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系列

Search documents
从技术狂欢到盈利拷问,中国AI2.0的集体造血焦虑
Hu Xiu· 2025-06-25 08:19
Core Insights - The report shifts focus from demand to supply in the AI 2.0 landscape, analyzing various companies like SenseTime, Black Sesame Intelligence, Qunhe Technology, and others, highlighting their different 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in achieving profi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growth [1][2][3]. Group 1: SenseTime - SenseTime has transitioned from a government-focused AI 1.0 company to a more diversified AI 2.0 entity, with a significant shift towards generative AI, achieving a revenue of 3.772 billion yuan in 2024, marking a 10.75% year-on-year growth [5][10]. - The company's revenue structure has evolved, with traditional AI contributing only 30% of total revenue by 2024, while generative AI has surged to 63.7% of total revenue, growing by 103.1% year-on-year [7][10]. - Despite revenue growth, SenseTime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declining gross margins, which fell from 70.6% in 2020 to 42.9% in 2024, and cumulative losses of 46.4 billion yuan over five years [16][20]. Group 2: Black Sesame Intelligence - Black Sesame Intelligence focuses on providing cost-effective smart automotive chips and solutions, with 92.4% of its 2024 revenue (4.38 billion yuan) coming from automotive products [27][32]. - The company has improved its gross margin significantly, achieving a gross profit of 195 million yuan in 2024, up 153% year-on-year, with a gross margin of 41.14% [36]. - However, high R&D costs have led to continued losses, with an adjusted net loss of 1.304 billion yuan in 2024, remaining stable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 [39]. Group 3: Yingshi Network - Yingshi Network, a subsidiary of Hikvision, has upgraded its business model to focus on AI and IoT, achieving a revenue of 5.442 billion yuan in 2024, a 12.41% increase [45]. - The company’s core product remains smart home cameras, which contributed 54% of total revenue, but growth in this segment has plateaued [46]. - Yingshi's cloud platform services have seen significant growth, nearly doubling from 5.38 billion yuan in 2021 to 10.52 billion yuan in 2024, with a gross margin of 76% [49][50]. Group 4: Qunhe Technology - Qunhe Technology, known for its space design software, reported a revenue of 664 million yuan in 2023, with a 10.48% year-on-year growth [66]. - The company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leading provider in the space design software market, holding a 22.2% market share [79]. - Despite revenue growth, Qunhe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operate at a loss, with an adjusted loss of 94 million yuan in Q3 2024 [78]. Group 5: Innovation Qizhi - Innovation Qizhi focuses on AI solutions for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achieving a revenue of 1.222 billion yuan in 2024, a 30.21% decline year-on-year [85]. - The company has maintained strict cost control, with total operating expenses at 66.3% of revenue, but still reported a loss of 117 million yuan in 2024 [90][94]. - The decline in revenue is attributed to challenges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financial services sectors, which are critical to its business model [87].
中国车载芯片自主化进程提速,从“25%”到“100%”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24 07:02
来源:芝能汽车 根据日经报道,部分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全面加速车载芯片的国产化进程,目标在2027年实现100%本土化。 这是政策导向与市场自觉的叠加效应,电动化与智能化趋势下,中国车企试图打破"卡脖子"困境的系统性努力。这件事情对于全球芯片格局影响是很大 的。 车载芯片是现代汽车"软硬融合"架构的核心支撑。一个整车通常需搭载数百颗芯片,覆盖感知、控制、通信、执行等多个维度。 从系统架构看,芯片大致可划分为五类:主控类(如MCU、SoC)、通信类(如CAN/LIN/以太网收发器)、功率类(如IGBT驱动、功率管理)、传感器 类(如毫米波雷达前端、摄像头ISP)及功能安全类芯片(如TPM、安全认证模块)。 国产车规芯片的系统角色 与当前替代技术路径 中国芯片厂商在上述几大类芯片中的起步阶段各不相同。当前取得突破的主要集中在主控与通信类产品。 | | | | | 芝能智芯 | | --- | --- | --- | --- | --- | | | | 汽车芯片分类 | | | | 芯片类别 | 定义 | 产品特征 | 应用领域 | 示例 | | 类芯片 (高成熟 度) | 已在整车量产的 成熟芯片 | 成熟制程中低性 ...
黑芝麻智能高算力布局迎来回报,具身时代空间广阔
Guan Cha Zhe Wang· 2025-06-17 09:27
第三方车载算力芯片的又一个春天正在徐徐展开,早早布局高算力芯片的玩家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芯片自研还是外供,是汽车智能化时代主机厂面临的艰难抉择。作为行业标杆的特斯拉自研HW3.0,让 不少车企效仿,但在HW4.0时代,特斯拉也采用了与博通合作的策略。 显然,随着智驾对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的第三方供应商优势愈发明显。国内代表性的芯片供应商 黑芝麻智能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6月12日,2025香港"车博会"盛大开幕,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黑芝麻智能 携旗下华山、武当系列芯片及域控制器产品,亮相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 其实,黑芝麻智能在香港早有布局。2023年底,黑芝麻智能与香港科技园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推动香港 科技创新研发中心落地。 香港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由于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独特优势,黑芝麻智能布局香港,透 露出强烈的出海信号。 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在"车博会"上也谈到,香港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为汽车供应链 布局提供了强劲助力,是黑芝麻智能全球战略的关键支点之一。 黑芝麻智能走向全球化,是中国新能源车出海大潮下的必然结果。 继去年底发布华山A2000芯片家族 ...
心智观察所|黑芝麻智能杨宇欣:辅助驾驶底层AI技术仍需解决
Guan Cha Zhe Wang· 2025-06-13 09:54
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心智观察所】 2025年,中国车市的硝烟,不仅弥漫在价格战的战场,更深藏于技术升级的暗涌。当"降本增效"成为全 行业的紧箍咒,电动化浪潮的喧嚣未歇,一场围绕智能化的下半场角逐已然鸣枪。 昔日动辄数十万的L2+乃至L3级高阶辅助驾驶,正悄然挣脱豪华与高价的桎梏,在芯片算力的跃升与电 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域控"乃至"中央计算"的革命性进化中,Tier2、Tier1以及整车厂这条生态链都 在寻找成本下探的坚实路径。高阶辅助驾驶这颗曾经遥不可及的明珠,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和姿态,向 着更广阔、更亲民的消费腹地加速下沉。 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芝麻智能")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投入,突破重重挑战, 持续践行"智驾平权"的美好愿景。近日,企业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向心智观察所讲述了黑芝麻智能是 如何依托其核心产品矩阵——华山系列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与武当系列跨域计算芯片,深度参与并塑造 中国智能汽车未来图景的。 持续推动"智驾平权" 在终端价格战的压力下,主机厂的降本压力逐渐传导至产业链上游,而架构层面的创新能够带来质变级 降本。在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 ...
江苏盐城10GWh电池项目更新动态
起点锂电· 2025-06-03 11:11
从"盐城东方集团"公众号获悉,5月29日,由其旗下盐城东投光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埃克森储能电池一期项目传来新进度。 埃克森储能电池一期项目总占地面积超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10GWh电芯制造中心,包含电芯车间、测试中心等15 个单体建筑。 目前,项目一期的桩基施工,综合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原材料库成品库等单体的基础施工已经全部完成,下一步,将有序推进综合楼的内外装 施工,以及其他单体的主体结构施工。 资料显示,埃克森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10月,是一家在新能源领域具备研发、制造及销售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专 注于高安全、低成本储能电池的研发,涵盖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 据了解,埃克森新能源专注于集中式储能、分布式储能以及工程机械和特种车辆等领域的应用,并致力于提供高安全、长循环寿命且成本低廉 的储能电池产品,包括方形磷酸铁锂、全极耳大圆柱和钠离子电池等。 自成立以来,埃克森新能源深受资本青睐,完成了多轮融资,其中在2023年6月,成功引入了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为 其珠海项目的顺利落成提供建设保障。 产品方面,为抢占500Ah+大储电芯市场,埃克 ...
黑芝麻智能(02533):港股公司首次覆盖报告: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龙头,自动驾驶、跨域计算双轮驱动成长
KAIYUAN SECURITIES· 2025-05-13 14:57
计算机/软件开发 公 司 黑芝麻智能(02533.HK) 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龙头,自动驾驶&跨域计算 2025 年 05 月 13 日 双轮驱动成长 投资评级:增持(首次) ——港股公司首次覆盖报告 | 日期 | 2025/5/12 | | --- | --- | | 当前股价(港元) | 19.940 | | 一年最高最低(港元) | 43.850/14.500 | | 总市值(亿港元) | 125.90 | | 流通市值(亿港元) | 125.90 | | 总股本(亿股) | 6.31 | | 流通港股(亿股) | 6.31 | | 近 3 个月换手率(%) | 184.17 | 股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聚源 -60% -30% 0% 30% 60% 90% 120% 2024-05 2024-09 2025-01 黑芝麻智能 恒生指数 吴柳燕(分析师) 周勃宇(联系人) wuliuyan@kysec.cn 证书编号:S0790521110001 zhouboyu@kysec.cn 证书编号:S0790124070036 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龙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黑芝麻智能是市场领先的车规级 ...
魏建军为什么要为于东来发声?
晚点Auto· 2025-05-09 13:05
不盲目追求规模而注重发展质量,是两人的共性。 魏建军在视频中说道:"做生意就应该真诚,胖东来最基础的东西就是诚信、真实。去年 5 月 3 号, 我在胖东来那个超市那,我也录了一个视频,而且我自己解说,胖东来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首 先你做生意应该诚信,所以这个社会应该提倡像胖东来一样的企业。我作为企业界的人士,我应该呼 应他,我应该去支持他这种行为。" 于东来曾多次强调透明经营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做到极致。今年 3 月,胖东来在官网全面公开销售数 据与管理制度,以飞书多维表格仪表盘和云文档知识库的形式对外展示,还会公示集团招商信息以及 提交途径。此前,于东来本人曾主动在抖音公示集团整体经营数据。 除了极致、大胆地公布经营数据,胖东来长期坚持 "不满意就退货""商品保真" 等经营方式,用近 30 年的时间从一家小小的烟酒店,发展成为拥有多家大型商场、超市的零售集团,在行业卷低价、卷规 模时,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被整个零售行业倡导学习。 在长城汽车的发展关键阶段,魏建军始终重视发展质量而非盲目扩张,比起 "看上去很酷",更愿意做 "用起来更好"。而这种战略定力与于东来在企业经营中的选择相似,体现出两 ...
论大势 理细节 辨风向——2025上海车展的汽车供应链面面观
Zhong Guo Qi Che Bao Wang· 2025-05-08 02:45
"总体而言,我们希望全球贸易的关税越低越好。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全球能够形成公平的竞争环 境,使得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司在公平的规则下展开良性竞争、实现更好发展。"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马库斯·海恩表示。 "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不少整车企业都在考虑全球布局。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 商,博世支持所有有此需求的整车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扩展业务。我们在这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能 够为中国整车企业'出海'提供非常成熟的支持方案。"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告诉 记者,"对企业而言,国际形势的变化是不可控的客观因素,但无论怎样,博世都将与整车企业一起继 续围绕全球化布局展开合作。" 2025上海车展上,"出海"这一关键词被自主品牌车企高管屡屡提及。在中国车企"走出去"的历程中,国 际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也找到新的发力方向。虽然贸易环境有所变动,但它们从产品、服务等多维度助力 中国车企"出海"的意愿没有动摇。 5月2日,人潮如织的2025上海车展落下帷幕。从数据角度来看,本届上海车展的汽车科技及供应链 展区展出面积,从两年前的3万平方米增至约10万平方米,占据整个展会的三分之一。从产 ...
审议2024年年报相关议案时,亿通科技一董事投出弃权票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4-30 09:31
4月29日晚,亿通科技(300211)(300211.SZ)披露了2024年年报等公告。然而,在对公司《2024年年度 报告》及《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相关议案进行审议时,公司一名董事投了弃权票。 该董事弃权的理由是,其认为扣除后营业收入未能合理考虑公司的实际及未来的业务发展情况,因此对 本次董事会审议的年度报告的议案投弃权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亿通科技出现"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情形,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 警示。2024年业绩大幅下滑 据公告,2024年,亿通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41%;实现利润总额-4071.57万 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0.10%;归母净利润为-3886.3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890.39%。 亿通科技解释,公司2024年业绩亏损,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公司全资子 公司合肥鲸鱼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鲸鱼")PPG(光学脉冲容积测量方法)传感器模组受主要客 户需求的影响,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导致毛利比上年同 ...
一年卖17亿,腾讯启明投过户外品牌伯希和,要港股上市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4-28 11:40
来源:猎云精选,文/韩文静 从山林间的徒步探险,到城市公园的精致露营,再到大街小巷的骑行风尚,户外运动的热潮席卷而来的同时,也捧出了一家上市公司。 据港交所,4月28日,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伯希和")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中信证券香港为联席保荐人。 伯希和(PELLIOT)创立于2012年,专注于户外运动及装备的创新设计与研发,其身后集结着一众知名投资机构——腾讯、启明创投、创新工场等纷纷加 注,其最新估值达到28亿。 近几年来,IPO竞赛在户外运动江湖里不停上演,但前路挑战重重:蕉下二度递表,迟迟未能"上岸";威邦运动冲击上交所主板,但于今年2月IPO 宣告终 止……伯希和能否在资本市场收获更多认可,仍需要时间的验证。 盯上户外运动生意,一年卖出17.6亿 伯希和的历史可追溯至2012年,在户外运动还未像如今这般火爆之时,创始人刘振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如今正逐步从'征服大自然挑战自我'的小众运动,发展为'贴近大自然享受闲暇'的大众生活方式。"伯希和创始人刘 振直言,希望通过高性能、高价值的产品为户外爱好者带来优质的产品体验。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