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规模效应
icon
Search documents
零食界“蜜雪冰城”冲击上市 鸣鸣很忙不能只靠“薄利”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5-18 14:18
的确,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后,鸣鸣很忙的规模可谓迅速增长。2023年底,也就是二者合并后,鸣鸣很忙共有6585家门店,而这一数字在2024年变为 了14394家,覆盖全国28个省份及所有线级城市,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招股书显示,以加盟模式为主的鸣鸣很忙在2024年共开出了8083家门店,若 按照2024年共有366天计算,平均下来相当于鸣鸣很忙每天约新开22家门店。同时,鸣鸣很忙2024年GMV高达555亿元的成绩更是亮眼。 然而,在疯狂扩张的数据背后,鸣鸣很忙的盈利情况并非像同样模式"薄利多销"的蜜雪冰城一样。从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至2024年,鸣鸣很忙毛利率始终 在低位徘徊,同期分别为7.5%、7.5% 和 7.6%,净利润率也仅为1.7%、2.1%和2.1%,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1.9%、2.3%和2.3%。尽管2024年净利润有所增 长,达到 9.13亿元,鸣鸣很忙提到这主要是由于门店数量的扩张以及收购事项,但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 出现上述盈利表现的主要原因还得归于鸣鸣很忙的商业模式。根据招股书披露,鸣鸣很忙超过99.5%的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 ...
日月股份:25Q1收入高速增长,看好规模效应带来盈利拐点-20250518
Tianfeng Securities· 2025-05-18 10:45
公司报告 | 年报点评报告 日月股份(603218) 证券研究报告 25Q1 收入高速增长,看好规模效应带来盈利拐点 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及 2025 年一季报: 2024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6.96 亿元,同比+0.87%;实现归母净利 润 6.24 亿元,同比+29.55%。2024 年 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11 亿元, 同比+34.26%;实现归母净利润 1.17 亿元,同比-8.81%。 2025 年 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01 亿元,同比+86.41%;利润总额达到 1.40 亿元,同比+46.39%;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 亿元,同比+39.14%。 产能持续扩张,静待行业需求高景气度兑现。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已经形成了年产超 70 万吨铸造产能规模, 成为全球风电铸件和注塑机铸件产品的主要供货商。中国风电行业经历了 2018 年下半年开始到 2020 年的高速增长期,从 2021 年开始,陆上风电开 始进入平价上网时代,2022 年开始,海上风电正式进入平价或竞价上网新阶 段,风机整机招标价格处于下降通道,行业进入调整周期,但随着产品 ...
日月股份(603218):25Q1收入高速增长,看好规模效应带来盈利拐点
Tianfeng Securities· 2025-05-18 10:12
公司报告 | 年报点评报告 2024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6.96 亿元,同比+0.87%;实现归母净利 润 6.24 亿元,同比+29.55%。2024 年 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11 亿元, 同比+34.26%;实现归母净利润 1.17 亿元,同比-8.81%。 2025 年 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01 亿元,同比+86.41%;利润总额达到 1.40 亿元,同比+46.39%;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 亿元,同比+39.14%。 产能持续扩张,静待行业需求高景气度兑现。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已经形成了年产超 70 万吨铸造产能规模, 成为全球风电铸件和注塑机铸件产品的主要供货商。中国风电行业经历了 2018 年下半年开始到 2020 年的高速增长期,从 2021 年开始,陆上风电开 始进入平价上网时代,2022 年开始,海上风电正式进入平价或竞价上网新阶 段,风机整机招标价格处于下降通道,行业进入调整周期,但随着产品大型 化和轻量化技术路线推行,行业成长空间的天花板被打开,风电累计招标 量屡创新高,行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2024 年盈利改善,成本管控效果 ...
顺丰同城(09699.HK):即时配送需求增长或好于预期 上调收入预测
Ge Long Hui· 2025-05-17 01:54
Company Updates - The company announced that during the "May Day" period, the total business volume for SF Same City increased by 87% year-on-year, with supermarket and department store volume up by 177%, beverage volume up by 106%, and last-mile delivery volume up by 102% [1] - According to Questmobile data, the average daily usage of the rider app in April increased by 40% year-on-year, indicating strong demand in the instant delivery sector [1] Industry Commentary - The growth in the takeaway industry is driving demand for last-mile delivery, suggesting that the company's same-city delivery B2B business volume may exceed previous expectations [1] - Questmobile data shows that the average daily usage of KFC and McDonald's increased by 31% and 30% year-on-year,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 positive trend in the takeaway sector [1] - The company is expected to benefit from its refined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flexible logistics network, leading to increased order volumes from key accounts (KA) [1] - The company anticipates that its revenue from merchants will exceed 24% by 2025, with KA business growth expected to be even higher [1] - The company's B2C business is expected to grow steadily alongside macroeconomic demand, supported by synergies with its express delivery services [1] Last-Mile Delivery Insights - The last-mile delivery business is projected to continue contributing revenue beyond expectations due to increased demand from e-commerce returns and the delivery of national subsidy products [2] -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mpany's logistics network with its parent company's express network is expected to enhance penetration rates and collaborative effects, further boosting profitability [2] - The company anticipates that its last-mile delivery volume will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revenue growth [2] Profitability Forecast and Valuation - The company has raised its revenue forecasts for 2025 and 2026 by 4.7% and 5.5%, respectively, to 20.343 billion and 25.711 billion [2] - Despite uncertainties in pricing trends within the takeaway industry, the net profit forecasts for 2025 and 2026 remain unchanged at 250 million and 406 million [2] - The company maintains an outperform rating and a target price of HKD 13.50, which corresponds to 0.6x and 0.4x P/S for 2025 and 2026,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 26% upside potential from the current price [2]
连锁药房“规模神话”崩塌:万店时代终结,效率革命开启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5-16 06:16
裁员背后,是行业"规模效应"逻辑的崩塌。过去,密集开店能通过地理垄断获取溢价,但政策推动的药 品比价系统与线上医保支付,彻底打破价格不透明的壁垒。消费者不再为"离家近"买单,转而追求性价 比与即时配送。药房的核心职能,正从零售终端向"区域前置仓"转型。 益丰药房的尴尬:业绩逆势增长,为何股价不买账? 作为唯一净利润增长的企业,益丰药房本应成为资本宠儿,但其全年15%的股价涨幅却落后于同行。这 一反常现象折射出市场的深层焦虑:当行业底层逻辑颠覆时,单纯业绩增长已不足以支撑估值。投资者 意识到,药房未来的竞争力不再取决于门店数量,而是"效率密度"——能否以最少的人力、最优的仓配 网络覆盖最大客群。 行业大收缩:从"铺店狂飙"到"刹车求生" 头部企业已嗅到危机。2024年,除国药一致直营店减少758家外,其余企业新增门店数显著放缓,扩张 踩下急刹车。与此同时,一场"效率内卷"正在上演:单店人力成本压缩近40%,数字化系统替代人工拣 货,区域集中配送取代分散仓储。行业共识逐渐清晰:未来药房不必"遍地开花",而需在关键区域形成 高效覆盖网络,成为药品流通的"神经末梢"。 投资者警示:逆周期已至,财务指标失灵 2024年 ...
吉利汽车前三月卖车70万辆赚57亿 人事大调整安聪慧任吉利控股CEO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5-15 23:17
吉利集团旗下吉利汽车(00175.HK)继续交出一份十分亮丽的季度业绩报告。 5月15日,吉利汽车发布了今年一季度未经审核的经营业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4.95亿元,同比增长约25%;实 现归母净利润56.72亿元,同比增长264%。 一季度,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归母净利润,吉利汽车均创了历史同期新高。 经营业绩创新高,与汽车销量创新高直接相关。今年前三个月,吉利汽车销量为70.38万辆,同比增长48%,其 中,银河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14%。 今年一季度,吉利汽车研发投入约33亿元,同比增长24.55%。公司综合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5.78%、8.10%, 均较上年同期上升。 吉利汽车财务状况较好。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货币资金394.13亿元,对应的长短期借款合计为194.79亿元。 近一个月,吉利汽车股价持续上涨,5月15日收盘价为19.58港元/股,市值约为1973亿港元。 5月15日,吉利汽车迎来人事大调整,安聪慧出任吉利控股CEO。 首季大赚56.72亿创新高 吉利汽车取得了创新高的季度经营业绩。 根据最新发布的业绩公告,今年一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24.95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约25%;实 ...
SEA(SE US):利润好于预期,电商规模效应显现
HTSC· 2025-05-15 04:30
证券研究报告 1Q25 电商收入同增 28.3%至 35.2 亿美元,咯低于一致预期的同增 30.3%。 板块经调整 EBITDA 为 2.6 亿美元,对应经调整 EBITDA 利润率 7.5%,同 比改善 8.3pp,管理层表示利润改善主因规模扩张、成本优化和变现率提升。 1Q25 电商订单量与 GMV 分别同增 19%/22%,管理层表示正持续提升对卖 家的服务质量以推动更多商家使用广告工具,1Q25 参与投放卖家数量和平 均广告支出分别同增 22%/28%,并维持全年电商 GMV 增长 20%的指引。 电子支付:贷款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品牌更名以体现与电商协同性 1Q25 电子支付收入同增 57.6%至 7.9 亿美元,优于一致预期的同增 51.3%。 板块经调整 EBITDA 2.4 亿美元,同比+62.4%,对应经调整 EBITDA 利润 率 30.7%。1Q25末,Monee 贷款余额约 58 亿美元(4Q24:51 亿美元), 不良贷款占比约为 1.1%,环比咯有下降。管理层宣布将品牌名从 SeaMoney 更改为 Monee,以体现与 Shopee 的协同联系,我们期待该业务继续发挥 与电商的协 ...
Sea Limited(SE):季报点评:利润好于预期,电商规模效应显现
HTSC· 2025-05-15 03:04
1Q25 SEA 收入为 48.4 亿美元,同增 29.6%,略低于 VA(Visible Alpha) 一致预期(口径下同)的同增 31.2%,我们认为主因游戏递延收入较多和电 商收入略低于预期。经调整 EBITDA 9.5 亿美元,好于一致预期的 7.0 亿美 元。管理层维持 2025 年电商 GMV 增长 20%的指引,并表示游戏板块 2025 年活跃用户数和预定量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建议关注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后 的利润持续改善趋势。"增持"。 证券研究报告 SEA (SE US) 利润好于预期,电商规模效应显现 | 华泰研究 | | | 季报点评 | | --- | --- | --- | --- | | 2025 年 | 5 月 | 15 日│美国 | 互联网 | 电商:业务规模扩张推动利润率改善明显,广告工具渗透稳步提升 1Q25 电商收入同增 28.3%至 35.2 亿美元,略低于一致预期的同增 30.3%。 板块经调整 EBITDA 为 2.6 亿美元,对应经调整 EBITDA 利润率 7.5%,同 比改善 8.3pp,管理层表示利润改善主因规模扩张、成本优化和变现率提升。 1Q25 电商订单量 ...
思特威业绩持续高增,“三驾马车”齐发力,技术创新驱动产品迭代升级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5-15 02:17
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厂商思特威(688213.SH)在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均取得营利双增的成绩,展 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智慧安防+智能手机+汽车电子"三大业务板块的协 同发展:智慧安防业务稳中有进,智能手机和汽车电子领域快速放量。在规模效应显现和供应链持续优 化的双重作用下,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稳步提升。同时,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 级,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三大主业强劲增长,Q1业绩延续高增 2024年,思特威坚持"智慧安防+智能手机+汽车电子"三足鼎立发展方向的同时,在各个市场尤其是智 能手机和汽车电子领域持续深耕,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促进产品销售,共实现营业收入59.68亿 元,同比增长108.87%;归母净利润为3.93亿元,同比增长2662.76%,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净利润 率显著提升。 证券之星注意到,业绩高增长的背后,是公司智慧安防、智能手机、汽车电子三条业务线齐头并进的成 果。 智能手机业务作为思特威的第一大营收来源,实现营收为32.91亿元,同比增长269.05%,占公司主营收 入的比例超过5成。这一亮眼 ...
继峰股份(603997):乘用车座椅斩获新定点,未来盈利可期
Tianfeng Securities· 2025-05-14 14:54
公司报告 | 公司点评 继峰股份(603997) 证券研究报告 2025 年乘用车座椅业务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2024 年度乘用车座椅业 务首次实现年度盈亏平衡。2025 年度预计将有 8 个项目进入量产阶段, 乘用车座椅业务营业收入有望大幅攀升。目前仍有多个工厂尚未量产或产 能利用率较低,随着规模效应的产生,乘用车座椅业务盈利能力有望随之 提升。 格拉默整合持续推进,25Q1 已成功扭亏 2024 年公司多措并举优化格拉默经营效率:1)对格拉默人工成本进行优 化,:一是实施裁员计划;二是将工作岗位从高成本地区(如德国)的工作 岗位逐步向低成本国家转移。2)将持有的 TMD LLC 的 100%股权转让予 APC LLC。3)联合采购、产业布局整合、改革考核激励制度等。 格拉默整合已初见成效,2025 年有望随着降本增效措施持续推进,业绩继 续好转。2025Q1 格拉默实现净利润 0.097 亿欧元,实现扭亏。公司将持续 推进格拉默降本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格拉默海外业务管控。从中高层管理 人员的任命和考核,到采购成本管控,运营成本管控,产能布局优化等方 面,更全、更细、更深入地去落实和管控。我们认为格拉默业绩 ...