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型

Search documents
二手小米SU7,“高保值”难再续
Hu Xiu· 2025-05-16 11:18
Core Viewpoint - The Xiaomi SU7 has demonstrated a high resale value, with reports indicating a 96% retention rate after one year, leading to its recognition as a "top performer" in the electric vehicle market [2][3][5]. Group 1: Resale Value and Market Perception - The resale price of the Xiaomi SU7, originally priced at 299,800 yuan, was sold for 288,800 yuan after nearly a year of use, indicating a strong market demand [1]. - The high resale value has led to social media buzz, with users claiming that owning a Xiaomi SU7 is akin to paying for insurance without depreciation [2]. - However, industry experts caution that the conclusion regarding the high resale value may be premature, as the high purchase prices by dealers could lead to low profit margins and high inventory cycles [3][15]. Group 2: Sales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 Xiaomi's automotive division has s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delivery volumes, exceeding targets by 37% last year, with monthly deliveries surpassing 20,000 units for seven consecutive months [6][7]. - The company has set an ambitious sales target of 350,000 units for the current year, primarily relying on the SU7 and its variants [7]. - The delivery timelines for the SU7 and its variants are currently extended, with the shortest delivery period being 37 weeks, indicating that production capacity is nearly exhausted [19][20]. Group 3: Market Dynamics and Inventory Challenges - The average inventory cycle for the Xiaomi SU7 in the second-hand market is around 60 days, which is longer than the industry average, suggesting potential challenges in maintaining high resale prices [13][14]. - The second-hand market for electric vehicles is evolving, with a growing number of transactions and a shift in consumer preferences towards more established models like the Xiaomi SU7 [15][16]. - Despite the current high resale prices, dealers express concerns about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se prices, especially as the market adjusts to new models and changing consumer demands [17][18].
怒喷吉利新车是“烂车”,奇瑞高管为何急了?
商业洞察· 2025-05-15 09:48
以下文章来源于无相商业趋势 ,作者无相君 无相商业趋势 . 聚焦新经济,洞察新趋势 作者: 无相商业趋势 来源: 无相商业趋势 01 奇瑞,急了 前段时间,奇瑞董事长痛批车圈价格战,说不能让中国车市成"赌场"! 不过现在看来, 中国的车市已经不是赌场,而是战场。 5月9日,吉利银河品牌推出了首款中高级电混轿车——吉利银河星耀8,限时售价为11.58- 15.58万元,车长超过5米,定级为中大型豪华轿车,也就是宝马5系,奥迪A6。 由于空间大,性价比高,很快就收获了不少关注。 然而到了5月12日,奇瑞汽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姚飞(ID名为"姚远方")怒骂吉利的相关截图就 被曝光。 姚飞在某短视频平台"A9创始人版车主群"里,对吉利银河星耀8展开了一系列的吐槽:二排"挤 的很"、"音响烂"。 结论是: "烂车"一台。 并且姚飞在当晚的直播中,再次贬低吉利银河星耀8,事情发酵后,姚飞解散了车友群,并把自 己的抖音账号已经设置为私密(不可查看)。 董事长才说的不要恶性竞争,结果下面的人急上了。 奇瑞为什么急? 可能销量的差距是关键。 5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国产品牌中,吉利的同比增长提升最大53%,反观 ...
工银国际:予广汽集团“中性”评级 目标价2.2港元
Zhi Tong Cai Jing· 2025-05-14 08:06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report indicates that GAC Group's Q1 performance fell short of expectations, with joint venture brand sales continuing to decline, presenting short-term challenges [1] - GAC Group's Q1 2025 revenue decreased to 19.88 billion RMB, down 7.8% year-on-year and 39.8% quarter-on-quarter, with a net loss of 730 million RMB due to weak automotive demand, intensified market competition, increased promotional costs, and reduced government subsidies [1][2] - The report highlights that GAC's new vehicle deliveries dropped to 371,000 units, a 9.4% year-on-year decline, significantly lagging behind the industry growth rate of 11% [2] Group 2 - The report notes that GAC Group's sales performance is declining despite industry stimulus policies, with specific brands like Trumpchi and Aion seeing sales drop by 19% and 4% respectively [2] - GAC Group is pursuing a dual-track strategy: launching affordable models under the Trumpchi and Aion brands for the mass market, while developing a luxury brand in collaboration with Huawei for the high-end market [2] - The effectiveness of GAC's ongoing transformation remains uncertain, as the company still relies heavily on joint venture brands like Toyota and Honda, which are lagging in the electrification transition compared to local competitors [2]
拟私有化回归吉利,极氪能否迎来新生?
创业邦· 2025-05-10 10:11
作者丨纪德 以下文章来源于连线出行 ,作者纪德 连线出行 . 深度解析出行领域的变化。 来 源丨连线出行(ID:lianxianchuxing) 编辑丨子夜 图源丨极氪官网 在美股上市不足一年之际,极氪选择了私有化退市。 5月7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已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计划以每股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 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全部已发行股份,这一报价较极氪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3.6%。 目前吉利汽车已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全资子公司,并从纽交所退 市。 这一决定,或许与吉利集团正在推进的战略整合密切相关。吉利方面表示,私有化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业 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 去年9月,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在集团发源地台州临海发表了《台州宣言》,强调要通过"聚焦"和"整合"来 推动业务发展,并先后完成几何汽车并入吉利银河、领克与极氪合并、翼真汽车划归吉利银河旗下等一 系列业务重组。 回顾极氪的上市历程,这家成立仅三年的新势力车企,在去年5月10日登陆纽交所时曾风光无限。 其股票代码"ZK"首日开盘价26美元,较发行价21美元高出23.8%,最终以28.26美元 ...
胡琨:说德国“汽车神话”终结,大可不必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08 22:41
来源:环球时报 日前,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大众汽车营收为776亿欧元,同比 增长2.8%;但是营业利润仅29亿欧元,同比下滑37%。结合2024年末,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关闭工厂、裁 员及降薪的传闻一度沸沸扬扬,尽管这些计划最终通过谈判得以避免,但大众仍宣布要对德国业务进行 全面改革,包括未来裁员超过3.5万人、大幅削减产能以及未来4年工资不再上涨。大众的危机可说是整 个德国汽车行业的缩影,令人不禁要问,德国的"汽车神话"是否真的即将走向终结? 德国汽车凭借其在燃油车领域成熟的技术和工艺以及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收获了大量忠实用户。汽车 行业是德国最重要的制造业门类。2024年,德国汽车行业相关从业人员近78万,销售额5419亿欧元,远 超其他行业。但是,德国国内汽车市场相对狭小,占全球不到3%,3/4的德国造汽车出口海外,海外市 场对于德国汽车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德国汽车行业销售额的69.5%来自海外市场,汽车行业 因此也成为德国占比最大的出口部门。2024年汽车及其零配件出口2625亿欧元,占德国对外出口总额的 17%。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给德国汽车行业带 ...
轮到旅行车火一把了吗?
Zhong Guo Qi Che Bao Wang· 2025-05-06 02:33
旅行车,在欧美等海外市场是众多家庭出行的理想之选。然而,当这一品类"漂洋过海"来到国内市场,却陷入了"屡战屡败"的尴尬泥沼。长期以来, 旅行车在国内汽车市场的销量始终徘徊在低位,与海外市场的火热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甚至被部分业内人士无奈地冠以"小众车型"的称号。 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不难发现,国内消费者对旅行车的认知度严重不足是关键因素之一。在大多数消费者的传统观念里,轿车优雅舒适、SUV空 间大且通过性强,而旅行车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既没有轿车的精致感,又不如SUV那般硬朗实用,这种刻板印象使得旅行车难以进入消费者的购车备 选清单。 "旅行车在国内市场的长期低迷,归根结底是未能精准契合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没有找到契合本土市场的定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 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为旅行车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旅行车完全可以借助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东风,通过 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打造价格优势,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与青睐。 从技术层面来看,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使旅行车在经济性和环保性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对于旅行车能否借助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东风实现逆袭,一位车 企内部人士表示 ...
大变局:“崩坏与自救”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5-05 05:09
编者按:财报是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成绩单",更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 作为中国经济的"定盘星""压舱石",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业绩含金量多少、未来将有哪些布局等问题,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数据之中有价值,报告背后更精彩。 为此,中国基金报推出《财报面面观》策划,解读财报数据,聚焦热门行业,提示潜在风险,洞悉核心价值,为投资者了解公司真实情况提供参考,更好 地助力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中国基金报记者邱德坤 随着上市车企交出2024年的"成绩单",汽车行业"驶向"关键路口得以进一步印证。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2024年首次在营收、利润、销量、市值等方面超越上汽集团,而后者此前是燃油车时代的"领头羊"。 上市车企"一哥"易主传递出重要信号:2024年,汽车行业固有格局加速崩坏,传统上市车企的固有优势快速丧失,新能源汽车时代扑面而来且远超预期。 转型新能源汽车较为成功的上市车企,已通过2024年的营收、利润等财务指标印证其享受到时代红利,而转型步伐迟缓的传统上市车企正忙于自救。 如何突围是多家上市车企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汽车行业在2025年迎来"淘汰赛",哪些上市车企能够做到求生存、谋发展? ...
一汽奔腾再引战投,迎战新能源下半场智电竞争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02 00:44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信息显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奔腾"),启动新一 轮增资引战,这一消息瞬间吸引了汽车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当 下,此举不仅彰显出这家老牌车企深化改革的决心,更为其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迈入"下半场",价格战的硝烟逐渐散去,市场竞争已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迈向 了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的全方位较量,一汽奔腾此次引入战略投资,是企业基于市场变化做 出的正常且极具战略眼光的决策。 通过面向地方产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中国一汽战略合作伙伴等不同行业背景的对象引入投资,一汽 奔腾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为自身的新能源转型注入更多的"燃料"。不同行业的资源优势相互碰撞、 融合,将在技术研发、供应链优化、市场拓展等多个关键领域为一汽奔腾提供强大助力,帮助其在新能 源赛道上加速奔跑。 百亿投入锻造新能源全栈能力,奔腾"全面向新"成果卓越 回顾一汽奔腾转型,可以看到卓著成效,其速度与质量堪称央企转型范本。2023年,在中国一汽的高度 重视与支持下,一汽奔腾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革,先是引入悦达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为奔腾引入 ...
宝马摊牌了
虎嗅APP· 2025-04-30 10:38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肖漫 头图丨宝马官方 去年,宝马研发投入达到91亿欧元,创历史新高。据宝马称,大部分的研发资源和技术成果都将倾注在宝马明年将在中国量产的"新世代车型"。 新世代是宝马CEO齐普策定义的宝马公司转型的第三阶段。 转型方案的第一步是 i 品牌所代表的"Project i项目",第二阶段始于同一款车型上推出搭载不同驱动技术的产品,提供多元的动力选择,在前两个阶 段,宝马的转型还不够彻底,一些车型还是"油改电",智能化做得也不好,但新世代车型会搭载宝马过去几年卧薪尝胆后做的全新技术和产品,呈现 一个全新面貌的宝马。 早在2021年,齐普策宣布2.0版"三步走"转型方案时就这么说:"对我们来说,'新世代'构成了彻底重新思考汽车的核心……以电动出行为先的原则,我 们正在革新产品的基本逻辑,并将其与全新的汽车架构相结合。" 今年上海车展,新世代首发亮相驾趣概念车,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足以近距离探视宝马未来的底牌。 宝马亮剑 在车展亮相前,宝马就以一场动态驾控秀展现了宝马新世代概念车的性能,直接上演54°的极限爬坡挑战。 对于智能座舱,宝马认为,智能人机交互不是将过度的数码电子化产品塞进车内,不是车里的屏 ...
“100%含新量”背后 广汽本田驶向新能源深水区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4-30 03:02
当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增量竞争迈入存量深水区,市场对产品力与体系力的考验,开始变得前所未有地严 苛。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成为车企比拼含新量、兑现承诺的重要舞台。在这场关乎未来生死线的竞速 中,广汽本田以P7为核心,完成了100%新能源动力展车布局,不仅刷新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含 新量认知,也交出了从产品逻辑到体系能力的完整答卷。P7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以驾趣体验、安全标 准、智造体系、长期主义为四大支柱,重新定义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成熟周期中的竞争力。它证明,真 正的转型,不是发布新车的速度,而是兑现价值的厚度。新驾趣纯电SUV P7在上市后24小时内获得超 5000订单,从P7起步,广汽本田正在构筑属于自己的新能源第二增长曲线。 以驾趣破局:P7重新定义电动化体验标准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之下,智能、电动成为行业标配,但真正决定用户长期选择的,始终是驾控体验本 身。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型普遍堆砌算力、卷参数的现状中,P7选择了一条逆势而行的路——回归驾驶 本质,以"好开、好控、好用"重新定义电动化驾趣。 P7基于本田云驰架构,结合高刚性车身、低重心设计与轻量化技术,打造出真正兼顾舒适性与运动性 的底盘表现。前双叉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