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口结构
icon
Search documents
当前楼市这状态,五年后价值百万的房子还值多少钱?
Sou Hu Cai Jing· 2025-07-11 09:27
然而,中国房地产市场并非完全遵循国际经验。一线和部分强二线城市的优质房产依然保持坚挺。例如,2025年北京二季度优质学区房价同比上涨4.2%, 而上海浦东新区得益于自贸区政策红利和产业集聚效应,一季度成交均价达到7830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8%。这与东北地区多数城市房价持续下跌形成鲜 明对比,例如沉阳和哈尔滨的二手房价格已连续15个月环比下跌。 此外,技术变革也在重塑居住需求。2024年全国远程工作人口达1.15亿,占就业人口的14.7%。这导致部分城市核心区域公寓需求下降,郊区大户型和改造 型住宅则日益受到青睐。智能家居渗透率达到32.3%,5G网络覆盖率超过93%,这些技术进步打破了地域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分化。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对未来五年一百万房产价值的预测如下: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审视影响房价的诸多因素。首先,中国人口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4年新生人口仅741万,总和生育 率创历史新低的1.09。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时代,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超过30%。国际经验表明,负人口增长往往伴随着长达10-20年的房 价下跌周期,日本和韩国便是前车之鉴 ...
育儿补贴政策研究
2025-07-11 01:13
育儿补贴政策研究 20250709 摘要 中国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2023 年已跌破 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 倒数第二,仅高于韩国。联合国预测,即使有所反弹,2053 年预计仅 达到 1.2,低于 2010 年水平,人口结构面临显著变化。 育龄妇女数量减少、整体生育意愿降低以及结婚数量减少是生育率下降 的主要原因。2024 年全国结婚登记为 610 万对,比 2023 年减少约五 分之一,直接影响新出生人口数量。 中国政府推出婴儿补贴制度等措施应对低出生率,形成托幼基础支撑、 经济减负、现金补贴递进式框架,旨在降低照料成本、减轻年轻父母支 出压力,并直接补贴低收入群体。 育儿补贴政策采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模式,类似于新能源车补贴,但一 孩、二孩及三孩政策放开后并未显著提升出生率,全面三孩放开后连续 三年三孩出生率维持在 4%以下。 中国净人口生产率自 1991 年开始低于 1,2018 年再次下行,2024 年 降至 0.47。预计 2035 年小幅反弹至 0.52,但仍不足以扭转人口缩减 趋势,新生代人口持续下降带来社会经济压力。 Q&A 当前中国的生育率情况如何?有哪些具体数据和趋势? 中国的生育率近年 ...
现现在,买房的不急,卖房的开始急了,明年楼市该怎么走?
Sou Hu Cai Jing· 2025-07-03 05:53
凛冬将至:2023年中国楼市的三大寒流 然而,面对低迷的市场,政府层面并未袖手旁观。从放松限购、限售政策,到向购房者提供现金补贴; 从央行为开发商松绑融资渠道(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银行贷款),到各地银行下调房贷利率和首付比 例(首套房贷利率低至4.2%,首付比例降至20%),一系列利好政策密集出台,试图为市场注入活力。 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卖不掉,又买不起"的困境席卷全国,新房和二手房 成交量双双跌入低谷。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42.1%,达到67268.1亿 元;单月销售额同比更是骤降34.4%。与此同时,北京、重庆、武汉、杭州、成都、苏州、天津等多个 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均超过10万套,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日益严峻。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 格为1619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6%;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591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21%,跌幅均 持续扩大。即便在二三线城市,一套普通商品房也需要150万到250万,令许多购房者望而却步。 曾经,房地产市场火热异常,卖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开发商们惜售,甚至人为哄抬房价,营造出"房 价永 ...
信仰破灭!二手房挂牌创天量,新房库存暴增,楼市未来何去何从?
Sou Hu Cai Jing· 2025-06-23 04:54
楼市寒冬:泡沫破裂后的迷茫与未来 库存积压的窘境进一步印证了楼市的低迷。截至2023年4月末,新建商品房库存已达6.4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激增8000万平方米,增幅高达15%。为了应对 滞销,开发商纷纷祭出降价促销的"杀手锏",更有甚者推出"买房送停车位"、"送3000元/平方米装修费"等优惠措施,以期刺激市场。 总而言之,中国楼市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过去"房价只涨不跌"的观念已成为历史。库存高企、房价下跌、市场信心不足,构成了当前楼市严峻的现实。未 来楼市的走向,将取决于国家政策的调整、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居民消费信心的恢复。但这无疑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那么,未来楼市将何去何从?我们认为,过去支撑房价上涨的三大因素已逐渐消失: 2023年,中国楼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冬。曾经被视为"只涨不跌"的神话破灭,取而代之的是新房库存暴增、二手房挂牌量创下历史新高,以及持续下跌 的房价。这与过去十年间房价的飞速上涨形成鲜明对比。从2000元/平方米左右的平均房价,一路飙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峰值——平均1.1万元/平方米,一线 城市更是突破6.5万-7万元/平方米。然而,这背后是居民购房压力的急剧增加,以及楼市 ...
港股上市即破发:海天味业,资本市场的“笑话”!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20 14:20
来源:诗与星空 其实,连茅台本茅都在下跌,背后的原因并非产品本身出现问题,也不是消费降级,而是经济结构出现 了重大变化。 从2023年以来,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经济结构的变化日益突出。 一、人口结构变化对消费品的影响 长期以来,消费增长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即便遭遇短期波动,也被视为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正 常调整。 毕竟,公司打新阶段非常火爆,差不多40万人参与认购海天H股,中签率只有5%。 据公司招股书,财务投资者也阵容庞大,包括高瓴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瑞银资管、加拿大 皇家银行、源峰基金、红杉、佛山发展等巨佬。 昔日的"酱油茅",是如何沦落到这种地步的? 最近在A股、港股双上市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一方面,在港股上市给企业带来了再次融资的机会,另 一方面,来自A股的优质企业也给港股注入了新的活力。 6月19日,曾经在A股市值高达7000亿的"酱油茅"海天味业在港股上市。然而上市当天高开低走,盘中 破发,尾盘收涨仅0.55%,让人大跌眼镜。 在分析消费市场时,"喝酒吃药"这一说法常被提及。 白酒、啤酒等酒类消费往往被视为观察消费行业景气度的重要指标,而医药消费则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 消费先行指标的角色 ...
生育率危机竟“降临”在人口第一大国头上
Jin Tou Wang· 2025-06-19 07:30
然而光有庞大的人口数量还不够,稳定持续的生育率才是保证人口长期高位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对印度 来说,现在有一个近在咫尺的问题——女性不太愿意生了。 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本月发布的《2025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指出,印度人口今年估计已达14.6 亿,预计将增至17亿,并在40年后开始下降。 今年的报告题为"真正的生育危机"。报告显示,2025年,印度的总生育率已降至每名妇女生育1.9个孩 子,低于2.1个孩子的更替水平,而2.1个孩子是维持稳定人口规模所需的平均生育数量。 报告指出,1960年,印度人口约为4.36亿,平均每位女性生育近6个孩子,当时女性对自己身体和生活 的掌控力较低,且只有不到一半的女性上过小学。但在随后的几年里,教育水平提高了,获得生殖保健 服务的机会得到了改善,更多女性在影响自身生活的决策中获得了发言权。直到现在,印度女性平均只 生育约两个孩子。 联合国最新报告显示,印度已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一结果正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印度所 需要的。 虽然在这种转变在人口红利方面是劣势,但小型家庭可以为孩子带来更好的健康状况,并赋予女性更多 自由。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报告,如今印度以及 ...
幼儿园,变少了
Hu Xiu· 2025-06-19 05:03
一场前所未有的"幼儿园关停潮"正在席卷全国。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幼儿园数量锐减至25.33万所,同比减少了2.11万所。这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生源断崖"——过去五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减少 1234万人,降幅超25%,入园人数更是暴跌34%。曾经熙熙攘攘的幼儿园,如今却面临"粥多僧少"的窘境。 但这场危机早有预兆。统计显示,从2011年到2023年,全国0~4岁人口比重暴跌31%,连山东、广东等传统生育大省也出现"招生荒"。当幼儿园的欢声笑 语逐渐被空置教室取代,这已不仅是教育体系的震荡。幼儿园关停潮,或许只是人口结构巨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幼儿园一年没了2万所 2024年的教育版图,正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幼儿园关停潮。 近期公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相较2023年统计公报中27.44万所幼儿园,幼儿园数量同比 减少了2.11万所,相当于每小时就有 2 家幼儿园悄然关停。 变化不只发生在2024年。 图数室梳理了近五年全国幼儿园数量的变化发现,我国幼儿园数量自2022年起已经连续三年下滑。其中,202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9 ...
被李嘉诚说中了,凡手持2套房以上的中国家庭,未来或注定3种结局
Sou Hu Cai Jing· 2025-06-15 18:11
作为商界的传奇人物,李嘉诚多年来判断的眼光,可以说是目前准到极致。 想当年,他在2018年就预测楼市变天,随后大举抛售房产,而那些对"房子持续上涨"深信不疑的人,却在这个时候疯狂买入。 再看看这两年的情况,市场跌宕起伏,对于手上持有2套房的人来说,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未来或注定3种结局。 .01李嘉诚又说中市场趋势 2018年,老李预言市场变天,接着便大规模抛售房产。彼时,人们还用用各种话讥讽他的这些举动,如今呢? 事实证明,老李的眼光毒辣,这两年市场巨变,不仅房价不再疯涨,甚至还出现了下降趋势。 对比高点,有的地区甚至降幅达到了40%以上,二手市场也进入了僵持状态,挂出的房源时间越来越长,达成的交易比例却持续走低,行内人纷纷叹 息:"卖房比卖菜还难"。 目前来看,过去那种"一房难求"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房源过剩。消费者的购房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不再盲目追求买房,而是将更多的焦点 关注在住房的性价比和居住环境上。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市场真的变了! .02手上有2套房,未来的结局 如今,手上有多套房的家庭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这种趋势下,有行内人士预计,他们将面临的结局恐不乐观: ①僧多粥少,房 ...
电商冲不到,刚需也不缺:理发店为什么还是活不下去?
创业邦· 2025-06-09 10:10
以下文章来源于正解局 ,作者正解局 正解局 . 解读产业,发现价值。产业/城市/企业。 来源丨正解局( zhengjieclub ) 图源丨Midjourney 前两天,小区旁一家理发店 关门了。 好在没跑路,店家发了短信通知会员,可以去差不多一公里外的另外一家分店。 顺手就在网上搜了下。一搜,吓一跳。 很多文章引用数据:去年全国倒闭的理发店有30万家…… 这个数据有很多文章用,不过,我认真搜了下,却没有权威的出处,可信度当然值得怀疑。 但是,不少理发店关门或者转让,倒是事实。 为什么呢? 大部分文章把原因说成是理发店现在"水太深"。去年轰动一时的新闻就有一个:本来她只想剪个头 发,却在理发店花了58000元……其实,理发店的"消费陷阱"已经不算新鲜事。 但是,这个归因是有问题的:因为头发长了,该去理发还得理发,就像肚子饿了要吃饭,理发是刚 需,不可能因为理发店"水深"就不去理发。 有句雅致的话说理发店:操世上头等大事,理人间万缕青丝。 理发店的确是门好生意。就像前面说的理发是刚需,哪怕是《平凡的世界里》困苦的#石圪节公社 , 还有理发师傅胡德禄。 这些年还有一个观点:电商冲击线下实体店。 但线上,没法理发。 ...
只赚富人生娃的钱,“最贵”月子中心IPO了
虎嗅APP· 2025-06-02 03:20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财经 ,作者IPO观察哨 凤凰网财经 . 你好,我们是凤凰网财经,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传播最有价值的财经报道,你值得关注!欢 迎访问:http://finance.ifeng.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凤凰网财经 ,作者:IPO观察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热闹的港股里,"圣贝拉"和它的价格一样惹眼。 近日,圣贝拉已正式获准启动港股IPO进程,离上市又进了一步。这个"月子中心"品牌,只住28天的 月子套餐,收费高达13.88万元起,平均一天花费近5000块,远高于行业水平,因此有了"月子中心 爱马仕"之称。 由于戚薇、麦迪娜、李艾、唐艺昕等女艺人都曾入住过,这成了圣贝拉宣传里强化其高端定位的重要 手段。 然而招股书显示, 即便收费高昂,圣贝拉一度曾深陷亏损困境。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72亿元、5.60亿元、3.58亿元,经调整净 利润分别为-4463万、2077万、1715万,盈利并不稳定。 真正让圣贝拉惹眼的,是业务之外的故事。 比如较为初级的商战戏码,因为刻意贬损竞争对手的服务水平,曾被法院判定构成商业诋毁。资本运 作方面也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