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
icon
Search documents
“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发布后,首批通关的车企来了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08 14:42
而4月29日,宁德时代率先宣布获得两张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正式通过新国标的企业。 更多企业也在未雨绸缪。蜂巢能源董事长、CEO杨红新曾向湾财社记者透露,许多企业两年前就知晓标 准的起草,大都已经能够满足新标要求。另有行业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受访的36家整车和 电池企业中,已有78%的企业具备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 目前距离新国标正式实施尚有一年多时间,这为暂未满足要求的企业预留了充足的缓冲期。冯炎强认 为,随着动力电池新规的落地,行业内的产品会拥有更高的标准,具备更好的安全属性,避免重现目前 可能碰到的一些安全事故。与此同时,他也相信行业会迎来淘汰赛,而研发投入少、产品不能满足要求 的企业必然生存不下去。 据悉,极氪自研自产的神盾金砖电池通过了220项系统级测试、682项零部件测试,其中有15项测试项目 超行业标准。除严苛安全标准外,极氪还有8大热安全防护技术,并结合AI赋能进一步提升安全防护等 级。截至目前,极氪品牌全球用户近50万。极氪表示,未来将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安全水平, 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湾财社记者留意到,同日,岚图汽车、吉利汽车也相继宣布获得 ...
海外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蓝海吗
中国车企及动力电池企业"出海"正在开拓新的阵地——海外动力电池回收。近日,国轩高科与晋景新能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电池回收及售后服务体系 建设等领域推进深度合作,面向全球共建回收及售后服务体系,拟布局全球100个服务网点。不止国轩高科,目前国内不少企业都盯上了这一领域,包括 欣旺达、比亚迪均表示计划在海外开展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在这一领域,不仅有国内企业之间的联手,也有中外企业的合作。今年初,华友循环与法国苏 伊士正式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携手探索在法国等欧洲地区进行动力电池回收方面的合作。 企业涌入海外动力电池回收赛道 "近水楼台先得月",较早抢入海外动力电池回收赛道的,还是一些有较强回收能力的动力电池企业。 国轩高科工程师李轩告诉记者,公司与晋景新能的合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在共建电池回收及售后服务系统方面,双方将依托晋景新能全球超过60个服务 网点,以及国轩高科预计约300GWh的年度电池生产能力,合作建立锂电池销售、售后服务及回收综合系统。国轩高科将提供技术支援、人员培训及协助 设立服务站,晋景新能将通过其全球服务站提供全面售后支援。双方计划在全球10个服务网点开展首批试点合作,之后逐步扩展至100 ...
格林美许开华:镍价处于企业“生死线”,拟收购一两家“小而美”的上市公司
经济观察报· 2025-05-07 13:13
许开华表示,格林美拟通过优势稀缺资源业务,并购1— 2家"小而美"的上市公司,积极推进钨业务进入资本市 场,并推动格林美主体在香港上市。 作者: 潘俊田 封图:企业供图 5月6日,锂电池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格林美(002340.SH)在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深圳举办了2024年年 度和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2024 年 , 格 林 美 实 现 营 收 约 为 332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8.75% , 净 利 润 约 为 10.2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9.19%,扣非净利润约12.9亿元,2023年扣非净亏损2.4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约95亿元,同 比增长13.67%,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扣非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17.7%。 格林美在财报中预计,2025—2027年,格林美拟分别实现营收超过4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 元,有望实现三年翻倍。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在业绩会上表示:"(格林美)讲求稳健,小步快 跑,这些数据(预期营业收入数据)没有问题,但能具体超过多少不确定。" 据许开华介绍,预计2025—2027年,格林美增长最快的业务分别是电池材料业务、钨资源回 ...
招标!扩建!三大电池项目传新进展!
起点锂电· 2025-05-07 10:20
自此以后,该合作不断刷新进度。2022年11月, 沈阳亿纬正式成立;2023年3月, 沈阳百亿项目正式开工,拟分两期建设,主要生产具有 耐低温、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的储能与动力电池;2024年11月, 项目一期工程——圆柱电池项目顺利封顶,全面进入围护结构、装饰装修 阶段,将 主要生产46系列大圆柱电池,年产能10GWh。 继印尼、马来西亚等海外项目持续推进后,国内市场相关电池项目也迎来进展! 起点锂电关注到,五一假期前后,又多个项目更新动态。一方以亿纬锂能、弗迪电池等为代表,进行此前项目的完善及扩建;另一方则以楚能 新能源等为代表,构建"新势力"的配套服务和产品竞争力。 据悉, 本次亿纬锂能、弗迪电池、 楚能新能源三大电池相关项目分别位于沈阳、长沙、武汉,合计投资达到210亿元。 01 亿纬锂能:沈阳全资子公司启动招标 5月6日, 沈阳亿纬锂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亿纬) 发布了一则招标信息,项目名称为:室外道路管网、室外交通划线及标识牌工程, 预算金额为2200.00万元。 企查查等资料显示, 沈阳亿纬是亿纬锂能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销售,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 ...
四川将加快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07 07: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为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办法》共7章27条,从区域中心建设、回收利用规范、鼓励支持措 施、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为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活动提供制度支撑。 中新网成都5月7日电 (单鹏)《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 法》)政策吹风会7日在成都举行。会上透露,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专门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 作的规范性文件,《办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政策吹风会现场。 乔薇 摄 4月22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办法》。在政策吹风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 长、新闻发言人曾吉明表示,制定《办法》,是发展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的要求,也是规范废旧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活动的需要。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40.2万辆,其中,成都作为全国汽车保有量第 一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93.25万辆。预计未来两至三年,四川省废旧动力电池将迎来第一轮 大规模"退役潮",回收利用市场前景广阔。 但由于市场成本等原因,目前大量废旧动力电池流入小散乱的"小作坊"。此类"小作坊"不具备规范条 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
问界M8电池与宣传不符?官方回应:出厂合格证印错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06 08:01
5月6日,针对有车主反映的问界M8车型宣传三元锂电池,装车却变成磷酸铁锂电池的问题,问界汽车官方小助手 回应称:"经核实,部分问界M8 Max+和Ultra出厂合格证中电池类型一栏印制错误,由此带来的困扰我们深表歉 意。" 问界方面表示,问界M8 Max+和Ultra出厂标配三元锂电池,与车辆准入公告信息及官方参数配置表一致,可以放 心使用。如仍有疑虑,可前往用户中心查验实车电池包名牌信息。 此前有车主在问界APP上发文质疑称:"问界M8的MAX+版本电池不是说是三元锂电池么?怎么合格证上面是磷 酸铁锂电池了,这是什么情况!" 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所采用的两大主流技术路线,二者各有优缺点。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对较高,搭载该电池的电动车型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一般用于中高档车型。三元锂电池 也存在热稳定性差、循环寿命较短等缺点,而且依赖稀缺金属钴、镍,成本较高。 磷酸铁锂电池虽然能量密度较低,但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相对较优,更重要的是成本更低,广泛应用于储能、商用 车及入门级电动车。 问界官网显示,问界M8 Max+和Ultra版这两款车配的是宁德时代53度三元锂电池,问界M8 Max版 ...
瞭望新15年: 超快充爆发元年,安全标准何时升级
高工锂电· 2025-05-02 09:35
● 15年,从破土萌芽,到枝桠参天;从步履蹒跚,到健步如飞。以2010年"十城千辆"为肇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力 牵引下,中国动力电池发展走过了波澜壮阔的15年。 ● 15年,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从0到1,从弱小到壮大,从跟随到领跑的完整历程,如今已经 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新三样"代表,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注脚。 ● 以 2025年为转折,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将开启新的15年征程。瞭望新征程,将会是更具挑战,交通电动化向全场景渗 透,能源体系变革也加速走向纵深,这也意味着,新应用场景开启,新技术与产品创新,新商业模式落地,新的产业生 态与格局。 过去一段时间,一辆小米 SU7 在事故后发生的燃烧悲剧,将三条生命带走的同时,也再次将新能 源汽车的安全隐患置于聚光灯下。 尽管事故的确切原因尚待官方调查结论,但公众的质疑已然集中投向了智能驾驶系统与动力电池安 全 —— 这两项被视为新能源汽车时代 " 标配 " 的核心技术。 一个强烈信号 也正在被释出 :当任何一项新技术开始告别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应用的阶段,其潜 在的安全风险必将受到社会舆论更密集、甚至更严苛的审视与拷问。 然而,在这 ...
每日速递 | 清研电子0.1GWh干法电极产线投产
高工锂电· 2025-04-30 10:39
◆ 电池 ◆ 宁德时代宣布成为 全国首家通过动力电池新国标的企业 01 宁德时代宣布,公司获得两张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其中,通过检测 的产品含电池单体与电池包。 此次送检产品是麒麟电池,检测报告由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颁发。 ◆ 材料 ◆ 当升科技 欧洲首座正极材料工厂开工 01 4月29日,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首期项目奠基仪式在芬兰科特卡市举行。 产能方面,当升科技(芬兰)NCM三元材料规划产能20万 吨/年,LFP/LMFP(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规划产能30万吨/年。此次开工建设的为一期项目,主要为NCM产能6万吨/年。 山东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环评公示 02 山东烟台市生态环保局对"万华化学绿电产业园一期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公示期为2025年4月27日-2025 年5月6日(5个工作日)。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海阳市万华绿电产业园内,由万华化学集团旗下万华化学(海阳)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10万t/a 电池级磷酸铁锂装置1套(2.5万t ...
宁德时代成为首家通过动力电池新国标的企业
起点锂电· 2025-04-30 09:53
4月27日,宁德时代获得两张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 "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 国内首家通过新 国标的企业。 其中,通过检测的产品含电池单体与电池包。 GB 38031-2025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此次送检产品是麒麟电池 ,检测报告由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颁发。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能源系统部与宁德时代 测试验证中心团队成员共同出席并见证颁发仪式。 首份检测报告的颁发,不仅是对GB 38031-2025标准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验证,更是对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技术领先能力的认可。 截至今年2月,全球已有超1800万辆汽车搭载宁德时代电池。动力电池安全对于宁德时代而言,是贯穿整个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未来,宁德时 代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动力电池热扩散、底部防护、快充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水平,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宁德时 代) | 往 | 期 回 顾 | | | --- | --- | --- | | 01 | | | 亿纬锂能供货特斯拉新品! | | 02 | | ...
锡业股份(000960):原料自给上行,行业持续景气
Tebon Securities· 2025-04-30 05:41
Investment Rating - The report maintains a "Buy" rating for the company [2] Core Views - The company reported a total revenue of 41.973 billion yuan in 2024, a slight decrease of 0.91% year-on-year, while the total profit reached 1.835 billion yuan, an increase of 5.15% year-on-year. The net profit attributable to the parent company was 1.444 billion yuan, up 2.55% year-on-year.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5, the company achieved a total revenue of 9.729 billion yuan,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5.82%, with total profit of 608 million yuan, up 40.51% year-on-year, and net profit of 499 million yuan, up 53.09% year-on-year [5][6] - The company experienced an increase in production and prices for its main products, with total production of non-ferrous metals reaching 361,000 tons in 2024, including 84,800 tons of tin, 130,300 tons of copper, and 144,000 tons of zinc. The self-sufficiency rates for tin, copper, and zinc were 30.21%, 15.91%, and 72.72%, respectively [5] - The supply-demand dynamics for tin remain favorable, with a tightening global supply due to policy restrictions in Southeast Asia and stable demand growth driven by sectors such as electric vehicles and semiconductors [5] - The company is a leader in the tin industry, with a domestic market share of 47.98% and a global market share of 25.03% in 2024, positioning it well to benefit from ongoing industry prosperity [5] Financial Data Summary - The company’s total assets were reported at 36.803 billion yuan, with a total market capitalization of 22.827 billion yuan. The earnings per share (EPS) for 2024 is projected at 0.88 yuan, with a net profit margin of 3.7% [6][8] - Forecasted net profits for 2025, 2026, and 2027 are 2.269 billion yuan, 2.406 billion yuan, and 2.828 b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 strong growth trajectory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