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文明
icon
Search documents
网络文学与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构建
Ren Min Wang· 2025-05-24 00:49
中华文明标识是中华民族在文明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符号体系,它包含着中华民族的 精神追求、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色。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构建,需要我们在对业已形成的经典符号进行传 承、阐释、弘扬的基础上,对中华文明的精神本质进行富有时代特色的书写,进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游戏《黑神话:悟空》和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爆火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构建中 华文明标识体系,应该也必须借助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短剧等新兴文艺形式,如此才能为中华文 明标识注入新的活力,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大 众文化形式之一,正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传播优势,重塑文学的生产与传播范式,更为中华文明标识体 系构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将中华文明标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 幻想和历史是网络文学影响最广泛的两大题材类型。幻想类作品除目前增长迅速的科幻小说外,影 响广泛的玄幻、修仙、武侠等类型基本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完成世界构建和叙事;历史类作品则重点 重述中国历史事件、重塑历史人物。这些作品不仅以全新的方式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并完成了富 有时代特色的创新重构,弘扬 ...
被特批在故宫拍照,气场全开,网友:中国美绝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23 12:51
最近,刷到一组 郭晶晶被特批在故宫拍的时尚大片 。 有人感慨,故宫配色真的太美了,随手一 拍都是大片。 红,是紫禁城 沉淀600年的威仪 ; 黄,是 琉璃瓦上流淌的千年时光 ; 青,是太和殿的青砖,是 《千里江山图》不褪色的少年信仰 。 而你如果有机会走进故宫 ,会发现它的美不止于建筑美学。 每一道宫门背后,都藏着 比影视剧更真实跌宕的历史 。 推开承乾宫的雕花门,仿佛还能听见 顺治帝思念董鄂妃的低语 。 这位痴情天子,曾在这里绝食三日,只为追封亡妻为皇后。 养心殿的龙椅上,还残留着 雍正帝批阅奏折的墨渍 。 这位"工作狂皇帝",每天只睡4小时,一年到头只有生日才肯休息。 长春宫的月色下,仿佛还能看见 富察皇后为乾隆亲手披上貂裘 的温柔身影。 她发间那支点翠凤凰步摇 ,历经三百年依然鲜亮如初。 正如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说的: "紫禁城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朱墙金瓦的辉煌,而是 每一件文物背后鲜活的历史温度 。" 可惜,太多影视剧 为了博眼球、魔改历史 ,导致很多孩子在提前故宫时, 想到的都是"后宫争宠、帝王昏庸、太后跟军机大臣不得不说的故事" 却忘记了,这里珍藏着 足足186万件文物,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的见证 ...
文旅新探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叩响“古国时代”之门
Xin Hua Wang· 2025-05-21 02:53
Core Viewpoint - The opening of the Lingjiatan Archaeological Site Museum marks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showcasing the archae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Lingjiatan site, which represents the early civilization of the "Ancient State Era" over 5,000 years ago [1][3]. Summary by Relevant Sections - **Museum Overview** - The museum features a unique architectural design with a courtyard layout and rammed earth walls,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Lingjiatan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Park in Anhui Province [1]. - It will officially open for trial operation in May 2025, displaying approximately 1,100 artifacts including pottery, jade, stone, and bone tools [1]. - **Cultural Significance** - The Lingjiatan site is a key archaeological site representing the first phase of the "Ancient State Era,"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civilization process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region [3]. - The site exhibits advanced spatial planning and functional zoning, highlighting the early inhabitants' sophisticated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3]. - **Exhibition Highlights** - Notable artifacts include a jade double tiger head ornament, symbolizing ancient alliance systems, and various jade items that reflect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Lingjiatan culture [6][9]. - The museum's core exhibit features the "King's Tomb," which reveals early burial custom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jade in funerary practices, with over 340 burial items, including 210 jade artifacts [10]. -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 - The museum employs modern technology such as VR and 3D displays to enhance visitor experience, allowing them to engage with historical contexts and artifacts interactively [10]. - The integration of the museum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 [10].
文明探源丨70年逐一城:盘龙城深度探源“江河对话”
Xin Hua She· 2025-05-21 02:07
它为长江流域带来了青铜文明,"激活"长江中下游地区丰富的金属资源;它的发现改变了学术界对于"商文明不及长江"的传统 认知,是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中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发展等量齐观的历史见证…… 坐落于湖北武汉黄陂的黄陂盘龙城遗址,犹如镶嵌在长江中游的文明明珠,为中华文明演进提供了独特见证。 凭借揭示商代资源控制体系、展现南北文明交融等关键价值,黄陂盘龙城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五千载 文明星河中,盘龙城以非都城身份汇聚多重文明密码,为解读中国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诞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依据。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心" 2024年是盘龙城发现70周年、考古发掘50周年的时间节点,也是它获得"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关键之年。这处曾实 证"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的重要遗址,以大遗址考古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走进学界和社会大众的视野。 狞厉的饕餮、蜷曲的夔龙、怒目的兽面……这些精美的纹饰通常满布青铜礼器之上,是商文化的独特表征。徜徉在盘龙城遗址 博物院,一件件展出的器物似在诉说着盘龙城作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心"的独特地位。 这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盘龙城遗址博物院(2025年5月1 ...
让“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越叫越响
Zheng Zhou Ri Bao· 2025-05-20 00:38
在"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品文创咖啡、听千年古乐;把商文化"穿"在身上、看甲骨文街舞秀,在文化 遗产的活态传承中品味历史内涵,漆扇、木版年画、非遗表演成为景区的"压轴好戏",收获观众热 捧……伴随着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旅游日的相继到来,一系列文旅、文博活动在郑州轮番上演,通过科 技赋能、跨界融合、深度体验等创新举措,探索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新路径,彰显出郑州市深入践行 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扬郑州特色、展郑州风采、树 郑州形象的有力举措。郑州正以"天地之中"定标文明坐标,以"黄帝故里"凝聚民族情感,以"功夫郑 州"激扬时代活力,"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越擦越亮、越叫越响。 千年商都铺展古今交融画卷 以千年商都的厚重为底色,以现代时尚的创新为笔触,依托"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文化 IP,郑州持续向世界展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壮丽画卷。 "郑州地处黄河中游、天地之中,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六个大遗址片区 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文物资源大市。"郑州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全市文 物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面聚焦文 ...
民族自豪感引发考古旅游热
Xin Hua Wang· 2025-05-19 16:23
"这个物件有什么功能?""谁是墓主?""文物都是真的吗?"程义被游客包围,受到问题的轰炸。 5月18日,游客在苏州考古博物馆内观赏展出的文物(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硕 摄 新华社南京5月19日电(记者蒋芳、黄硕、朱筱)中国旅游日和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新开放的苏州考古博物馆涌入观众数量之多,出乎馆长程义的意 料。 "我原以为第一天最多会有三四千人来,其中大多数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实际上我们接待了七八千人,许多是普通市民和外地游客。"他说。 程义认为即将到来的儿童节将是另一个游客高峰,届时正值端午假期,博物馆正为此准备一场特别的苏州出土玩具展。暑期预计还会有更多人 来。 苏州考古博物馆呼应了中国兴起的考古旅游热。近年来,中国的考古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正成为网红打卡点,游客往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排着 长队进馆。不仅故宫这样的知名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许多人还热衷前往偏远的古迹处旅行。 "苏州是古代长三角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心,建设这样一个博物馆很有意义。它不仅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还唤起人们对家乡的自豪感。"程义说。 他认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是人们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原因。"以前饭都吃不饱,大家不会 ...
北方GDP第一县,不在山东,在西北
Hu Xiu· 2025-05-19 14:09
从面积上来看,神木也是陕西最大的县。制图/刘耘硕 十五年制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人均GDP超过香港澳门……别误会,这里说的不是高福利的北欧国家,而是位于陕北的一个县城。 在2024年全国各县市GDP Top10几乎被南方统治的排行榜中,地处陕北榆林的神木显得多少有点"突兀"。神木经济奇迹的根源,来自地下一亿年前的馈赠 ——煤。位列全国煤炭产量第一县的神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煤都"。 黄土高原加上煤矿的组合,使得神木似乎非常符合对于陕北地区"土老帽"的刻板印象。神木有钱,但绝非"土豪"。 这里是"杨老令公"杨业的出生地,塞上朔风裹挟着胡笳的低鸣,唱不尽千百年来英雄的赞歌。而随着拥有4300年历史的石峁古城的发现,更使得神木成为 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我们的国家,从这里迈向了文明的前夜。 在资源开采之外,神木人也没有忘记对于自然环境的治理。神木市全境林地覆盖率达到了43.2%,是隔壁产煤大省山西的两倍还多。而在即将到来的小满 节气,随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迁徙到这里繁衍后代,来神木更有着一个"看海"的约定。 地里挖出来的"陕北小迪拜" 位于陕北的神木,自然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地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戴着 ...
安徽省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召开
Yang Shi Wang· 2025-05-18 15:00
5月16日下午,安徽省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含山凌家滩遗址召开。安徽省政府副省长孙勇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 记、厅长周明洁主持会议,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方劲松、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爱武出席。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提升站位认知,高水平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主动顺应当前"文博 热""考古热"发展趋势,立足遗址发掘保护、展陈展示和活化利用,坚持保护第一,增强服务思维,深化文旅融合,构建多业融合的产品矩阵。要加强研究 阐释,加强数字化赋能,打造特色品牌,推进国际化传播,服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要坚持精干协同,加强专业人才引育和使用,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 运营服务模式。要加强组织协调,机制化做好要素保障,确保高水平规划建设,为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安徽省文物局局长胡敏汇报了安徽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原 理事长王巍及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作主旨发言。 王巍:建设好考古遗址公园,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 ...
传承文明 照鉴未来
Ren Min Ri Bao· 2025-05-16 22:12
5月16日,位于安徽马鞍山市的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试运营。作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凌 家滩是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关键遗存,约1100件展陈文物,讲述着凌家滩遗址之于中华文明起 源、形成及早期发展的重要价值。 历史与文明,浓缩于一件件文物、凝结成一段段故事、收存于一座座馆舍。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 博物馆工作,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前所未有地繁荣兴盛。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以平均每年200多家 的速度增长,2024年底的统计结果有望超过7000家。 人们对于博物馆的热情远超以往。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累计优惠观众100余亿人次,"为一馆赴一城"成 为更多游客青睐的出游形式。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今年"五一"假期,湖北云梦县博物馆凭借珍藏的"中华第一长文觚"等珍贵文物,迎来参观热潮。游客穿 梭于展厅,探寻历史印记。 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从刀笔留痕处,打开历史的画 卷,总书记目光长远:"让中华文明瑰 ...
新华全媒头条·文明探源|走进琉璃河遗址探寻北京“城之源”
Xin Hua She· 2025-05-16 08:44
Core Insights - The Liulihe site, recognized as the earliest urban relic in the Beijing area, dates back over 3,000 years and has been acknowledged as a significan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for 2024 [1] - The site has revealed a complex urban structure, including outer city walls and moats, expanding the previously estimated area from less than 600,000 square meters to approximately 1,000,000 square meters [2][3] - The findings at Liulihe provide crucial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Western Zhou feudal system and 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 into Central Plains civilization [4][5]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 Recent excavations have uncovered a dual city wall structure, marking the first time such a feature has been identified in Western Zhou feudal sites [2][3] - The discovery of a large earthen building foundation, potentially the residence of the Yan lord, along with large earthen wells, indicates a sophisticated urban layout [5][6] - Over 930 archaeological sites, including earthworks, pits, and tombs, have been identified since 2019, showcas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China [6] Family and Social Structure Insights - Advanced DNA analysis has allowed researchers to reconstruct a four-generation family tree from the remains found in the site,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ancient social structures [7] - The discovery of multiple tombs suggests the presence of at least four generations of the Yan lord's family, contribut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Yan dynasty's lineage [8]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 Ongoing excavations aim to further explore the urban and burial sites to uncover more details about the civilization that once thrived in the area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