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

Search documents
我国天然气产业有望绘出“二次成长曲线”——2025秋季天然气产业发展大会观察
Xin Hua Cai Jing· 2025-09-18 13:32
新华财经北京9月18日电(安娜、江宇娟)在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当下,天然气作为传统化石能源中的清洁能源,应如何把握能源转型带来的机遇?未 来天然气产业是否还能再迎"黄金期"? "今年四季度,乃至未来五年的天然气价格有望进入新的下行通道中。"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总经理田中山说,我国作为天然气进口大国,用能成本有望大幅 降低,更好支撑国内经济发展。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资源与市场部副总经理沈悦预计,"十五五"期间,随着国产气持续增储上产,进口管道气增量可观,叠加低价液化天然气供应快速增长, 2030年全国可供资源量或在5700亿立方米以上。资源成本下降将进一步激活国内天然气需求。 在9月18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主办的2025天然气产业发展大会(秋季)上,与会专家深入交流当下天然气领域热点问题,思想碰 撞交汇,勾勒出产业发展的未来。 00 G 4-8jg 6 F on the e f (Ca.) t Tacks of 19 Clance Case 海峡 f 9 - PA e 100 r 图为2025天然气产业发展大会(秋季)现场(蒋文摄) "在可再生能源飞速发展的今天,天然气以其清洁、灵活、稳定的 ...
华为发布《智能世界2035》报告:展望十大技术趋势将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
Sou Hu Cai Jing· 2025-09-18 12:00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金科之家网) 2025年 9月16日,华为发布《智能世界2035》及《全球数智化指数2025》两份报告,系统描绘了未来十年的技术演进路径。 过去两年,华为与10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200多场研讨,参考联合国、世界经济论坛等权威数据,最终形成了《智能世界2035》等报告。 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在发布报告中指出:"人类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始终是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 这份报告不仅展现了技术前景,更描绘了一个以人为本的智能世界愿景。 报告的核心判断指出,2035年全球算力总量将实现10万倍增长,这一数据标志着算力将从专业工具彻底转变为普惠性社会基础设施。 这一变革不仅关乎技术参数,更将重构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乃至文明进程。 一、十大技术趋势: 华为报告系统性地提出了十大技术趋势,这些趋势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2035智能世界的技术基础。 趋势一:通用人工智能(AGI)迈向新阶段。 AGI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但仍需突破物理世界交互、跨模态理解等核心挑战。预计到2035年,AI将能够处理高度复杂的决策任务。 趋势二:计算架构迎来颠覆性变革。 全社会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新型计算架构、 ...
五年冲刺碳达峰,电池企业零碳布局密集“落子”
高工锂电· 2025-09-18 11:01
倒计时61天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 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 协办单位: 卡洛维德 总冠名: 海目星激光 年会特别赞助: 大族锂电 专场冠名: 英联复合集流体、逸飞激光、华视集团、欧科工业空调 金球奖全程特约赞助: 思客琦 时间&地点: 2025年11月18-20日 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 会议合作: 陈女士 13560731836(微信同号) 2025年,拿下地方政府的"零碳"订单,已成为头部电池企业最重磅的商业披露。 | | 政企 | 合作 | | --- | --- | --- | | 时间 | | 全域打造零碳生态城市,将共同探索城 | | | | 市建设零碳生态新路径,推动新能源在 | | | | 城市各场景中的推广和应用。双方还将 | | 2025年8月28日 | 江苏省常州市 | 进一步扩大"发储送用网"全产业生态 | | | -宁德时代 | 圈,共同培育微电网项目,加快形成千 | | | | 亿级规模微电网产业集群,将常州打造 | | | | 成为绿色低碳微电网示范城市。 | | 2025年8月27日 | 山西省临汾市 | ...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锂电池储能正向更长响应时长突破
Xin Hua Cai Jing· 2025-09-18 10:07
报告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包括设立国家储能目标、将储能纳入电网顶层设计规划、完善电力市场规则 以实现储能多重价值、开发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产品降低初始投资成本以及建立健全储能并网安全标准体 系和实证平台等。 新华财经上海9月18日电(记者 杨有宗)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日正式发布其首份储能专题研究报告完整 版《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报告指出,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长时储能需求的增加,锂电池储能 正向4-8小时甚至更长的响应时长突破,未来可作为长时储能技术储备之一,满足电网对更长时间跨度 的灵活调节需求。 报告判断,随着全球集中式光伏和储能项目成本的大幅降低,"光伏+储能"将成为最经济的绿色能源, 可以同时满足全球用电增长和能源清洁转型的需求。 《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由宁德时代与诸多深耕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国际知名企业和组织共同编 制,是首次有中国企业深度参与的全球储能研究报告。 编辑:谈瑞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行动联盟负责人表示:"如果这些政策建议得到采纳和落实,将能够推动电力系统的 脱碳进程,实现2030年的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目标,并为建立一个具有韧性的、完全可再生的全球能源系 统奠定基础。" ...
又一动力电池项目落地贵州!
起点锂电· 2025-09-18 08:35
金沙县 县委书记表示,此 项目是本县"3+6+1"重点产业强县计划的重要支撑,将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前期各项工作, 确保项目按照既定时 间节点顺利开工。 资料显示,该项目由 宏骏高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宏骏高能成立于2024年4月,注册资本 10000万元, 总部位于江苏淮安, 专注于新型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高功率、高安全锂离子以及钠离子电池。 在此项目之前, 宏骏高能还在 江苏淮安规划了 智慧储能电池EPC项目, 位于淮安市金湖县, 总投资52亿元, 建成后将用于新能源电池的 技术研发和生产,可形成 15GWh储能电池年产能。 01 多个锂电项目落户毕节 实际上,贵州毕节已成为多个锂电项目的"落脚点",其中不乏头部企业,涵盖上游正极材料、电解液、电池以及回收等细分领域,锂电产业 链持续补充完善。 比如在电池端,除了 宏骏高能 智慧动力电池生产项目, 贵航新能源在2015年便落地 七星关区,规划了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产线, 广泛应用 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蓝牙耳机等领域。 发展至今, 贵航新能源已在此规划了 四期项目,工厂总建筑面积达33000平米, 产 ...
李雅兰:“十五五”期间中国城市燃气行业仍具广阔发展空间
Xin Hua Cai Jing· 2025-09-18 07:54
新华财经北京9月18日电(江宇娟、刘羿鹭)国际燃气联盟副主席李雅兰9月18日在"2025天然气产业发 展大会(秋季)"上表示,在全球能源转型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天然气将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继续占据重 要地位。她指出,中国城市燃气行业在"十五五"期间仍具有显著发展潜力,尤其在替代煤炭、发展燃气 发电以及提升终端能源清洁化水平等方面空间广阔。 李雅兰介绍,当前全球能源需求增势明显,天然气领涨化石能源消费。2024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达到 4.21万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她表示,全球天然气市场供应正趋于宽松,国际油气企业加大对天然气 领域的投资,预计到203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LNG)供应能力将达到6亿吨,这将推动全球天然气价格 整体回落。 回顾"十四五"时期,我国天然气产业稳步发展。2020年至2024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保持稳健增长势 头,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增至8.8%;天然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下储气库储气能力不断提升。 但她同时指出,我国城市燃气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从"十三五"期间的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发展阶段。 李雅兰强调,我国城市燃气领域"煤改气"仍具有广阔空间。通过对全国GDP排名前12位的城市进行分 析,她 ...
创新体系深化 一组数据看中国清洁能源装备如何“装备世界”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9-18 01:28
Core Insights - China's clean energy equipment production has seen rapid growth this year, significantly contribut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energy system and a new power system [2][6] - The core technology of clean energy equipment has achieved major breakthroughs in self-control, provid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nergy security [3][8] Clean Energy Equipment Production Growth - In the first seven months of this year, solar cell production reached 470 million kilowatts,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9.6% [2] - Wind and solar power accounted for 89.9% of newly installed power generation capacity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2] - China's clean energy equipment has been exported to 108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steady growth in export value [2]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core technologies for clean energy equipment have been made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3] - In Deyang, a major production base, 70% of gas turbine units, 60% of nuclear power units, and 40% of hydropower units' key technologies are developed [3] Innovations in Manufacturing - The G50 heavy gas turbine is nearing completion, marking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in self-developed gas turbines [4] - The world's largest 500-megawatt hydropower unit rotor has been completed using robotic welding, achieving a 99% first-pass yield rate [4] - The first fourth-generation nuclear power plant with complete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s been operating stably for nearly two years, with a utilization rate of 75% and a domestic equipment rate of 93.4% [4]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Efficiency - The two gas turbine units in Zhejiang Anji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an annual power generation of approximately 7 billion kilowatt-hours, reduc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by about 1.86 million tons annually [5] - The efficiency of the gas turbine units is projected to reach 64.15%,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energy output [5] Transition to Global Market - China's clean energy equipment is transitioning from product exports to industry ecosystem outputs, with projects like the 1000-megawatt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in Cambodia [6] - The successful production of high-end shield pumps for European clients indic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echnical and standard system [6]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equipment in China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tandardization efforts, with 64 new standards established for the wind power industr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7] -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etting has increased its influence, marking a shift from "market for technology" to "technology output standards" [8]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将向摩洛哥提供6500万欧元融资
Shang Wu Bu Wang Zhan· 2025-09-17 17:31
(原标题: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将向摩洛哥提供6500万欧元融资) 摩洛哥《晨报》9月16日报道,欧洲复兴开发银行(BERD)宣布将在绿色 经济融资机制(GEFF+)下为摩洛哥信贷银行(CDM)提供6500万欧元的贷 款。 该资金由两笔独立贷款构成,其中一笔属于中型绿色经济融资机制 (MidGEFF),总额为4000万欧元。加拿大通过"气候高影响力伙伴关 系"(HIPCA)出资320万欧元。此项融资将用于支持中型私营企业在可再生能 源、能效提升、可持续基础设施、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及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绿 色项目开发。 另外一笔属于绿色经济融资机制第三阶段(GEFF III),规模为2500万欧 元,其中绿色气候基金(GCF)出资625万欧元,重点面向中小型企业,助力 其开展绿色转型项目。资助方向涵盖小规模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效提升、绿色 建筑、循环经济、气候适应(包括节水效率与可持续土地管理)、数字化创新 以及蓝色经济发展。 此外,欧盟还将为符合GEFF III融资条件的企业提供激励性赠款,鼓励其 采用低碳排放的绿色技术和服务。项目特别设置了面向女性企业家的专项培 训,为获得GEFF III贷款的女性经营者提供绿色金融和 ...
施耐德电气 Mario Haim:双引擎驱动可持续未来 能源需求侧变革是核心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9-17 15:50
当前,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技术浪潮正在加速重绘全球能源结构图景,并为全社会、全产业推动可持续发 展转型提供了新的动能。日前,产业技术的全球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出席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展示出自身 在引领能源转型和推动产业绿色变革方面的创新成果和卓越影响力。 在本届大会的新型输变电装备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会议上,施耐德电气全球副总裁Mario Haim发表主题演讲,深 入剖析了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挑战与机遇,阐述了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和电气化"双引擎"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深刻 洞察与创新实践成果。 数字化与电气化深度融合,构建智能绿色能源体系 在不断攀升的全球气候及能源供需挑战面前,能源结构的电气化转型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性。来自国际能源 署和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全球电气化率需从当前的20%跃 升至55%,同时还需通过提升能效、发展循环经济以及推动化石能源脱碳等途径,实现以更低的碳排放供应更多 能源。 Mario Haim指出:"尽管各国能源转型的进程和重点存在差异,但能源转型的核心,在于能源需求侧的根本性变 革。"面对复杂挑战,施耐德电气坚定不移地以数字化与电 ...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储能行业需破内卷 长时储能暂非当前刚需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9-17 15:19
9月17日,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期间,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 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与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撑,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但行业 需正视内卷、安全等多重挑战,走健康、稳健的发展道路。 李俊峰指出,储能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不可或缺。但当前储能 行业仍存在诸多短板,如安全事故风险、环境污染隐患不容忽视;全球供应链安全、原材料回收利用体 系尚不完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也亟待健全。 每经记者|黄鑫磊 每经编辑|张海妮 在区域能源发展层面,李俊峰表示,国内各地虽具备风、光、核能、化石能源等多元资源,具备功能互 补的基础,但目前尚无现成的能源转型模板。地方能源发展必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推动风、光、生物 质能、化石能源及核能的协同发展,实现多能互补与综合利用。 谈及媒体关切的"储能出海"问题,李俊峰表示应以"储能国际化"来替代,因为我国储能生产制造集中度 过高,占全球产量的70%~80%,他认为这种分布不够均衡,储能行业应该加快国际化步伐。 对于行业热议的长时储能,李俊峰称,当前电力系统仍可通过煤电、天然气发电、水电、核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