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零售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门店到零售:满记甜品30年的“守正创新”
华尔街见闻· 2025-03-03 11:37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growth of Manji Dessert, a traditional dessert brand in Hong Kong, as it adapts to changing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expands its business model into new retail channels, achieving significant revenue growth and market presence [3][5][21]. Group 1: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nd Growth - Manji Dessert has actively increased its delivery business and expanded its menu to include traditional nourishing products and baked goods, responding to consumer demand [1][2]. - The company reported impressive GMV growth from 4.74 billion CNY in 2022 to 8.77 billion CNY in 2024, with corresponding net revenue increasing from 3.92 billion CNY to 5.78 billion CNY during the same period [3][12]. - The new retail business has shown remarkable growth, achieving a GMV of 2.4 billion CNY and net income of 0.99 billion CNY in 2024, marking a 395% year-on-year increase and accounting for 17% of total net revenue [4][21]. Group 2: Strategic Initiatives - The company has restructured its operations by consolidating its central kitchens and standardizing its menu across regions, enhancing operational efficiency [9]. - Manji Dessert has implemented a frequent menu update strategy, introducing new products monthly to cater to diverse consumer needs and avoid market saturation [10][11]. - The brand has engaged in collaborations with popular IPs to attract younger consumers, enhancing brand visibility and customer engagement [11][19]. Group 3: Market Expansion and Future Outlook - The company is expanding its retail presence, with over 12,000 new retail terminals established by the end of 2024, including partnerships with major supermarkets and convenience stores [19][21]. - Manji Dessert aims to find a "super flagship product" to drive its retail business, with plans to expand into various product categories while maintaining a focus on quality and consumer preferences [23][24]. - The management anticipates significant growth in both direct and franchise operations, targeting 500 direct stores and over 2,000 franchise locations by 2025, with a projected net revenue of 10 billion CNY from new retail operations [41].
拒绝沦为“时代的眼泪”,本土快时尚品牌如何逆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2 12:40
作 者丨朱艺艺 编 辑丨骆一帆 图 源丨IC p h o t o "一件秋季的纯棉长袖不过百" "一件冬装短款羽绒外套在4 0 0元左右",曾经的"步行街巨头"以 纯、唐狮、美特斯邦威,近期在小红书、得物等社交平台上,重获年轻人的青睐。 随着电商时代来临以及优衣库、Za r a、H&M等国外快时尚品牌进军中国市场,以纯、唐狮、 美特斯邦威等主打线下的本土快时尚品牌一度受到冲击,然而,伴随国内服装产业链的发展 成熟,这些快时尚品牌无论在款式更新,还是在价格上都更具优势,展现出翻红的趋势。 不少8 0、9 0后眼中"从小穿到大的县城牌子",似乎并没有沦为"时代的眼泪",而是重新焕发 出"国货之光"。 曾经的高光时刻 "以纯、唐狮、森马这些服装品牌,许多人从初中穿到了大学。但早期它们多以休闲和运动风 格 为 主 , 为 了 追 求 年 轻 化 , 还 会 在 衣 服 裤 子 上 印 点 卡 通 图 案 , 看 起 来 难 免 有 些 幼 稚 , 但 现 在,它们的设计有所升级,要么走休闲百搭风,要么对标高端品牌,走极简都市风。"有业内 人士分析指出,不少8 0后、9 0后"从小穿到大的县城牌子"正在调整策略。 以纯 ...
开开实业(600272) - 证券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2025-02-28 10:00
上海开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募集说明书 股票简称:开开实业 股票代码:600272 股票简称:开开 B 股 股票代码:900943 上海开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 募集说明书 (修订稿)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商城路 618 号 签署日期:二〇二五年二月 1-1-1 上海开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募集说明书 声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 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 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 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 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 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 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 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 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 担证券依法发行后因发 ...
汽车促销从新年第一天开始;国补继续,拼多多加入;十分之一奶茶店是蜜雪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1-03 13:23
汽车促销从新年第一天开始,理想、小鹏、零跑各推出上万元补贴。 1 月 2 日,理想汽车官方发布车置换补贴兜底权益,在 2025 年 3 月底之前定购并交付,符合 "购车 发票所在地未推出地方置换补贴" 或 "购车发票所在地推出地方置换补贴,用户不符合地方置换补 贴条件",可以享受理想汽车 1.5 万元 / 台的现金补贴。1 月 1 日,小鹏汽车推出一万元的新春红包 和 888 度电卡活动,覆盖部分车型。同日,零跑汽车根据不同车型推出 5000-15000 元不等的现金 红包。蔚来、极氪等车企也推出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 特斯拉 Model Y 有望继续蝉联全球最畅销汽车。 1 月 1 日,特斯拉在一篇 2024 年终总结中表示,目前特斯拉的全球保有量已经突破 700 万辆,其 中 Model Y 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 2023 年创下全球销量 122 万辆的纪录之后,2024 年特斯拉有望 继续蝉联全球最畅销的汽车。此前有消息称,新款 Model Y 将在今年 1 月在中国大规模生产,车 型代号为 "Juniper"。 小米汽车 2025 年交付目标是 30 万辆。 1 月 1 日,小米汽车官方宣布,小米汽车 ...
130亿,大润发宣布卖了
投资界· 2025-01-02 03:22
以下文章来源于并购最前线 ,作者周佳丽 杨继云 并购最前线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并购动态 2025并购时代 。 作者 I 周佳丽 杨继云 报道 I 投资界-并购最前线 20 25开年,一场大并购来了。 1月1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公告,宣布子公司及New Re t a il将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 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总数约78. 7%。阿里为"有序退出非核心资产",战略聚 焦核心业务落下了重要一步棋。 至此,盛传了数月的"大润发卖身"一案落定,买家也终于浮出水面——德弘资本。据 悉,双方已达成交易,针对待售股份,阿里相关方有权收取最高金额约131.38亿港元。 这无疑又是眼下并购浪潮的一抹缩影。 昨晚,大润发母公司被卖了 高鑫零售一度是阿里巴巴"新零售试验田"。 时间回到20 16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一夕之间,互联 网改革传统零售商业的理论瞬间点燃,一批批超级物种在风口之下拔地而起。此间,阿 里巴巴也在通过入股的方式,布局自己的新零售版图。 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便是其霸气一役。 20 17年,阿里巴巴首次入股高鑫零售,当时宣布投入224亿港元, ...
巨亏16亿,谁来拯救大润发?
商业洞察· 2024-10-19 07:47
以下文章来源于豹变 ,作者高宇哲 豹变 . 直抵核心。做最具穿透力、洞察力的商业观察,深度影响未来。 作者:高宇哲 来源: 豹变(ID: baobiannews ) 从风光无限的"最赚钱超市"到如今面临被出售的命运,大润发的故事如同一部商业剧,充满了起伏与 转折。 经历了20天的停牌后,10月15日晚,高鑫零售发布公告称,9月27日公司收到了一位潜在买家的接触 函,表达了收购全部已发行股份的兴趣。尽管公告中没有透露这位神秘买家的具体信息,但这一消息 还是引发的市场的关注。10月16日,随着高鑫零售股票复牌,其股价一度上涨超25%。 大润发曾是中国最赚钱的超市之一,在传统零售业的黄金时期,它不仅超越了家乐福和沃尔玛等国际 巨头,还稳坐国内最大零售超市的宝座。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电商的崛起以及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大润发逐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 力。2017年,阿里巴巴入主大润发,试图通过"新零售"模式重塑这家老牌零售商的命运。这场被外界 视为阿里新零售战略的重要一步,如今看来却未能如愿延续大润发的辉煌。 未竟的新零售变革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百货、超市等实体零售在2016年就已经面临挑战。当更多消费者的购 ...
科技公司动荡十八月:铁打的巨头,流水的高层
商业洞察· 2024-10-10 10:03
以下文章来源于深网腾讯新闻 ,作者孙宏超 深网腾讯新闻 . 腾讯新闻出品栏目,关注科技和TMT领域公司、事件和人物中的故事,探究背后的深层逻辑。 作者:孙宏超 来源:深网腾讯新闻(ID: qqshenwang ) 去年年初,阿里巴巴突然宣布分拆,随后以集团CEO张勇为代表的多位管理者陆续离开一线岗位,中 国互联网行业激烈变动的大幕就此掀开。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淘天集团CEO戴珊、阿里本地生活公司CEO俞永福、盒马鲜生创始人、CEO 侯毅先后离任,淘宝直播甚至在一周内换了两个负责人;同为电商巨头的京东也在同一时间段内失去 了集团CEO徐雷、零售集团CEO辛利军;另外,抖音集团CEO张楠、米哈游董事长、CEO蔡浩宇也先 后辞去现有职务;去年年底,已不担任快手CEO三年的宿华又辞任董事长,该职务由CEO程一笑兼 任。 不过长达一年半的动荡或许远未结束,目前国内科技公司的架构调整仍在继续。阿里巴巴、京东相关 人士都曾对《深网》作者表示,"变动没有停止。" 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接近三十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发展史中,高管们在离开原有公司后往往选择换 一家公司重新发展,如张勇(盛大)、俞永福(UC)、侯毅(京东)、徐雷( ...
中国零售近七年最大投资案:缺钱的永辉、很勇的名创和 “救星” 胖东来
晚点LatePost· 2024-09-28 12:08
传统商超在中国独特的电商、同城配送环境下,还有生存空间吗? 文丨 陈晶 编辑丨 管艺雯 六七年前,阿里、腾讯、京东先后砸下成千上百亿元冲进零售业。当时的平台巨头都相信 "线下有很多宝 藏",传统行业也相信互联网行业有神奇的数字化能力,会给沉疴已久的商超业带来新的可能性,盒马被 奉为圭臬。 幻觉过去,盒马几次下调自己的估值,暂缓上市,过起了精打细算的日子, 并在最近几个月盈利 ;高鑫 零售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买家,刚刚在 9 月 27 日起短暂停牌,将迎来新的投资方。 整个行业不再提 "新零售",认真学起沃尔玛的山姆。零售业的比拼从流量回归产品和细节,而阿里和腾讯 都把资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不再有多余的耐心留给零售业。 这也更显得名创优品投资永辉不同寻常 。 这个开加盟店卖日用百货、IP 周边的公司以 62.7 亿元人民币 现金买下永辉 29.4% 的股票,成为第一大股东。 上一次有公司如此大手笔投资,金额超过名创的,还是 七年前阿里 224 亿港币投资高鑫零售。 本轮交易中亏损最多的是原第三大股东京东。从 2015 年开始,京东先后向永辉共投资 64.3 亿元,持股 13.39%,按照 9 月 24 日收盘股 ...
​晚点财经丨名创优品取代怡和,成永辉超市最大股东;汽车经销商在“价格战”中损失千亿元;英特尔有了两个潜在买家
晚点LatePost· 2024-09-24 10:30
名创优品出资 62.39 亿元,成永辉超市最大股东。 据永辉超市公告,公司股东牛奶公司(怡和旗下)、京东世贸和宿迁涵邦将转让所持股份给俊才国 际,交易对价为 62.39 亿元。交易完成后,俊才国际将持股 29.4%,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俊才国际 的实控方为名创优品。京东系持股比例则会在交易完成后变为 2.94%。根据公告,名创优品作为港 股上市公司,需就本次交易取得香港联交所的无异议确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需对本次交易 的经营者集中申报,作出不实施进一步审查、不予禁止或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的决定。 交易还有一些前置条款,比如目前永辉超市董事 Scott Anthony Price、孙燕军和监事李燊韡的辞职 信。 随着名创优品入股永辉超市和京东的退出,始于十年前的电商 "新零售" 实验也告一段落。 那时候京东、阿里在各自领域打败了一批线下巨头,成为中国最大零售巨头。2015 年阿里入股苏 宁、京东入股永辉,补各自短板 —— 3C 和食杂零售。在那几年的投资收购竞争中,阿里和京东都 分别自建渠道,在农村卖货。 再后来阿里又投资银泰、三江,启动盒马、收购大润发。京东则是更多在超市领域腾挪,成立七鲜 超市、和沃尔玛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