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款
icon
Search documents
国泰海通|宏观:存款从“回家”到“再搬家”
报告导读: 2018年之后,随着资管产品收益率的回落,出现了一轮明显的居民存款"回 流"趋势。而从2023年以后,由于存款利率快速持续调降,居民存款又重新"搬家"回到 理财、货基等资管产品中。 往后看,住户存款继续向多元化的资管产品迁移或是大趋势。 因为预计存款的降息速度可能还是会继续快于 银行间市场的降息速度,居民配置货币基金、类货币金融产品的占比或将继续提升。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的节奏复杂性超预期。 报告来源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海通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 报告名称:《存款从"回家"到"再搬家"》 报告日期:2025-06-20 报告作者: 应镓娴(分析师)S0880525040060 梁中华(分析师)S0880525040019 2014、2015年阶段,资管行业蓬勃发展,金融产品规模不断扩张,我们观察到的是明显的"存款搬家"现 象,即居民存款大量涌入各类资管产品。 然后,自金融去杠杆和房地产市场转向以来,2018年开始居民 财富又重新大规模转移回存款端,可以看作是居民财富配置的一次"逆转"。到2023年,随着存款利率开 始频繁下调,短端的银行间资金利率、同业存单利率却降得很慢,形成了一种新的利率扭 ...
买菜大妈一句话“说透”楼市本质?人们坦言:比很多专家看得透彻
Sou Hu Cai Jing· 2025-06-22 07:51
自2023年我国放开疫情管控以来,楼市便步入新的调整周期。 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变,而是累积已久的结果。 从3月开始,新房成交量和面积双双下滑,二手 房市场则呈现出挂牌量激增的态势。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成都和重庆二手房挂牌量均突破20万套,上海也超过了18万套。7月份百城二手房价指数更是显 示,96座城市同比下跌,寒意蔓延。 面对持续下跌的房价,各地政府纷纷祭出"救市"政策。除一线城市外,多数二三线城市已放松限购、限售政策,银行也下调房贷利率至4%以下,同时各地 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以减轻刚需购房者的经济压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认房不认贷"政策的出台,意图刺激改善型住房需求。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却显 得微乎其微。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三年疫情的冲击导致许多人收入锐减甚至失业,民众的购房能力大幅下降,难以支撑居高不下的房价;其二,自2021年下半 年以来,国内房价持续下跌,房地产的"财富效应"逐渐消散。 失去了投资价值的支撑,众多炒房客被迫退出市场。 面对楼市低迷的现状,房产专家孟晓苏建议动用老百姓沉淀的15万亿存款中的三分之一,刺激房地产的购买、装修及相关消费,以此拉动经济和楼市复苏。 然而,此建议却引 ...
我国存款总额227万亿,居全球首位,人均存款出炉,你达标了吗?
Sou Hu Cai Jing· 2025-06-22 05:04
我国居民储蓄率长期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源于国人将存款视为重要的安全保障。三年疫情的冲击更强化了这种观念,储蓄成为应对失业、疾病等风险的最 后防线,尤其在股票、基金等投资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银行存款的安全性更显突出。 近期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存款总额高达227万亿元,位居全 球第一。然而,这一巨额数字包含了企业和政府存款,而仅就居民存款而言,截至六月末已达到惊人的132.21万亿元。 若以14.1亿人口平均计算,人均存款达到9.4万元;按三口之家计算,平均每个家庭存款则高达28.26万元。这一数据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不少人自嘲拖 了人均存款的后腿。然而,平均数并非中位数,多数人的实际存款低于平均水平实属正常现象。 那么,为何在人均存款高达9.4万元的情况下,仍有大量国人存款不足甚至负债累累呢?这背后存在着多重复杂因素: 首先,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招商银行数据显示,仅2%的人口掌握着80%的存款,其余98%的人口仅分享剩余的20%。这种极度不均衡的财富分配格局, 使得人均存款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多数人的经济状况。 其次,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多数居民月收入仅为数千元,却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除了日常 ...
拥有500万元存款,可以靠利息过上怎样生活?听听银行人怎么说的
Sou Hu Cai Jing· 2025-06-22 04:53
其次,投资风险不容忽视。许多人建议将存款用于投资股票、基金或银行理财产品,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然而,2023年股民人均亏损高达6.45万元,众多基 金产品也经历了20?0%的亏损,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着亏损风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将资金存入银行,保障本金安全,或许才是更为稳妥的选 择。 拥有500万存款,真的能衣食无忧吗?在大多数人眼中,这笔巨款似乎唾手可得,但在现实中,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无疑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即使勤俭节 约,每年储蓄10万元,也需要50年的时间才能积累到500万。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百万存款都是难以企及的"天花板",更别说500万了。 那么,究竟哪些人拥有如此巨额存款呢?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抓住房价历史高点成功脱手的炒房客;另一类是凭借拆迁补偿获得巨额资金的拆迁户。 这两 类人群的财富积累,都带有极强的偶然性与风险性,并不能代表普遍情况。 于是,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拥有500万存款,究竟能过上怎样的生活?一位银行工作人员给出了谨慎的答案:这取决于诸多因素。 首先,利率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存款收益。几年前,500万元三年期存款利率高达3.5%,年收益可达17.5万元,月收益超过1.45万 ...
家里攒下200万存款,放现在到底算啥水平?实话可能有点扎心
Sou Hu Cai Jing· 2025-06-22 00:51
我们需要明确区分存款和房产的本质区别。200万存款是家庭最优质、流动性最高的资产,而200万市值的房产则面临着变现困难的困境。在快速变现的需求 下,房产往往需要大幅降价才能成交,其流动性远逊于存款。更重要的是,在当前房价下行的大环境下,200万市值房产的贬值速度可能远超200万存款。网 络上夸大的收入数据更进一步扭曲了大众的认知,实际上,年薪50万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在国内仍然是凤毛麟角。 首先,高昂的房价让200万存款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显得捉襟见肘。这笔钱或许只能买下一套面积不足40平米的老旧住宅,与人们对"安家"的期望相去甚 远。其次,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高薪炫富"现象,营造了一种年薪动辄50万的普遍印象。按照这种收入水平计算,攒够200万似乎仅需短短5到6年。然而,这 只是一个被过度美化的幻象。 那么,在真实的中国社会,200万存款究竟处于何种水平?根据2024年最新数据,全国仅有0.1%的家庭存款超过200万元,这意味着在14亿人口的背景下, 拥有200万以上存款的家庭约为140万户。与此同时,全国居民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一个三口之家平均存款则超过30万元。然而,这只是平均数而非中位 数,这意味着超过6 ...
手握60万现金,到底“该买房”还是“存银行”?王健林近乎明示
Sou Hu Cai Jing· 2025-06-21 21:12
凛冬将至?楼市寒潮下,60万现金该如何抉择? 全国楼市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调整。6月百城房价数据显示,新建住宅房价环比上涨城市仅37个,而下跌城市已达45个;二手房市场更是寒意逼人,仅8个城市 房价上涨,91个城市下跌。与此同时,全国13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挂牌量已飙升至199万套,较年初增长25%,上海、武汉、西安增速尤为显著,分别达到 82%、72%和40%,市场库存压力日益加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各地救市政策频出,可谓"暖风频吹"。2023年,全国100多个城市出台楼市调控政策300多次,20多个城市取消限购或限售,银行房贷 利率已降至4%以下,郑州、南京等城市更允许使用公积金支付首付款。然而,政策的利好能否逆转楼市颓势,仍未可知。 王健林曾言:"任何一个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兴盛不会超过50年,而我国的房产行业已经高速发展了30多年。" 此言一出,如同为当前楼市投下了一枚重磅炸 弹。面对楼市由盛转衰的趋势,以及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现实,手握60万现金,是选择抄底入市,还是稳健储蓄?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 高位买入,很可能成为楼市泡沫的"接盘侠",面临资产贬值甚至房产市值缩水的风险。 我们认为,在当 ...
罕见!这家银行存款利率高达3.05%!新一轮降息在路上?
Sou Hu Cai Jing· 2025-06-21 12:03
存款利率达3.05% 在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的背景下,近期, "广东一村镇银行存款利率高达3.05%"的消息在存款圈 迅速蔓延开来。 据报道,最近,广东清远清新惠民村镇银行推出的3年期、5年期存款产品,利率高达3.05%。 该银行工 作人员对此回应称,确实有该产品,但只能储户自己到柜台开户,且额度有限,额度用完之后将回归常 态。 官网显示,该行仅有1个网点。目前,该行3年期、5年期存款挂牌利率为2.5%。 "适度高息,只是聚焦在局部市场且限定额度,实际影响有限。"薛洪言说,其核心问题在于要把握 好"度", 不能引发市场掀起新一轮"价格战"的风险。 今年剩余月份是否还会继续降息?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认为,存款利率整体趋势是 下降的,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全球低利率环境外溢,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 预期2025年下半年可 能还会迎来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网点少、品牌弱、客户基础薄等短板,难以通过 服务或渠道与大行竞争, 差异化的高息吸收存款是它们比较重要的展业策略之一,且监管部门对于银 行的存款利率也给出了弹性定价空间。" "小银行要吸收更多的 ...
住户定期存款余额和占比均创近年新高
news flash· 2025-06-21 09:11
住户"存款定期化"加强的趋势,不仅体现在今年以来逐月上升的定期存款余额上,也体现在创出新高的 定期存款占比上。记者查阅央行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的最新数据,发现今年前五月,住户存款项 下的定期(含其他)存款余额逐月上升,分别为113.9万亿、116.42万亿、118.45万亿、118.78万亿、119.34 万亿。再来看住户部门定期存款的占比,其除了在三月环比下降外,其余四个月均环比上升,并在今年 5月末创出历史新高,分别为72.17%、73.48%、73.33%、74.16%、74.29%。往前回溯,住户定期存款占 比在2024年5月末为72.83%,2024年末占比为72.54%。(证券时报) ...
拿“稳”你的存款!业内人提醒:11月起,退休老人需避开3件事
Sou Hu Cai Jing· 2025-06-21 07:39
近年来,银行存款已成为退休老人们财富保值的重要手段。这源于他们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养成了勤俭节约、储蓄积攒的习惯。稳定的退休金和相对较 低的日常开销,也为他们每月积累存款提供了条件。 此外,许多老年人缺乏股票、基金等投资产品的专业知识,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存款这种稳健的理财方 式,以确保本金安全,获得稳定的利息回报。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资金存入银行,一些风险也随之而来。因此,业内人士特别提醒广大退休老人,从十一月起,务必谨慎对待存款事宜,避免 以下三种情况: 一、谨防电信诈骗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且愈发精巧。例如,北京市民李大爷就曾遭遇电信诈骗。骗子冒充警察,谎称李大爷的银行卡涉嫌洗钱, 需要调查取证。面对指控,李大爷极力辩解,却被骗子要求提供所有银行卡信息以"证明清白"。最终,李大爷上当受骗,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警示我 们,老年人应提高防范意识,切勿轻信陌生来电,更不要轻易泄露个人银行卡信息及账户密码。遇到可疑情况,应立即向警方报案。 三、警惕高收益理财产品 许多老年人抱怨银行存款利率过低,难以抵御通货膨胀。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便会趁机推荐高收益理财产品,例如银行理财产品、基 ...
6月21日电,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上周银行存款18.253万亿美元,之前一周18.207万亿美元。
news flash· 2025-06-20 20:23
智通财经6月21日电,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上周银行存款18.253万亿美元,之前一周18.207万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