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损

Search documents
存款利率七连降,寿险保费逆势高增行业加速转型
Huan Qiu Wang· 2025-06-10 06:41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自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以来,存款挂牌利率历 经七次下调。2024年5月20日第七次下调后,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中小银行也纷纷跟进。 储蓄型寿险产品吸引力提升是寿险保费增长主因。银行存款"保值增值"属性弱化,而保险产品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成为 居民储蓄"避风港"。多数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仍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对资本市场投资能力较低的消费者而言是较好选择。 不过,定期寿险、年金保险和两全保险的费率会因预定利率下调有所提升。 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却逆势增长。2022年以来,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与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 收入逐年递增且增速加快,2024年寿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5%,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在此形势下,保险公司产品策略改变,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供给。今年一季度,人寿保险中分红型、万能型产品占比近四 成,年金保险中此类产品占比超三成且较去年上升10个百分点。多家上市险企高管也表示将加大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 供给。 业内人士认为,长远来看,保险公司需从"储蓄替代"向"风险保障 + 长 ...
存款利率七轮下调跌入“1%” 时代 储蓄型保险产品“风景独好”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09 12:36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寿险保费高增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北京报道 伴随着2022年4月以来存款挂牌利率的七次下调,储蓄型寿险产品相对吸引力显著提升,2022年以来, 全国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连续三年正增长,且增速不断加快。 存款利息下调背后是整个市场利率的下行。在利率下行的趋势下,储蓄型寿险产品吸引力凸显,成为居 民财富管理的重要选项,但与此同时,险企也要防范利差损风险。 当然,从长远看,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需要从"储蓄替代"向"风险保障+长期财务规划"价值回 归。这意味着保险公司要更加注重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将保险 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储蓄的替代品,产品设计上宜更加注重风险保障功能,提高保险产品 的保障额度和保障范围。 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 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该机制建立后,存款挂牌利率已经历多次调降,主要商业银行分别于2022年9月、2023年6月、2023年9 月、2023年12月、2024年7月、2024年 ...
保险行业周报(20250603-20250606):平安拟发行117.65亿港元H股可转债-20250607
Huachuang Securities· 2025-06-07 07:59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保险行业周报(20250603-20250606) 推荐(维持) 平安拟发行 117.65 亿港元 H 股可转债 ❑ 本周行情复盘:保险指数上涨 1.03%,跑赢大盘 0.15pct。保险个股表现分化, 新华+5.94%,太平+5.64%,国寿+4.54%,友邦+2.13%,太保+1.60%,财险 +1.07%,平安+0.24%,人保+0.24%,阳光-2.74%,众安-9.14%。10 年期国债 收益率 1.65%,较上周末-2bps。 ❑ 本周动态: (1)每经网:6 月 3 日,中国太保正式发布总规模 500 亿元的太保战新并购 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其中,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暂定名,以基金正 式备案名称为准)目标规模 300 亿元,首期规模 100 亿元,聚焦上海国资国企 改革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太保致远 1 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暂 定名,以基金正式备案名称为准)目标规模 200 亿元。 (2)慧保天下:5 月 30 日,平安资管获得监管批复,设立恒毅持盈(深圳) 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恒毅持盈将作为基金管理人向平安人寿定向发行契约 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首期基金 ...
4月人身险保费强势复苏,同比增超10%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06-03 14:01
展望2025年下半年,张凯烽认为,寿险有望逐步走出调整周期,迈向低利率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具 体表现为:分红险有望逐步占据主流;监管引导和推动保险差异化和精细化发展,商业医疗险供给有望 迎来增量;老龄化背景下,储蓄、养老年金等产品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加快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转型,已经成为多数人身险公司的共同选择。但分 红险想重回主流市场并非易事。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分析称,一是市场竞争激烈, 如何突出产品特色成为一大难题;二是消费者对分红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有待提高;三是保险公司需要 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分红险的收益稳定性。 "展望未来,保险公司产品结构中纳入更多分红险是大势所趋,但仍需时间。"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 业联席首席分析师童成墩指出,短期内,无论是渠道适应分红险销售,还是客户消费倾向的转变,都具 有挑战性。长期看,随着利率不断走低,分红险作为一种类固收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规模增长将 具有持续性。 东吴证券首席战略官、研究所联席所长孙婷表示,当前分红险业务正处于市场接受度逐步提升阶 段,叠加商业银行陆续下调存款利率,保险产品相对吸引力提升,预计各险企新单保费增速持续改 善 ...
险资举牌热浪涌动,银行股成热门投资标的
Huan Qiu Wang· 2025-06-03 05:57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今年以来,险资举牌热潮再度兴起,热度持续攀升。截至5月底,已有7家保险公司今年 举牌15次,不仅超越了2023年全年的举牌数量,还超过了2024年前9个月的举牌量,开启了近10年来保险行业的第 三轮举牌浪潮。此前,保险行业曾在2015年和2020年出现过两轮举牌潮。 从保险资金举牌标的来看,今年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涵盖了多家银行,如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还 有北京控股、电投产融、东航物流、中国儒意等企业。从行业分布来看,银行股是被举牌次数最多的类型,公用 事业、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也有涉及。 华西证券认为,今年险资密集举牌上市公司,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低利率、资产荒环境下,潜在"利差损"压力 增大,通过权益投资增厚投资收益有较大的现实需求;二是出于优化财务报表考虑,在新会计准则下,举牌上市 公司之后的会计计量方式变更,可以提升险企利润表稳定性;三是多项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推出,也让险 资举牌动力增强。 除此之外,目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正在加速落地,待第三批600亿元试点资金全部获批后,改革试点的 资金总规模将增至2220亿元。该试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险资入市投资的堵 ...
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保险资管篇:产品结构破局,资产配置渐变
Guoxin Securities· 2025-06-03 02:25
证券研究报告 | 2025年06月03日 产品结构破局,资产配置渐变 ——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保险资管篇 行业研究 · 深度报告 非银金融·保险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 01 负债结构优化 02 资产负债联动 证券分析师:孔祥 联系人:王京灵 021-60375452 0755-22941150 kongxiang@guosen.com.cn wangjingling@guosen.com.cn S098052306000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核心观点概要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Ø 保险资金区别于其他资管的核心在于通过资金池运作实现资产负债联动。险资资产配置需契合负债特性,核心在于实现 收益、久期与现金流匹配。具体体现在:精细化分账户管理:根据不同保险产品(如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 等)负债成本、久期、保证利率、流动性需求等特性,设立独立投资账户,分别设定风险收益目标和投资策略;强化久期 缺口管理:通过加大配置超长期债券、长久期非标资产、并适度利用低利率时期的债券交易进行再投资平衡,力争缩小 或维持可控的久期缺口,降低利率风险敞口;加 ...
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会聊些啥?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30 07:21
"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将发布若干重大金融政策。" 目前已知的消息是,论坛是6月18-19日开,潘行作为论坛今年的轮值主席,肯定参加,会作 主题演讲,外管局的一把手也会作主题演讲,正常来讲,其他两大金融管理部门的一把手, 也会出席并发表讲话。 昨天科普的两个事情,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以及稳定币,今天都出现了急速的反转,越热的 东西,越容易啪啪啪打脸 。 稳定币的最大概念股,昨天在香港暴涨30%的众安在线,今早一看,昨日南向资金一共买进 去7.5亿,占昨天净买入的20%左右,个股里面仅次于美团,结果今天一度啪地暴跌-15%, 目前还跌了10个点左右,把昨天上午学习完,下午追进去的资金全埋了。 知道的以为 是 众安在线 ,不知道的以为这是 众筹在线 ,新进的股民给老股民凑完买粽子的 钱之后,端午集体前往 汨罗江学习。 ...... 今晚有点事,提前聊了。 市场除了下跌,回吐了昨天利好的收益之外,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新闻,唯一的大新闻,是一 则预告,上海市这边,介绍了今年 陆家嘴论坛 的情况,提到: 其实,我们可以首先 回顾一下2024年陆家嘴论坛上 ,各位负责人的讲话——当时论坛上提 到的措施或者改 ...
保险业深化转型 推进“三差平衡”是关键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28 16:28
随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以及银行存款利率普降,三季度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大概率调降。在市 场普遍预期LPR年内仍将下调、利率中枢持续下移的背景下,保险业面临的利差损风险不容小觑,加速推进从"利差依赖"向"三 差平衡"转型至关重要。 利率是影响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险资配置为例,债券作为保险资金的核心配置资产,其收益与市 场利率紧密挂钩,利率上行时,新发行债券票面利率同步抬升,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水涨船高;而在利率下行周期,债券票面利 率持续走低,直接压缩新增投资收益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业利率调整往往滞后于市场,这种时间差在利率下行周期容易 放大利差损风险。 在稳定利差方面,险企还需从负债端与资产端双向深入推进转型。负债端需加速产品结构转型,摒弃对"高保证"产品的依 赖,推广"低保证+高浮动"产品。以传统定价模式的增额终身寿险为例,其在一定时期很好满足了消费者的储蓄需求,但在当 前形势下,其成本较高且具有刚性特征,不利于险企灵活应对市场环境变化。险企可引入挂钩国债收益率或LPR的动态定价机 制,将产品收益与市场利率联动,以规避成本锁定风险。资产端则需强化久期管理与多元配置, ...
保险预定利率或将下调 险企一手抓销售一手备新品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21 16:53
本报记者 冷翠华 "牵一发而动全身"。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也对保险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多位受访业 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今年三季度,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同时,当前险企一边大力推动产品销售,一边 也在积极进行新产品筹备,探索在低利率环境下稳健经营之道。 下调预期较强 保险业界高度关注市场利率变化,是因为今年行业正式建立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的机制。随着LPR和银行 存款利率的下调,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三季度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概率极大。 去年8月份发布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新备案的万能型 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同时,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参考5年期以上LPR、5年定期存款 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由中国保险业协会发布。 今年1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 ...
一年期定存利率破1,储蓄险成“香饽饽”?这些信息很关键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20 11:13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利率下行将在客观上利好储蓄型保险产品的销售,但实际上,储蓄 型保险并不能代替银行存款。同时,存款利率下调进一步压缩了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空间,使得险 资资产配置难度上升。从长期来看,险企或将逐步降低新单产品的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走势相适应, 缓解未来利差损压力。 5月20日,六大国有行年内首次调降存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这一消息在朋友圈快速刷屏, 不少保险从业者纷纷转发并解读称"转存是最好的选择"。 保险销售:朋友圈刷屏"转存最优" 行业观察:险企如何优化投资与产品策略? "转存是最好的选择。""保险产品的更替还有一定的时间延迟(目前预定利率2.5%),大家抓紧。很多 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5月20日,记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不少保险销售人员转发"存款利率下 调"的消息,并借机推介储蓄型保险,强调其长期收益优势。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4家大行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活期 存款利率为0.05%;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分别为0.65%、0.85%、 0.95%、1.05%;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