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Search documents
突然翻脸!特朗普全面封锁伊朗石油,现在看来中国才是最明智的
Sou Hu Cai Jing· 2025-05-06 04:12
文/珠玑说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一边是美国强硬的石油禁令,试图掐断伊朗经济命脉,另一边是伊朗高达540亿美元的石油出口额,几乎占其财政收入的一半,这巨大的反差背后,是 中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艰难抉择。 中国是伊朗石油的主要买家,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表现出成熟稳重的大国风范,坚持维护自身利益同时要求和平相处,美国翻脸封锁石油后中 国会怎么选择呢? 内外承压下的生存空间 特朗普政府全面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就像一块大石头扔进水里,国际能源市场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这不仅仅是中伊两国的石油生意,还关系到中美 两国在能源、地缘政治以及国际规则上的较量。 2024年,伊朗通过出口石油获得了540亿美元的收入,这笔钱几乎占伊朗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对伊朗经济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中国是购买伊朗石油的主要国家之一,有意思的是,中伊两国的石油交易没有使用美元,而是直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这种做法引起了美国的关注,因为美国认为这挑战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削弱美元的影响力。 美国现在禁止其他国家购买伊朗石油,还威胁说谁敢违反禁令就严厉报复,这让伊朗的日子更难过了,这对中国的能源计划也 ...
美国部长发言中提到:美国在最困难的时候,中国并没有抛售美债
Sou Hu Cai Jing· 2025-05-05 17:51
那句话一出口,全场哑了。 美国某位部长站台发言时感慨:最艰难的时候,中国没抛售美债,反而稳住了市场。他本意是想强调"你看,中国没落井下石"。可他万万没料到,美国人根 本不买账。一句话,彻底点燃了网友的火药桶。 有人怒了,说这简直是不要脸。你欠钱还好意思指责债主?更有人冷嘲热讽:靠别人撑着财政还敢在舆论上甩锅,哪来的底气?评论区翻车,炸开了锅。听 着似乎是抱怨,其实暴露的是深层次的不安——中国手里到底还握着多少美国的命门? 美债这个事儿,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清楚的账。十多年前,中国一度是美债最大的持有者,最多时高达1.3万亿美元。现在呢?已经降到7590亿。表面上 看,中国是在撤。可就在刚过去的2月,悄悄又加仓235亿。这一下,美国人更糊涂了:你不是在脱钩吗?怎么还往回买? 这一反常操作,直接击中美国人内心最敏感的神经。他们自己都清楚,现在的财政状况根本撑不起手里的烂摊子。36万亿的债务像一座山压在那儿,每年光 利息就得掏出1.4万亿,钱从哪来?就算你印,也得有人接盘吧?问题是,这盘子越来越烫,谁还愿意接? 偏偏这时候,中国又出手了。这不是更让人心里发毛吗? 中国的战略思维向来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猜透的。这几年, ...
原创美国债务危机逼近29万亿,想割“韭菜”,却不知早有2手准备
Sou Hu Cai Jing· 2025-05-05 09:23
自2018年以后,中国便开始不断减少手中的美债规模。三年的时间中国抛售了1,839亿美元的美债,成为了同时期抛售美债最多的国家。从2021年3月份到6 月份,中国连续减持423亿美债。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在抛售美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28个国家自2017年以来已在全球市场抛售超过20,000亿美元 不仅缺乏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没有相应的偿还和支付能力。美国对外宣称拥有8100吨的黄金储量,同时还帮60多个国家保管着约7000吨的黄金。不过近几 年以来国外媒体纷纷热议美国的黄金储量是否属实。反应了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国黄金储量真实性的怀疑。 步入2021年之后,俄罗斯政府仅持有30亿美元债务,清空的手上超过90%的美国债券。美国债券从云南的香饽饽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一切都源于世 界金融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下降。美国作为全球结算性货币,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失误。 而保管的7000多吨黄金又不属于美国,美国真实的黄金储量可能要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少。一个国家黄金储量的多少,决定了国家金融地位的高低。美元之所 以能够在全球获得如此稳定的货币地位,与美国的巨额黄金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手抛美债,一手买入黄金,中国如何对抗美国 ...
美债信用滑坡,中国如何破局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05 05:13
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执政满百日,从美股到美元再到美债,美国金融市场遭遇多次"过山车"式的振 荡。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录得数十年来最大单周涨幅,"避风港"地位受到质疑。 "债务时钟令人恐惧。"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马斯克曾直言。他所说的,是美国"债务时钟"网站显示 的统计数据。目前,美国国债总额已超过36.8万亿美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近期发布一份报告,警告美债的"庞氏骗局"正在进入濒临破产的前夜。 为何说美债如同"庞氏骗局"? 长期以来,美国通过不断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政府预算赤字年年增加,截至2024年末,美国联邦政府 的债务率超过123%,赤字率高达6.36%,远超过60%和3%的国际警戒线。 为了支付现有债务的利息,美国必须不断"借新还旧",这种做法,与庞氏骗局的"滚动资金"模式颇为类 似。 高额债务叠加高利率,美国的偿债压力日益加剧。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联邦政府2024财年债务利息支 出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首次超过了国防支出,成为政府的第三大支出项目。 越还越多的美债,正从"传统避风港"成为"风险放大器"。 随着关税战全面打响,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不断提升,美债风险也越来越大。高关 ...
中信建投:关税博弈下 CIPS、数字人民币与货币桥支付或将迎来新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5-05 04:09
全球跨境支付模式主要包括代理行模式、互联模式、单一平台模式以及点对点模式四大类,基于SWIFT的代理行模式在跨境支付中占据 主导地位。关税博弈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数字人民币与货币桥等跨境支付相关体系各环节或将迎来发展机遇。 如何看待跨境支付现状及未来趋势?中信建投证券计算机首席应瑛团队、宏观首席周君芝团队带来【跨境支付产业链】投资机遇解读: 01 如何看待跨境支付现状及未来趋势? 全球跨境支付模式主要包括代理行模式、互联模式、单一平台模式以及点对点模式四大类,基于SWIFT的代理行模式在跨境支付中占据 主导地位。SWIFT已成为全球覆盖面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金融通讯基础设施,但资金流与信息流"双轨制"以及治理结构导致弱势中心 化,逐步沦为美国金融制裁工具。 未来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1)基于SWIFT体系,打造以本币为结算货币的支付系统。2)基于本国支 付体系,通过单边连接或者双边连接等方式,拓展延伸覆盖范围。3)第三方支付以移动支付场景为切入口,构建独立的支付网络体系。 4)基于区块链技术,全新构建基于数币以及货币桥的支付体系。 传统模式 CHINA SECURITIES 投据来源:会融咨 ...
港媒:非洲贸易商把目光转向人民币,减少美元依赖
Sou Hu Cai Jing· 2025-05-04 15:33
【文/观察者网 齐倩】"从肯尼亚内罗毕的伊斯特利市场,到尼日利亚拉各斯的阿拉巴区,一场横跨非洲商业中心的金融转型正在悄 然展开。" 5月4日,香港《南华早报》刊发题为《为什么非洲贸易商把目光从美元转向人民币》的文章指出,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非 洲贸易商越来越多地避开美元,转而使用人民币,构建起"非正式的人民币支付网络",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做生意。 在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东北部的商业中心伊斯特利,贸易商们建立了民间中国进口商品付款结算模式:贸易商以当地货币付款, 物流公司作为关键代理商,提供兑换服务,负责向中国卖家支付人民币。 这些物流公司还促进了广州、义乌等中国采购中心的货物流动,许多非洲贸易商在这些地方采购产品进行销售。中国卖家直接从物 流公司收到付款,然后将货物运送到内罗毕。 "我只需从卖家那里确定我想购买的商品,然后通过位于内罗毕的代理商付款,"伊斯特利的贸易商安妮·科蒙托说。 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东北部的商业中心伊斯特利当地媒体 《南华早报》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及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了内罗毕"民间人民币支付模式"的出现。这一趋势标志着全球贸易出现 了更广泛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中国的支持下寻 ...
中国秘密打造 “第二美联储”?
Sou Hu Cai Jing· 2025-05-04 11:58
当所有人紧盯中美芯片战、贸易战时,一场更隐秘的货币战争已悄然打响! 中国正向着美元霸权发起挑战,甚至可以说是在创造一个 "第二美联储"。 11 月 13 号,中国在沙特发行了 20 亿美元的主权债,这一看似普通的金融事件,实则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获得了超 20 倍,近 400 亿美元的认购,并且 发行利率与美债基本持平。 这看似寻常的融资动作,实则是中国金融战的"诺曼底登陆",一套组合拳正重击美元霸权七寸! 而发行美元债,就如同在美元体系内开辟了一条新战线,中国能凭借自身外汇储备信用发行美债,与美国美债形成竞争,影响美联储利率政策,打破美元 环流闭环,削弱美元收割世界的能力。 魔幻操作背后的三重颠覆 对冲外汇储备风险 :美债规模不断膨胀,已突破 37 万亿,且美国还在疯狂印钱,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面临加速贬值风险,甚至有被美国没收的可 能。俄罗斯6000亿被冻教训在前,美元资产=定时炸弹。 为何我国要发行美元债:背后是高超的金融谋略 通过发行美元债,将借来的美元转借给 "一带一路" 国家,用这些国家有价值的资产抵债,把外汇储备变成对欧美国家的欠债,等美元贬值时,可用贬值 的美元还债,从而变相保值外汇储备。 其实 ...
“救”美国一把?中国买美债的背后逻辑,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Sou Hu Cai Jing· 2025-05-03 17:27
Core Viewpoint - The statement by a U.S. official regarding China's holding of U.S. Treasury bonds reflects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here China's investment is driven by self-interest rather than altruism [1][5]. Group 1: Historical Context -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the U.S. sought China's assistance to purchase Treasury bonds to stabilize its economy, indicating that the relationship was more about U.S. needs than Chinese goodwill [1][3]. - China's holdings of U.S. Treasury bonds peaked at $1.3 trillion and have since decreased to $759 billion, yet it still made a net purchase of $23.5 billion this year, highlighting the ongoing economic motivations behind these decisions [3]. Group 2: Current Dynamics - The reduction in China's Treasury holdings does not equate to a desire to decouple from the U.S. economy; rather, it reflects a strategic choice to invest in high-yield, liquid assets amidst a lack of better alternatives [3][5]. -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a large-scale sell-off of U.S. Treasury bonds would be detrimental to both the U.S. and global economies, illustrating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the two nations [3][5]. Group 3: Economic Strategies - China's efforts to internationalize the renminbi and strengthe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ndicate a long-term strategy to reduce reliance on the U.S. dollar, although complete detachment is not feasible in the short term [5][7]. - The ongoing U.S.-China relationship is characterized by a mix of admiration and anxiety, with the U.S. feeling threatened by China's economic rise while simultaneously relying on its financial support [5][7]. Group 4: Future Outlook - The discourse surrounding U.S. Treasury bonds serves as a microcosm of the broader U.S.-China rivalry, where both nations must reflect on their respective economic strategies to navigate future challenges [7].
险资新动向!债券“南向通”扩容待开闸
券商中国· 2025-05-02 23:28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expansion of the "Southbound Bond Connect" to include insurance institutions, highligh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development for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nd the broader financial market [1][2][3]. Group 1: Southbound Bond Connect Expansion - The "Southbound Bond Connect" is expected to expand to include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ch has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this year [2][3]. - In Januar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nd the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announced measures to deepen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cluding optimizing the "Southbound Bond Connect" arrangements [2]. - The expansion will allow qualified domestic investors, including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and insurance firms, to invest in global bonds, addressing the demand for diversified investment [2][3]. Group 2: Current Limit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 - Currently, the "Southbound Bond Connect" has strict limitations on investor types and usage quotas, with a total annual net outflow limit of 500 billion RMB and a daily limit of 20 billion RMB [3]. - Insurance companies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Southbound Bond Connect" due to the pressure on investment performance in a declining domestic interest rate environment [3]. - Initial participation by insurance institutions may be limited and likely to start with pilot programs for select firms [3]. Group 3: Hong Kong Mutual Recognition Funds - The announcement from China Life also includes plans to invest in Hong Kong mutual recognition funds, which are collective investment schemes registered for public sale in both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5][6]. - The recent revision of regulations allows for an increase in the sales ratio of Hong Kong mutual recognition funds from 50% to 80%, attracting significant interest from institutions [6]. - Despite the lack of policy barriers, actual investments by insurance companies in these funds have been minimal due to strict internal investment requirements and concerns over fund limits [6]. Group 4: Financial Cooperation and Market Impact - The ongoing deepening of finan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is expected to enhance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and promote market openness [4]. - The "Southbound Bond Connect" is anticipated to boost the offshore RMB bond market in Hong Kong, increasing market activity and scale [4].
730万桶!中国转头把石油大单给美盟友,特朗普急了,想跟中方和解
Sou Hu Cai Jing· 2025-04-30 14:04
据彭博社报道,今年3月,中国从加拿大进口730万桶原油创纪录。这一动作背后,是中美贸易博弈下能 源格局的剧烈震荡,也让特朗普坐不住了。 液化天然气(资料图) 可加拿大在拿到中国订单后,态度却让人捉摸不透。加拿大一边靠着中国的订单发展经济,另一边却在 政治上向美国靠拢。加拿大总理卡尼在竞选辩论中宣称中国是"加拿大最大的安全威胁",还指责中国在 俄乌冲突中"与俄罗斯结盟"。加拿大财政部也宣布对满足特定条件的美国商品免征关税,想借此恢复本 土制造业活力。这种又想赚钱又要抹黑的做法,显然是自相矛盾。 中国和阿联酋的合作也在同步推进。中国和阿联酋签了为期15年、总金额预计达7000亿元人民币的液化 天然气协议,每年运输100万吨液化天然气,而且部分采用人民币结算。这不仅是中阿建交以来最大规 模的能源合作,更是对美元霸权的挑战,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一大步。同时,中阿合作还带来技术溢 出效应,助力中国能源产业绿色转型。 中美关税战升级,能源贸易首当其冲。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125%的额外关税,想借此压制中国能源 需求。但中国迅速做出反应,大幅削减从美国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进口。数据显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 液化天然气直接降至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