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损

Search documents
“保险行业101”基础研究系列报告之一:如何理解人身险公司的负债成本?
Shenwan Hongyuan Securities· 2025-06-23 14:11
行 业 及 产 业 非银金融/ 保险Ⅱ 2025 年 06 月 23 日 行 业 研 究 / 行 业 点 评 相关研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证券分析师 罗钻辉 A0230523090004 luozh@swsresearch.com 孙冀齐 A0230523110001 sunjq@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孙冀齐 (8621)23297818× sunjq@swsresearch.com 如何理解人身险公司的负债成本? 看好 ——"保险行业 101"基础研究系列报告之一 "保险行业 101"基础研究系列报告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抓住保险行业投资的主 要矛盾,降低行业研究门槛。公募基金新规落地后,低配的非银板块(1Q25 较沪深 300 指数欠配 9.68%)关注度显著提升,基于稳定性及负债端增长预 期,预计保险板块的吸引力优于券商。交流过程中,我们收到较多关于保险行 业研究门槛高、财务指标复杂、估值较难理解等反馈。面向此类需求,我们推 出"保险行业 101"基础研究系列报告,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抓住保险行业投资 的主要矛盾。 "利差损"隐忧之下,负债成本成为影响人身险公司估值的核心因素。通俗来 讲, ...
不搞“内卷式”竞争,分红险新政放权与加压并行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23 05:0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上海报道 2025年6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下发《关于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的函》,明确 指出,保险公司应审慎确定产品年度分红水平,不得脱离资产负债与实际投资收益随意抬高分红水平, 避免行业过度竞争("内卷")对可持续经营的侵蚀。 近年来,在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凭借"固定收益+浮动红利"特征成为险企主推产品,在业内人士看 来,监管此番发文意在防范因盲目抬高分红而埋下的利差损风险,增强分红险业务稳健性。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限高令"发布以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不少经营状况良好的险企试图向监管申 请能否突破限高,而此次发文将责任下放,对头部险企而言,将是在合规框架内争取更高分红的机遇; 而对中小险企而言,则是更为严峻的挑战。 责任下放:"放权与加压并存" 具体来看,此次监管意见设定了六类重点情形,一旦出现保险公司拟定红利水平达到下列条件中的任何 一种,必须充分论证必要性并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六类情形包括: 1、拟分红率对应的投资收益率超过该公司分红保险账户过去三年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较 低者; 2、分红保险账户的特别准备金为负值或支付 ...
监管“喊话”险企审慎确定分红险分红水平 不得搞“内卷式”竞争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19 16:51
在当前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险企纷纷加快产品转型发展。其中,分红险成为寿险公司的主推产品。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 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近日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的函》(以下简称"监 管意见"),要求各公司审慎确定2024年度分红保险分红水平,要稳健经营,坚持长期主义,不得偏离账户的资产负债和投资 收益实际情况,随意抬高分红水平搞"内卷式"竞争。 防范风险 审慎确定分红水平 针对险企2024年分红保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提出,各公司应平衡好分红保险预定利率与浮动收益、演示利益与红利实现 率的关系,根据每个账户的资产配置特点和实际投资收益率,审慎确定各产品年度分红水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下发监管意见,或出于三方面 原因。一是防范利差损风险,部分险企脱离实际投资收益抬高分红水平,可能导致偿付能力风险。二是遏制恶性竞争,要求分 红需匹配账户实际表现。三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对演示利率、实际收益等不同概念进行区分,避免混淆。 监管意见提出,各公司应持续提高分红保险业务质量,按照资产负债相匹配、财务与精算硬约束、投资收益可支撑 ...
保险基本面梳理107:怎么量化利差损风险?如何给保险估值?-20250619
Changjiang Securities· 2025-06-19 13:48
怎么量化利差损风险?如何给保险估值? ——保险基本面梳理107 长江证券研究所非银研究小组 2025-06-19 %% %% %% %% 分析师 吴一凡 分析师 谢宇尘 SAC执业证书编号:S0490519080007 SAC执业证书编号:S0490521020001 SFC执业证书编号:BUV596 分析师及联系人 证券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评级 看好 维持 %% %% %% %% research.95579.com 2 01 如何判断利差损风险? 02 如何给估值? 目录 %% research.95579.com 3 research.95579.com 1 01 如何判断利差损风险? %% %% %% %% research.95579.com 4 01 上市头部负债成本正在改善 2024年负债成本在上升吗? ➢ 上市险企可以使用价值敏感性数据测算打平收益率,代表负债成本。 ➢ 2024年,国寿、太保、新华新单负债成本分别同比改善53bp、52bp和94bp。 ➢ 结论:上市险企新单负债成本正在改善。 测算新单负债成本 测算存量负债成本 2017H 2017 2018H 2018 2019H ...
不搞“内卷式”分红!监管发文筑牢分红险可持续经营防线
Di Yi Cai Jing· 2025-06-19 11:22
中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葛玉翔对第一财经表示,其实从去年开始,分红险等浮动收益产品的负债 成本就已在压降。此次的《监管意见》,整体定调思路仍旧以要求保险公司谨慎分红为主。 从具体要求来说,《监管意见》给出了六种情形,一旦保险公司存在这些情形,应当充分论证拟分红水 平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提交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定后实施。 这六种情形分别为:拟分红水平对应的投资收益率超过公司分红保险账户过去3年平均财务投资收益率 和综合投资收益率的较低者的;分红保险账户特别储备为负值,或者当期分红实施后分红保险账户特别 储备将为负值的;设立时间不足3年或公司监管评级为1级~3级的分红保险账户,拟分红水平超过人身 保险业过去3年平均财务收益率(3.20%)的;公司监管评级为4级~5级,且分红保险账户拟分红水平超 过产品预定利率的;公司产品、精算、投资、财务等资产负债管理职能部门认为需要提交审议的其他情 形。 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脱颖而出,成为保险公司竞相主推的"C位"产品,其分红水平和经营状况也越发 受到市场与监管的密切关注。 "这次文件中提到的几个情形,针对的确实是保险公司在确定分红水平时的风险点,也考虑了不同消费 者 ...
破解后增长时代困局,平安“重定义”平安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8 11:24
导语 : "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 " 双轮驱动, 构建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解决方案,中国平 安早已突破"传统金融产品平台"思维局限。 自五月开始,不少险企已开始下架旧产品,为更低预定利率产品的上线做准备。 保险收益重要锚定物——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自去年以来呈下行趋势。 2024 年累计下行 88bps , 2025 年一度降至 1.6% 以下。 这一态势,使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持续承压,难以有效覆盖保险行业的负债成本。 为缓解利差损风险,保险业一方面大力推行分红产品,另一方面推出"预定利率挂钩市场利率 " 机 制。这毫无疑问在告诉市场,保险靠高保证收益吸引客户已成为历史。 其实,早在 2019 年,已有头部险企未雨绸缪。 中国平安率先意识到寿险行业驶入深水区。过去依赖利差的时代红利,搞粗放发展的既有路径已行 至末尾,保险行业急需新的增长动能。 平安的转型轨迹,恰似一份行业启示录:唯有挣脱路径依赖的枷锁,让保险回归保障本源、让服务 穿透金融表层,方能在新周期中重估价值。 保险业的"新历年" 寿险业本轮改革,可以追溯至 2019 年。 那一年,正是中国保险业的烈火烹油的时期,代理人规模冲上 912 万人的 ...
新一轮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箭在弦上”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6-17 21:14
● 本报记者 薛瑾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保险业内调研了解到,近期,多家险企在进行新产品开发备案,同时为了适应利率换 挡后新老产品切换节奏,从销售人员培训到渠道合作等方面做了准备,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新一轮 下调进入倒计时。 "关于下一波预定利率调整,我们计划9月落地。分红险是届时新上架产品的主力。"北京一家人身险公 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家人身险公司也表示,会在9月前后对预定利率进行换挡,产品结构将进一步调 整,传统险比例将降低,分红险和保障型产品比例将升高。据记者了解,利率切换后,主流传统固收储 蓄险预定利率将由2.5%降至2%,主流分红险保底利率将由2.0%降至1.5%,万能账户利率也会下降,同 等条件下的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价格或上涨。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将迎切换 近日,同方全球人寿上新分红险产品,将保底部分的利率从目前市场主流的2%下调50个基点,至 1.5%。 事实上,在分红险方面,同方全球人寿并不是第一家将保底利率降至1.5%的险企,此前就有险企推出 过"1.5%保底利率+分红"的产品。比如,恒安标准人寿一位代理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某款增额终身寿 险产品,"2024年底就是'1.5%+分红',卖到现在了" ...
低利率时代,存款“替代品”靠谱吗?揭秘储蓄险“真相”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16 00:36
【开栏语】 2025年,中国保险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保险业新"国十条"的深入实施,行业正加速从传 统"风险补偿"向现代"生态服务"转型升级。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保险行业呈现出三大 新变化:浮动收益型产品吸引力凸显,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服务模式全面提升,"保险+健 康""保险+养老"等生态化服务模式蓬勃发展;科技赋能成效显著,理赔服务创新升级。 在此背景下,南都·湾财社重磅推出"金融新消费之投保新知"栏目,以"专业对话+实用科普"为核心,聚 焦产品价值解析、投保策略指导、行业趋势前瞻等议题,通过采访保险公司高管、金融学者、法律专家 等权威人士,为消费者提供客观、专业的投保指南,助力提升全民金融素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我国保险行业步入高质量转型深水区,产品结构加快切换。保障型产品占比提升、储蓄型产品 形态创新、浮动收益型产品快速发展......面对琳琅满目的保险产品,如何为自己和家人规划保险保障? 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这一消息发布之后,不少保险从业者纷纷在朋友圈转发并解读称"转存是最好 的选择"。 事实上,在低利率时代,兼具保障与增值功能的储蓄型保险一直备受投资者青 ...
险资持续增持银行股!新华保险43亿元接盘杭州银行外资股权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13 10:08
险资频频举牌银行股背后的投资逻辑 根据公告,新华保险以每股13.095元的价格,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杭州银行3.296亿股股份,交易总 价为43.2亿元。此次交易完成后,澳洲联邦银行不再持有杭州银行股份。杭州银行在公告中强调,本次 转让不触及要约收购,公司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杭州银行前 三大股东分别为杭州市财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比18.2%)、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比 11.1%)、杭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比6.9%),新华保险以5.09%的持股比例成为第四大 股东。根据相关规定,新华保险通过本次交易取得的杭州银行股份,自完成过户登记之日起5年内不得 转让。 有业内分析认为,新华保险此次投资,是基于对杭州银行长期发展前景的看好。作为"A股市场估值最 高"的银行之一,杭州银行地处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近年来,该行经营业绩 稳健,资产质量优良,分红政策稳定,符合保险资金对长期稳健投资的要求。据年报显示,杭州银行 2024年实现营收383.8亿元,同比增长9.6%;归母净利润169.8亿元,同比增长18.1%,归母净利润增速 维持行业第一梯 ...
银行存款利率跌破“1”字头,储蓄型保险能否迎来“春天”?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1 00:53
与持续下行的存款利率相比,我国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在近三年实现攀升。 在主流银行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的背景下,兼具保障与增值功能的储蓄型保险成为了投资 者的新宠。 存款利率下调是市场利率下行趋势的直接反映,在此趋势下,储蓄型保险以其稳定的回报率 和多样的投资方式受到投资者青睐,尤其是此前沉寂数年的分红险,也凭其"保底收益+浮 动分红"的复合设计,重回大众视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寿保险新推出的超170款产 品中,分红型、万能型产品占比近四成。 有报告指出,2024年近三成消费者增加了对储蓄险的投资,其中,41-50岁中年群体新增投 保率达18%,成为主力军。不过,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仍需防范利差损风险。为应对该 风险,监管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同时建立"随市而动"的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存款利率走入"1"时代, 储蓄型保险成新宠 今年5月,存款利率迎来新一轮下调,距离上一次调整(去年10月)已超过六个月,同时, 此次是自2022年9月以来,国有大行第七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 彼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纷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 3个月、6个月、1年、2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