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

Search documents
会员金选丨教授公开课(全干货):洞察全球变局,把握投资与产业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7-08 02:16
本次公开课将探讨: ↓↓↓ 活动议程 13:30-14:00 签到 14:00-15:00 主题分享: 关税博弈:多维影响与战略前瞻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 15:00-15:30 Q&A 预 约 席 位 市值管理+供应链金融:对冲关税风险的双重利器 科技股估值重构:地缘风险定价与国产替代机遇 汇率对冲+数字人民币:破解关税杀伤力的双重引擎 行业轮动策略:内需驱动与政策红利下的防御性配置 债券市场对冲:利率互换与气候债券的合规套利 时间:7月12日(周六)下午 13: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路1号环球金融中心 朱宁 教授 朱宁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朱宁教授曾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美国加 州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早稻田大学访问教授。2008-2010年度,朱宁教授还曾担任雷曼兄弟和野村 证券高管,其所带领的团队在多项机构投资者评选中名列前茅。 朱宁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行为金融学、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卖空、破产与重组、公司财务与收 购兼并。迄今已在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Journal of Finance,Management Sc ...
上财报告:中国经济在多重挑战中实现稳定增长
Xin Hua Cai Jing· 2025-07-07 08:49
"在外部冲击影响的不确定性上升、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 货币政策面临的约束依然存在。"报告课题组认为,货币政策仍需沿用将降准降息等常规工具和多种结 构性工具相结合的政策组合来实现更大的政策效能,为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提供支持,从而扩大国 内需求,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指出, 2025年,中国经济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与内部转型深度调整的多重挑战中实现稳定增长。供给侧方面, 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三样"产业成为增长新动能,但煤炭、多晶硅等传统产业 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价格下行与利润收缩并存。需求侧缓慢恢复但尚不牢固,消费复苏乏力。家庭部门 倾向于"增存款、降负债、慎消费",对宏观经济的需求侧产生长期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当前宏观经济的首要关切点是持续低迷的价格水平。当前工业行业普遍 存在"成本下降,但利润下降得更快"的现象。针对这一困境,破解低价与"内卷"现象,必须全面启动微 观治理。政策思路应从过去主要依靠行业自律的模式, ...
刘元春、张军、连平、陆挺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06 07:26
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 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野村证券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等专家学者纷纷发声,积极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7月5日,主题为"寻求高质量发展下的供需再平衡"的2025中国宏观经济年中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 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在内外多重挑战中实现稳定 增长,体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但供需失衡矛盾突出。为此,报告建议,政策层面需在短期稳需求与长期改革之间寻求平衡,同时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形成差异化良性竞争环境,避免内卷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效配置,释放消费潜力和激发投资活力。 刘元春:应将治理"内卷化"竞争作为政策重点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当前世界正处于深刻变革阶段,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冲击已成现实。基于"三驾马车"和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宏观 研究模式,依靠历史规律预测未来的逻辑体系,难以有效指导当下经济发展 ...
美银上海之行纪要:中国宏观经济进入平静期,资管与保险公司正提升股票投资占比
Zhi Tong Cai Jing· 2025-07-03 11:54
一、宏观经济:增长目标有望实现,对刺激政策的期待降温 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前景,受访客户一致认为,鉴于目前出口需求具有韧性,今年 "5% 左右" 的增长目标 很可能实现。 尽管如此,一些客户担心,夏季过后,一旦海外假期季的订单完成,出口增长可能会出现大幅放缓。 客户们对房地产市场仍持悲观态度,认为房价下跌和房地产投资收缩可能会持续到明年。 编者按:上周,美银证券在上海与机构投资者和企业客户举行了约 20 场会议,讨论了近期关于宏观经 济、利率和外汇的年中展望。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机构和企业的普遍预期,尤其是一致偏悲观的方面。 投资机会往往出现在有预期差的地方。美银客户会议纪要如下: 客户们预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但下行风险已不容忽视。虽然大多数投资者预计美元在中长 期将进一步走弱,但鉴于目前拥挤的持仓情况,对短期走势的信心较低。 对于美元兑人民币,投资者普遍认同美银的观点,即其可能会保持区间波动,但一些人更关注美元兑人 民币的下行风险,并计划增加对美元敞口的对冲。 在多元化方面,一些固定收益投资者提到他们正在关注欧洲和澳大利亚等新市场,但认为与对美元的敞 口相比,这些市场的投资规模会小得多。这不仅是因为市场 ...
2025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年中)
Sou Hu Cai Jing· 2025-06-29 04:09
Group 1 - The policy governance goal has shifted from "Six Stabilities" to "Four Stabilities," focusing on stabilizing employment, enterprises, markets, and expectations, reflecting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governance thinking [1][15][17] - The emphasis on employment remains unchanged, with a record high of over 17.7 million new urban labor force and 12.22 million college graduates this year,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job stability for consumer confidence and investment [1][15][18] - The integration of previously scattered policies into a more systematic approach allows for more precise interventions in the economy, focusing on the micro-foundations of economic operation [1][16][17] Group 2 - In the first quarter, China's economy achieved a growth rate of 5.4%, driven by export "grab" effects, early issuance of local bonds for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the "new three items" investment boom [2][18][21] -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se driving factor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growth momentum will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economic outlook for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2][18][19] - The second quarter serves as a critical observation period for the effects of previous policies and the transition to subsequent policies, which will shape the economic trajectory [2][18][19] Group 3 - Exports have shown resilience, with a cumulative year-on-year growth of 6% from January to May 2025, supported by increased non-U.S. exports and the "grab export" effect [3][21] - The "grab export" effect is expected to weaken, as the space for further "price-for-volume" strategies in U.S. exports diminishes [6][21][36] - The trade dynamics are influenced by ongoing U.S.-China tariff policies, with companies adjusting their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tariffs [6][20][45] Group 4 - Consumer spending and investment have been stimulated by policies, with retail sales showing a cumulative year-on-year growth of 5% in the first five months of 2025 [4][23][27] - The "old-for-new" consumption policy and large-scale equipment updates hav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is growth, with substantial government support for these initiatives [4][23][26] -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has been bolstered by early local bond issuance, with a historic increase in special bonds and local government debt planned for 2025 [4][27] Group 5 - Economic internal dynamics show signs of weakness, particularly in major cities where consumer spending has declined, indicating a potential challenge for future growth [5][29][33] - Fixed asset investment growth has been uneven, with manufacturing and infrastructure performing well, whil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continues to decline [5][31][33] - Price levels reflect ongoing demand issues, with CPI and PPI showing negative growth, indicating persistent economic challenges [5][33][36] Group 6 - The second half of 2025 may face significant pressures,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export uncertainties and the diminishing effects of stimulus policies [6][36][42] - Employment stability is under pressure, with a record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entering the job market and potential job losses in export-oriente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7][43][46] - The interplay between employment stability and other 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enterprise stability, market stability, and expectations will be crucial for economic resilience [7][43][46]
全球市场导读刊物
2025-06-24 15:30
# 全球市场导读刊物 25.06.24 ⽬录 Contents • ⾼盛 GS:中国宏观三要点⸺消费强劲、地产低迷、出⼝前置影响可控 ⼀、⾼盛 GS:中国宏观三要点⸺消费强劲、地产低迷、出⼝前置影响可控 1. 5⽉经济数据表现分化,但总体达标: 中国5⽉宏观活动数据好坏参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3.7%(低于预期4.0%),⼯业增加值为 5.8%(略低于预期6.0%),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强劲增⻓6.4%,远超市场预期4.9%。其中家电 销售在政府"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同⽐⼤增50%。结合4⽉数据,第⼆季度GDP增速略⾼于 5.0%,⾜以⽀撑政策⾯维持现状,减轻短期进⼀步宽松压⼒。 更多一手海外资讯和海外投行报告加V:shuinu9870 更多一手海外资讯和海外投行报告加V:shuinu9870 更多一手海外资讯和海外投行报告加V:shuinu9870 更多一手海外资讯和海外投行报告加V:shuinu9870 更多一手海外资讯和海外投行报告加V:shuinu9870 更多一手海外资讯和海外投行报告加V:shuinu9870 ⾼盛重估未来⼏年中国城市住房新增需求,考虑到投资性购房情绪减退及棚改带来的拆迁⾼峰已 ...
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发布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22 12:22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邹 静娴代表团队发布了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期)。报告对今年前五个月经济形势以及 推动经济运行的"三股力量"进行回顾与分析。对于稳住经济内生动力,报告建议"水龙头拧得更大""水 管更加通畅",即引入更多的增长动能,并进一步打通让经济增长惠及老百姓的渠道。具体方向包括放 大从制造到服务的结构转型势能、进一步释放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潜力、挖掘缩小城乡差距的 需求潜力等。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图为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会议现场方凌晨/摄 6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2025年中期论坛在北京举行,重庆市原市长黄奇 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江小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杨瑞龙等各界人士围绕"稳舵远航的中国宏观经济"这一会议主题各 抒己见。 黄奇帆认为,服务业方面,要着力抓好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提升制造 业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其贯穿于制造业的上游、中游、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全过程。生产性服务业也是 知识 ...
CMF中期报告:抓住经济发展三条主线“稳舵远航”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6-22 09:17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第二条主线为受政策刺激的投资和消费。报告分析,消费是今年上半年最大的亮点。今年前5个月,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5%,5月单月增速达6.4%,创下了202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背后"两 新"政策和消费券的作用非常大。今年前5月,受以旧换新政策助推,家具、通讯、家电零售额增速均在 20%以上,展望全年,预计"以旧换新"资金大概在3300亿元,可以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约 0.7个百分点。 第三条主线为经济的内生动力。报告认为,目前内生动力呈现分化的态势,整体上仍有待夯实。例如, 消费领域,尽管全国数据喜人,但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却处于负区间。 人均收入领域,上述城市的增速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房地产领域,目前已走向止跌回稳,但多项综合 指标仍在负区间。 展望下半年经济走势,报告建议,下半年经济发展仍要稳住三条主线:出口方面,提升企业自身确定性 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消费和投资领域,政策着眼于巩固、落实和优化;经济内生动力方面,思路大致 分为"水龙头要拧得更大"和"水管要更通畅"两类,意味着要引入更多增长动能,以及进一步打通让经济 增长惠及老百姓的渠道。 ...
格林大华期货中国宏观经济月报-20250529
Ge Lin Qi Huo· 2025-05-29 13:49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 格林大华期货 官方微信 研究员:刘洋 联系方式:liuyang18036@greendh.com 期货从业资格证号:F3063825 期货交易咨询号:Z0016580 格林大华期货中国宏观经济月报 从业资格:F0276812 2025年05月29日 中国宏观经济月报 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1-3月份为4.2% 来源:wind,格林大华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市场预期4.26%,1-3月份为4.2%。分类来看,1-4月广义基建 投资(含电力)同比增长10.85%,市场预期增长10.0%,1-3月增长11.5%。1-4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8%, 市场预期增长9.1%,1-3月增长9.1%。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3%,1-3月下降9.9%。高 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 同比分别增长40.6%、28.9%、23.9%、17.6%。1-4月份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8.2%,增长贡献率达到64.5%。 2 1-4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8% 来源:wi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见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
news flash· 2025-05-23 11:38
2025年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见了来访的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 双方就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中国人民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