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政服务
icon
Search documents
莫让服务评价成了“交易”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5-22 02:49
点个外卖,收到一张"五星好评返现5元"的卡片,你会动心吗?在不少人看来,这似乎已经成了行业"默契",但事实上, 这种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时也触碰了民法典关 于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评价是消费者了解商品品质、作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信息。当好评变成交易,评价机制的公 信力在悄然流失,使得其他消费者无法获取商品真实准确的信息,作出不准确的消费决策,不仅误导了其他消费者,也 对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 "千人好评"背后信任危机正在蔓延 消费,是丈量民生温度的标尺,更是驱动经济前行的强劲引擎,一头承载着百姓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一头连接着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未来。作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市场,我国2024年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比上年增长7.2%。随着网络零售市 场份额的持续增长,网购评价体系对网络零售交易的影响愈发直接重要,电商平台上"万单爆款""千人好评"的繁荣幻象 背后,一场数据世界的信任危机正在蔓延。 3月12日,北京市民张女士在网购平台浏览一款儿童牙刷时,评论区一条"内裤严重掉色"的留言让她哭笑不得。这个荒 诞的片段,撕开了电 ...
黑龙江:加力岗位挖潜扩容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实施就业支持计划 挖掘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就业潜力。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开展先进制造业促就 业行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行动,实施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专项行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计划。 推动消费新热点转化为就业新渠道。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供热、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推动冰雪 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持续开展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培育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服务外包集聚区。 放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就业增量。抢抓国家"两重"建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机遇,谋划实施标志 性、引领性项目,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挖掘 重点工程项目用工潜力。 围绕保障重点民生服务促进就业。大力发展中医康养、智慧养老等银发经济,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健全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发展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及时扩大物 业服务人员配备。 拓宽劳动者城乡基层服务空间。因地制宜打造县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加大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供 给,稳定基层项目招募规模,支持投身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支持引导社会组织持续拓展服务空间 ...
财经聚焦丨上门做菜新服务,如何更好发展?
Xin Hua She· 2025-05-20 04:06
近年来,上门做菜的新服务在社交平台上走红,让许多年轻人有了就餐新选项,也让不少烹饪爱好者看 到一种就业新方式。 专业厨师提供"私厨"服务,擅长烹饪的厨艺爱好者在社交平台"接单"……如今上门做菜的服务越来越多 样。对此市场反应如何?未来如何规范发展? 上门做菜悄然兴起 下班后,在广州工作的"95后"彤彤(化名)直奔客户家中做晚餐。客户是她在小红书上发帖自荐上门做 菜后联系上的。 "口味要做得怎么样,蒜、香菜、小葱等有忌口吗?"前一晚,她和客户做了详细沟通。到达后,她迅速 按需加工起客户备好的食材。不一会儿,三菜一汤摆上了餐桌。 记者了解到,上门做菜服务正逐渐兴起并受到不少人欢迎。和彤彤一样在社交平台上提供上门服务的人 并不在少数。在小红书平台搜索"上门代厨""上门做菜"等话题有超万篇笔记,一些B站博主发布#请人上 门做饭,是一种什么体验#等相关视频,点击量达百万次。 小红书上有关上门做菜的帖子。 记者了解到,发帖的网友多是兼职,以做家常菜为主,做三道菜的人工费一般在50元至100元不等。一 名湖北武汉的"00后"大学生告诉记者,他利用节假日兼职,"给一名30岁的上班族上门做菜30多次了"。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上涨 ...
北京欢迎李菊仙
经济观察报· 2025-05-18 06:25
过去若干年,中国城市的管理者热衷于引进各类高端人才,但 最近一段时间,在促就业、促消费、惠民生的多重动机推动 下,从部委到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出台了促进家政消费扩容 的相关措施。 作者: 田进 封图:图虫创意 李菊仙50岁,北漂了十余年,和丈夫赚了一百万元,在老家修了3层楼房,养大了两个孩子。 她身高一米五几、身材消瘦,皮肤偏黑,操着四川口音,干活非常麻利,平时话不多。但若客户挑 起话题,她就边做家政,边讲起自己的故事。 从2022年开始,她的主要工作是清洁小时工。这是北京这座城市近年流行起来的用工方式,相比 全职居家,这种方式更灵活、性价比也更高。 随着年龄增长,李菊仙发现工作上的自主选择权越来越少,因此只要有订单,她基本来者不拒。1 个月干下来,能赚7000元。 每次上门清洁大约两三个小时,她要不断腾挪物品、蹲起弯腰,还要笑脸应对客户的投诉和指责, 有时甚至需要返工。旺季时,她1天能跑4家。 为节约支出,她和丈夫住得很简陋。她曾合租过没有暖气的地下室,也和5位工友以打地铺的方式 蜗居在小房间里,还数次因政策要求被临时通知搬离隔断房。 近几年,手头宽裕些后,她和丈夫租了一间每月2300元、面积不足10平方米 ...
培养“放心保姆”需要体系化科学化设计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5-14 14:44
除了培养保姆服务技能,更要培养职业道德。目前对保姆培养侧重于技能,对职业道德重视不够。 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道德意识,既需要将反面典型案例纳入相关人员的培养体系,也需要通过建立诚信 档案、从业禁止等规则来约束失德行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人社部门积极行动,部分地方建立了保姆劳务品牌,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希 望。这些劳务品牌在培训方面更加专业,引进优秀师资,开展标准课时培训,从基础技能到进阶提升, 形成完整的培训链条。同时,标准更加规范,颁发的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可查的职业技能等级证 书,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通过体系化、科学化培养"放心保姆",不是简单的、短期的培训,而是从家政 企业培训到高等家政教育机构都要根据市场多元需求,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家政服务从业 者,让家政服务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杨鑫宇 编辑:杨鑫宇】 人社部办公厅等6部门近日又印发通知,决定自2025年至2027年组织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 训行动,每年培训150万人次,推动解决家政服务供给"量"与"质"的问题。而此次文件部署的亮点之 一,是要求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 ...
山东青岛推动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聚力攻坚 协同发力·政策落地进行时)
Ren Min Ri Bao· 2025-05-13 22:31
好月嫂哪里找?张敏试着注册了青岛市家庭服务云平台账户,填写信息、一键发送。当天下午,平台入 驻企业便联系张敏,推荐若干人选。 "开饭嘞!"盛好三鲜饺子,舀上莲子粥,削好青苹果,月嫂曲希凤把早餐端上了桌。 去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居民张敏怀上二胎,丈夫工作忙,老人身子弱,小两口一合计,不如找个住 家月嫂。 4月9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扩大优质家政 服务供给""加快家政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加大社保支持力度"等12项重点举 措,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服务需求。 "家政服务这行当,越来越有奔头了!"曲希凤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公司月薪在8000元及以上的月嫂占比 超过三成,"去年,俺的月收入比刚入行时翻了一番!"对曲希凤来说,接单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4日 06 版) 快速响应、精准匹配,关键在于数字赋能。为推动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青岛市建立并不断完善"互 联网+家政"数字化平台——青岛市家庭服务云平台,向市民提供母婴护理、居家养老等5个大类200多 种家政服务。据介绍,平台已 ...
加快培养高素质家政员队伍(市场漫步)
Ren Min Ri Bao· 2025-05-13 22:11
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支持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我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将迈入"快车道",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服务需求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家庭服务平台天鹅到家北京某门店数据让笔者印象深刻:这个假期,该门店钟点 工需求占比突出,占到该门店保姆订单的44.5%。该品牌新开的"社区管家店"不仅为居民提供做饭钟点 工、各类保洁、保姆、育儿嫂等服务,还增加了干洗、技能培训、缝纫等新服务,给社区居民日常生活 增添了便利。 母婴护理、养老照护、收纳、保洁……当前,养老、托幼等家政服务成为许多家庭的刚性需求。2023年 全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16万亿元,2024年达到1.23万亿元。家政服务业在更好服务"一老一 小"、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服务消费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同时要看到,促进家政服务消费还面临"量"与"质"两方面梗阻。从数量上来说,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从业 人员已超3000万人,但有效供给仍不足。从品质上来说,家政服务业还存在行业发展不规范、无序竞 争、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要以优化供给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引擎,提 升家政产业的服务质量,更好满足群众家政服务需求。 在提升质量上 ...
家政服务不只要破解“供需错配”
Guang Zhou Ri Bao· 2025-05-12 19:28
"求推荐月嫂""寻专业护工""找放心保姆"……社区微信群里,常能看到这样的信息。优质家政服务不好 找,这是很多消费者的感受。 微观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体状况的晴雨变化。尽管我国家政服务业已是万亿级别的产业,从业人 员超过3000万人,但服务总量供给不足、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 言人曾表示,初步估算家政用工缺口超过2000万人,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尤为短缺。换言之,有效供给 和优质供给存在短缺。 家政服务供给不足的背后,隐藏着供需错配的矛盾,供需结合存在着堵点、卡点。在市面上,家政服务 人员"请不到、请不起、不放心"的现象并不鲜见。以养老护理为例,如今的照护需求日益多元化、多层 次,不仅涉及生活照料,还涉及健康护理、心理疏导。从助餐、助浴到导尿排便,失能、高龄老人的照 护需求更显迫切。一位称职的养老护理人员应当是吃苦耐劳、有爱心耐心的"多面手"。然而,现有养老 护理人才难以匹配现实需求。年龄大、学历低、专业能力不强,依然是养老护理人员的短板。 深入剖析会发现,供需结合的堵点集中在产教融合、供需对接环节。譬如,规模化企业比较少,小微企 业比较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办学主 ...
【世相百态】 家政服务矛盾解药在“被尊重”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5-12 18:09
王志高 "保姆荒"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我们对劳动价值的认知狭隘。在老龄化与三孩生育政策叠加的今天,家 政服务早已不是简单地"找人干活",而是关乎民生幸福的社会刚需。与其焦虑"3000万不够用",不如先 回答:我们是否准备好了给这3000万人应有的体面?只有当"保姆"不再被默认为"低端职业",当从业者 能自豪地说出"我是家政规划师",这个行业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毕竟,没有尊严的职业,永 远等不来春天。 据5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超3000万,却仍面临"好保姆难求"的困境。消 费者抱怨"服务质量像开盲盒",从业者苦于"低人一等"的职业标签,市场陷入"高需求与低认同"的撕裂 状态。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当下家政服务的矛盾,本质是一场"职业价值"的错位。一边是市场对专业化、标准化服务的迫切需求, 月薪过万的"金牌月嫂"一岗难求;另一边却是从业者普遍遭遇的"隐形歧视"——"不过是个保姆"的偏见 根深蒂固。这种错位直接导致行业陷入恶性循环:社会轻视让从业者缺乏职业自信,流动性居高不下; 而频繁换人又加剧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质疑,进一步强化偏见。破解"保姆荒",不能只盯着"多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