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

Search documents
匠心独运创新创造(现场评论) ——写好人文经济学的大文章②
Ren Min Ri Bao· 2025-06-10 21:59
走进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州古城景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新安碑园、许国石坊、徽州府衙……一处 处古迹,静静矗立,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而另一面,旅拍店、文创店、沉浸式演出剧场……时尚、精致的文旅新业态,又令人耳目一新。既能了 解古徽州的灿烂文化,又能享受现代时尚的生活方式,这种强烈的"反差感",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文旅一词,文在旅前。黄山是山更是城。历史文化名城要焕发新的活力,还得在文化创新创造上下功 夫。 徽州古城景区里,曾有一家蓝染文创店,生意不景气。一名游客道出缘由:"其他地方也有蓝染,我们 来古城是为了看本地特色。"跟风开店、追热经营,往往很难胜出一筹。当地鱼灯文化已有数百年历 史,何不以此为突破口?文创店开启转型之路,打造"大鱼神灯"IP,并开发马克杯、冰箱贴、手机支架 等系列文创产品,一经上架,就颇受市场认可,文创店也成为景区的热门商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 产品却同质化,不可能有出路。文创店的成功印证了朴素的道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就在那里,谁能 匠心独运进行创造性、年轻化的表达呈现,谁就能走出人无我有的新路子。 古为今用,创新是关键,但要不泥古又不离古,就得把握好度。黄山市黟县的西递古村近年来 ...
记者手记丨让中华文明在交融互鉴中更加焕发光彩
Xin Hua Wang· 2025-06-08 23:12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记者手记丨让中华文明在交融互鉴中更加焕发光彩 新华社记者朱瑞卿 袁慧晶 王峰 法国陶艺家开弥打开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起她的作品:穿运动鞋的武松、一头蓝色头发的哪吒……如 今,她正在景德镇以向日葵为主题进行创作。在开弥看来,异乡的美好生活是艺术焕新的灵感源泉,正 如荷兰画家凡·高在法国创作了传世名画《向日葵》。 开弥能讲流利的中文,她在景德镇生活了十年,正在申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约一千年前,精美的瓷器自昌江畔启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运往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今,瑞士艺术家、 法国博物馆雇员、意大利贸易商……来自五洲四海的人们因热爱陶瓷艺术齐聚景德镇。近年来,这座小 城不仅实现了国内人口净流入,高峰期"洋景漂"数量更是多达5000人。 "我们在多地设立了'洋景漂'服务站,提供政策咨询、社群活动等服务。"景德镇陶瓷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陈优说,当地支持符合条件的"洋景漂"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目前已有一位外国专家荣获 中国政府友谊奖、20位外国专家荣获庐山友谊奖。 成立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设立人才专项基金、积极开展外国人才交流对话,种种 举措激发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到 ...
警惕文化数字化过程中的“数字橡皮擦”现象
3 6 Ke· 2025-06-06 02:08
"数字橡皮擦"现象指的是,在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形态并进行利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应用选择、算法的内在偏见、人为的操作失误 或有意干预、商业逻辑的驱动、乃至数字化标准的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原始文化信息发生丢失,或篡改,或模糊,或过度简 化,或标准化,或在数字语境下被错误解读和替代,从而对文化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独特性造成损害的现象。"数字橡皮擦"就像一块无形的橡 皮擦,在不经意间擦去了文化的某些重要部分,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挑战。我们以为数字化是在"备份文明",实际上可能是在"格式化文 明"。 "数字橡皮擦"就像一块无形的橡皮擦,在不经意间擦去了文化的某些重要部分,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挑战。我们以为数字化是在"备份文明",实际上 可能是在"格式化文明"。 一、"数字橡皮擦"现象的表现形式与影响 文化数字化本应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式与力量,但如果沦为"形式复刻",就会导致创新失去根基,变成一场失去"原力"的数字狂欢。 在文化数字化的进程中,一种被称为"数字橡皮擦"的现象正悄然浮现,给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数字橡皮擦"现象指的是,在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形态并进行利用、传播的 ...
首届西溪与水浒少儿绘画大赛启动征集
Hang Zhou Ri Bao· 2025-06-03 02:56
芦苇荡里藏侠影,水墨丹青续文脉。6月1日国际儿童节,西溪蔡志忠美术馆内,35组少儿家庭在10 米长卷上点染纵横水汊、泼墨苍茫芦雪——"童眼观西溪,丹心绘水浒"首届西溪与水浒少儿绘画大赛在 此启幕。 一部《水浒传》,半部见杭州,三分在西溪。据专家考证,施耐庵笔下的梁山水泊,原型正是西溪 湿地的水域景观。西湖区文化馆特聘指导老师言文娟表示,大赛聚焦水浒与西溪的文化链接,不仅是一 场艺术竞技,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和美育课,希望选手们用更多样的创作形式来表达心中所想。 今年是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园20周年,本次大赛既是对西溪湿地20年来坚持做好"保护、管 理、经营、研究"四篇文章的成果展现,更是深挖水浒文化IP价值、驱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引 擎。 立足这一定位,西溪湿地加速打造西溪水浒文化品牌IP——从水浒文化展示馆(施耐庵故居)借 AR技术重现梁山风云,到蔡志忠美术馆以漫画解码水浒文化,再到"西溪水浒游"精品路线串联"江湖实 景",构建起"科技+艺术+生态"立体叙事网络,为大赛提供了丰沃的创作土壤。 让小画家们更加期待的,是有机会和艺术大咖面对面交流——本次大赛邀请到了著名漫画家蔡志忠 先生担任首席评委 ...
艺术为舟 向新而行
Ren Min Ri Bao· 2025-06-02 22:02
展厅长廊上设置了一幅年表,展示了1916年至2024年广东美术的发展历程。香港保良局田家炳千禧小学 的王语淇同学举着照相机不停拍照,"我一直在学国画和漫画,这次要认真拍照记录,回去后再仔细学 习。" 林蓝介绍,展览布展需兼顾文物与当代艺术呈现,动线设计、灯光效果均为"当代展陈作品"的一部分。 同时,在当代艺术板块纳入两地青年艺术家的影像、数码作品,贴近流行文化。 李劲堃表示,近年来随着粤港澳艺术家之间不断交流往来,大湾区开放、创新的文化格局也逐渐形 成,"香港有着广泛的国际传播渠道和优势,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香港会展中心的亮相,将为粤港澳大 湾区文化艺术走向世界打开新的可能。" 粤港两地山水相连、文脉相通。5月22日至6月2日,"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香港举行。现 场展出岭南画派160余件经典作品,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看。 此次展览既是对广东美术百年发展的历史回顾,也是粤港文化同源的生动实践。正如大展组委会所 言,"愿这场展览,成为一扇窗,让世界看见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成为一座桥,连接起两地同胞的文 化认同;更成为一声号角,召唤新一代艺术家以'其命惟新'的勇气,在大湾区的热土上,续写属于这个 时代的 ...
直播与传统龙舟赛事融合,带动传统民俗升级为“新顶流”
Guang Zhou Ri Bao· 2025-06-02 08:18
传统民俗玩出花样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水上赛况越来越焦灼,场下氛围也逐渐达到高潮。"氛围真好,跟过年一样,全程锣鼓齐鸣!"从东莞松 山湖赶来的朱先生一边为7岁的儿子讲解比赛,一边拿出手机记录参赛选手奋力拼搏的精彩瞬间。除了 现场观众,直播间网友们也大呼:"过瘾"。"比赛太精彩了""选手都好有力量""赛龙舟还得看广东"等弹 幕持续刷屏。 在望牛墩镇村民眼中,赛龙舟不仅仅是端午节的注脚,更已化作一股沸腾的热血,是对速度与激情的追 求。"我18岁就开始参加龙舟赛,现在代表芙蓉沙村参赛。如今,轮到我们的小孩开始接触和学习怎 样'扒龙船'"。芙蓉沙村参赛队员梁洪顺告诉记者,对于他们而言,赛龙船这种传统活动是代代相传 的。 近年来,端午节广东赛龙舟这一民俗活动越来越受到全国网友的关注与喜爱。 6月2日,记者获悉,今年端午节期间,快手龙舟季——五子龙舟活力赛在东莞望牛墩镇寮厦河火热开 赛。当日,来自望牛墩镇的17支龙舟队、900多名选手与20多位快手达人"劈波斩浪",点燃了东莞水乡 的端午节日氛围。多机位直播、龙舟趣味赛事、民俗表演、创意市集等创新形式,也让传统龙舟文化突 破地域限制,呈现出一场全民参与的龙舟文化盛会。 ...
图书馆“端午盲盒”开出新惊喜
Xin Hua Ri Bao· 2025-06-01 23:41
当阅读遇上旅行,图书馆的边界被无限拓展。多地图书馆用"行走+典籍"的创新配方,让千年文化 从书页走向生活。连云港市图书馆推出四条"走读路线",带读者从花果山玉女峰的云端日出"读"到渔湾 的烟火瀑布,再到桃花涧史前岩画,引导读者在山水间阅读城市文化密码。苏州图书馆的"地铁阅读地 图"则串起拙政园、评弹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引导读者沿地铁线路打卡城市文化地标,让车厢变身移动 的"文化长廊"。 南京图书馆推出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主题展",《星槎胜览》等珍贵典籍生动再现郑和七下 西洋的航海壮举,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聆听"海上丝路"的历史回响。苏州高新区图书馆上演"时空穿 越"——"雪龙"号科考队员的南极日记、极光照片,让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徐州图书馆的《哥哥 赛龙舟》绘本课上,童声琅琅讲述龙舟竞渡的团结精神,苏州图书馆"金庸展"的武侠迷们正对着《天龙 八部》手稿拍照打卡…… 端午假期,江苏各地公共图书馆"文化不打烊",从艾草清香到钟馗版画,从地铁阅读到极地探险, 端午这个传统节日被图书馆赋予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清明插柳,端午悬艾"的古老习俗,在图书馆里有了新演绎。宿迁市图书馆的艾草竹编工作坊里, 馆员朱锦一边 ...
传统节日焕新生 借助“热力图+大数据”解锁端午文化创新与蜕变
Yang Shi Wang· 2025-05-31 03:07
央视网消息:当端午的艾草香漫过岁月长河,与现代生活的脉搏同频共振,传统节日便焕发了全新生命力,节日消费与体验也有了 别样风景。借助"热力图+大数据",探寻端午文化的创新与蜕变。 端午节作为中国首个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佳节,热度一年高过一年。2025年,观龙舟赛、亲自体验划龙舟,成了大家假 期出游的热门选择。 去湖南怀化,感受龙舟逆流而上冲滩,选手们咬紧牙关,凭借顽强毅力与团结精神对抗湍急水流的精彩瞬间。 在湖南汨罗,感受到国际组与本地组龙舟同江竞技,沉浸式体验传统祭祀仪式庄严肃穆,以及两岸观众欢呼雀跃的热烈氛围。 在杭州欣赏一场"不走寻常路"的龙舟大赛,这里的龙舟竞渡不以速度论英雄,比拼划桨时水花的高度,以及龙头吐水时的磅礴气 势。 中国龙舟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端午前后,全国及地方性的龙舟赛事活动达122场,比2024年增长10%,参与人数多达570多万 人。 同程旅行的数据显示,最近,跟"龙舟"相关的搜索量比上一周增长了270%。人们用出行的热情绘就了一张"追龙舟地图"。上榜的最 火十大"看龙舟赛"旅游目的地,有成都、杭州、佛山、苏州、铜仁、南宁、怀化、东莞、汨罗和宿迁。这些地方不仅有超精彩的 ...
新华时评丨IP出海,“潮”起东方
Xin Hua She· 2025-05-30 10:02
中国潮玩在海外掀起"拉布布热"引发外媒关注。这款玩偶从小众圈层迅速"破圈",成为全球潮流新宠: 欧美市场抢购热潮不断,泰国官方授予其"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二手市场稀有款溢价惊人……新加坡 《联合早报》敏锐地指出,其成功得益于企业在审美设计、本地化战略、社群运营和跨界营销等方面的 持续深耕。 如今,越来越多中国原创IP走红海外,既拓宽了世界了解中国的视野,也为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注入 活力。面向未来,中国原创IP出海将不只是"出圈出彩",更在于如何从个体突围走向体系化崛起,构建 起多元包容、辐射全球的文化矩阵。"潮"起东方,会让更多人看到文化交融的美好未来。 (文章来源:新华社) 更深层次看,中国原创IP能成功打动全球用户,其核心魅力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例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对传统神话的颠覆性再创作,《黑神话:悟空》对经典文学IP的精 良视觉呈现,都带来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全新感官体验。这些IP并非简单的文化符号输出,而是将东方 哲学、美学、故事融入现代创意和科技表达中,创造出兼具民族特色与全球共鸣的全新文化体验。这种 独特的文化基因与创新表达的结合,赋予了它们跨越文化隔阂、激发情 ...
让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
Ren Min Ri Bao· 2025-05-29 22:21
以创造性转化为路径,激活少数民族文化生命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农耕基础、手工 经济等逐渐式微,若仅仅将少数民族文化陈列在博物馆里,不利于其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不 能停留在"守旧"上,而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将其中蕴含的艺术、工艺、音乐、舞蹈等丰富元 素,通过现代设计、科技手段和产业模式,转化为具有时代感的文化产品。只有这样,少数民族文化的 宝贵遗产才能真正走向现代、走向大众。比如,侗族大歌以其多声部合唱的独特形式被誉为"天籁之 音",但过去传播范围有限。现在,通过数字化技术,侗族大歌可以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让更多人感 受到它的魅力。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片头曲的空灵吟唱令人印象深刻,它是制作团队在保留侗族大 歌原生态音色的基础上创新融入多种现代音乐元素的杰作。实践证明,我们能够在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 的创造性对话里激活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以创新性发展为目标,展现少数民族文化的时代光彩。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流动与创新。创新不是对传统 的否定,而是对传统的升华,是激活文化基因的有效路径。第一,创新需要科技赋能。科技与文化实现 深度联结,才能架起连通古今的桥梁,让文化基因在数字文明时代找到新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