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
Search documents
金十数据全球财经早餐 | 2025年11月27日
Jin Shi Shu Ju· 2025-11-26 23:06
男生普通话版 下载mp3 女声普通话版 下载mp3 粤语版 下载mp3 西南方言版 下载mp3 东北话版 下载mp3 上海话版 下载mp3 今日优选 俄方称现在说乌克兰和平协议即将达成还为时尚早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意外降至4月来新低 英国预算报告意外提前曝光,财政缓冲空间增至220亿英镑 北京启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六类金融领域网络乱象 工信部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 市场盘点 A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截至收盘,沪指跌0.15%,深成指涨1.02%,创业板指涨2.14%。沪深两市成交额1.78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288亿。盘面上,个 股跌多涨少,全市场下跌个股近3600只。CPO板块持续爆发,长光华芯20CM涨停封板,中际旭创续创历史新高。零售板块尾盘冲高,国光连锁、三江购物 等多股涨停。医药商业板块全天全天活跃,华人健康早盘20CM涨停,人民同泰、瑞康医药涨停。广东自贸区盘中走强,欢乐家大涨15%,遥望科技涨停。 培育钻石、信托概念、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中船系板块延续跌势,久之洋跌超12%。军工装备调整,江龙船艇跌超12%,晨曦航空跌超11%。商业航天 板块冲高回落,航天发展跌停。游戏、稀土永磁等板块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1.38万亿港元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11-26 23:05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南向资金已经连续8日净买入港股,但在11月26日,南向资金净抛售港股39.52亿港 元。对此,基金经理认为,偶尔出现的净卖出,并不会影响资金不断涌入港股的大趋势,在低估值的吸 引之下,资金有望持续买入港股。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不断抄底港股,累计净买入港股1.38万亿港元,为历年之最。在南向资金推动下, 港股资产估值迎来修复,恒生指数年内涨幅接近30%,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5%。 人民财讯11月27日电,近期,港股持续在高位震荡。11月26日,恒生指数冲高回落收涨0.13%,恒生科 技指数涨0.11%。医药股连续第三日反弹,恒瑞医药(600276)涨近5%,科技股走势分化。 相较于其他指标,ETF的资金流向能够更为精准且有力地印证资金对港股的积极买入态度。尤其是在今 年下半年港股开启震荡走势之后,ETF资金呈现越跌越买态势,加速净买入港股资产。 ...
揽金超2500亿港元 港股IPO募资今年有望夺全球榜首
Xin Lang Cai Jing· 2025-11-26 20:41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经济参考报) 11月24日,电解铝龙头创新实业在港交所上市,股价首日收盘报涨32.76%。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数据 发现,截至24日,年内已有89只新股在港上市,募资总额达2582.75亿港元,新股上市数量、融资规模 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53.45%、259.45%,其中,A+H公司新增17家,合计募资约1364.89亿港元,贡献 了年内首发募资额的一半以上。 398家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从行业分布来看,药品及生物科技类18家、工业工程类11家、软件服务类10家、食物饮品类9家、汽车 类5家、家庭电器及用品类5家;"吸金"超200亿港元的行业有工业工程(798.18亿港元)、黄金及贵金 属(319.77亿港元)、汽车(294.85亿港元)、药品及生物科技(248.17亿港元)、软件服务(225.60亿 港元)、食物饮品(212.97亿港元)。 新股首日表现也颇为乐观。除零募资上市的东阳光药外,今年港股IPO的另外88家公司中,63只新股实 现首日上涨,14只在上市首日上涨超1倍,涨幅最大的金叶国际集团收盘涨约330.00%;江苏宏信等4只 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与发行价持平;21只新 ...
港股IPO版图裂变 沪粤苏浙四地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Zheng Quan Shi Bao· 2025-11-26 18:48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武汉、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加大辖内企业上市培育力度,以及港股对特专 科技、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持续倾斜,未来内地赴港IPO地图有望呈现"核心引领、多点开花"的态势。 2025年的港股市场正迎来久违的"IPO盛宴"。截至11月26日,港交所以2582.75亿港元的IPO募资额稳居 全球交易所榜首,同比增幅超257%。而在89家新上市公司中,地域分布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上 海、广东、江苏、浙江四地贡献了超半数的港股上市企业,成为港股IPO的核心策源地。 这幅清晰的港股IPO地图背后,是政策扶持、产业积淀与资本嗅觉的三重共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 何将本地产业特色与港股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将成为培育下一批上市企业的关键命题。 四省市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从省份维度看,2025年港股IPO的"第一梯队"界限清晰。上海以14家上市企业的数量独占鳌头,广东以 12家紧随其后,江苏与浙江则各有11家企业登陆港股,四省市合计贡献48家,占今年港股上市企业总数 的53.93%,占据半壁江山。 上述四省市均是当前国内的经济强省强市,也是市场活力和创新投入靠前的省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2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1.38万亿港元 ETF成“抄底”利器
Zheng Quan Shi Bao· 2025-11-26 18:13
近期,港股持续在高位震荡。11月26日,恒生指数冲高回落收涨0.13%,恒生科技指数涨0.11%。医药 股连续第三日反弹,恒瑞医药(600276)涨近5%,科技股走势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南向资金已经连续8日净买入港股,但在11月26日,南向资金净抛售港股39.52亿港 元。对此,基金经理认为,偶尔出现的净卖出,并不会影响资金不断涌入港股的大趋势,在低估值的吸 引之下,资金有望持续买入港股。 资金持续涌入港股ETF 对于11月26日南向资金出现的净卖出,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来 看,南向资金也偶尔会出现单日净卖出港股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趋势的反转。近期部分提前布 局港股财报行情的资金开始止盈离场或是资金短期震荡的原因。" 实际上,今年以来,南向资金不断抄底港股,累计净买入港股1.38万亿港元,为历年之最。在南向资金 推动下,港股资产估值迎来修复,恒生指数年内涨幅接近30%,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5%。 相较于其他指标,ETF的资金流向能够更为精准且有力地印证资金对港股的积极买入态度。尤其是在今 年下半年港股开启震荡走势之后,ETF资金呈现越跌越买态势,加速净买入港股 ...
勇闯“死亡谷”的中国药企越来越多 能否破局?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1-26 14:17
被称为医药研发"死亡谷"的阿尔茨海默病(AD),有何魔力? 11月24日晚间,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宣布,针对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两项 大型Ⅲ期试验均未达到主要目标;而在不久前,中国药企绿叶制药宣布,公司自研的LY03017已获得美 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许可开展临床试验,其中的一项适应证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 这并不是个例。近日,康方生物自研的AK152获批临床,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 床阶段的AD双抗药物;恒瑞医药的SHR-1707,作为国内首个自研抗Aβ单抗,已经进入Ⅱ期临床阶段; 先通医药、原子高科等致力于AD早期诊断的药企研发也在路上。 一方面,跨国药企在AD药物研发和商业化的道路上屡次受挫;另一方面,中国药企对这一领域的研发 热情日益高涨。后者有希望成为全球AD治疗领域的新破局者吗? 中国在研药物全球第二 11月24日,诺和诺德公布了口服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针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的Evoke(试验 代号名)和Evoke+(试验代号名)Ⅲ期试验的顶线结果,两项试验均未证实司美格鲁肽在减缓阿尔茨 海默病进展方面优于安慰剂。 此前,辉瑞、 ...
高盛闭门会-中国创新药行业调研,研发热点2026展望
Goldman Sachs· 2025-11-26 14:15
高盛闭门会-中国创新药行业调研,研发热点 2026 展望 20251126 摘要 中国生物医药公司通过简化决策流程、集中 CRO 资源和提升基础研究能 力,显著缩短新药研发周期,例如某药物从临床到 NDA 接受仅用四年。 对外授权已成为中国药企全球化的重要策略,企业积极建设 BD 团队, 推动与大型跨国药企的共同开发项目,实现更深层次的协同效应。 中国企业在新兴药物形式如 ADC、小核酸药物和体内 CAR-T 疗法等领 域展现出浓厚兴趣,这些领域已成为研发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望 推动下一代产品创新。 全球投资者对减肥类产品和脂蛋白 A(Lp(a))项目高度关注,心血管疾 病相关产品如 AZ 与诚意医药的合作也备受瞩目,预示着相关领域具有 巨大的增长潜力。 和誉医药的皮米替尼在 CSF1R 抑制剂领域展现出同类最佳潜力,预计 在腱鞘巨细胞瘤(TGCT)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适应症上占据 全球市场份额,峰值销售额可达 16 亿美元。 康诺亚的斯鲁奇派单抗作为中国首个 IL-4 受体抗体,已获批多个适应症, 预计 2035 年峰值销售超过人民币 50 亿元,而 CM512 双特异性抗体有 望为哮喘和慢性阻 ...
勇闯“死亡谷”的中国药企越来越多,能否破局?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1-26 14:02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药企在AD药物研发领域热情高涨。去年,智慧芽全球新药数据库显示,中国 针对AD适应证药物研发的数量仅次于美国,排在全球第二位。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原创AD在研药物包括恒瑞医药的SHR-1707(抗Aβ单克 隆抗体)、康方生物的AK152(靶向Aβ和BBB高表达受体的双特异性抗体)、绿叶制药的LY03017(5- HT2AR反向激动剂/5-HT2CR拮抗剂)、深圳理工大学的BrAD-R13片(口服TrkB受体激动剂)、卓凯 生物的50561片(Rac1抑制剂)等。 被称为医药研发"死亡谷"的阿尔茨海默病(AD),有何魔力? 11月24日晚间,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宣布,针对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两项 大型Ⅲ期试验均未达到主要目标;而在不久前,中国药企绿叶制药宣布,公司自研的LY03017已获得美 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许可开展临床试验,其中的一项适应证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 这并不是个例。近日,康方生物自研的AK152获批临床,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 床阶段的AD双抗药物;恒瑞医药的SHR-1707,作为国内首个 ...
创新药崛起!院内用药占比持续增长,中国医药行业结构性拐点已至
第一财经· 2025-11-26 13:49
2025.11. 26 本文字数:3966,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吴斯旻 中国创新药市场迎来"结构性拐点",有望扭转医药行业的下行态势。 国内药品终端销售自2024年起出现负增长,今年上半年仍有超三成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出现亏损。业界 观点认为,多个细分行业,尤其是仿制药行业集中度过低,产品屡屡陷入"价格内卷",成为掣肘中国医 药行业发展的关键原因。 所幸,今年以来,中国医药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创新药不仅用药占比快速提升,对外授权频传佳讯,从 已披露的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医药工业类上市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降5.5%。但创新转型企业和一 些新兴创新药公司保持了较好增长和盈利,一些企业创新药收入创新高。在此背景下,业界期待创新药 商业化成为医药行业新的增长点。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下称"大会")上,康桥资本首席执行官 傅唯表示,尽管中国在创新药领域的产能与效率方面快速提升,但整体仍处于产业链价值的中低端。即 便已出现首付款达10亿美元级别的交易,但与电动汽车行业相比,生物医药领域仍处于"卖轮胎、卖玻 璃"的阶段,要想分得更大的全球创新红利,真正打造出中国医药界的" ...
港股IPO募资额冲刺全球第一,“A+H”上市热潮有望持续
Di Yi Cai Jing Zi Xun· 2025-11-26 13:17
港股IPO持续井喷,已经超越纽交所、纳斯达克等市场,正冲刺2025年新股募资全球第一。对中国企业 而言,赴港股上市正从"不得不去"变成"主动选择"。 今年前10个月,港股新上市企业81家,募资合计2159.77亿港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募资额,由14家A股公 司到港股上市贡献。不仅如此,以宁德时代(300750.SZ,03750.HK)为代表的多家公司还出现了明显 的AH股价"倒挂"现象——宁德时代H股最新股价相比A股溢价超过14%。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港股市场发生了什么? "今年前10个月港股募资额接近2022、2023、2024年三年的总和。"致同上海审计合伙人林晓玲对第一财 经表示,过去几年港股流动性偏弱,企业赴港上市动力不足,但今年港股流动性有很大改善,部分龙头 企业市盈率与A股公司已不相上下,部分A+H股还出现了股价"倒挂"现象。 "当我们跟企业家去谈港股上市的时候,原来大家会担心估值与流动性的问题,要谨慎一点,现在大家 这方面的顾虑比原来少了。"致同咨询融资与并购财务顾问服务主管合伙人武建勇告诉第一财经,港交 所上市门槛较低相对A股上市而言优势明显,之前由于估值不高使很多企业家在决策是否赴港上市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