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飞轮

Search documents
特斯拉又放大招!
格隆汇APP· 2025-06-29 08:12
2016 年,马斯克说不仅要卖电动车,还要做" uber+Airbnb "。 作者 | 弗雷迪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 据(www.gogudata.com) 不懂啥意思? 就是让车主的特斯拉在闲置的时候也能出去挣充电费。信徒被哄得一愣一愣的。 到 2024 年,这个大饼变成了 Robotaxi 。 作为 L4 赛道的"最大鲇鱼",去年 10 月特斯拉推出了 Cybercab ,纯视觉 + 去掉方向盘踏板的构造,用特斯拉的工程哲学去定义无人驾 驶。 十年过去了,特斯拉挣到钱了,但这张价值万亿美金的大饼才刚刚上锅。 这大饼的香气,啥时候能闻到? Robotaxi为何与众不同 01 8 个月前马斯克在那场隆重的" We Robot "盛会高调宣布了 Robotaxi 时代的到来。 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的 CyberCab 原型车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以后一旦叫了一辆 CyberCab ,意味着就得完全信任特斯拉 L4 层级的自动 驾驶能力。 不过,这次试运营的车辆不是 CyberCab ,而是 20 辆 2025 年改款的 Model Y 。 还有安全员坐副驾驶验证用户身份,而且并未对所有用户开放,运营范围也限制在德 ...
工业AI如何落地?不是通用智能,而是“懂行”的AI
Hua Er Jie Jian Wen· 2025-06-25 03:10
当生成式AI的风暴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内容产业、编程与办公软件时,一条与"热搜"无关、但影响可能更为深远的产业革命,正以一种更为沉稳 而深刻的方式悄然加速:工业AI。 制造业的血脉里,长期奔流着两种血液。一种是"动脉血",强劲而可见——高速运转的机床、自动化的产线、不断攀升的产能,这是物理世界的 生产力。 在峰会现场,鼎捷数智PaaS事业处首席专家金江博士这句自嘲式的"金句",道出了当下所有制造企业面对AI浪潮时的集体困境:在"抢跑风 险"与"掉队危机"中摇摆不定。 ·抢跑? 可能会陷入技术迷雾,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周伟华一针见血地指出:"技术抢跑不等于战略的领先。"很多企业在 技术上投入巨大,却没有想清楚转型的根本目的,最终导致应用与业务脱节。 另一种,则是工厂的"静脉血",沉默却至关重要。它深藏在老师傅口口相传的工艺、经验中的隐性Know-how,无形地决定着产品的良率、成本和 最终的竞争力。 通用大模型之所以在工业领域"水土不服",根源就在于它们能轻易学习全球互联网的"动脉"知识,却很难理解一间特定工厂"静脉"里的奥秘。 一台精密机床上的刀具补偿,或是一台注塑设备在不同湿度下的工艺参数 ...
申万宏源:控制器提供具身智能基座 数据飞轮驱动模型迭代
Zhi Tong Cai Jing· 2025-05-16 05:52
申万宏源发布研报称,目前人形机器人的硬件成熟度高于软件,而软件(算法、数据、控制系统)是人形 机器人走向商业化的关键,但研究相对空白。该行结论为:控制器提供具身智能基座,数据飞轮驱动模 型迭代。特斯拉Optimus近期迭代重点聚焦算法层面,建议关注控制器、运控技术、芯片及数据采集装 备四大环节标的。 申万宏源主要观点如下: 算法:具身智能的核心 目前产业界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大小脑"尚未形成统一共识,通常根据功能被人为区分为大脑和小脑。大 脑负责执行复杂的算法、数据处理、环境感知等任务规划和决策执行;小脑负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接 收来自上层的指令并转化为具体的动作指令。硬件主要由SoC芯片构成,包括CPU、GPU、NPU等,还 有处理器、储存单元、通信接口和输入输出接口等;软件部分包括底层操作系统、中间件和上层软件。 其中,芯片是控制器的核心,目前多数公司采用英伟达方案;操作系统则提供底层软件支持;控制器集成 商则承担集成的功能,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 软件是机器人下一步商业化落地的投入重心,近期特斯拉Optimus的边际变化也主要聚焦在算法层面 相关产业链标的值得关注。1)控制器环节:天准科技(具身智能控制器) ...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0516
Shenwan Hongyuan Securities· 2025-05-16 00:43
| 指数 | 收盘 | | 涨跌(%) | | | --- | --- | --- | --- | --- | | 名称 | (点) | 1 日 | 5 日 | 1 月 | | 上证指数 | 3381 | -0.68 | 3.46 | 0.86 | | 深证综指 | 1983 | -1.37 | 4.37 | -0.26 | | 风格指数 | 昨日表现 | 1 个月表现 | 6 个月表现 | | --- | --- | --- | --- | | | (%) | (%) | (%) | | 大盘指数 | -0.89 | 4.19 | -0.94 | | 中盘指数 | -1.51 | 2.02 | -6.81 | | 小盘指数 | -1.73 | 1.88 | -0.75 | | 行业涨幅 | 昨日涨 | 1 个月涨 | 6 个月涨 | | 化妆品 | 4.56 | 13.79 | 13.82 | | 个护用品 | 3.09 | 12.23 | 35.24 | | 渔业 | 2.43 | 1.26 | -1.57 | | 动物保健Ⅱ | 2.32 | 8.17 | 16.44 | | 食品加工Ⅱ | 1.55 ...
观点 | 红杉最新内部分享:AI的万亿美元机会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5-09 03:18
当整个科技圈还在忙着追逐AI浪潮时,红杉资本已经开始思考这波技术革命背后更深层次的机遇。在他 们举办的年度AI Ascent大会上,三位核心合伙人Pat Grady、Sonya Huang和Konstantine Buhler分享了他们 对AI发展趋势和市场机遇的独特见解。 这场演讲没有充斥着让人望而生畏的技术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AI如何改变商业世界和我 们的生活。从市场规模到应用层价值,从数据飞轮到用户信任,他们揭示了AI创业的关键成功要素。更 重要的是,他们预测了 AI agent 经济的到来,以及它将如何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对于创业者和投 资者来说,这场分享揭示了一个清晰信号:AI浪潮已经来临,现在正是全速前进的时候。别担心宏观经 济的噪音,科技采用的浪潮足以淹没任何市场波动。 如果你想了解为什么红杉认为AI市场比云计算大十倍,初创企业如何在这个领域制胜,以及即将到来 的"智能体经济"会如何颠覆我们的世界,这篇解读为你提供了第一手的思想盛宴。 市场机遇:为什么AI是万亿级的冲击波 演讲一开始,Pat Grady就抛出了几个关键问题:AI是什么?为什么重要?为什么是现在?以及我们该怎 么做 ...
AI定义汽车,2025汽车大模型技术与产品新趋势
锦秋集· 2025-04-29 14:36
2025年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开幕。 除了"性价比",最受关注的关键词就是AI。从智能驾驶到智能座舱,AI大模型的身影无处不在。 汽车大模型落地带来高度个性化用户体验、自然流畅的语音交互,正成为重要的产品性能。AI定义汽车在更大范围内接受,汽车软件开发的范式也将迎来新变化, 重塑汽车软件产业链条。 因此,上海车展前,锦秋基金(微信公号『锦秋集』ID:jqcapital)也邀约了三位行业专家,面壁智能技术合伙人翟忠武、恒聚愿景CEO赵恒艺、亿咖通科技大模 型产品负责人龚思颖一起探讨2025年汽车AI大模型新趋势。 相较于年初,所有主机厂对于Agent在车上的应用已无质疑。 主机厂对大模型技术的接纳速度超出预期,应用方向聚焦于智能语音增强、基于视觉语言模型的多模态交互突破,以及端到端智驾中视觉基础模型的应用。 现有芯片非为大模型设计导致算力不足;传统电子电气架构使全车数据收集困难;端侧部署带来功耗挑战;为大模型设计的底层芯片、算力架构和中间件尚 不成熟 。 这也使得大模型在汽车领域落地需要做大量的开发。 当前大模型在车载实时交互、推理延迟、幻觉问题、任务执行确定性、网络稳定性和端侧算力部署等方面,与主机厂 ...
Momenta:以数据飞轮重构智驾生态,全球化野望背后的技术信仰与商业密码
Zhong Guo Qi Che Bao Wang· 2025-04-29 07:31
自动驾驶从来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攀向山顶。 相信Momenta和CEO曹旭东对此都深有感触。 4月24日,在成立的第9个年头,Momenta第一次作为独立展商,重磅亮相上海车展这一行业盛事。曹旭东也在"全球品牌的共同选择"主题分享会上, 首次讲述了Momenta的飞轮大模型与十年愿景。 从"中国方案"到全球化野望 虽然是"首次"亮相,但Momenta对汽车圈来说可不是新人,恰恰相反,从2023年开始Momenta的身影就频繁出现为各大车企站台。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Momenta再下多城,宣布与上汽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凯迪拉克、上汽奥迪、上汽大众、智己等展开进一步战略合 作。 分享会上,曹旭东介绍,凭借"无图"技术,Momenta打破了高精地图的地域束缚,切实做到了全国都能开。随着全球化战略推进,Momenta这套解决 方案还成功落地到欧洲、澳新、中东、日本等市场,在业内率先实现了"全球都能开"。 曹旭东在展台接受记者采访时神采飞扬,"Momenta的合作生态正在不断扩圈,除了国内的上汽、广汽、一汽、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等主机 厂,欧洲市场的奥迪、奔驰,日系三强如丰田、本田、日产,以及 ...
上海车展暗战: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如何用技术重塑行业话语权
He Xun Wang· 2025-04-27 06:13
当全球车企涌入上海车展"秀肌肉"时,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正在发生:曾经主导技术话语权的海外巨头,如今却在向自动 驾驶较强的中国公司"取经"。从Momenta的算法到禾赛的激光雷达,从导远的传感器到华为的生态,这场车展背后,中国 自动驾驶公司正以技术硬实力改写行业规则。 Momenta:全球车企的"共同选择" 作为自动驾驶较强的中国公司代表,Momenta的展台被丰田、日产、比亚迪(002594)等巨头包围,这恰恰印证了这一 自动驾驶公司的行业地位。目前,这家成立仅9年的企业,已与全球15家车企及Tier 1供应商达成合作,辅助驾驶方案定点 车型超100款。在上海车展上,奥迪上汽联合发布的AUDI E成为焦点,搭载的正是Momenta提供的自动驾驶系统。 Momenta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飞轮"模式。通过L2级量产车收集海量真实路况数据,训练出应对"鬼探头""极限加 塞"等长尾场景的AI模型。这种模式让Momenta的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市占率突破60%,成为外资车企进军中国市场 的首选合作伙伴。 小编在Momenta展厅附近,正好听到一位业内老哥在谈论:"Momenta这类自动驾驶较强的中国公司,正在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