡 1、PE基金的投资逻辑 传统的PRE-IPO投资逻辑很简单,选择合适的行业,合适的企业,以合理的价格进入后,等待企业的成 长,上市,然后退出,获取收益。 传统PE投资的核心收益来源于两个,一是成长性,二是上市套利差。简单说,就是每股收益的成长, 以及PE倍数的增长。每股收益的成长主要源于行业的成长,以及项目自身的成长。PE倍数的成长主要 源于二级市场的高估值。二级市场的高估值一部分源于企业自身的成长,另一部分源于中国资本市场上 市公司的稀缺性。 过去传统PE比较火热,原因一是确实有少数基金利用这个逻辑赚到了钱,比如押对了某个行业,某个 企业,同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判断准确。在这个过程中,部分PE基金具有一定的综合判断能 力,这个判断能力主要是对能否上市的判断。 如果一个基金能够相对在一个成长的行业中,投资一些龙头企业,并且对上市要求理解深刻的话,就会 获得一定的成功概率,因此他们会有部分项目有较高的收益。过去某些券商系基金因为对上市理解深 刻,取得了一部分成绩和成功案例。 2、投资并不赚钱,但能够融到资 即便在PE最黄金的一段时间,他们的整体收益依旧是个谜,也即是说,很少看到P ...
散户炒股为何赚少亏多?业内人士解析:炒股增富,哪些错误行为要不得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24 13:47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的举措,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大A股投资力度。 再如"羊群效应",比如个人投资者看到身边朋友买入某只股票赚了不少钱,就恨不得自己赶紧入场也赚 一笔,于是直接逢高进场。但当越来越多的人都涌入追高这只股票,相关股票存在一定几率的股价虚 高,结果就是股价回调,追高者随之变成接盘侠。 与此同时,不少股民发现,炒股赚钱并非易事。 5月24日,上海利多星证券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投资顾问林名雯做客每日经济新闻"520财富节",总结个人 投资者常见的错误炒股行为,助力投资者在股市淘金征途上少走弯路,尽早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 在股市收获颇丰的人往往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林名雯表示,个人投资者最常见的股票投资错误行为,可以概括成两类:一是盲目抄底,逆势加仓;二 是追涨杀跌,频繁操作。这也是不少个人投资者感觉炒股赚钱不容易、易亏难盈的原因所在。 这令她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众多个人投资者容易陷入"一跌就抄底,一涨就追高"的交易惯性思 维? 林名雯认为,这背后是行为金融学里的几个经典心理在作祟。比如"沉没成本效应"。举个例子,众多投 资者20元买入的股票跌到15元,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重新评 ...
低利率时代的财富突围:普通人的理财觉醒之路
Sou Hu Cai Jing· 2025-05-21 10:03
老张站在银行大厅,看着存折上的数字直发愣。去年存的十万块定期,利息还不够给女儿买双新球鞋。手机突然震动,弹出一条新闻:"央行再次降息,一 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他攥紧存折,想起三十年前父亲把积蓄埋在咸菜缸里的模样——那时候钱是实实在在的,现在却像握在手里的冰淇淋,眼睁睁看着 它慢慢融化。 这不是个例。当LPR进入"3"时代,银行理财收益跌破3%,传统保本理财已无法跑赢通胀。菜市场的阿姨们开始讨论基金定投,出租车司机都在手机里安装 了股票APP。每个人都在寻找新的财富容器,就像沙漠中的旅人寻找绿洲。 第一幕:保本保卫战 王阿姨在社区理财讲座上学会了国债逆回购。每周五闭市前,她像抢购特价鸡蛋般操作账户:"买三天期的,利息能多拿两天!"这个年化2-4%的短期工具, 成了她的"零钱罐"。银行经理推荐的大额存单也很抢手,三年期2.6%的利率,像把钱锁进保险柜,钥匙在自己手里。 但光靠这些还不够。老张发现货币基金收益也在下滑,余额宝七日年化跌破2%。他开始研究"T+0理财",把应急资金分成三份:活期存款、货币基金、银行 T+0理财,就像给钱包穿上三层防护衣。有次家庭聚会,他展示自己的"零钱组合":"这是我的'三保险', ...
当基金亏损成为常态:放任不管的代价与人性博弈
Sou Hu Cai Jing· 2025-05-16 08:49
1 E. HIMMOTHER 17 ATTHER TIMULES I WHOTELLY F 11 9 17 2 2 4 4 1 2 TH I THE 8 2123 1 持续亏损会触发投资者的认知失调。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当亏损超过20%时,70%的投资者会产生"鸵鸟心态"——拒绝查看账户、回避市场信息。这种自 我麻痹导致决策迟缓,错过调仓时机。更危险的是,部分投资者为寻求心理平衡,盲目加仓摊薄成本,最终陷入"亏损-补仓-更大亏损"的恶性循环。 信用记录的连带伤害常被忽视。某浙江投资者将300万元积蓄投入私募基金,连续三年亏损后,房贷申请因"金融资产持续减值记录"被银行拒贷。金融机构 的风控系统不会区分主动亏损与被动亏损,持续的负收益记录可能影响信用卡额度、贷款利率等关键指标。 金融市场如同潮水涨落,有人乘风破浪,有人搁浅沙滩。近年来,基金投资门槛降低,大量散户涌入市场,但许多人面对账户浮亏时选择"躺平不管",看似 佛系的背后,实际是一场无声的财富消耗战。那些被遗忘的亏损基金,正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侵蚀着投资者的钱包和心理防线。 基金净值下跌最直接的后果是账户数字缩水。假设投入10万元购买某股票型基金,若一年内亏 ...
市场真的有效吗?芒格教你如何从市场无效中寻找机会 | 螺丝钉带你读书
银行螺丝钉· 2025-05-10 13:36
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几位投资大师:股神巴菲特、他的好搭档查理芒格和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 格。分享了他们的人生经历、投资生涯和投资的理念。 大家可以点击下面链接查看部分螺丝钉带你读书合集: 《 世界读书日,螺丝钉送你121本私藏经典好书 》 往期回顾 第一篇:《 查理·芒格的价值投资智慧:从捡烟蒂到买入优秀公司 》 第二篇 : 《 投资高手的秘密:如何掌握查理·芒格的多元化思维模型 》 第三篇:《 从查理·芒格到巴菲特:投资大师的情绪管理秘诀 》 第四篇:《 借钱投资真的能致富吗?查理·芒格告诉你杠杆投资的真相 》 第五篇:《 都买指数基金,指数基金会失效吗:大道至简却难行 》 市场有效性 大家好,我是银行螺丝钉,欢迎来到这期的螺丝钉带你读书。 「螺丝钉带你读书」也陪伴大家度过了三百多期,为大家讲解了很多有趣、经典的书籍和故 事,比如《三十几岁,财务自由》、《如何读一本书》、《战胜拖延症》等等。 这几期螺丝钉带你读书,介绍的,是一本经典投资好书,《芒格之道》。 这本书汇总了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上世纪80年代,到2022年前后,股东会上的讲话 实录。 今天介绍的,是查理·芒格,对市场有效性的看法。 有效市场假 ...
“重拾自信2.0”RCP因子绩效月报20250430-20250506
Soochow Securities· 2025-05-06 14:03
证券研究报告·金融工程·金工定期报告 金工定期报告 20250506 "重拾自信2.0"RCP因子绩效月报20250430 2025 年 05 月 06 日 [Table_Tag] [Table_Summary] 报告要点 证券分析师 高子剑 执业证书:S0600518010001 021-60199793 gaozj@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 庞格致 执业证书:S0600524090003 panggz@dwzq.com.cn 相关研究 《重拾自信选股因子 2.0——从过度 自信到重拾自信》 2022-09-15 《"重拾自信 2.0"RCP 因子绩效月报 20250331》 2025-04-01 东吴证券研究所 1 /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重拾自信 2.0"RCP 因子多空对冲绩效(全市场):2014 年 2 月至 2025 年 4 月,"重拾自信 2.0"RCP 因子在全体 A 股(剔除北交所股票) 中,10 分组多空对冲的年化收益为 18.84%,年化波动为 7.71%,信息 比率为 2.44,月度胜率为 79.26%,月度最大回撤为 5.89%。 ◼ 4 月份"重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