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

Search documents
传闻落地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总部将从北京迁至天津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5-27 01:58
实际上,为了更好应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一汽丰田内部一直在探讨旨在提升效率和灵活性的方法,其中包括将销售公司总部迁至公司总部所在地天津的 可能性。 自2017年开始,一汽丰田曾对公司旗下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体系做过一轮大调整,其目标在于实现公司的"研产销一体化"。至2021年,一汽丰田销售公司被 要求向一汽丰田汇报工作,从而为二者建立了事实上的从属关系。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之所以将总部从北京搬至天津,与近几年其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处境有关。乘联分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一汽丰田新车零售 量分别为84.6万辆、79.9万辆、80.2万辆、79.8万辆,增速分别为7.5%、-5.6%、0.3%、-0.5%。尽管年销量基本维持稳定,但处在电动智能转型中的一汽丰田 仍需要从多个维度更好地"降本增效"。 据WFC招商处工作人员介绍,一汽丰田销售公司于2012年入驻WFC,租赁面积为9000平方米,租金价格为每月每平米240元,物业费为每月每平米38元。照 此计算,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在WFC一年的租金高达3002.4万元。 今年5月,丰田汽车公布的2024财年(即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联合财务报表显示, ...
零跑汽车(9863.HK):平均单车收入持续提升 一季度毛利率超预期
Ge Long Hui· 2025-05-27 01:57
零跑2025Q1 平均单车收入持续提升,毛利率再创历史新高超预期。零跑汽车2025 年一季度销量8.8 万 辆,同比+162.1%,环比-30.6%,其中C 系列占比约77.5%,同比+5.7pct。 2025Q1 公司实现营收100.2 亿元,同比+187.4%,环比-25.6%,对应平均单车收入11.4万元,同比+1.0 万元,环比+0.8 万元。公司2025Q1 毛利率达14.9%,同比提升16.2pct实现扭亏,环比+1.6pct,创历史 新高,盈利水平超预期,同比提升主要系:1)规模效应;2)持续降本增效;3)产品结构优化;环比 提升主要系战略合作带来的毛利增长。费用方面,2025Q1 销售、行政及一般费用率9.9%,同 比-6.4pct,环比+2.1pct;研发费用8.0亿元,对应研发费用率8.0%,同比-6.9pct,环比+1.3pct,公司计 划全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预计2025 年智驾总投入8 亿元。受益于前述多种因素公司盈利水平表现超预 期,2025Q1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GAAP)-1.3 亿元,同比大幅减亏,对应利润率-1.3%,对应单车盈 利-0.1 万元,同比+2.9 万元,环比 ...
“摘帽”再启程,墨龙出海正当时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5-27 01:4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頔孙佳琪 根据证券交易所规则,若上市公司连续亏损、营收不达标或存在重大财务问题,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或其他风险警示(ST),业内俗称"戴 帽"。由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净利亏损,位于潍坊寿光的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墨龙)于2024年4月被"戴帽"ST。新任管理层走 马上任后,在内部管理、技术创新、海外战略、市场订单等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令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年时间便实现"摘 帽",迎来出海发展新局面。 "十个老"造成经营困局,政府干部"空降"治企 2025年4月29日,山东墨龙发布一则关键公告,称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后,给出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明确公司 2023年度审计报告中"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已消除。公司随即向深交所申请,成功撤销其他风险警示。4月30日,公司股票停牌一天, 5月6日复牌后,证券简称从"ST墨龙"变回"山东墨龙"。 "从2024年4月底我们新任管理层到位算起,在一年的时间内实现了'摘帽',让这家老牌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这得益于寿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 和大力支持,得益于相关部门的 ...
甘咨询降本增效稳利润 打造发展“第二曲线”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26 16:41
Group 1 - The company, Gansu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Gansu Consulting), reported a revenue of 1.977 billion yuan in 2024, a year-on-year decrease of 17.24%, and a net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of 230 million yuan, down 9.51% [2] - In Q1 2024, the company achieved a revenue of 413 million yuan, a year-on-year decline of 4.14%, while the net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was 55.01 million yuan, an increase of 3.84% [2] - The financial director indicated that the decline in performance was due to intensified market competition and reduced profit margins, but the company managed to increase net profit in Q1 through cost-cutting measures [2] Group 2 - The company aims to leverage national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such as Western Development, new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ocusing on urban renewal, sponge cities, maj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new energy [3] - The company faces challenges with slow project progress and declining revenue conversion rates from existing orders, necessitating a focus on differentiating advantage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with insufficient effective demand [3] - Future strategies include adapting to industry changes, expanding new business areas, enhancing capabilities in smart and green buildings, and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rvice framework [3]
小熊电器20250526
2025-05-26 15:17
小熊电器收购罗曼个护类小家电企业,2024 年并表收入达 3 亿元,并 表利润超过 5,000 万元,显著提升公司业绩,实现双赢。 Q&A 小熊电器在 2024 年和 2025 年业绩表现如何? 小熊电器在 2024 年的业绩呈现出明显的 V 型走势。2024 年第一季度表现良 好,消费环境和外部环境较为理想。然而,第二、第三季度公司业绩和利润出 现下滑,第四季度开始显现拐点,收入和利润环比增速持续改善。进入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利润率回归到 8-10%的区间。这一改 善主要归因于公司在战略和战术上的调整,包括降低对收入规模的诉求、追求 收入与利润的均衡增长,以及严格管控各项费用特别是销售费用,提高各渠道 及事业部的运营效率。 小熊电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改善业绩? 小熊电器 20250526 摘要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熊电器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利润率回升至 8- 10%,得益于战略调整,即降低对收入规模的片面追求,转向收入与利 润的均衡增长,并严格控制销售费用,提升运营效率。 小熊电器通过优化抖音平台部门架构,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同时严格管 理价格策略,减少低盈利 SKU,多措并 ...
李振国辞任隆基绿能总经理,辞职前年薪从816万降至84万
Sou Hu Cai Jing· 2025-05-26 12:20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王泽红 此前业绩会上,他解释称:"2025年第一季度,光伏行业仍然处于调整阶段,虽然三月份光伏产品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个季度价格 仍低于生产成本,企业盈利继续承压。隆基绿能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深化降本增效,才推动经营业绩同比实现减亏。" 面对机构投资人何时扭亏的提问,他认为这与行业形势关系比较大。"在我们自己的规划里,肯定是希望越早扭亏越好,我们是希 望三季度能够回到盈亏平衡或扭亏。" 王泽红 搜狐财经&搜狐地产&焦点财经 高级编辑 邮箱: zehongwang@sohu-inc.com 关注房地产、汽车新势力、新能源及上下游产业 欢迎来聊,请备注公司和姓名 5月26日晚间,隆基绿能发布公告称,李振国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申请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辞任 后,李振国将继续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聚焦光伏前沿技术攻关。 同时,隆基绿能宣布已于5月26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2025年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总经理的议案》,同意聘任董 事长钟宝申兼任公司总经理。 年报显示,隆基绿能2024年实现营收825.82亿元,同比下降36.23 ...
*ST天山(300313) - 300313*ST天山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6
2025-05-26 12:02
证券代码:300313 证券简称:*ST 天山 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1 | | □特定对象调研□分析师会议 | | --- | --- |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媒体采访√业绩说明会 | | 类别 | □新闻发布会□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 | | □其他(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 | 参与单位名称及 | 投资者网上提问 | | 人员姓名 | | | 时间 | 2025 年 5 月 23 日 (周五)15:00-18:00 | | 地点 | 公司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https://ir.p5w.net) | | | 采用网络远程的方式召开业绩说明会 | | 上市公司接待人 | 董事、代理董事长、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韩明辉先生 总经理:葛建军先生 | | 员姓名 | | | | 财务总监:陈越凡女士 公司于 2025 年 5 月 23 日 15:00-18:00 通过全景网"投资者 | | | 关系互动平台"(https://ir.p5w.net)采用网络远程的方式召 开业绩说明会。主要问题及公司回复情况如下: | | | ...
中国车企告别“多生孩子好打架”时代
Di Yi Cai Jing· 2025-05-26 10:38
头部汽车集团的纷纷整合,是中国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淘汰赛下的车企战略选择。 "时间不等人,现在的市场环境对吉利汽车而言,已经没有容错的空间。"在5月中旬的吉利汽车控股有 限公司(下称"吉利汽车")2025年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表示,而 这就是吉利这么快进行合并的基本逻辑。 今年2月中旬,领克刚完成并入极氪的股权交割事项,两者合并成为极氪科技集团。而仅仅在不到3个月 内,极氪科技集团又宣布拟与吉利汽车完全合并,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这些大动作也让业内人士直呼"见证历史"。而加速整合并不是吉利一家传统汽车"大厂"的独有战略,在 过去一年时间内,除吉利汽车这家民企外,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两家国有汽车集团,以及东风、长安两 家汽车央企也开启了集团资源整合。 头部汽车集团的纷纷整合,是中国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淘汰赛下的车企战略选择。当汽车行业每年保 持两位数增长态势时,车企秉持着大干快上、"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理念,通过收购、自有品牌独立等方 式不断扩张版图;但一旦行业增速放缓,甚至进入存量厮杀时,车企正式告别"多生孩子好打架"时代, 将五根手指头握成一个拳头打向市场,抢到决赛入场券以 ...
翠微股份: 翠微股份关于公司未弥补亏损达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的公告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5-26 08:16
证券代码:603123 证券简称:翠微股份 公告编号:临 2025-013 债券代码:188885 债券简称:21 翠微 01 北京翠微大厦股份有限公司 配利润为-834,762,843.07 元,实收股本为 798,736,665 元,公司未弥补亏损超过 实收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本事项 已经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 2025 年第一次临 时股东大会审议。 关于公司未弥补亏损达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一、情况概述 根据北京德皓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合并报表未分 告(德皓审字202500001208 号) 二、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合并报表未弥补亏损超过实收股本总额的三 分之一,主要是由于公司 2022 年-2024 年连续发生亏损所致。其中: 店城市更新项目的建设进程,以及翠微店 B 座、牡 ...
风华高科:从资源模型到能力模型变革跃升
Jing Ji Wang· 2025-05-26 08:14
Core Viewpoint - The transformation of Guangdong Fenghua High-tech Co., Ltd. (Fenghua High-tech) is attributed to strong leadership from Guangsheng Holdings Group and a focus on innovative management practices, which have positioned the company as a leader in the new component industry in China and among the top global manufacturers of chip components [1][2]. Organizational Changes - Fenghua High-tech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to enhance efficiency and responsiveness to market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dynamic management mechanism that allows for competitive recruitment and rotation of middle management [3][5]. - The company has initiated a "Successor Plan" to identify and train young talent for middle management roles, promoting a younger and more dynamic leadership team [5][8]. -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rogram for team leaders has been established, with a focus on optimizing departmental responsibilities and reducing the number of departments by 33% [5][6]. Financial Performance - Fenghua High-tech is projected to achieve a 17% increase in revenue and a 130.43% increase in net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in 2024, with record production and sales volumes for its main products, showing growth of 29.02% and 28.2% respectively [6]. Innovation and R&D - The company has launched several key projects aimed at cost reduction and innovation, including the "P1 Extreme Cost Reduction" and "P2 Efficient Innovation" initiatives, which have led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9][11]. - Fenghua High-tech has standardized its R&D processes and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high-end product development, achieving breakthroughs in product specifications that compete with leading industry players [11][12]. Market Orientation - The company focuses on market-driven R&D, aligning product development with industry demands, particularly targeting emerging sectors such as AI computing, low-altitude economy, robotics, and new energy vehicles [12]. - Sales in th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segment, communications segment,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egment have seen year-on-year growth of 66%, 24%, and 16% respectively, with new product categories like supercapacitors also experiencing significant revenue growth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