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化

Search documents
扩大内需,政策发力和改革加力相结合
Sou Hu Cai Jing· 2025-07-11 07:12
扩大国内需求,仅仅依靠短期政策调节难以形成内需增长的长效机制,要在深入实施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的同 时,把短期政策调整和中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释放 内需潜力的可持续动力。 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一方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确保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大于名义 GDP增速,对总需求形成正向拉动作用;在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的同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 生、促消费。另一方面,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根据国内外经济形 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 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的支持。 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消费和投资是国内需求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通常而言,消 费是慢变量,消费增长取决于当期收入和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增长;投资是快变量,通 过动员可在短期内实现较快增长。当前,在居民消费偏弱和社会投资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要更好发挥政府投 资的带动作用,通过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 ...
如何实现投资与消费的相互促进
Sou Hu Cai Jing· 2025-06-22 20:32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刘尚希 投资与消费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今天围绕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探讨财政政策应偏重于消费还是投资。这个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将本质上一 体的问题割裂开来了,用于投资和用于消费都是政府的支出,是政府支出扩张中的结构问题。当前需要 关注的首先是政府支出扩张的力度,其次才是政府支出的结构优化。支出扩张的力度决定了扩大总需求 目标的实现程度。从经济循环角度来看,投资与消费是相辅相成的,短期内都是政府扩张总需求的着力 点。扩大内需既需要促进消费,也需要增强投资。目前,民间投资增长乏力,而政府更多侧重于投资支 出;在消费支出刺激方面则多为政府转移性支出,如发放消费券、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等,呈现为一种 结构性的政策,总量性扩张在地方层面表现并不充分。 从长期来看,投资积累物质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没有资本积累,经济无法增长。而消费不仅 仅是对财富的消耗,它还能转化为人力资本,尤其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人力资本的积累愈发重要。物 质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而人力资本则是推动创新的关键。由此可见,消费与投资应当协同作 用,无论从稳定经济来看,还是从发展经济来观察,两者是内在关联且相互促进的整体。 在经济循环中 ...
近期政策关注出现变化(国金宏观张馨月)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6-16 09:40
《意见》进一步落实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城镇化和民生领域的改革部署 。核心思想是通过结构性改 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脱钩、与人口挂钩,促进政府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减轻消费潜力 最大的中低收入群体,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在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领 域的负担,提升其消费能力和意愿。 外部环境相对缓和之后,政策转向更加关注长期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改革有望再提速。 文:国金宏观宋雪涛/联系人张馨月 近期改革信号释放加快,反映出外部环境相对缓和后,政策转向更加关注长期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改革 进程有望再提速。 6月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下文简 称"《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 《意见》的成文时间为3月2日,但公布时间为6月9日 ,可能是因 为4-5月的关税密集冲击造成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延缓了落实深化改革的政策节奏。 除《意见》外,近期在消费政策方面,更强调完善促消费的长效机制。 6月8日经济日报《金观平:持 续完善促消费长效机制》中提到,"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地 方政府和领导干部树立以促消费为导向的政绩观 ...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Ren Min Ri Bao· 2025-06-04 21:56
中国式现代化既包括城市的现代化,又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 是不全面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中不少著作都对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深 刻论述。比如,《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指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 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等。党的二十届三中 全会《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2025年中央一 号文件开宗明义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 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 全会精神,落实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 展重大理 ...
刘尚希:实现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加快央地财政改革
Sou Hu Cai Jing· 2025-06-01 13:41
刘尚希认为,目前,在消费支出刺激方面则多为政府转移性支出,如发放消费券、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适老化改造补贴、育婴补贴等,呈现为一种结构性 的政策,总量性扩张在地方层面表现并不充分。 政府支出在传统经济学中一直被视为外生因素,但如今其内生性愈加明显。刘尚希指出,随着公共消费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占GDP比重上 升,政府支出的内生属性日益显现,类似于货币的内生性问题,政府支出不仅仅在经济波动时起作用,而且是日常经济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问题 是政府支出在经济循环中出现了梗阻不畅的现象,例如资金闲置、支出责任不确定,以及未来支付义务快速上升等。 对于如何让投资与消费形成良性循环,刘尚希的建议是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105期)上表示,当前需要关注的首先是政府支出扩张的力度,其次是政府支 出的结构优化,支出扩张的力度决定了扩大总需求目标的实现程度。 首先,一切围绕着"人的需求"来做文章。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当然包括财政政策在内,其底层逻辑都要从物本逻辑转换为人本逻辑。但在实际运行中,投 资往往都是以"项目"为本,钱花了,事干 ...
来看农民工群体最新“画像”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5-19 21:22
Core Insights - The report highlights the increasing total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reaching 29.973 million in 2024, with a growth rate of 0.7%, indicating a slowdown in growth compared to previous years [3][6] - The distribution and flow of migrant workers have shifted, with 38.3% of out-migrant workers moving across provinces, while the majority (61.7%) remain within their home provinces [5] -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workers show a rising proportion of female workers and an aging workforce, with the average age increasing to 43.2 years [6][7] - Employment structure is changing, with a growing share of migrant workers employed in the tertiary sector (54.6%), while those in the secondary sector have decreased [7][8] - Average monthly income for migrant workers has increased to 4,961 yuan, reflecting a stable growth trend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8][9] - Living conditions for migrant workers have improved, with an increase in average living space and better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children [10][11] Employment Trends - The total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has increased by 220,000 from the previous year, with local migrant workers at 12.102 million and out-migrant workers at 17.871 million [3] - The employment distribution shows that 27.9% work in manufacturing, 14.3% in construction, and 54.6% in the service sector, indicating a shift towards more service-oriented jobs [7] - The average monthly income for out-migrant workers is 5,634 yuan, while local workers earn 4,291 yuan, with both categories experiencing growth [8] Living Conditions - The average living space for migrant workers has improved to 24.7 square meter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ased on city size [10] - The enrollment rate for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as reached 94.5% for preschool and 99.8%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wing improvements in educational access [10][11] - The repor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continued efforts to integrate migrant workers into urban life, including access to public services and housing [12]
50岁以上农民工已达9470万,近10年平均年龄增4.9岁
Di Yi Cai Jing· 2025-05-08 11:40
2015年到2024年,中部地区增加1439万人,增幅25.7%;西部地区增加1394万人,增幅26.8%;中西部地区总体增加2833万人; 东部地区减少了645万人。 近10年来,在增速放缓的趋势下,全国农民工总量以平均每年超2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与此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近十 年,农民工平均年龄增加了4.9岁。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2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973万人,比上年增加220万人,增长 0.7%;其中,本地农民工12102万人,比上年增加7万人,增长0.1%;外出农民工17871万人,比上年增加213万人,增长1.2%。 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207万人。 第一财经梳理历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发现,2015年到2024年,全国农民工增加2226万人,增幅为8%;中部地区增加 1439万人,增幅25.7%;西部地区增加1394万人,增幅26.8%;中西部地区总体增加2833万人;东部地区减少了645万人。 需要说明的是,2016年前的监测报告中,吉林、黑龙江划入中部地区;辽宁划入东部地区。因此,本文农民工增量分地区对 照,从2015年到20 ...
我们能化危为机吗?
Hu Xiu· 2025-04-07 02:58
美国在上周发动了针对所有贸易伙伴的"关税战"。美国在现有对华关税的基础上,对华继续加征34%的 关税,特朗普上任以来累计加征税率已达到54%。4月4日,中国政府宣布了对等反制措施,对所有美国 商品加征34%的关税。 关于特朗普这一轮关税战的实质,舆论场上大体有三种看法。 其一,特朗普是违背经济学常识的任意而为,就是要兑现竞选承诺,推动制造业回流,实现"MAGA"自 给自足的理想。 其二,特朗普政权2018年就发动了对华贸易战,这一轮"关税战"是美国系统性对华遏制政策的一环。表 面上看,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都加征了关税,本质上是要掀桌子重塑一个没有中国的全球贸易体系。 其三,特朗普只是"在商言商",就是开出一个要价,让全世界跟他谈。谁都可以跟他谈,只要谈得好那 美国的关税水平自然会降下来。 如果第一种看法成立的话,美国就是要自我孤立自己搞一套。中国很难和美国谈,也没有必要和美国 谈。 第二种看法有点意思。不过问题在于,如果只是为了孤立中国,坚持拜登政权的路线,继续拉拢西方盟 友来针对中国搞供应链"去风险化",不也可以吗?为什么要搞出一个大得多的动静来呢?这岂不是为了 一碟醋包了一桌饺子? 当然,有人分析,这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