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脱碳
icon
Search documents
2025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在博鳌举行
Hai Nan Ri Bao· 2025-07-12 00:30
2025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在博鳌举行 《中国内河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技术路线图1.0》发布 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赵友涛分享了在氢能动力、智能船舶、绿色港口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打 造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以支撑绿色航运范式变革。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中国区域副司长张溧洧介 绍了新加坡在绿色走廊建设、智慧航运体系推进与国际人才培育方面的综合实践,体现了区域治理理念 与数字技术应用的融合路径。 贝仕集团首席执行官Ian Beveridge回顾了集团在船员培训体系优化、数字化平台搭建和可持续治理 策略等方面的持续投入,指出传统船管企业需主动适应日益复杂的监管与市场环境。中远海运(青岛)有 限公司总经理施泽彪则以"洗舱精灵"等自主研发设备为例,展示了企业在船舶环保、安全与运营效率提 升方面的技术突破,呈现了绿色合规与数智管理深度融合的典型路径。 海南日报博鳌7月11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婧)7月11日下午,为期两天的2025年中国国际船 舶技术与安全论坛在海南博鳌开幕。论坛上,《中国内河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技术路线图1.0》正式发 布。 《中国内河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技术路线图1.0》聚焦2030年、2050年 ...
“行动者”施耐德电气:构建全球脱碳生态圈
第一财经· 2025-07-09 03:57
"这并不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而是一个非常切合实际的目标。"赵国华表示,目前"零碳计划"已经帮助全球1000 家供应商平均减碳达42%。减碳对于供应链带来的优势在于,促进企业节能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现在全 球或中国的许多客户都希望变得更环保,而为了更环保,他们就需要绿色供应商。我们每帮助一个客户减少了 其碳排放,提高其能源效率,就碳减排方面而言,这些客户在成本上就更具竞争力。" 本期"ESG+20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系列访谈",对话施耐德电气董事长赵国华。施耐德电气于2003年加入联合国 全球契约组织。 赵国华常年生活在中国香港,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洞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下,跨国企业高管 眼中的可持续企业领导力是怎样的?电气行业又是如何以创新与合作驱动高质量发展的? 如果人们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全球网站上搜索施耐德电气,会出现14个结果,这不仅有施耐德电气全球总部 的ESG进度报告,也能够查询到施耐德电气分布在全球13个国家的13个子公司的ESG报告。 对此,赵国华谈到了他的理解,"世界是一个整体,但世界又是全然不同的。" 他表示,推动全球以及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光靠一家公司无法独自成功,需要团队行动 ...
经济增长乏力,能源成本上涨,德国针对“贴补”工业用电意见不一
Huan Qiu Shi Bao· 2025-07-07 22:39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德国正研究如何为能源密集型企业提供数十亿欧元补贴,这是总理 默茨提升德国重工业竞争力承诺的一部分",英国《金融时报》6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德国经济 部长卡特琳娜·赖歇计划将符合电价补贴条件的德国企业数量从350家扩大至2200家,而据初步估算,德 国将要为此投入约40亿欧元。"商业内幕网"6日报道称,德国经济部正着手制定工业电价补贴方案—— 这是德国联盟党和社民党联合执政协议中旨在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的核心措施。德国政府表示,在经 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优先保障工业企业减负对维持就业至关重要。 争议声中扩大工业支持 《金融时报》报道称,该措施将在3年内承担企业最高达50%的电费支出。德国经济部表示,该计划旨 在为化工、玻璃和塑料行业提供"迅速可靠"的支持,这些行业"通过价值链对其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德国经济部认为,该计划符合欧盟上月制定的新国家援助框架。欧盟委员会上月表示,将允许成员国补 贴工业企业最高达50%的电费成本以助其脱碳。据《金融时报》报道,赖歇曾向布鲁塞尔方面施压,要 求允许对德国重工业提供更多国家支持,其理由是若欧元区最大经济体恢复增长,整个货币联盟都将 ...
“洛阳动力”助全球首艘纯氨燃料船首航成功 航运脱碳获重大突破
He Nan Ri Bao· 2025-07-05 23:27
此次首航的"氨晖号",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和深圳海旭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其 搭载中船河柴1台200kW燃气发电机组、2台100kW推进电机以及双桨推进系统,满载排水量50吨,额定 航速10节。中船河柴凭借在燃气内燃机领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丰富的工程经验,于2024年年初承接纯氨 燃料内燃机项目。 "针对氨燃料独特的燃烧性能,我们对内燃机点火系统、燃料供给系统以及空燃比控制系统等核心部 件,进行了定制化优化改进。在设备交付后,技术服务团队全程保障陆上联调及装船试航,多次赴现场 解决技术难题,以高效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中船河柴有关负责人说。 7月2日,记者从位于洛阳的中国船舶集团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船河柴")获悉, 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氨晖号",在安徽合肥巢湖水域完成首航。该船搭载的 CHG234V8MPI燃气发电机组,由中船河柴自主研发,这意味着该企业在氨燃料船舶工业化应用上取得 重大突破。 作为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氨具有高能量密度且不含碳元素等特性,完全燃烧后仅产生水和氮气,被业 界视为航运脱碳的"潜力股"。 据介绍,此次纯氨动力示范船首航成功,实现了 ...
Cefic与VCI欢迎欧盟CISAF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7-04 02:22
世索科首席执行官兼Cefic主席伊尔哈姆·卡德里表示:"欧洲能源价格仍缺乏竞争力,但CISAF向正确方 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她强调该框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必要措施,并敦促所有成员国立即落实。 中化新网讯 6月25日,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与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分别发表声明,对欧盟委员 会当日发布的《清洁工业国家援助框架》(CISAF)表示欢迎。Cefic指出,这是对欧洲工业领袖呼吁恢复 欧洲投资商业可行性的具体回应。该框架包含针对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电价减免措施及脱碳支持等务实举 措。 VCI认为该框架显示出欧盟委员会正在寻求产业政策转型,相比初版草案建立了更具实操性的法律框 架。VCI常务董事沃尔夫冈·格罗斯·恩特鲁普指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欧洲已不能只关注自身发展。 尽管部分领域限制仍过于严格,但欧盟委员会最终给予成员国更多援助空间确实是重大进步。" 根据6月25日的声明,CISAF规定了成员国根据欧盟国家援助规则为特定投资目标提供支持的条件。该 框架将授权成员国推出促进清洁产业发展的援助计划,加快具体援助措施的落地实施。CISAF的主要措 施包括:简化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燃料领域的国家援助规则, ...
GCMD完成首个航运业碳捕集应用试点项目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7-04 02:22
GCMD表示,这一跨行业的示范项目表明,捕获自航运行业的二氧化碳可被再用于工业应用,从而将航 运业脱碳工作与更广泛的陆地碳生态系统联系起来。GCMD首席执行官卢月玲教授表示:"我们很荣幸 能够发挥自身作为中立协调者的作用,汇聚来自各行业的利益相关方,共同解决船载捕集的二氧化碳在 卸载与利用过程中面临的技术与操作挑战。本次试点标志着我们向将船上捕获的二氧化碳纳入更广泛的 循环经济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目前,我们正在开展严谨的生命周期评估,以全面量化这一价值链的气 候影响,证明船载碳捕集系统在经过深思熟虑且透明地应用时,能够成为有效的脱碳手段。" GCMD由必和必拓、BW集团、东太平洋航运、挪威船级社基金会、海洋网联船务和胜科海事这6家行 业合作伙伴共同创立。此外,GCMD还从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获得资金支持,用于符合条件的研究 与开发计划和项目。 中化新网讯 全球海事脱碳中心(GCMD)宣布,该机构于6月25日在中国成功完成全球首个航运业捕集二 氧化碳应用试点项目。 本次试点项目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上海齐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将从集装箱船"长顶"轮上捕 获的25.44吨二氧化碳,通过船对船的方式接卸至接收 ...
欧盟公布气候目标被疑“外包减排”,多国认为不切实际
Huan Qiu Shi Bao· 2025-07-03 23:00
【环球时报记者 肖震冬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周三提出了对《欧洲气候法》的修订草案,设定2040年欧盟气候目 标为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90%。该草案的提出正值欧洲连日遭受高温炙烤,因此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欧洲公民日益感受到气候变 化影响,他们期待欧洲采取行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不过,该提案也引发了欧洲内部的争论,各国政策制定者、企业以及环保领 域人士针对目标可行性、减排机制、经济影响等问题提出不同意见。 在这些新机制中,对国际碳信用的使用引发诸多争论。德新社报道称,根据该提案,从2036年开始,成员国可通过购买其他合作国家的碳信用额 度用于抵消排放,额度最高可相当于1990年排放水平的3%。值得注意的是,路透社2日报道称,欧盟现有的气候目标完全基于国内减排量。 碳信用额是指排放一定量温室气体的许可额度。美国"政治新闻网"2日发表文章分析称,允许部分目标通过国际碳信用来实现是一种颇具争议的机 制,这将欧盟的部分气候努力外包给发展中国家。该媒体在另一篇文章中写道,理论上这会延缓本应在欧盟成员内实施的减排进程,并分流对高 投入但急需的脱碳技术的投资。同时,碳信 ...
胜利油田一项目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7-03 01:34
6月27日,山东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百万吨二氧化碳捕集、管输、驱油与封存(CCUS)关键 技术及工程应用"等3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据了解,胜利油田CCUS示范工程项目还入选了国家"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模型被中国共产党历史 展览馆收藏,获全球碳封存领导人论坛旗舰项目认证,大幅提高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影响力和 话语权。 15座注入站 用工仅需要60余人 "空无一人的注入站现场,如何日注千吨二氧化碳?"5号站东北方向5公里处的CCUS运维中心,是 CCUS注入系统的指挥中枢,管理着15座注入站、180多台套设备和76公里单井注入管线。 在生产指挥大厅,员工采用信息化运维模式,全天候、无死角巡查注入站全景,实时关注关键部位,精 准识别设备状态;通过远程操控设备、调整参数、分析数据,加强生产运行质效,如遇生产异常可一键 切断风险源。 "示范区东西跨度20公里,现场巡检一个来回就得一个多小时。"谈及智能化生产,CCUS指挥长林超感 触颇深。他说,视频联动平台、SCADA操控系统和PCS智能分析系统,就像给生产运行装上了"千里 眼""顺风耳",1名员工就能远程巡检管理2至3座注入站。 目前 ...
丰田、戴姆勒官宣!日本商用车两大巨头合并
6月10日晚,丰田汽车与戴姆勒卡车宣布达成最终协议,将在2026年4月之前完成丰田旗下日野汽车与戴姆勒卡车旗下三菱扶桑卡客车公司的合并。按 计划,双方将联合组建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届时推动其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两大巨头的合并将影响到日本商用车领域的竞争格局。 01 巨头合并背后的造假风波 目前,丰田持有日野50.11%的股份,戴姆勒卡车持有三菱扶桑89.3%的股份。根据协议,日野和三菱扶桑组建的新控股公司,将由丰田和戴姆勒卡车 分别持有25%的股份。不过,在表决权结构中,丰田占比19.9%,戴姆勒卡车占比26.7%,日野将不再是丰田的子公司。 02 转型重压下"抱团求生" 根据最新协议,合并后,日野和三菱扶桑各自的品牌和销售网络将在日本和海外保持不变。丰田和戴姆勒卡车表示,此次合并旨在整合资源,提升在 全球商用车市场的竞争力。 "规模很重要。在日本,多个商用车制造商各自生存下去是不现实的。"卡尔•德彭指出,由于与新兴国家制造商的竞争加剧,需要对电动化等领域进 行巨额投资。 日野和三菱扶桑合并背后,是全球商用车行业迫切需要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随着电池、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研发激增,中小企业面临巨大成本压 ...
入华四十年市占率过半,空客称中国民航巨大增长潜力待发掘
Hua Xia Shi Bao· 2025-06-28 11:19
在北京东北郊民航博物馆草坪上"蛰伏"近二十年之后,一架由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下称"空客")在四十 年前制造并交付的A310客机将迎来新生。 民航华东管理局(现中国东方航空)在1985年6月25日接收的这架注册号为B-2301的客机,不仅是中国 民航首架双发宽体客机,也是空客向中国民航客户交付的首架飞机。这架极具历史意义的飞机交付至今 一半时间服役于中国民航,另一半时间处在"退休赋闲"状态。在"落户"中国整整四十年之后,在空客与 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民航博物馆开启的保护活化利用项目改造下,将成为集航空科普教育、亲子休闲 娱乐、打卡拍照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航空科普教育新地标。 全面合作 从B-2301的"机生"历程,也折射出空客在参与并见证中国民航四十年发展过程中,从最早销售产品,覆 盖到目前从飞机研发设计、制造总装、运营支持,到退役后拆解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 "1985年,空客带来中国的不仅是一架飞机,还有首个零部件转包生产协议——A300/A310电子舱舱门 生产和组装,由此开启了双方在航空工业领域长达数十年的深度合作。"按照空客相关人士的说法,"此 后,空客陆续与成飞民机、沈飞民机和中航西飞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