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层次资本市场
icon
Search documents
加速扩容提质!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企业增至668家
助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跃升,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平台效应加速释放。记者从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获悉,截至6月底,专板已吸引668家企业 上板。今年上半年,又有157家企业奔赴而来。 专精特新"小巨人"突破100家 云圣智能自主研发的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摆脱对人工飞手的依赖,在电力巡检、森林防火、交通执法等多场景应用,让无人机实现真 正"无人化"作业,变身为"空中网格员""空中护林员" "空中交警"等多种角色。 这家2017年诞生于北京中关村的创新企业,深耕"低空+人工智能"数年,已成长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今年,公司业绩 呈现爆发式增长,仅一季度营收就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 "公司七成是研发人员,人才是我们发展的核心资源。"云圣智能相关负责人说,公司最早在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板展示,在校园招聘、工作 居住证等方面得到一系列暖心支持,帮助企业"招到人""留住人"。如今,这家公司又在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培育,迈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 发展的第一步。 像云圣智能这样的专板"新面孔",今年上半年共新增157家。记者获悉,截至6月底,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企业数量已增至668家。其中,包 括157家孵化层企业、386 ...
近三年股权融资占沪深市场六成以上,上市民企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Di Yi Cai Jing· 2025-07-10 05:45
同期,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民营科技企业座谈会上提到,民营经济是国民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既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和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近三年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占比明显提升 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就业、促进创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金支持。 民营企业融资向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5月《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健全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平等获得直接融资。 从债券市场来看,近年来交易所债券市场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支持。2022年7月,证监会联 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发布《关于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通知》,通过加 强联合奖惩激励、市场监管规范和部门协作联动等方式提升债券市场服务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质效。数据 显示,2022年至2025年3月末,民营企业公司债券融资规模达到4210亿元。 近年来,民营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 ...
资本市场赋能民营经济发展“加速度”
我国资本市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通过多层次资本市 场体系、注册制改革、科技创新债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机制,推动科技、资本、产业的良性循 环,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同时,资 本市场法制体系逐渐完善,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 类主体平等融资。 数据最为直接,从股票市场来看,民营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2022年至2025年4月末, 民营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556家,占比80.35%,首发融资规模6373.51亿元,占比63.86%;民营企业再 融资750家次,占比71.36%,再融资规模8427.99亿元,占比53.45%。近年来北交所、新三板不断完善符 合市场特点的差异化制度安排,与沪深交易所形成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的市场格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 小企业的主阵地。2022年至2025年4月末,民营企业在北交所融资167家次,占比87.89%,融资规模 312.49亿元,占比82.32%;民营企业在新三板融资1320家次,占比86.10%,融资规模381.69亿元, ...
三家创业板IPO撤单医药相关企业转战北交所,贝尔生物拟募资额最高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08 12:58
在近期的IPO受理潮中,北交所同时迎来三家创业板IPO撤单的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分别为北京贝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尔生物")、 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康股份")、上海百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英生物")。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家 企业转战北交所,本质是多层次资本市场错位竞争与企业融资需求分化的必然结果,北交所对成长性容忍度更高,而创业板对研发投入强度和行业属 性要求更严。 | 代码 | 874527 | 简称 | 贝尔生物 | | --- | --- | --- | --- | | 公司全称 | 北京贝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会理目期 | 2025-06-30 | | 审核状态 | 日受確 | 更新日期 | 2025-06-30 | | 保荐机构 |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保存代表人 | 徐亦潇,周成材 | | 会计师事务所 | 北京德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签字会计师 | 冯雪,廖家河 | | 律师事务所 |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 | 签字律师 | 李化,聂若渐,谢发友,杨君 | | 评估机构 | 天津中联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 ...
天津探路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
● 本报记者 张佳琳 昝秀丽 中国证券报记者7月3日从天津市科学技术局获悉,《天津市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 (2025-2027年)》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探索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打包质押融 资模式,鼓励银行机构单列科技型企业贷款的信贷规模等举措来增强当地科技型企业的融资便利性,降 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同时,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赋能行动。 探索知识产权 质押融资新模式 方案提到天津市的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强度明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项目融资得到有力保障。力争全市科技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谈及优化科技金融产品服务的具体举措,方案中提到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专利权、商标专用 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打包质押模式。扩大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投放,拓展无 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业务。 在传统融资体系中,缺乏固定资产的科技型企业常因抵押难陷入资金困境。而能够盘活企业无形资产的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逐渐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直言,受知识产权技术密集、专业门槛高等因素影响,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 ...
湖北融资连续三年保持8000亿 储备“金银种子”企业超1300家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7-02 03:58
Group 1 - Hubei Province's direct financing has maintained a high level of around 800 billion yuan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with nearly 80% of listed companies achieving profitability [1][2] - As of June 30, 2025, Hubei has 191 listed companies, ranking 10th nationally, with 153 domestic and 38 overseas listings [2][3] - The province has a reserve of 1,355 "gold and silver seed" enterprises to support more quality companies to go public [1][4] Group 2 - In Q1 2025, over 70% of Hubei's listed companies were profitable, with notable companies like Jiuzhoutong, CITIC Special Steel, and Wentai Technology reporting revenues exceeding 10 billion yuan [3] - The top ten companies by revenue in Hubei all exceeded 4 billion yuan, indicating strong performance in the region [3] - Hubei has implemented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system for companies to enter the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aiming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nterprises [4] Group 3 - Hubei's capital market reforms have led to 20 new listings and approvals annually from 2021 to 2023, with the province ranking 6th nationally for new listings in 2024 [2] - The province aims to achieve five major goals by 2030, including increasing the total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ensuring coverage across all regions [4]
湖北做大科创潜力股 政策活水灌溉上市后备企业
如何依托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资本赋能的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近日,首届湖北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总会计师吴韧强表 示,湖北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众多,累计储备"金银种子"企业1355家, 要让多层次资本市场"活水"浇灌上市后备企业全周期生长。 2021年至2023年,湖北连续三年新增上市和过审企业达到20家。2024年,在A股IPO持续收紧的情况 下,湖北新增上市公司排名全国第6,境外上市家数为历年来最多;今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排名全国第 5,境外上市有望再攀高峰。 近日,湖北省出台了《新形势下重塑企业挂牌上市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将构建"数据+产业"精准 遴选、动态管理机制,通过自主申报、各地各部门筛选、机构推荐、信用价值评价等多渠道,将企业纳 入后备名单。针对科技型、成长型、"专精特新"类企业,制定差异化准入标准,每年动态更新名单,实 现"优进劣汰、精准蓄能",为企业挂牌上市奠定坚实基础。 当下,湖北上市企业集群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动能强劲。国产数据库、智能汽车AI芯片、电竞游戏、 交互式AI等四个新兴领域的"全国第一股"在湖北诞生,彰 ...
【立方债市通】5月债市发行规模7.2万亿元/河南投资集团拟发行150亿小公募/豫地科技集团首期科创债发行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12:58
第 405 期 2025-06-30 焦点关注 科创债发行大扩容!券商、民营创投"首单"相继落地银行间市场 中信建投近日簿记首单券商科创债,发行规模5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已批准多家券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 债,总额达558亿元。相比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发债规模更大,有助于拓宽券商融资渠道。 此外,首批民营创投机构也在银行间市场完成科创债发行,并引入风险分担工具进行增信,提升融资可得 性与市场流动性。未来有望形成'交易所+银行间'双市场联动格局,并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宏观动态 央行:5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71951.6亿元 6月30日,央行发布2025年5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5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71951.6亿元。国债发 行14892.9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7794.4亿元,金融债券发行12184.1 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9022.7亿 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239.0亿元,同业存单发行27741.5亿元。 区域热点 四川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6月30日,中共四川省委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其中提 到,强化财政金融支 ...
南京证券: 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6-26 16:29
证券代码:601990 证券简称:南京证券 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Nanjing Securities Co.,Ltd. (南京市江东中路 389 号) 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 募集说明书 (修订稿)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 155 号附 1 号) 联席主承销商 (苏州工业园区星阳街 5 号) 二〇二五年六月 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募集说明书 声 明 本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本募集说明书不存在任何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 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政府部门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均不表明 其对发行人所发行证券的价值或者投资人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任 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 发行人自行负责,由此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募集说明书 重大事项提示 公司特别提 ...
资本市场丨完善资本市场生态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Sou Hu Cai Jing· 2025-06-23 04:17
推动资本市场与"双创新"同频共振 编者按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构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协同融合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 提出"充分激活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枢纽效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虽已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显现成效,但与国 际成熟市场相比,在市场化程度、投资者结构、制度弹性等方面仍存提升空间。未来,只有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构建更具韧性与活力的生态体系,有 针对性地进行金融创新,才能推动科技、资本与产业的良性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构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 示,要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资本市场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促进科技、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多层次资 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拓展了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服务覆盖面,但在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优化多层次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